90后大学生 学习观

更新时间:2024-05-23 09: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调查结果分析及其原因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听课气氛不浓

调查结果显示,全校有只有48.97%的学生喜欢学习,只喜欢一科(或某两科)的学生占25.81%,选择“不学不行”的学生占19.03%,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占6.45%。课堂上,认真听课做笔记的学生只占44.14%,自己看书的学生占21.30%,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同学分别占12.35%、18.21%,另有4.01%的学生上课聊天。对于预习情况,46.23%的学生有时间就预习,33.77%的学生有选择地预习,只有3.61%的学生坚持每门课都预习,另有16.39%的学生从来不预习。

全校喜欢学习的学生人数不到一半,全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与高考时报读目前的专业有相当大的联系。调查表明,全校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目前专业的学生只有39.37%,服从调配的学生人数达到28.25%,信息院、法政院、商学院服从调配的女生人数更是超过了一半,分别是66.67%、57.89%、51.52%,更极端的是,信息院竟然没一个女生选择的专业是凭

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比较各二级学院可以知道,凭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学生占的比例越高,其喜欢学习的学生占的比例也越高。读的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的不是自己喜欢的科目,学生如何能提高学习兴趣?这是造成全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大部分学生学习状况不佳,效率不高,部分同学厌学

调查显示,只有30.43%的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6.02%的学生因为周围同学都努力,不得不学;36.79%的学生想学好,但就是学不好;18.73%的学生对学习不起劲,厌学;8.0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只要不太差就行。对于学习中最大的问题, 33.33%的学生感觉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不高;29.99%的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10.99%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感觉负担过重;另有25.70%的学生觉得所学内容过于枯燥、陈旧,学习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学习状况不佳及厌学的原因有多方面。(1)社会教育体制仍以应试为主,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对这制度早已厌烦。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束缚,对学习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2)学校设置专业不够科学,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加上有些课程不够合理,课堂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3)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就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压力,加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大学生活,必然对学习产生抗拒情绪,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厌学。 (三)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较

为明确。45.72%的学生现在学习是为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9.93%的学生为了拿更多的证书,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1.18%的学生是为了今后的深造做准备;为了获得文凭的学生占6.58%,从没想过的的学生占6.58%。另外,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全校51.93%的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增长竞争实力,找份工作,报效父母,这观念在非特长类的专业中尤为明显;选择“成为有学识、高水平的人”的学生占17.40%,为

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学生占5.25%,为继续深造打基础的学生占4.14%,为改变个人命运的学生占12.43%,为了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改变家乡面貌的学生占6.91%,跟着别人读大学的学生占1.93%。

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学大力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但读大学的花费却不少,这使很多家庭都很吃力。所以不难想象众多大学生读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报效父母。 (四)学生学习态度相对较好,上课出勤率较好

调查表明,学生出勤率较好。专业课出勤率很好的学生占84.33%,较好的学生占21.02%,出勤率中等、差的学生分别占3.00%、0.33%。公选课出勤率很好的学生占75.25%,较好的学生占21.02%,中等的学生占3.39%,差的学生占0.34%。对于逃学的态度,17.94%的学生表示支持,48.84%的学生表示不支持,觉得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33.22%的学生表示中立,觉得逃补逃课要看个人。

二、 调查分析结果对策: (一) 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迫切

高考制度历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和教育制度,它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素质教育的导向和社会公平的维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情况下,使每位考生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中显示,全校28.25%的学生所读的专业是调配的,所读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所上课程并非自己感兴趣的,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这录取制度取决于当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所以改革现在的高考录取制度十分迫切。改革时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结合社会培养人才目标及大学的办学方向的情况下,应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

(二) 学校专业科目设置需更具科学性、合理

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众多大学盲目

扩招,导致师资、管理体系跟不上要求,导致专业设置滞后,教材陈腐,老师的知识更新太慢,教学内容及知识与社会所需求的知识脱节,尤其在社会科学方面更为严重。所以,大学在设置专业时应紧跟社会的需求,不能盲目设置,随社会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不断地、及时地调整专业及课程的设置。

(三) 院系需花更多时间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

展前景

调查中显示,对于影响学生对专业感兴趣的主要原因,28.30%的学生选择专业发展前途,37.74%的学生选择个人兴趣、特长,9.43%的学生选择工作性质,9.12%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3.46%的学生选择专业社会地位,11.32%的学生选择其它。这表明,很多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的发展前景,发展方向不是很了解,这也会导致学生对专业兴趣的降低。所以,各院系应化更多时间让学生了解并清除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情况,使他们清除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 学生需主动更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虽然社会政策、学校环境等因素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但如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

种困难,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调整,去适应,毕竟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人生路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上也一样,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习任务,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想法设法适应新的环境,尽快融入到新的社会中,努力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遇到了学习上课困难,不该是自暴自弃,选择逃避,而应该是迎难而上,主动去解决困难。 三、 结语

大学是给祖国输送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大学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大学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大学培养人才的制度、方法、方式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时、负责任地解决大学所遇到的困难。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