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20 11: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现状

一、学习目的多样化

学习目的反映了人的某种社会需要, 也表现为对某种未来现实的憧憬。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在接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逐步明确的, 衬射了特定时代的需要及个人意愿。相关调查显示, 当代大学生的单一性的价值取向已成过去,学习目的已呈现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努力成才, 报效祖国;刻苦钻研, 完善自我;报答父母;混张文凭, 谋个好职业;成名成家,名利双收;这种变化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因为它与社会观念的多样化是一致的。调查显示,经过近四年高等教育的应届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比新生要低, 而应届毕业生的功利性却比新生要强。

二、总体学风状况良好, 部分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比较低

安徽师范大学的叶松庆在一则报告中写到: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状况良好,大学生确以学习为主。如: 大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8 小时的占34%, 5 ) 7 小时的占50%, 少于5 小时的占16%。65%的学生有着他们自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半数的学生喜欢听学术报告或文化素质修养讲座。这种学习风气的形成, 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紧密相关。

五彩缤纷的社会环境也不断地熏陶着大学生, 不同程度地冲淡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关注度。大学生的精神最

放松, 基本上没有顾忌, 谈论的问题很广泛, 最集中的要数爱情、趣闻、评价老师和同学、时事评点等, 偶尔也涉及到学习问题。双休日和寒暑假中,部分大学生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调查表明, 对整个大学生活而言,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关注度欠高, 高年级比低年级低。学习关注度欠高还表现在学习的消费上。 三、逃课现象比较突出突出

逃课在当今高校已不是个别现象。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逃课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为报考研究生逃课。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张,通常在一些与考研无关的课堂不去上课。

(2)为学习效率逃课。这类学生大多学习自主性的自学能力强, 喜欢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3)因缺乏兴趣逃课。大学中不少课程的内容是枯燥乏味的, 加上任课教师缺乏教学艺术, 教法单调, 教学少有吸引力, 使部分学生兴趣索然。

(4)因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逃课。如今大学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些学生干部忙于策划、组织、参与, 不仅牺牲了休息时间, 还不惜占有课堂学习时间去逃课, 使活动本身失去意义;

(5)为挣钱而逃课。这类学生通常家境贫寒, 学习费用只能靠自己去挣, 或打工, 或带家教, 或经商, 本意是勤工助学, 但为此而逃课, 则失去人们的同情;

(6)为睡懒觉、出去玩耍、接待亲友或无所事事而逃。这类学

生学习、纪律观念均差, 人数虽不多, 但逃课频率高,影响不可小视。 逃课当然不好, 但逃课与厌学不能等同。高校要解决学生逃课问题, 唯有从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管理、纠正学生功利偏向等方面入手, 予以综合治理方可奏效。 四、对考试作弊看法不一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考风考纪既是考试顺利进行的保证, 又是一所学校的文明程度和一名学生道德素质的集中反映。考试作弊是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在校园中的反映, 是大学生自尊、自信倾斜与失落的突出表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 1) 虚荣心理驱使; ( 2) 眼看别人作弊屡屡得手, 自己不作弊反而吃亏; ( 3)获取高分可以得利; ( 4)平时没学好, 怕过不了关 ; ( 5) 老师监考不严, 不作白不作;( 6)受社会腐败风气影响; ( 7) 习惯成自然。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有较清醒、正确的认识, 但看法不一。有些学生还存在模糊心理或错误行为, 这是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重要主观原因。 五、渴望名师走近自己

国外的著名高校非常重视名师效应。像杨振宁、李政道等世界科学大师都是经常深入大学生中报告、讲演, 每次回国访问讲学期间, 必去大学或研究所和大学生、研究生亲切交谈, 传治学方法, 授做人之道。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学生中的特殊作用, 让名师走近大学生, 上基础课, 兼班主任, 经常性地给大学生讲授人生哲理, 传授科学思想, 指导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并形成风气, 坚持下去,

成效必大。

六、不善提问是一大通病

在学习中能善于提问, 是大学生学习主动的一种表现。不善提问, 只标志着学习上的研究气息不浓, 丝毫不意味已解决所有问题。从古到今, 以提问为重要手段是许多成名学者获取知识的捷径。然而, 当今大学生在学习中只习惯于从听课或阅读中学知识, 而不大掌握 问的妙用。我们经常这样的现象: 晚上的辅导课上, 几乎没有学生向老师提问, 只有等到考试前才有那么几位学生来问考试范围内的问题, 即使提问也是三言两语从不深问; 同学间也少有相互提问、切磋的习惯。很多老师感叹: 如今的大学生不爱提问!那么, 大学生不善提问是学无所问还是另有原因? 有关调查显示: 学习无所用心, 囫囵吞枣,满足于似是而非、似懂非懂, 不愿钻研下去, 从而提不出问题; 学习没有既定目标, 又欠虚心, 偶有一得便自以为是, 为示清高,不提问题; 学习努力不够, 问题成堆, 积重难返, 但怕丢面子, 不敢提问题。不善提问是当今大学生的一大通病。这一通病的关键致因是大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端正和学习观念不正确, 而不单纯是学习方法问题。创造性的学习离不少大学生还相当远。

总的看,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部分大学生存在误区。如: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理念陈旧: 学习积极性不高, 缺乏源动力; 厌学心理浓郁, 学习情绪低落; 学习方法单一, 习惯于. 你讲我听,你教我学, 重视学会轻视会学; 学习不用功, 考试投机取巧等等。高校的教育者应当认真分析、研究部分大学生学习误区

的形成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使他们能创造性的学习, 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 培养良好的素质, 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几点思考

大学时期是人才成长由“求学期”向“创造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只有掌握这些变化的特点,才能正确运用大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1.自主性

大学生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活经历,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具备产生自我识别、自我探寻新知识的基础。学习上独立自主的意向活动,表现为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希望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数大学生有自己的课外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也表现出自觉性和自控性。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改变了中学时代对教师的依从地位,正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但是,这种自主性学习与一般自学还是有区别的,仍然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只有学会独立学习,才能学得深刻、扎实,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避免知识老化。

2.专业性

所谓专业,是通过专门的训练和工作实践所获得的、从事社会分工的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和技巧的结合体。大学生的

知识结构系统、智能结构系统、心理品质结构系统和文化素质系统等,无不打上专业的烙印。大学的教学过程是围绕具体的专业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而大学生则是围绕着既定的专业进行学习的。但是,许多的大学生不注意专业的特点,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力分散,无学习中心,结果导致专业知识、技术没有真正学到手,毕业后不能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这必然有被淘汰的危险。

还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规定下,大学生人学后一般无重新选择专业的灵活性。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选择意向,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其它专业的课程,直至 获得第二学士学位,也可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有的大学生把专业学习作为工具,并以它为基础,在大学毕业之后涉足其它科学领域。形成大学生学习上这种选择意向的心理因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希望在相关方面获得突出成绩;认识到当代科学高度分化且高度综合的情况,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与未来的理想相联系,如报考研究生等;受教师讲授艺术所感染,随着教师的引导进人一个陌生的新领域。

3.多渠道性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实习、听学术讲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来开拓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学生的经历不同,被剥夺。这些会导致低效的专业行为,进而使初任教师经历失去自尊、忘却理想,感到自己的付出获得很少或没有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失去对

外语教学的热情,直至中途离职。有些初任外语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语教专业中生存下来,但由于人职阶段的职业倦怠,他们往往表现出疲劳、优虑、孤僻、玩世不恭、苦恼、怨恨等现象,有时会产生一种逃避现实的愿望,这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及对教学的责任感,从而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对初任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4.实践性

大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在总学时中所占比列高达20%以上,故实践性也是大学学习的特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掌握最起码的实验方法和生产工艺知识,逐渐学会常规的实验技能和工艺操作技能等本领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错误地认为学好书本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是学不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谈不上深人理解理论性的东西,这样的学生是难以胜任毕业后的专业性工作,最终将成为不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