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更新时间:2023-03-29 19:50:01 阅读量: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2015年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手机号码: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安全;地缘战略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一、什么是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发端于瑞典地理学家克节伦,意指“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从马汉的海权论到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学说经过众多外交家分析和拓展,已经成为较为体系的学说。

在下文的论述中,将主要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考虑到军事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在这里把军事行动归为政治行为)。

二、中国地缘政治形势分述

1、中国北部地缘政治形势和中俄关系

中国在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蒙古奉行“周旋于各大国之间以寻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外交策略,故其在与俄罗斯保持亲密关系的情况下也不忘与美国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加强美蒙合作。在与中国接壤的所有国家中,中蒙边境线最长,但中蒙关系却走得不远不近,当然也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反复。

苏联解体后,北约乘机东扩,在东欧和南欧不断压缩俄罗斯的地缘空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也随之结束,从“联中制苏”转而采取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在此背景下,中俄结成某种非正规意义上的“同盟”以对抗欧美的不断挤压,在国际上保持了较为一致的立场,中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俄罗斯在西方对中国武器禁运的情况下,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至今已成为中国军队中的主力装备。尤其随着中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中俄合作关系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俄罗斯正式归还中国黑瞎子岛等领土以及俄向中国输送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贯通,进一步巩固了中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国的能源需求。

但是在“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的国际政治交往原则下,虽然中俄之间有诸多共同利益,但是在双方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不免引起对方的猜忌和防范,毕竟中俄关系不是“同志加兄弟的友谊”的关系。比如俄罗斯在南亚的战略明显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出口中国的军事技术俄罗斯有所保留,而且中国在俄罗斯的商人也时常受到俄罗斯的不公正待遇。而中国发展对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俄罗斯一向视中亚为自家后院)也会被俄罗斯解读为中国试图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

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盟各国一方面视中国为其商品市场, 与中国有发展经贸关系的需要, 与

中国有着良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国在该地区是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 但另一方面,东盟一些国家与中国至今有领土领海之争, 彼此关系发展中也有阴影存在。在关系发展顺利时,东盟将谋求更多的自由与自主权,会在中、美、日之间搞等距离外交; 而当关系发展不顺时, 基于地缘安全的考虑,会对中国加强戒备, 其政策可能向美、日倾斜, 并借美、日力量来制衡中国。

中国对东南亚的周边外交最为成功 ,但中国的成功受到美国和日本的牵制 ,并

引起其他大国的追赶 , 中国应该有新的措施推进与东南亚的实质性合作。

3、中印关系。

南亚对中国的地缘战略不具有全面挑战性, 但具有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一向以“中国威胁论”为依据,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并以此为直接借口加速发展它的核武库和常规军备。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有过摩擦乃至武装冲突, 至今仍是两国交往的阴影所在。中国应努力发展中印之间的文化关系, 使印度改变中印零和博弈的心态。中印同时崛起,具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如两国对抗都难以崛起,“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4、东亚关系

东亚问题异常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自不需赘言。就现实问题而言,中日间钓鱼岛争端和黄海划界问题,争吵乃至小规模冲突不断,成为以后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日之争不仅在于领土资源的实际利益冲突,更是东亚地区乃至乃至西太平洋地区的主导权之争。把今天的日本比作一战后的德国似乎有所不妥,但

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研究-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

日本对于国家正常化,极力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谋求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一旦美国为遏制中国而为日本“松绑”,面临着与日本可能爆发的冲突,中国不得有所不警惕。

总之,东亚局势是中国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可能面临的冲突集中爆发地。由于东亚问题中已有中美俄等大国涉入,爆发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拥有应对紧急突发事态以及“代理人战争”的能力,并在东亚博弈中立于有利地位仍然至关重要。

三、针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安全策咯

环顾炎凉世界, 冷战确已结束, 军事安全的地位虽因经济安全的突出而退居其次,但是,它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各大国的武库更新和扩充的速度不是放慢了, 而是加快了。在一定场合, 军事安全仍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向21世纪的今天, 我们面临的以高新技术为特点的军事安全挑战日甚一日。美欧发达国家高精度武器的快速发展, 以及在两次局部战争中的运用,给世界各国, 包括中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安全问题。

面对恶劣的地缘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应谋求和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和主动的战略地位。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二,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主要基础;

第三,加快中国事力量的发展是实现地缘战略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第四,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开展全方位外交,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中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崛起历程也处在一个敏感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以称为“将起未起" ,即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但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普遍接受. 这个敏感时期带来的地缘政治复杂性在于:如果中国大而贫穷 ,没有国家会主动挑衅;如果中国完全崛起,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领导国家 ,一般的国家也不会主动挑衅;而在“将起未起" 阶段, 中国将持续感受到权力变化和心理变化带来的反弹压力。尤其是来自周边的压力,更迫切地要求中国审慎和明智地进行处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3y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