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酒业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4-03-30 17: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全区酒业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23日)

同志们:

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酒业发展大会,会上,市委书记朱以庄作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全市酒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全市2010年酒业发展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酒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酒业发展大会精神,总结2009年酒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酒业发展工作。稍后,刘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精神,结合全区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2009年酒业发展工作

2009年,是我区酒业发展迎难而上、加速发展、再上台阶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克服了金融危机、国家税收调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酒业在品牌打造、企业培育、技改扩能、市场拓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促进全区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全区实现酒业销售收入42.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1%,同比增长82.6%;入库税金1.4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同比增长20.1%,酒业考核获得了全市一等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酒类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培育了银谷、桂康、御酒、泰康、金坛子、天赋浓香等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6户;新培育泸州御酒、醇香源、金碧留香3家市级酒类“小巨人”企业。

二是酒业技改扩能得到加强。新引进同生源酒厂、玉蝉公司、国粹酒业和蔚泰厚三溪酒业公司等合作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酒类生产企业,全区实施酒类重点技改项目6个,投资总额1.66亿元,年内完成1.02亿元;涉酒重点技改项目4个,投资总额3800万元,年内已完成2739万元。

三是酒类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在最近召开的酒业博览会上,很多酒类企业都培育了自己的酒类品牌,都培育了自己的区域市场,从过去只重视散酒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与散酒销售并重,一大批酒类品牌在市场上都是很有竞争力,很有知名度的,“国粹”是中国驰名商标,“国粹”、“一品留香”是四川名牌,“唐朝”通过四川省著名商标复审,“三溪”通过四川名牌复审,“一品留香”、“战将”是泸州市知名商标。

四是基地建设进展加快。长安酒业小区初具规模,区、乡镇都在积极规划落实酒业发展用地,相关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依托“国窖1573有机原粮基地(金龙)核心示范区”积极推广红粮种植,带动农户种植红粮3万余亩,为酒业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

五是酒业已经成为带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第一,酒业发展对全区经济发展拉动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酒类生产企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同比增长47.9%,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1个百分点。第二,酒业发展对实现财税增收的作用不容忽视,酒类企业总计上交国地税税收总额达到1.41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6.7%,尤其是酒业的国税收入达到1.21亿元,占全区国税收入的半壁河山以上。2009年酒业形成地方财力包括税收留成、消费税中央财政税收返还在内达到4200万。第三,酒业发展对改善民生作用明显,初步统计,酒类企业解决了1万余人的就业问题。现在作为政府来讲,解决老百姓的就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酒类企业在这方面功不可没。第四,酒业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作用明显,老窖在我区建立红粮原料基地,带动红粮产业发展,2009年全区种植红粮达到3万余亩,产量达1万余吨,收购价在2元以上,对促进农民增收是有作用的;酒业带动了玻璃酒瓶、纸箱、彩印、瓶盖等涉酒行业的发展,全区涉酒企业达105户,产值12.9亿元,其中包材21户,产值1.05亿元;同时,酒业还带动了运输、仓储、广告宣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讲,2009年我区酒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各部门、各乡镇街、广大干部、各企业老总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小型酒类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的“瓶颈”依然存在,对企业的制约明显。二是区内多数企业小而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部分企业合作意识不够,集聚效应难以形成。三是自主品牌发展难度大,品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品牌数量仍然不多,部分企业对品牌经营还重视不够。四是我区酒类企业整体上讲产量大,销售多,但附加值不很高、效益不高,整体盈利能力较差。五是酒业人才短缺,特别是营销人才短缺,影响了企业个体和我区酒业整体的发展。六是少数干部和企业老总对我区酒业发展的优势认识不足,认为市上抓酒业发展的重点在酒业集中区,对龙马潭区抓酒业发展的信心不够。从政府层面来讲,有的干部对酒业贡献认识不到位,我们的工作上还有差距,从企业层面来讲,部分企业老总对如何维持融洽的长期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受到一点点利益的诱感,就动摇了,就心动了,企业稍做大点就跑了。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有大家的努力,也有政府在税收、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政府要讲诚信,企业也要讲诚信,要讲游戏规划,企业与政府要形成融洽的合作关系,寻求长久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希望企业老总们在这方面能够多一些思考,放眼长远,树立长久合作的理念,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二、着力抓好2010年酒业发展工作

2010年,是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开局起步之年,更是我区酒业发展借东风、抓机遇、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只有抢占先机,走在前头,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在泸州白酒发展的新一轮大潮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认识要再强化,信心要更坚定。

前面,我们总结了2009年我区酒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我区酒业发展来讲,有挑战,更有机遇,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更应该看到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乘势而上,推动酒业大发展、快发展。

一是从酒业发展的大环境看,省委、省政府大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启动仪式在泸州举行,毫无疑问地泸州已经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板块,而龙马潭区作为泸州的主城区之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核心板块的核心区域。市委、市政府将酒业作为“四大产业”之首,不是仅仅只抓酒业发展集中区,大家想一想,各区县酒业的份量是不小的,既然是“金三角”,既然是核心板块,当然不仅仅指酒业集中区,而是一个较大的区域。这个区域不仅仅包括江阳区、龙马潭区,还包括了全市的其它县区。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扶持政策和宣传效应,不仅对泸州酒业集中区有效、有作用,对龙马潭区同样有效、有作用,放眼全国、放眼全省、放眼长远来看,机遇对龙马潭区来说是对等的,我区发展酒业同样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如何把握。

二是从我区酒业发展的势头看,2009年,全区实现酒业销售收入42.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1%,同比增长82.6%;市委、市政府把小巨人企业作为全市培育的重点,全市有小巨人企业26户,我区达9户,占35%,其中2009年全市新培育小巨人企业9户,我区达3户,占33%。龙马潭区的酒业发展呈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是从我区酒业发展的基础看,首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酒业发展,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告诉广大干部、告诉各位老总,区委、区政府抓酒业发展的目标没有动摇、信心没有动摇、决心没有动摇,全区上下对酒业发展的认识要再提高,再深化,决心和信心要再坚定,工作力度要再加大。同时,老窖、郎酒两大龙头对我区带动作用明显,老窖和郎酒与我区酒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另外,我区已经拥有一大批酒类企业的经营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酒业品牌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现,很多企业已经从注重散酒销售转向了注重品牌的打造。

(二)目标要再明确,措施要更有力。

前面讲了,我区酒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优势明显,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酒业已经成为目前带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因此,全区各部门、各乡镇街务必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区酒业发展。2010年,我区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四个四”的总体部署,根据“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要求,借助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东风,扎实抓好产业集聚、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重点工作,推动我区酒业发展再上台阶。2010年酒业发展的目标是:全年酒类产业销售收入确保增长30%,入库税金确保增长30%。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1、抓产业集聚。

企业分散是我区酒业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企业分散,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形成,不利于品牌的打造,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不利于产业的升级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下功夫、下力气抓好产业的集聚,抓好规模化发展。一是要切实规划和抓好酒业发展的产业布局,长安、石洞酒业、工业发展小区如何突破,如何为酒类产业集聚提供发展平台,这是全区务必解决的问题,开发区不搭手,区政府不搭手,单靠石洞、长安难以实施。二是要引导招商引资企业、城区企业、技改项目入驻园区,力争引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大公司、大企业入驻。三是要在园区配套发展酒类灌装、包材、印刷、物流等酒类关联产业。要利用

产业集群形成的综合竞争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空间布局,促进全区白酒产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

2、抓品牌建设。

白酒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品牌形象是基础,强势的品牌可以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更是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前提条件,我们必须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一是品牌打造要有大手笔、大动作、大投入。郎酒2006年的产值只有几亿元,当时提出了郎酒“50”工程,规划在5年内达到50亿元,不知遭到多少人的质疑,但经过4年的努力,产值已经达到近40亿元,2010年实现50亿元的目标已经完全没有问题,5年之内从几亿元发展到50亿元,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二是品牌打造要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要着力抓好 “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四川著名商标”、“四川老字号”等称号的申报和创建工作,将自主品牌推向全国白酒市场,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区域市场。要继续巩固“国粹”、“一品留香”、“唐朝”、“战将”等一系列新老品牌,重点扶持“三溪”、“国粹”、“玉蝉”、“泸神”等自主品牌,新培育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泸州市知名商标2个,全面提升我区酒类品牌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3、抓企业培育。

依托泸州老窖、郎酒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作用,加大我区酒类企业梯次培育力度,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酒类中小企业,实施“亿元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新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家。重点培育“小巨人”企业,在做大做强现有的9家“小巨人”企业的基础上,新培育“小巨人”企业1家。通过重点企业的培育,在全区形成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具有一定品牌产品和市场优势,能够带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主导企业,形成以亿元企业、小巨人企业为骨干的企业集群。

同时,企业自身要有扩张意识。这点我在经济工作会上也讲了,今天再说一下,产业要发展,企业要做强做大,虽然外部环境不可缺少,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但内因始终是发展变化的主动力,首先是企业老总们要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扩张意识,内在动力不可缺少,大家不能安于现状,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大家的贡献大了,政府对大家的支持才可能大。

4、抓技改扩能。

酒业要实现提质增效,质量是基础,技术是核心、是关键、是保障。如果质量跟不上,在国内外市场上就会缺乏竞争力。可以说,质量是酒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灵魂,抓好企业技改扩能至关重要。一是区酒管局、区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要全力以赴地配合、支持酒类企业抓好技改扩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抓好酒类技改项目的包装、推介、申报工作,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传统白酒产业技术升级。二是通过技改扩能拓展、创新酒类产品,不仅要大力发展浓香型白酒,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培植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打造优质、多元化的龙马潭酒类产品名片。要全方位支持鑫霸、金坛子、三溪、醇香源等企业技改项目建设。

5、抓营销和宣传。

当前国内白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行业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宜宾、遵义、仁怀等周边市县酒类产业结构升级快速,规模不断扩张,对龙马潭乃至整个泸州市的酒类产业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仅靠单个企业拼抢市场,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成效是不明显的,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用心去思考,用心去谋划如何才能去占领市场、提升龙马潭酒类品牌知名度,推动龙马潭酒业在“走出去”上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突破。

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营销队伍。产品营销是酒业发展最关键的中枢环节,没有营销的成功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抓好营销的关键在哪里?就在营销队伍。各位企业老总应认真思考,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如何在营销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下力气,积极构建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市场营销网络,开展好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和营销指导工作。

二是要开展务实有效的营销联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酒类企业,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双赢和多赢的目标,最怕的就是打内战,搞内耗,相互拆台。大家要思考一下,如何形成营销联盟,如何开展厂商联盟、产销联盟、品牌联合,“抱团式”闯市场、争市场、抢市场,通过联盟合作克服白酒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的问题,形成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区白酒在全国各大市场份额的占有率。目前,三溪集团已与泸州老窖集团、郎酒集团建立营销联盟,在产销联盟模式上作了有益探索,并在酒类市场拓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值得我们广大的企业学习和借鉴。

三是要掀起强势有效的对外宣传。在对外宣传上,区委宣传部、区招商局、区酒管局,各乡镇街,各企业,要花大力气,舍得投入,深入发掘和丰富龙马潭酒类品牌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包装、打造和宣传特色鲜明的个性品牌,利用各种传媒、电视台、新闻网络、报刊等平台进行强势宣传,积极推荐龙马潭酒类产业名片,大力弘扬龙马潭酒文化,提高龙马潭酒类产业知晓度、知名度。同时要精心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糖酒交易会、广交会、酒博会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会展活动,不断提高龙马潭酒类品牌的影响力。

(三)服务要再到位,扶持要更有效。

从目前全区经济发展的情况看,酒业是龙马潭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既然酒业的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作出了贡献,区委、区政府也将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地支持酒业的发展。

一是上级的扶持政策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当前,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会加大对酒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关键是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市上的扶持政策宣传到每个企业,要指导企业,如何运用好市上的扶持政策,用活、用够政策,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二是区上对酒类企业要结合实际、加大扶持。要在全面落实市上扶持政策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今年,区财政将继续安排酒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重点酒类企业发展壮大。各乡镇街也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给予支持。区委、区政府对全

区酒业发展贡献突出的酒类企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要继续实行纳税大户奖,设立酒类人才资源开发奖,设立酒类品牌发展奖。对自主品牌取得省级以上荣誉,以及2010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品牌,实行“一企业一品牌一政策”的扶持奖励。

三是金融支持要扩大范围、提高幅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企三方合作机制,拓宽三方合作领域,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模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范围,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担保贷款审批手续,放宽准入条件,延长担保贷款期限,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服务工作要更加用心、更加有效。宽松的环境、细心的服务,能让企业老总们感到创业的愉快,感到工作的舒心,能给老总们增强发展的信心,增加发展的动力,激发创业的激情,从一定程度上讲,比政策扶持、减免税费还要更有效、更管用。发改、环保、国土、交通、安监、公安、卫生、国税、地税、质监、经商等部门,各乡镇街,广大领导干部和同志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服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国土部门要切实解决酒类企业用地难问题,税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收费项目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办事流程能快则快,要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同志们,2010年,是我区酒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区酒业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酒业发展贡献突出的酒类企业和个人,要进行奖励。要继续实行纳税大户奖,设立酒类人才资源开发奖,设立酒类品牌发展奖。对自主品牌取得省级以上荣誉,以及2010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品牌,实行“一企业一品牌一政策”的扶持奖励。

三是金融支持要扩大范围、提高幅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银企三方合作机制,拓宽三方合作领域,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模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范围,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担保贷款审批手续,放宽准入条件,延长担保贷款期限,提高担保贷款额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服务工作要更加用心、更加有效。宽松的环境、细心的服务,能让企业老总们感到创业的愉快,感到工作的舒心,能给老总们增强发展的信心,增加发展的动力,激发创业的激情,从一定程度上讲,比政策扶持、减免税费还要更有效、更管用。发改、环保、国土、交通、安监、公安、卫生、国税、地税、质监、经商等部门,各乡镇街,广大领导干部和同志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服务工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国土部门要切实解决酒类企业用地难问题,税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收费项目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办事流程能快则快,要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同志们,2010年,是我区酒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区酒业发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