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science2

更新时间:2024-02-28 1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1课 地球的形状 一.填空题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以及人们对(出海的帆船)长期观察,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假设。

3.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帆船,发现总是先看到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5.第一个进入太空观察到地球的是(苏联)国的(尤里.加加林),第一次从月球拍摄地球照片的是(美)国宇航员。

6.2003年10月,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乘(“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2005年10月,(“神州6号”)把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 7.从太空看地球是个(球形)。 8.地球大小的数据: 赤道周长:(4009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表面积:(510067866平方千米) 二.判断题

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3.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4.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第2课 地球的表面

1. 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沟壑)、(平原)、(海洋)等。

2.地球仪上的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 4.在地球表面占最大面积的是(海洋)。

5.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更清晰准确。 6.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3课 地球的内部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3.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 5.地球内部的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6.科学家从(火山)、(地热)、(地震)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他们还从(地震波)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7.通过地震,科学家们知道地球表层是由(岩石)构成的;通过火山爆发,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通过温泉等地热能,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第4课 火山和地震 一.填空题

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1991年法国火山学家(蒂娅·喀夫特和摩西斯·喀夫特)夫妇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炸时,不幸双双遇难。

2.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火山将要喷发前,会冒出(水汽)和(烟尘)。

4.从火山喷发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内部(压力大,温度高)。 5.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是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6.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的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可见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灾害)。

7.地震发生前会有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漏)等征兆出现。

8.地震主要有(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三种类型。 9.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地震是(汶川大地震),它高达(8.0)级。

10.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1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屋里,你应该(就地避险),如果在屋子外,你应该(向空阔安全处疏散)。 二 判断题

1.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地震发生时会引起水灾,但不会发生火灾。(×) 3.火山喷发比地震容易躲避一些。(√)

4,。地震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一般没有任何征兆。(×)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预报地震的方法会越来越科学准确。(√) 6.火山喷发有可能引起地震,地震也有可能形成火山喷发。(√) 7.火山周围常形成温泉。(√) 三.选择题

1.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⑴) ⑴地壳的运动⑵地下的温度太高 ⑶人类的活动

2.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⑵)

⑴火山喷发⑵岩层断裂 ⑶山洪爆发

3. 发生火山喷发的地点是(⑴)

⑴地壳较薄处并有裂缝的地方⑵地壳较厚而坚固出 4. 火山喷发前的现象是(⑴、⑵) ⑴大地震动⑵地下有声响

⑶空气中有异味⑷地壳温度骤然上升 5. 地震前,岩层变化的顺序是(⑴) ⑴弯曲 褶皱 断裂⑵断裂 褶皱 弯曲

6.如果当我们在家时发生地震。正确的做法是:(⑵、⑶、⑷、⑸、⑹⑻)

⑴开门迅速跑到楼下⑵躲到桌子底下⑶把书包或衣服顶在头上⑷跳窗逃生⑸躲到卫生间等面积小的房间⑹打电话求援⑺不理它8.大声呼救 四.问答题

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答: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什么是地震?它有什么危害?举例说明?

答: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等。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的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2. 地震发生在家里,怎样保护自己?

答:地震发生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可利用两次地震的间隙,迅速撤离。 3. 地震发生在公共场所,怎样保护自己?

答:地震发生在公共场所,正在比赛或演出的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老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第5课 地表的变迁 一.填空题

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大自然中能搬走碎石,改变地貌的力量有(火山喷发)、(分吹)、(海浪的冲击)、(雨水)等。

3.人类的(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活动改变了地表。

4.我们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

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二.问答题

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了鱼龙的化石。同时,人们还在山体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据上述资料,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吗?

答: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 2.什么力量是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答: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3、岩石是无比坚硬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答:虽然岩石是无比坚硬的,但它也会风化、崩塌,被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作用,最后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 4. 什么叫风化?什么叫侵蚀?

答: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坏的过程叫做风化。 5. 什么叫侵蚀?

答: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损、搬用的过程叫侵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64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