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拆除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07 14: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教育基地综合体育馆工程土方开挖

所遇废弃原油管道的拆除方案

一、综合体育馆工程概况: 二、废弃管线情况: 1、产权单位:不详 2、管径大小:DN100 3、埋置深度:XX米 4、输送介质:原油 5、拆除长度:XX米 6、连接装置:不详

三、管线拆除的施工方案:

1、确定管线产权单位并与其联系,搞清楚管线修建时间以及输送介质的名称,管线走向;管线与原装置联系的方式与位置。并切断管线与原装置的联系。

2、管道开孔,排出残留气体、泄压,观察管内(原油、渣油)在管壁附着情况:

开挖土方至管线全部暴露后,选择一处地势较高处,使用锯弓在管线上切割,在锯弓与管线切割处适当排放适量的氮气保护,,作业处50米范围内无明火作业,并配备6—10只干粉灭火器。管线开孔作业处四周满铺防火、防静电石棉布,作业工人穿戴防静电纯棉工服,并保持现场空气流动。

3、根据管壁内(原油、渣油)的附着厚度,决定直接切割或者吹扫置换方案

3.1、如果管壁内原油附着厚度不足0.5mm且未满布管壁,根据拆除长度用锯弓切割3处开口后,其他地方用氧气切割拆除。

3.2、如果管壁内原油附着厚度超过1mm厚且布满管壁,则用吹扫置换办法彻底清除管内油污后再进行氧气切割。 4、管道吹扫应具备的条件

利用油田蒸汽车,将蒸汽注入管线,在另一端开孔排出蒸汽与原油的混合物。 4.1吹扫过程所需材料及劳保用品必须准备齐全。 4.2检查吹扫排放点,以便安全操作。

4.3吹扫过程拉警戒线并设置安全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以免发生意外。 4.4、管道吹扫的质量要求

管道吹扫采用的介质是蒸汽,要求从管道出来的蒸汽中不得发现油污、油气即可停止吹扫。 四、管道拆除的技术措施

1、管道拆除前,施工人员要熟悉现场周边环境,熟悉工艺流程等。 2、管道拆除前,(管道必须已经置换完毕,)与外界装置必须采取盲板或已经切断的隔离。 3、管道拆除前,项目部及安全员将要拆除的管道具体位置及拆除方案进行详细交底,确保每个步骤都按方案执行。 4、管道拆除前,需要施工方安全员对管道进行安全检测,特别是那些有毒有害介质管道(原油、渣油、柴油、汽油等),防止发生爆炸、窒息等安全事故,签署并办理安全作业票(动火票、挖土作业票等),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再进行施工。

6、部分管道上带有防腐保温材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基本上不能利旧,因此不考虑保护性拆除,只考虑管道拆除方便即可。

7、拆除后的管道,尽量立即拉走,不能运走的在现场设置一个临时集中堆放点,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清点和运输。

五、应急预案措施 5.1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为确保此次管线拆除工程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故时,能够采取有序的应急救助措施,有效地保护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 5.2应急机构与职责

5.2.1项目设立二级应急机构:

5.2.1.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一级险情状态下的应急组织实施和应急响应; 5.2.1.2施工班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二级险情状态的应急组织实施和一、二级应急响应。 5.2.2项目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 组 长:项目副经理、技术总负责人

成 员: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现场项目部 5.2.3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5.2.3.1一级应急状态下,做好现场各项应急措施的实施

5.2.3.2应急状态解除后,向公司提交事故报告,并参与事故调查和缮后工作 5.2.3.3负责组织应急常识的培训必要时组织应急演练

5.2.3.4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种资源下达指令和任务,协调各种资源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应急中心、业主求救或报告灾情

5.2.3.5平时小组成员应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驻在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到达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5.2.4后勤保障组

5.2.4.1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收集;

5.2.4.2保障所有参加抢险救护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5.2.4.3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的急需资源。 5.2.5抢险抢修组

5.2.5.1负责紧急事件发生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方,防止事态扩大;

5.2.5.2在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时,应高度注意避免抢险人员意外伤害; 5.2.5.3协助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和事故调查评估。 5.2.6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5.2.6.1建立应急领导小组,配置适宜的应急设施、材料准备; 5.2.6.2判断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重大紧急事故; 5.2.6.3判断重大紧急事故可能发展方向; 5.2.6.4要求相关应急组织提供资源; 5.2.6.5组织指挥、协调现场抢险和恢复工作;

5.2.6.6紧急事件结束后,参加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报告工作。 5.2.7组长职责

5.2.7.1判断重大紧急事故的规模和可能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5.2.7.2相关应急组织到来之前,如有必要直接参加现场救援工作。 5.2.7.3设立与外部救援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提供建议和信息; 5.2.8副组长职责

5.2.8.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措施; 5.2.8.2指导抢险抢修队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5.2.8.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危害因素控制预防措施存在的缺陷;

5.2.8.4向外部救援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事故发生的重点位置及潜在的危害因素。 5.2.9技术负责人职责

确保与公司应急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应将公司、项目应急机构及其主要成员、相关外援联系方式予以明示。 5.2.10安全环保监督员职责

5.2.10.1监督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履行情况,监督应急设施、材料布置及其质量、数量; 5.2.10.2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5.2.11班组成员职责

5.2.11.1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应急援助未到来前,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置(包扎止血防止和减少受伤部位感染、夹板固定、人工呼吸等); 5.2.11.2优先使重度受伤者得到外援救护;

5.2.11.3协助外援转送伤员并安排人员护理。 5.3应急抢险与处置原则 5.3.1应急抢险原则:

以人为本,抢救为先,保护财产和环境,防止事态扩大。 5.3.2应急处置原则:

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阻断危险物源,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保持道路畅通,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正确分析风险损益,有利于恢复生产。 11.5.5.1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如下:

识别 找出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 评估 对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人员、财产、环境和声誉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控制 找出危害因素可能造成事故的控制措施。 补救 一旦危害发生,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补救措施。

5.5.2危害与影响的识别 5.5.2.1危害与影响的因素识别 序号 主要危害因素 危害性质 人员伤亡 1 火 灾 财产损失 压力容器爆炸 人员伤亡 2 (氧气瓶、乙炔 财产损失 瓶、液化气瓶) 1.人员违章操作机械设备;2.机械设备存在质量缺陷,对人体伤害 3 机械伤害 财产损失 失效、残缺等。 4 起吊重物坠落 人员伤亡 1.吊装指挥失误;2.驾驶员违章操作。 1.有限空间作业时二氧化碳中毒等2 .用木炭、煤炭等5 缺氧窒息 人员伤亡 明火取暖且通风不好;3.汽车维修。 1.高温沥青,酸洗作业中强酸、碱性物料、金属焊接、6 灼 伤 人员伤亡 机械检修等操作不当;未着劳保装。 人员伤亡 7 堆置物的倒塌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8 土方坍塌 财产损失 不当。 人员伤亡 9 起重设备倒塌 财产损失 对环境造 10

5.5.2.2危害与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析:根据危害分级和发生频率划分,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灼伤、高空

环境破坏影响 成破坏 1.环境保护意识差;2.防止环境破坏的措施不到位等。 4.材质不良;5.大风。 1.超载;2.操作不当;3.基础不牢; 3.受震动荷载影响;4.雨、水、雪湿渗;5.基坑支护倒车时撞击)。 1.基础两侧弃土过高;2.放坡不规范; 1.超高、码垛不规范、地形选择不当、人为因素(如如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破损,设备防护装置1.超压;2.意外撞击;3.违章作业。 2.电器缺路;3.雷击;4.静电. 危害产生的原因 1.油品泄漏或其他易燃物遇火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l8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