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3-16 0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部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著作,主要指它( ) A.是集我国历代医药学之大成的药典 B.是涉及多领域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C.采用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 D.是产生广泛影响的世界性书籍

解析:选C 抓住关键词“蕴含近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恰好说明《本草纲目》所蕴含的近代科学方法,故C项正确。

2.詹天佑19世纪末建造的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位于哪一条铁路中( ) A.关东铁路 C.粤汉铁路

B.京张铁路 D.津沽铁路

解析:选A 詹天佑建造了滦河大桥,这是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它位于关东铁路中。

3.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李四光的这一理论是( )

A.冰川生成理论 C.化石鉴定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D.地震预测理论

解析:选B 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地质力学对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研究有积极意义,B项符合题意。

4.“舜土无私万象涵,纬经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七绝古诗赞颂的是( )

A.李时珍 C.李四光

B.詹天佑 D.蔡伦

解析:选C 李四光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于地质力学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他利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寻找石油资源,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从“若无妙手寻油出”中可知与李四光有关。

5.“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恩格斯这段评论针对的是( )

A.牛顿 C.达尔文

B.爱迪生 D.爱因斯坦

解析:选A 材料中提到了光学、数学和力学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的只有

牛顿。

6.勤奋和善于钻研是牛顿的性格,有人评价他在大学时代取得的某项成就时说:“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该人所评价的牛顿的成就是( )

A.提出二项式定理 C.发现天体运行规律

B.制成折射望远镜 D.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选A 大学时代的牛顿,提出了数学上的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解决方法。本题要注意限定词“大学时代”。

7.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D.牛顿真实的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

解析:选C 在牛顿生活的历史时代,宗教神学的思想观念依然具有重大影响,促使牛顿陷入宗教神秘思想而不能自拔,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我们是他的仆人”等信息不符,B、D两项与牛顿的历史活动相悖。

8.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解析:选D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珍,字东壁,蕲州人,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王侯重之……年十四,补诸生(秀才);三举于乡不第,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材料二 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

材料三 至顺治间,钱塘吴毓昌重订付梓,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明史·方伎传》亟称之盍集本草者,无过于此矣!

——光绪《蕲州志》卷十《著述志·〈本草纲目〉》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创新之处。(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5分)

解析:第(1)问,从李时珍的出身、仕途、学识等方面概括他从医之路的原因。第(2)问,从分类和动植物的演化上分析其创新之处。第(3)问,结合所学,从《本草纲目》对历史的贡献中进行评价。

答案:(1)因素:出身医学世家,家学渊源;科举受挫,发奋图强;饱读诗书,兼收并蓄。 (2)创新: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动植物都有从低至高的发展演化过程(体现了进化论的原理)。

(3)地位:《本草纲目》是古代医药学的集大成著作,被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天佑回国前,曾有美国同学劝他留下,对他说:“贵国贫穷,既无筑铁路之器材,亦无筑铁路之人才,以君之学识,如应聘美、英,当可宏图大展,阁下之生活亦可丰裕。”詹天佑谢绝了,回答道:“西方国家虽富,那是外国,我要学习其先进的科学知识,却不能眷恋其物质生活享受;中国虽贫虽弱,她却是生我养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回去贡献所学,把她建设得富强起来。如不以所学报国,何以对祖国人民与家乡人民?”

材料二 1920年,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收到一封电报和一封信。电报是印度友人发来的,表示想聘请他去当工程师,待遇优厚……他又打开了那封信,它是蔡元培从国内寄来的,当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正在四处招揽人才,当他得知李四光在英国学成毕业时,便来信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毅然选择回国,在北京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和为国培养地质人才。

(1)1872年詹天佑等第一批30名幼童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指出清政府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3分)

(2)李四光一生中曾三次学成归国,第三次才真正实现了其报效祖国的伟大愿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每人至少一个)。(4分)

(4)从两位科学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事迹看,他们都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詹天佑与李四光的成就与贡献。第(1)问,应注意派幼童留学是洋务运

动时期。第(2)问,应从第三次实现报效祖国正处于新中国这一时期入手。第(3)问,依据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可从为科学献身等方面分析。

答案:(1)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洋务事业的发展。 (2)社会环境对科学发展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詹天佑:成功建造了京张铁路。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4)从小立志,为科学献身,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重视实践,不迷信权威,“让事实说话”、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11.近代科学之父牛顿勇于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规则Ⅰ 寻求自然事物的原因,不得超出真实并足以解释其现象者。…… 规则Ⅲ 物体的性质,它们既不能被增强又不能被减弱,并且属于所能做的实验中所有物体的,应被认为是物体的普遍性质。……

规则Ⅳ 在实验哲学中,由现象归纳得出的命题,在其他现象使这些命题更加精确或出现例外之前,都应被视为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而不管相反的假设。……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性从上帝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自然本性。……到17、18世纪,英国知识界围绕三个重大思想主题进行了知识体系创新。这三个思想主题是:第一,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是什么?第二,作为人类社会核心组织的国家和政府的起源、范围和目的是什么?第三,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限度是什么?

——摘编自邓云清《思想的时代 ——牛顿、洛克的思想及其生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6分)

(2)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概括以牛顿为代表的英国科学家深度诠释的思想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英国知识界“三个思想主题”生成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关键词“所做实验”“实验哲学”“由现象归纳得出命题”等关键词指出牛顿的创新成就。第(2)问,从“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和“物质的普遍性质”两句话概括其思想主题;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成就:“归纳——演绎”(实验)法;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主题:宇宙和物质世界的本质和支配法则。

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国家权力结构的重建。思想:文艺复兴的深入;近代科学的兴起。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与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爱因斯坦语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的伟大精神。(7分)

解析:第(1)问,结合相对论的相关知识回答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可分析其精神为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根据材料中“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可分析其精神为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根据材料中“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可分析其精神为崇尚节俭。

答案:(1)贡献: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宇宙论和统一场论。

(2)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批判的精神;淡泊名利、崇尚节俭的精神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学案新人教版

清单一 李时珍的医学成就 从医之路与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从医之路 (1)医生世家: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科举受挫:几次科举考试失败后,决定专心学医。 (3)成为名医:10余年刻苦钻研,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医生。

(4)提升学识:曾担任太医院院判,饱览丰富医药典籍。后辞职回乡,行医之余进行医药学

的研究和著述。

2.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原因:在学习和行医的实践中发现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有不少错误。 (2)经过:

①花费大约10年的时间,对以往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进行详细的鉴别和考证。 ②经过27年的艰苦探索,完成了初稿,后三次修改,最终定稿。 ③1596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 [深化认知]

李时珍潜心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炮制、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等。这些因素是他成功写就《本草纲目》的原因。

清单二 《本草纲目》的内容与影响 “中国的百科全书” 1.内容

(1)《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纠正了前人的错误。收载药物1 892种,附药方11 096个。

(2)《本草纲目》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首创按照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2.历史影响

(1)《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2)李时珍的伟大医学成就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被公认为是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深化认知]

明清时期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科学巨著是具有总结性的集大成之作,是科学家们长期不懈地理论探究与实践的积累,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世代传承的结果。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探究点一 李时珍的贡献和优秀品质

[史料探究]

——中国医学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 [答案] 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

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 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材料三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 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 界广泛流传。

[结论形成]

李时珍能够写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原因和他的优秀品质 1.原因

(1)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3)我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丰富,尽管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乏精华内容,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李时珍注重实地考察,虚心向药农等人请教,亲身试验药物疗效,掌握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第一手药物学素材。

(5)李时珍立志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动力。

2.品质

(1)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

(2)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 (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4)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5)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探究点二 《本草纲目》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王世贞《〈本草纲目〉序言》

(1)依据材料一分析,王世贞认为《本草纲目》有何特点? [答案]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材料二 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鲁迅曾说:“这是的确的,实地经验总比看、听、实想确凿。”《南腔北调集·经验》中,鲁迅又说道:“如《本草纲目》就是。而且这书中的所记,又不独是中国的,还有阿拉伯人的经验,有印度的经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本草纲目》内容的特点。 [答案] 不盲信古人,重视实际经验,大胆吸纳国外经验。

材料三 郭沫若说:“李时珍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在药物学中尤其有特出的成就,他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近两千种,具有总结性与创造性的特色,使中国医术得以推进,人民健康有所保障,他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科学家中一位显著的人物,当永远向他学习。”

(3)依据材料三分析,郭沫若认为李时珍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 李时珍推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结论形成]

《本草纲目》的成就

(1)《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医药物学专著,其分类叙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其分类方法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生物进化思想的科学性。

(2)在药物鉴别方面,《本草纲目》纠正了明代之前本草书籍中的许多错误和非科学内容。 (3)《本草纲目》在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也有独到见解,说明当时对生物之遗传特征已有一些认识。

(4)在制药化学和实验研究方面,《本草纲目》所载制药化学包括蒸馏、蒸发等许多化学反应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当时科学界堪称创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李时珍曾经对父言诗明志:“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诗

中表达的李时珍的志向是( )

A.科考做官 C.编修本草

B.读书应试 D.终生行医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中的诗是李时珍向父亲写的表明学医决心的诗,体现了其终生行医的志向。

2.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曾亲自去江河湖泽,终于弄清了、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的区别。为了弄清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不顾危险,亲口尝服曼陀罗酒,亲笔记下感受。这说明李时珍( )

A.性格比较执拗 C.治学态度严谨

B.只信自身所见 D.轻视前人经验

解析:选C 亲自了解药物的形状和药效,说明李时珍对待医学研究的态度比较严谨。 3.春节联欢晚会“英伦配”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 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 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解析:选A 《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本草纲目》的内容和地位不符。

4.明朝人赞美《本草纲目》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现代人对这部著作评价正确的应该是( )

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D.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解析:选C 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色是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只有C项体现了明朝科技的鲜明时代特色。

5.《明史》记载:“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上述材料不能显示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 )

A.针对时弊 C.查漏补缺

B.虚心求教 D.旁征博引

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判断能力。虚心求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中讲的“种色夺目” “宝藏悉陈”可以看出《本草纲目》的内容丰富、全面。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 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 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 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材料二 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

——齐志勇《李时珍作科研的大师风范》

材料三 理学淹通(贯通)举世惊,原来医圣亦儒生。儒生医圣兼相得,无损千秋万岁名。古道微茫久隐沦,凭空想象总非真。千秋功罪儒家说,唯物判评能几人。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李时珍的“大师风范”。(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原来医圣亦儒生”的认识。(2分)

解析:第(1)问,从药物种类、药方的数量和分类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从材料二中“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通过自己的试验”两个方面说明“大师风范”。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理学”,可知医圣遵从理学思想,因而“原来医圣亦儒生”可以从格物致知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理学观念去认识。

答案:(1)特点:种类丰富;图文并茂;科学分类。 (2)“风范”:批判迷信;献身科学;注重试验。 (3)认识:格物致知;服务民生。

8.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 时珍曰:“,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曜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6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及其行医的特点。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李时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答案:(1)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8.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东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 时珍曰:“,乃四叶菜也。……《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沉者为。曜仙谓白花者为,黄花者为杏。苏恭谓大者为,小者为杏。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皆无一定之言。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其花并有黄白二色。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也。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 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他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6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的。(2分)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这一历史人物及其行医的特点。第(1)、(2)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李时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答案:(1)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科举受挫;博学。

(2)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药性记录不准。

(3)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