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6 02: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省2017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4.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只不过购买者受到限制——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这反映了当时

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 B.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 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25.下面是西汉社会的主要思想流派的作品所占比重情况统计图。图示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 B. 研究儒家思想有利获取功名 C.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D. 儒学对社会基层形响力增强

26.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27. 《明史》载:(明代某时期)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内阁首辅)为重。首揆之下为次揆及其他臣,虽同在禁地,但首辅独主票拟,地位自然更高,与古宰辅无异。”材料说明该时期

A.内阁代替皇帝决策 B.首辅掌握了实权 C.皇权专制程度下降 D.首辅取代了相职

28.有学者认为,“正是武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武装反抗君主专制的破天荒举动,他们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为新的中国历史,打响了第一枪。随后的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无不仰仗了武昌起义的历史积荫。”材料阐述了武昌起义 A.革命性的一面 B.具有群众基础和奋斗目标 C.顽强奋斗精神 D.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开端

29.下面是1932-1934年中国从德、英、日、美四国进口机器数额统计表(单位:元).此表信息 反映了

A.英国机器质量优势明显B.美德受经济危机打击最大 C.中国近代工业持续发展D.四国扩大对中国资本输出 30.据统计,从1919年5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新青年》先后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等文章137篇;《建设》杂志在1919年8月至1920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刊载了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章20余篇,占其全部篇目的15%--20%。这可以印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杂志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D.马克思主义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31.1950年,中央召开计划会议讨论编制1951年计划和三年奋斗目标。会议要求在三年内“改 变工业生产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现象,将一部分工厂迁移到接近原料、市场的地 区”。这一做法有利于

A.调整长期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B.改变近代工业布局弊端 C.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国家经济重心转向北方

32.罗马法规定了特留份制度,旨在限制完全的遗嘱自由,保护近亲的继承权,平衡遗嘱人意愿及近亲权益两方关系。该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A.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B.完善财产分配制度 C.维护罗马的社会秩序D.避免财产流入远亲

33.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A.人类意识觉醒B.天赋人权思想 C.信仰自由理论 D.民主制度诉求

3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政党和政治组织常达20个之多。从1875年到1940年,法国更换了102届政府(同期英国更换20届内阁,美国换过14届总统)。从1946年至1958年,内阁更迭达24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法国

A.缺乏民主妥协的实例 B.政党的根本属性不同 C.权力制衡机制作用有限 D.民主化程度超越了英美

35.1950年,美国农场和农业工人占劳动力人口的近12%,1980年,这一数据下降到2.8%。 这可以用于说明

A.生产发展助推社会结构调整 B.美国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趋势 C.农业产品过剩迫使人口转移 D.二战后美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挭,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材料二 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何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分析原因。(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张骞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中向学生阐述:“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举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张骞提出:“夫课程之订定,既须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亦须顾及本国之情势。”以通州师范为例,1903年制《通州师范学校学课章程》规定:本科第一年学伦理、国文、历史、地理、日语、体操等,后三年都增设教育、理化、博物和图画四科。通州师范学校之随意科为政治经济学、农艺化学、英文三科,听恳习者自量。

—摘编自贾勇《张骞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政策的推行,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皇太极即位后启用汉官,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其次,在政治上,限制女真贵族任意的横征暴敛。约束女真人行为的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政事,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提高女真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时期落后的社会面貌。由于皇太极实行改革,很快稳定了后金时期的统治秩序。

——袁闾琨、魏鉴勋《试论皇大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45.[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7分)

46.[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单士厘(1856-1943)近代撰写女子国外游记的第一人,受过良好的封建家庭教育。1903年,单随夫(钱恂,维新派的知名人士、清期著名的外交家,光绪年间,先后出任过清政府驻日本和欧洲各国使节)离日赴俄,后又遍历德、法、英、意、比等国以及埃及、希腊等国的古都。初步感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流露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撰写成《癸卯旅行记》,记述了旅日、旅俄活动。在旅俄期间,单士厘对沙俄侵犯我国边境,大肆屠杀平民,大声疾呼:“纵无器械,也要奋起反抗,岂能默然待死!”1909年回国,于1910年撰写成《归潜记》,记述了她旅欧活动的见闻,介绍了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以及西方现代文明。单多年的旅居生活使她深恨封建制度的落后与愚昧,反对妇女缠足。

—摘编自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单士厘出国旅居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单士厘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的影响。(6分)

广东省2017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25 BA 26—30 BBACB 31—35 BCBCA 40. (25分)暂缺

41.(12分) 评分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p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