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会考考点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

更新时间:2024-05-21 1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会考考点:

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 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B

考点解读:

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

(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经济政治: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破坏 经济: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取代公有

思想文化:“士”阶层(知识分子)的活跃和受重用。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私学兴办。

(2)百家争鸣历史意义:

①各家互相诘难、争辩、互相融会贯通,也形成了一个思想解放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B

孔子:①“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主张恢复周礼,克己复礼为仁 ③“以德治国”:“仁”在政治上的反映 ④“有教无类”,孔子首创私学

孟子:①“仁政”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③“性善论” 荀子:①“仁义”、“王道”②民本思想:君舟民水③“以礼治国、礼法并施”④“性恶论”

会考复习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墨儒道法四家的代表人物?

2.哪些因素促成“百家争鸣”?这种局面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列举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找出民本思想的内容。

1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会考考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

考点解读: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

1、背景:汉初无为使汉朝经济实力增强,但无为而治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诸侯割据等)。

2、经过: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

思想来源: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理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③三纲五常

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3、结果: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如家独尊地位。

4、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会考复习题: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

汉代社会问题严重,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加以解决;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采取重要措施来独尊儒术。

2.西汉为什么要从“无为”转变为“有为”?

3.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内容和特点?

4.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影响?

第3课:宋明理学

2

会考考点: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

考点解读: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世界观:宇宙万物的本源——理②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③方法论:“格物致知”

(3)对儒学的发展:①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论更完善。②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③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

(2)陆九渊主张:①世界观: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方法论:反省内心(明本心)

王阳明主张:①世界观: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会考复习题: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五位?宋明儒学有什么新发展?(形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完成了哲学化,体系完备)

2.程朱理学的内容?陆王心学的内容?

3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会考考点: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

考点解读:

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君主专制加强。 (1)李贽:

①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道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顾炎武:经世致用。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4)王夫之:唯物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思想:①批判君主专制(政)②工商皆本(经)③经世致用(文)

会考复习题:

1.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对儒学的影响是什么?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内容?分别指出每个人思想的影响。

4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考点解读: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B 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印刷术:唐代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火药:唐末用于战争,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辽宋时期广泛使用,南宋出现突火枪。 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罗盘针)用于航海。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对资产阶级打败封建骑士起到重要作用,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考点解读: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科技成就A 天文:著作:战国《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星表; 仪器:浑仪,简仪(元代郭守敬);

历法: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比现行公里早300年。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 的形成。

医学: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③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农学(四大农书):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第一部农书, 记载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②西汉汜胜之《汜胜之书》;③元朝王祯《农书》, 记载南北方的农业成就;④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水利工程。

会考复习题:

1.叙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发明和发明过程;分别说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具体列出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的科技成就。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考点解读: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

(1)春秋《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奠定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2)战国:楚辞:战国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体现爱国主义,是浪漫主义风格。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