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会计分录+会计公式

更新时间:2023-10-01 2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会计分录:

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 ①―实收资本‖的帐务处理 ②―资本公积‖的帐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等资产类账户 借:银行存款等资产类账户 贷:实收资本——A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 短期借款业务核算 长期借款业务核算 1)取得借款时: 1)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贷:长期借款 2)计提利息时: 2)年末利息处理时: 借:财务费用 借:在建工程(资本化的利息) 贷:预提费用 财务费用(费用化的利息) 3)归还利息时: 贷:长期借款 借:预提费用 3)归还本息时: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借款 4)归还本金时: 贷:银行存款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业务核算 (1)不需要安装: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2)需要安装:

①完工前所有支出 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业务核算 借:在建工程 1、购买材料时

贷:银行存款 借:在途物资——× 材料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付款)

长期借款等科目 应付账款(未付款)等科目 ②完工结转 2、材料验收入库

借:固定资产 借:原材料——× 材料

贷:在建工程 贷:在途物资——× 材 料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人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借:生产成本——××产品 借:生产成本——××产品 制造费用——××车间 制造费用——××车间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预提费用的账务处理:

(1)本期预提各项费用时,如预提修理费、借款利息等: (2)实际支付预提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借:预提费用 贷: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每月计提折旧时 : 其他费用的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车间 (生产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额 ) 借:制造费用 (车间使用)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额 )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额) 贷:银行存款 贷:累计折旧 待摊费用等

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1)按分配标准计算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借:库存商品——X产品

分配标准: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等 贷:生产成本——X产品 (2)分配制造费用会计分录: 营业税金及附加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A产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B产品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制造费用——××车间 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帐务处理 (1)销售商品收回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货款尚未收回 借: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预收货款销售商品 1)收到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XX公司 销售实现时,即销售已预收货款的商品时: ① 若够: 借:预收账款——XX公司 期末结转本期已销售产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产品 贷:库存商品——×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1)发生时: 借:有关账户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贷:有关账户 所得税的核算 ①计算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②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③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利润的帐务处理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若不够:有两种做法 做法1:借:预收账款——XX公司 应收账款——XX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做法2:借:预收账款——XX公司 贷:主营业务收入——X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由此,出现借方余额:则表示应收款项。 (4)销售退回 借:主营业务收入——X产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计算本期销售产品应负担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等 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2)期末结转时: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外支出 结转本年利润 ①若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②若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③若还有其他转入数(如:公积金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1)结转各收入类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其他业务收入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投资收益(净收益)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营业外收入 ②向投资者分配股利: 贷:本年利润 借: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现金股利) (2)结转有关费用类账户: ——转作股本的股利(股票股利) 借:本年利润 贷:应付股利 贷:主营业务成本 实收资本(股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结转“利润分配”的明细科目 其他业务成本 ①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帐户的借方: 管理费用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财务费用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销售费用 ——应付现金股利 按顺序进行利润分配 ——转作股本的股利 投资收益(净损失) 应付款项清查结果的处理 营业外支出 借:应付账款

所得税费用 贷:营业外收入 库存现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①若盘盈: ②若盘亏: 批准前: 批准前: 借:库存现金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批准后: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营业外支出

贷:营业外收入 其他应收款——XX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存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①若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前: 贷:原材料( 库存商品)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库存商品 批准后: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管理费用(对于属于定额内合理损耗) 批准后: 其他应收款——xx(对于属于由责任人赔偿)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xx保险公司(对于属于自然灾害 贷:管理费用 造成的损失) ②若盘亏: 营业外支出(对于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批准前: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批准前: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借:营业外支出 累计折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贷:固定资产

应收、应付款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1)按期估计坏账损失: (2)确认坏账: 借:资产减值损失 借: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会计公式: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资产账户增加额合计+权益账户减少额合计=权益账户增加额合计+资产账户减少额合计 资产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权益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短期借款利息:短期借款利息=借款本金×利率×时间 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实际买价+采购费用

税额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劳务价款×增值税税额 材料采购费用的分配:材料采购费用分配率=共同性采购费用/分配标准合计

某材料应负担的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分配×该材料的分配标准

不含税价款=价税款总额÷(1+税率) 增值税税额=价税款总额-不含税价款

制造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的计算公式: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 期末在产品成本

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方法:销售净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已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本期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

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发出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入库前结存成本+本次入库存货成本)/(本次入库前结存数量+本次入库存货数量)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单价×销售数量—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商业折扣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增值税税率

基本公式

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计算公式: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应纳销项税额 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价税销售额=销售收入+销售收入*13%农业税率 =销售收入(1+13%) =销售收入*1.13

增值税计算公式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价税销售额、销项税额/1.13 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应纳销项税额

应交税金=不含税销售额、销售收入(不含税)/13% =不含税销售额、销售收入(不含税)*0.13

增值税销项税额价税销售额=销售货物的不含税售价+应交税金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应交消费品的销售额×消费税税率

应交城建税=(当期的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税率 应交营业税=转让收入×营业税率

利润:利润(或亏损)总额=英语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所得税前利润中予以调整的项目

各期预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当前期应交所得税=当前期累计应交所得税—上期累计已交所得税

企业利润分配: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以前年度非分配利润+公积金转入数

本年末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人分配的利润—优先股股利—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普通股股利 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实地盘存制:期末存货结存数量 = 实地盘点数量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实地盘存数×单价

存货结存数量=存货盘点数量+在途商品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 本期减少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银行存款清查: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 明细账余额计算: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帐(借余)-坏账准备+预收账款明细帐(借余) 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明细帐(借余)+应付账款明细帐(借余)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帐(贷余)+预付账款明细帐(贷余) 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帐(贷余)+应收账款明细帐(贷余) 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明细帐(借余)+预提费用明细帐(借余)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贷余)+待摊费用明细帐(贷余)

(记忆口诀: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 ―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利润‖账户余额—―利润分配‖ 账户余额 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增、资产偏高 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利润虚减、资产偏低

库存现金日记帐:日余额=上日余额+本日收入额—本日支出额 会计科目:

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存货跌

价准备、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

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

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账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货币资金、存货、未分配利润

根据总帐与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

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资产负债表内容

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报告式(上下结构)和账户式(左右结构)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利润表内容

表首: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单步式和多步式

在我国,利润表一般采用多步式

一、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以者权益+利益(亏损)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或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会计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五、销售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2、售价金额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 2、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 (2 ÷ 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

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八、企业利润的计算公式:

第一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其中: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所得税=应税所得*所得税税率

九、利润分配:

1、可供分配的利润=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2、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包括公益金)-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v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