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2 1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一、堆肥化(composting)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二、堆肥(compost)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

三、堆肥化的原料: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禽畜粪便、泔脚和食品废物、农林废物 四、堆肥化的原理 五、(一)好氧堆肥的原理

1、好氧堆肥是在通气良好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肥堆温高,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80~90℃,所以也称高温堆肥。

2、好氧堆肥原理:①垃圾中的可溶性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

②不溶的胶体有机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然后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③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而被降解 好氧堆肥的过程

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中温阶段: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堆体基本处于

15~45 ℃,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真菌、细菌。

高温阶段:当堆体温度超过45 ℃时即进入高温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解,同时形成腐殖质。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 ℃。细菌、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 降温熟化阶段:在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的后期,即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微生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氨氮组分氧化成硝酸盐。 六、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1、有机质含量及营养比

2、通风量目的1)供氧;2)调节温度;3)散除水分

3、pH值: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4、颗粒度: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质 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5、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优势菌群的数量: ①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活性②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③接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

6、含水率:适宜的含水率40~60%,与垃圾的物理组成有关 7、温度:温度控制与堆肥时间有关,一般控制在高温阶段时的温度为55~60 ℃为宜,且>55°C的时间不少于3天,以保证能够杀灭绝

大部分的病原菌。

七、好氧堆肥基本工序: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

1、前处理:主要调整水分 、营养比、破碎、分选、筛分等 2、调理剂:是指加进堆肥化物料中干的有机物,借以减少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好氧发酵,也可以增加物料中有机物数量。

3、膨胀剂:是指有机的或无机的三维固体颗粒,当它加入湿堆肥化物料中时,能有足够的尺寸保证物料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并能依靠粒子间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4、主发酵:可以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向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堆肥物料供给氧气。物料内的有机物中大部 分在此阶段内被降解。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垃圾和家畜粪尿好氧堆肥,主发酵期约4~12d。

5、后发酵:主要对主发酵时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制品。主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d,其长短根据堆肥的使用情况。

6、后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堆肥中的塑料、玻璃、小石块等。 7、脱臭:堆肥过程中会产生臭气,需要对这些臭气进行处理。 8、贮存:要求在干燥而透气的条件下贮存

八、堆肥化的分类

(一)、按堆肥化方式分类:间歇堆积法和连续堆积法 (二)、按原料发酵所处的状态分:静态发酵法和动态发酵法 (三)、按堆肥化过程的需氧程度分: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 ①好氧静态堆肥工艺:采用静态通风垛形式,批次发酵,中间不添加新料和翻倒

②间歇式好氧动态堆肥工艺:原料分批发酵,间歇翻堆或间歇进出料 ③连续式好氧动态堆肥:连续进料和连续出料

1)条垛式发酵设备:将物料铺开排成行,在露天或棚架下堆放。

2)箱式堆肥发酵池

3)反应器发酵系统 ①多层立式堆肥发酵塔

②卧式堆肥发酵滚筒(DANO式)

③筒仓式堆肥发酵仓

4)家庭用堆肥发酵装置

九、堆肥腐熟度及产品质量

1、腐熟度:指堆肥化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

堆肥的产品达到稳定化、无害化

堆肥产品的使用不影响作物的成长和土壤耕作能力 2、腐熟度评价指标 物理学指标

色度:成熟的堆肥应呈棕色或暗灰色

气味:无臭味,检测不到低分子脂肪酸,具有潮湿泥土的气息 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 化学指标 pH值:中性偏碱性

氮试验法:研究表明,完全腐熟的堆肥含有硝酸氮和少量氨氮,未腐熟的堆肥则只含氨氮而不含硝酸氮。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特定的显色反应来测试堆肥样品中是否含有氨氮和亚硝酸氮,从而判定堆肥是否腐熟及腐熟度程度。

C/N比:随着堆肥化过程,C/N逐渐下降,当降到(10~15):1时,可认为堆肥达到腐熟

腐殖酸含量:在堆肥化过程中,腐殖酸的含量上升,当达到稳定时可以认为堆肥达到腐熟

有机质变化指标:包括COD、BOD、VS等,它们均随堆肥的进行而逐渐下降;通常认为腐熟的堆肥检测不出淀粉

生物学指标

比耗氧速率:耗氧速率反映了微生物的活动强度。当耗氧速率下降至0.5g-O2/(gVS·h)时堆肥达到腐熟,或CO2释放速率<2mg/g原料时堆肥达到腐熟

植物毒性指标:种子发芽率大于80~8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w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