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更新时间:2023-03-08 1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快乐阅读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快乐阅读 适用年级 四年级 总课时 8 阅读能力被成为“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灵魂”。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主要依赖于人在幼儿童年时期的早期阅读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课程简介且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古诗文160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为了在阅读中(200字内) 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让祖国母语美丽学生的人生,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因此开发了该校本课程。 目的和意义:曾有这么一句古话:知书达理。古时候为什么纯朴的百姓会敬重读书人呢?就是因为读书人知道礼、义、廉、耻、尊师、孝道,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那么读书的意义与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学习真知、真理、懂得事物的现象发觉事物的规律,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并喜欢阅读,品味经典。积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能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享受读书的乐趣。通过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学生能接受优秀思背景分析 想的熏陶,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00字内) 学情分析: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相对来说阅读能力比较差,这些从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和习作两方面可以反映出来,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能力差,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可见还是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少,平时阅读量少,积累也就少,所以通过大量阅读希望能改变此状。 资源分析: 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书籍,有文学类的:如《三寄小读者》《稻草人》《小布头奇遇记》《列那狐的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故事类的:如少儿版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智慧故事精选》等;还有科普读物、经典类和以文化教育为主的书籍等,这些书都是从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100本书目里挑选出来的,其中融智慧、情感、价值观于一体,让学生有所启发。如中国的诗歌作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千千万万人的追捧,也是今天的孩子们感受诗歌魅力的最佳途径。朗朗上口的唐诗,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可以让孩子得到美的熏陶。小读者将在韵律优美的诗句和浑然天成的画图中,尽情领略唐诗独一无二的文学魅力。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 2、推荐的15古诗,学生应做到在感受诗的意境中学会背诵。 3、《弟子规》中的信和泛爱众,流利地朗读并会背。 课程目标 4、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感情体验,有一定量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有感情地朗诵自己喜爱的文章,提高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周 次 主 题 内容 形式 一 准备阶段 二 古诗词 《泊船瓜洲》《早发白帝城》《题西林壁》 指导朗读背诵 三 古诗词 《四时田园杂兴》《独坐敬亭山》 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四 弟子规 信 指导朗读不会的 字查字典背诵 五 古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绝句》 指导朗读背诵 六 古诗词 《渔歌子》《惠崇春江晚景》 指导朗读背诵 七 弟子规 泛爱众 指导朗读不会的 字查字典背诵 八 古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忆江南》 指导朗读背诵 九 古诗词 《示儿》《七律长征》 指导朗读背诵 十 名著、文学作品 指导阅读 十一 古诗词 《望洞庭》《望天门山》 指导朗读背诵 十二 古诗词 十三 名著、文学作品 十四 名著、文学作品 十五 名著、文学作品 指导阅读 十六 名著、文学作品 十七 名著、文学作品 十八 名著、文学作品 一、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1)课程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

(2)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读书信息的获取,更要重视学生多发面潜能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古诗(词)背诵情况、读书卡片、读书笔记等要及时评价。

(3)教师的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下班听课,对教师实施的情况及时评价、反思。

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加强学生间的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

(2)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三、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起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读书表现、读书兴趣的记录,学生自我学习的反思、读书卡片、读书笔记、读后感,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读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做到正面引导,让学生爱上读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z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