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

更新时间:2024-06-05 21: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产质量,是指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资产质量的分析方法

1)资产结构分析法。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含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资产又可进一步分成若干项目和明细。因此,分析这些资产之间相互所占比重,能较直观地反映出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内涵。例如分析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高,则会削弱营运资金的作用。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低,则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分析流动资产中结算资产和存货资产所占比重,如果结算资产比重太高,容易发生不良资产,潜在的风险也越大。分析存货资产时,库存商品(产成品)本是保证商品经营的物质条件,但应进一步分析其中适销对路、呆滞积压、残损变质等各占的比例。在采用结构分析的同时。还可采用比率法作补充。如:(1)总资产增长率。计算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扩张的程度。(2)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来评价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程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存货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来评价存货资产的流动性和存货资金占用量的合理性。(4)应收帐款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同平均应收帐款余额的比率,来评价应收帐款的流动速度,是否会产生呆死帐,成为坏帐损失。

2)现金流动分析法。货币资金是资产中最为活跃又时常变动的资产。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短缺,资产质量优劣,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总的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判断分析企业财务成果和资产质量的状况。一般说,没有相应现金净流入的利润,其质量不是可靠的。如果企业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如果企业的银根长期很紧,现金流量经常是支大于收,则说明该企业的资产质量处于恶化状态。

3)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剔除法。这是把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企业存在的实有损失和或有损失进行界定。首先是进行排队分析,统计出虚拟资产和不良资产帐面值。然后进行分析比较:(1)把虚拟资产加不良资产之和同年末总资产相比,来测试资产中的损失程度。(2)将剔除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后的资产总额同负债相比,计算资产负债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程度。(3)将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同净资产比较,如果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不排除过去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但最终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理,杜绝虚拟资产的存在,压缩不良资产,尽量减少资产损失。

4)资产同相关会计要素综合分析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利润)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分析资产质量。应与其他会

计要素相结合。平时常用的方法有:(1)总资产报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利润总额加利息支出)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来检测企业投入产出的配比关系与实效。一般说。资产质量越好,投入产出的效能也越佳。(2)总资产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一般情况下,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离。(3)流动比率。计算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来反映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流动比率是测评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指标。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负值,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从而也反映出资产结构不合理性和流动负债及时偿还的风险性。(4)长期资产适合率。计算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分析资产结构来测评企业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平衡性与协调性,是否会产生财务风险。从理论上讲,该指标≥100%较好,即长期资本要大于长期资产。

编辑本段资产质量的评价分析

一、资产获利能力评价

一般来说,在评价企业获利能力时常用的财务指标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笔者认为虽然这四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体现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取利润的能力,但是比较而言,用总资产收益率来评价企业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最恰当,最能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这是因为:

1.销售毛利率主要体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取毛利的能力。销售毛利率一(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该公式反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毛利润。销售毛利率高表明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竞争能力强,也可能是该产品或行业是暴利产品或暴利行业。该产品或服务的获利能力强,是资产获利能力强的必要条件。 2.销售净利率主要体现企业产品或服务获取净利的能力,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销售净利率一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该公式反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最终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净利润。销售净利率高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获取净利的能力强。由于净利润是企业总收入与总耗费的差额, 因此销售净利率往往代表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3.净值报酬率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及其积累获得净利润的能力净值报酬率一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额×100 ,该公式反映企业经营者运营投资者投入资本及其积累的效果。该指标不但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企业经营者运用财务杠杆为投资者赚取超额回报的能力。

4.总资产收益率从总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100,该公式可理解为运用每百元资产能够获取多少利润。该公式不考虑利息费用和税收因素,涵盖企业全部资产,不问资产来源渠道,考察角度全面,因而最直接、最全面、最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及其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体现资产质量的最佳指标之一。

因此,在评价资产的整体获利能力时,应该重点比较和分析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同时适当兼顾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等指标。 二、企业营运能力评价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通常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五个财务比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逐层分析。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和利用的效率,营运能力强的企业,有助于获利能力的增长,进而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冈此高质量的资产必定体现为高效的营运能力。 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周转率一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出企业单位资产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体现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全面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质量和利用效率。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得越好,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越多,资产的利用效率就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

2.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另一主要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一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即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周转率越高,表明流动资产创造的收入多,实现的价值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就强,流动资产的质量就高。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在资产的利用上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回收快,存货周转快。

3.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类重要资产, 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更重要的是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关系到企业的赢利能力。所以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如何,对企业至关重要。固定资产周转率就是用来反映其利用效率的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一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100%。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就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当、结构合理。规模过大,造成设备闲置,形成资产浪费,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下降;规模过小,生产能力小,形不成规模效益。

4.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应收账款周转率一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转率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账龄期限较短,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因此,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高,代表应收账款的质量较高。当然,周转率太高,也不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5.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评价企业从取得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收回等各个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率一销售成本÷平均存货×100,存货周转天数一360天÷存货周转率。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金额比重大,而且增值能力强。因此,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则存货积压的风险就越小,资金使用效率就越高,存货质量高。相反,存货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在存货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存货质量较差。

三、资产结构评价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类资产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资产运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即资源配置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内在需求,因此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

1.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比率一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00%。流动资产代表企业短期可运用的资金,相对而言,它具有变现时间短、周转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流动资产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越强,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是,通常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获利能力弱,因此过高的流动资产比率并非是好事。

2.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是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关系。固定资产比率一固定资产÷ 资产总额×100%。固定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比率过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受到限制,形不成规模经济,会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总资产的获利能力。但是若固定资产比率过高,超出了企业的需要,其增长超过了销售的增长,不但会影响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而且也会对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企业生产用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全部投入使用,能满负荷运行,并能完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能确实担当起服务的职责。企业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过大,会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从而降低总体固定资产及总资产的质量。

3.非流动资产比率。非流动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比率是指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非流动资产比率一(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产)÷ 资产总额×100。非流动资产代表企业长期可使用的资金,需经过多次周转方能得到价值补偿。过高的非流动资产将导致一系列问题:一是产生巨额固定费用,增大亏损的风险,二是降低了资产周转速度,增大了营运不足的风险;三是降低了资产弹性,削弱了企业的相机调整能力。因此企业应将非流动资产比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好。 四、资产项目分析

除了利用上述指标对企业资产做出相应评价外,我们还应该对每一种资产逐一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评价资产的质量。在对资产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时,应该把握以下问题: 1.应收项目的坏账问题

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由于存在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因此,应收项目的资产注定要以低于账面的价值量进行回收。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该类资产的质量。 2.部分资产的减值问题

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在期末可能会发生减值,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与否也将影响该类资产的质量。 3.部分资产的增值问题

由于历史成本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的原因,企业的资产按照企业取得该资产时的成本列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一部分资产的实际价值已经超过原来的列账成本。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将在未来增值,如企业的房地产;由于

非流通等原因未能在账面上体现其巨额增值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一旦实现销售就可产生利润但目前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产成品、半成品等。 4.纯摊销性的“资产”

纯摊销性的“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的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这些资产一般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没有实际利用价值。

5.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主要包括:

第一,已经提足折旧、但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第二,企业正在使用,但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价值的资产。第三,已经研究和开发成功的成果。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已经研究和开发成功的成果,将游离于报表之外而存在。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于重视研究和开发、历史悠久的企业。

以上分析是从资产的获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以及资产结构分析、资产项目分析四个方面分别评价资产的质量。在具体评价资产质量时,应注意对上述指标和因素的综合运用,因为这些指标和闵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如果一个企业只有部分指标和凶素表现较好,而其他指标和因素表现较差,那么这个企业的资产的质量也很可能存在问题。 例如,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指标较强而获利能力指标较差,表明该企业只有效率而无效益,说明该企业的资产在做无效运转。如果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比率较高,同时流动资产周转率又较低,很可能说明该企业的流动资产过剩,超过了企业正常生产的需要。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其资产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较高的运营效率、合理的资产结构、金额较大或较重要的资产项目不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时,才能说明该企业资产质量较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2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