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重点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写作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写作(n):是使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行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2.文章(n):是反映客观事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书面语言。 3.日常写作的两种情形(填):(1) 奉命——赋得(2) 自主——偶成 4.写作教学的两大门类(填):(1) 基础写作(2) 应用写作 5.基础写作的基本理论框架(简述) 确立主题(命题炼意)—灵魂—言之有意 选择材料(取材聚事)—血肉—言之有物 安排结构(谋篇布局)—骨骼—言之有序 恰当表达(表现手法)—表情—言之有当(趣) 锤炼语言(遣词造句)—细胞—言之有文 选用文体(确定衣冠)—衣冠—言之有体 6.写作的功用

(填)中国:言志、载道、代人立言 (填)外国:发展思想、传播思想、帮助生存

7.(填)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阅历与知识、语文素养 8.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填/简答) (1)理解和掌握写作理论 (2)广泛阅读

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简答)

<1>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 <2>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3>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 <4>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勤于练笔

(4)丰富学养,提升素质

第二章 写作与主题

1.主题(n ): 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贯穿在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包含了作者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 2.溯源 中国 古人称之为意(意在笔先—苏东坡)

3.(填)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1)主题是文章的灵魂(2)主题是文章的统帅(主题决定文章材料的取舍、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主题决定文章的表达方式、主题影响文章的遣词造句)

4.(填)确立主题的要求:(1)主题要正确(符合真实情况、符合科学规律、导向积极向上)、(2)主题要集中(一文一个主题、意多乱文)、(3)主题要深刻(揭示本质、反映规律、启迪世人)、(4)主题要鲜明(明确的倾向性 直白 显露 一目了然 不隐晦) 5.(简述)提炼主题的方法

提炼,就是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经过陶冶、熔炼,提取出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主题,乃是对事物之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雨飞跃)

(1)必须立足全部材料(从实际材料中提炼、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2)提炼事物的本质(摒弃表象,发现本质、 应站在时代的高度) (3)着力选取新的认识角度(从不同角度思考、观察、从新的角度) (4)进行反复提炼

第三章 写作与材料

1.材料(n):是在文章中表达主题的事物、观念、景物、事例、数据、道理等。

2.(填)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2)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3)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 3.材料的收集(简述): (1)途径

从生活中捕捉、发现材料

(观察

体验—全身心地感受

调查—到现场看,找知情者问)

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2)要求 多——多多益善 全——全面细致 精——够用(恰到好处)

4.材料的选择(要求)(1)切题——切合表现主题的需要(2)确实——真实、准确(3)典型——具有代表性、普遍意义,有力地揭示事物的真相,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4)新颖——有新鲜感,能给人新的触动。(5)生动

运用之原则:博采 精鉴 严选 活用

第四章 写作与结构

1.结构(n):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又称为谋篇布局,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要求,将文章的内容、观点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组织、安排,使文章成为有机、统一的紧密整体。 2.(填)结构的具体内容:段落与层次、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3.(填)段落的作用:逻辑地展示作者的思维进程、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形成文面的建筑美、特殊段落有特殊的效果

4.(填)划分段落的原则(1)强化两性——单一性,完整性(一个中心,一个意思,一段内讲完)(2)注重联系——文气不断(内在的逻辑联系)(3)讲究匀称——长短合宜 (不可过长或过短)(4)用段中主句(将一段的中心内容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以显示段旨)——便于写作与阅读 5.过渡的方法:用词语、用句子、用段落

6.照应(呼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

作用:(1)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脉络层次间的联系(2)交代清楚文章中的因果联系(3)使文章内容严密、

严谨

7.照应的方式:首尾呼应、前后呼应、文题呼应 8.开头的要求:简洁、切题、不俗

9.结尾的要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神完气足

第五章 公文概述

1.公文(n):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处理各种公务事务中具有特定,是管理、协调一切政务活动和经济文化活动的书面工具。 2.(填)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政治上正确、政策上严谨 (2)法定的权威性 法定权威、行政指挥权威

(3)法定的作者 作者一定是组织或领导人、公文撰稿人不等于公文作者 (4)特定的格式 文种确定(互不混用)、格式固定(一文一格) (5)特有的语言(简述) 词语有严格的单义性 不用语气词和感叹词 排斥口语、方言、网络语言 恰当使用文言词语 不用倒装句和省略句

3.公文的作用(了解):(1)实施领导(2)规范行为(3)办理公务(4)交流信息(5)记载活动和事项(6)进行宣传和教育 4.公文的分类

(1)从来源分:收文:外来文件, 发文:对外文件、对内文件

(2)从行文关系分:各级机关与各个单位的组织关系与业务关系在公文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上下级关系、平行关系、隶属与非隶属关系。上行文、下行文(使用较多)、平行文。

5.(填)公文的种类:现有13种 —— 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6.书面格式:三大块 眉首部分(文头)、行文部分、文尾部分

眉首—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流水号)苏政发[2010]143号(choice)、秘密等级(保密年限)、紧急程度、签发人(限上行文)、文件编号、间隔线 7. 标题的三要素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公文标题小于等于50个字

8. 附注(不是附件)(判断)

9.开头的三种方式——(1)根据式:明确发文依据(依据、按照)(2)目的式:交待发文原因(为了)(3)原因式:提出发文的理由(自,自从)

10.(choice)成文日期:应完整写出年、月、日。成文日期的数字应使用汉字;年份中的“零”写为“O”(不要写成0)。

11.主题词(n百度):用以揭示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12.有3个行文方向:函,意见

有2个行文方向:通知,会议纪要

第六章 常用公文的写作

1.请示与报告的区别(简述)

(1)时间有别(成文时间):事前行文(请示)随时行文(报告)

(2)作用不同:陈述情况,必须回复(请示)概括情况,仅供参考(报告) (3)内容不同:事项请示(请示)情况回报(报告) (4)要求不同:一文一事(请示)一事或数事(报告) (5)文种不同:过去常混用,现应分开 2.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用函 3.函的收束用语

去函 希望用语(平行):为盼、为要 感激用语(平上):为感、为荷 复函 此复、特此回复、专此回复 或省略

4.公文中的批复不是凭空产生的,有请示才有批复

5.运用倍数、概数表达数量要准确,不能用降低或减少多少倍的说法,只能用几成表示。

数字的写法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序号、统计表、计划表

专业术语及必须用的)用数字:(除——外) 6.简称的运用(简答/论述) 1、先全后简的原则 2、上行下效的原则 3、约定俗成的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地域性原则

第七章 计划

1.计划(n):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将要进行的工作和活动所作的设计与谋划。 2.计划别称:规划、方案(措施)、要点、设想、打算 3.计划四要素(特点):科学性、挑战性、预见性、明确性

第八章 总结

1.总结(n):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检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经验教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的文书。

2.总结与计划的关系(简答)

(1)内容有别:做什么,怎么做(计划)做了什么,做的怎样(总结) (2)作用不同:安排未来,向前看(计划)总结过去,回头看(总结) (3)时态不同:将来时 事前(计划)完成时 事后(总结) (4)联系紧密,相互承接,互为参照 (5)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3.总结主体:教训—负经验、成绩—收获、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不足之处 4.提纲的作用(优点)+举例

1.拟写作提纲便于在写作之前把观点考虑得周密严谨,把材料准备得丰富详实,可防止在写作中出现观点上的偏差或材料上的缺憾

2.在写作中可以使思维条理化、系统化、视觉化、固定化,显示清晰地写作思路 3.有助于写作时一气呵成,形成贯通的文脉,使文章严密、严谨 5.(填)修改的范围:修改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 6.怎样写经验总结?(如何总结经验)(1)从做法上总结经验(2)从效果上总结经验(3)从认识上总结经验(4)从做法+效果上总结经验(5)从认识+做法+效果上总结经验(6)从认识+做法上总结

第九章 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n):是国家机关制定的法规、规章和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社区制定的制度、规约的总称。 2.(填)种类(十种):1、条例2、规定3、办法4、章程5、细则6、规则7、守则8、制度9、公约10、须知

3.区分分章式和分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