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1

更新时间:2023-10-17 2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一、简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二、简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 3. 案例方法 4. 系统方法 5. 比较方法 6. 数理方法

第二章、

三、简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的差异

1.经济市场交易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没接是货币;政治市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

2.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人或单个厂商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

3.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四、论述布坎南等人对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详见p35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

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五、简述布坎南对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详见p35-36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六、简答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七、论述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八、简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

支出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有的国家甚至有些回潮,但是在放松管制,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公共领域的内部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 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变成了一场重塑政府运动。20世纪80年代强调采用信息技术,90年代开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原有的工作程序、组织等结构方面的问题。

4. 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政策制定能力的提高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改善,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了强化政府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改革,从而重新塑造了政治(政策)与行政(执行)之间的关系。

九、简答新公共管理为我们提供的启示

1. 必须加大政府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或公共物品基本上由政府提供)的局面;

2. 充分认识市场机制是改善政府绩效的一个有效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 必须增强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4. 注意研究借鉴当代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当代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

第三章、

十、简答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构成公共组织的要素有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两大类。 1.物质要素 (1)人员。 (2)经费。 (3)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 (1)目标。 (2)责权结构。 (3)人际关系。

十一、论述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

1.活动的目的不同。

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国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3.管理对象不同。

非公共组织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而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

4.活动的依据不同。

非公共组织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

十二、简答公共组织的性质

1.社会性。 2.权威性。 3.法制性。 4.系统性。 5.主动性。

十三、简答公共组织的主要结构形式

1. 直线制。 2. 职能制

3. 直线职能制。 4. 矩阵制。

十四、简答公共组织的作用

(一)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

(二)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支点 (三)公共组织汇集和放大了管理人员的力量

十五、如何理解领导的含义?

“领导”一词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领导活动,即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二是指领导者,即担任某项领导职责、扮演某种领导角色并实施领导过程的个人或集团。

十六、论述领导者的素质 详见p73

优秀的公共组织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文化知识、杰出的领导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1. 思想品德素质 2. 文化知识素质 3. 领导能力素质 4. 心理素质

5. 身体素质

十七、简答领导方式的类型

领导方式大体上有4种类型: 1. 集权型领导方式, 2. 民主型领导方式,

3. 放任型领导方式,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享有完全自由,领导者完全放弃领导职责。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领导方式。 4. “无为而治”型领导方式,

十八、简答社会公众从哪些方面影响着公共管理

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产生与存在的基础。 社会公众的意见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合法性程度。

社会公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影响着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 社会公众的素质影响着公共管理方式的选择。

十九、在公共组织的管理中,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组织标准化。为了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科层制管理在组织中推行标准化方法,以此提高工作绩效。包括3个方面:(1)分工专业化。(2)工作指标化。(3)人员统一化。 2.工作秩序化。

秩序是一切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层制管理方法强调在公共组织内部的各要素、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相关组织之间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无障碍的工作流。它要求理顺组织内外的各种关系,包括命令服从关系、信息沟通关系、意见反映与反馈关系等。 3.管理规范化。

科层制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行事,坚决抵制人情关系的干扰。包括:

(1)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坚决排斥一切人为的、情感的、偶然的因素,尤其是排斥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

(2)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具有平等感和公平感。

(3)明确规定每一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使各个成员正确行使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

(4)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以业绩为依据进行奖惩,公正、客观、合理地处理问题。

二十、简述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缺陷

1.科层制管理造就了一种刚性的官僚系统,就象一部机器,没有灵活性和主动精神,只有齿轮之间的被动运转。

2.采用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忽视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组织成员照章办事,默守陈规,以至造成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4.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机构不断膨胀,职能交叉重叠。

二十一、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

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许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 2. 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 3. 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 4. 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二十二、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1.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

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是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2. 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 组织结构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部门结构。

? 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

正在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

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的出现,使政府许多微观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从而精简、撤并了相应的部门,与此相应,增强了政府对社会尤其是对经济宏观管理部门。 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3. 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首先,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 其次,横向分权。

最后,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融合的趋势。

第四章、

二十三、要完整准确的理解公共管理职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 公共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包括以政府行政机构为核心的各类公共管

理组织。

2. 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实施的依据,是国家或社会通过某种途径赋予给公共管理组织以某种特定权力或者权威。

3.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公共管理系统对一国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进行管理的全部事务,诸如国防、公安与内政、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福利保障等。 4. 公共管理职能也是公共管理组织特定功能作用的一种反映。 5、公共管理职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

二十四、论述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及其基本方向

1.职能重心的转移

2.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转变

我国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具体构成正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国内统治职能日益次要化,地位相对弱化;

(2)宏观经济调控与市场培育职能地位日益突出,且占有主导性地位;

(3)教、科、文等发展职能将不断得到重视与加强,以建立起健全、高效的教育体系与科学文化发展体制;

(4)对外交往职能急剧扩张,不仅外交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甚至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都将强化其外交功能;

(5)国家防卫职能也将适当加强。 3.职能方式的转变

具体地,我国公共管理职能方式呈现出以下特征: (1)在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上,由传统体系下重计划反市场机制转而要求实现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以市场为主、以计划为辅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2)在社会经济职能的运行方式上,由传统的微观、直接管理方式向宏观、间接管理方式转移。

(3)在管理手段方面,由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为主。

4.职能关系的转变

(1)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及各职能部门间职能关系的转变。 (2)政企关系的转变。

(3)党政关系及各国家权力机关间关系的转变。 (4)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间关系的转变。

二十五、简答市场机制的缺陷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竞争来实现资源配置高效、合理和优化的目标。

然而,市场决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即存在着所谓“市场失败”问题。

(一)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二)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四)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

(五)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二十六、简答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一)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二)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 (三)提供公共产品

(四)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五)调控宏观经济

二十七、简答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公共管理部门用来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手段本身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公共部门的过度干预或无效干预,往往可能使事情变得更糟,造成“政策失败”的现象。 首先,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 其次,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 再次,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后,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 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市场的失败要求公共部门介入,公共部门的作用是弥补或矫正市场的缺陷,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市场。公共部门的功能措施要奏效,也必须建立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第五章、

二十八、简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途径

①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加以注意。 ②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反映问题。

③部分公民、民间组织或媒体,通过呼吁或请愿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有关公共决策机构的关注。

④专家、学者提出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二十九、简答判别和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准则。

(1)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3)公共政策问题应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 (4)公共政策问题应是政府及其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三十、公共政策问题分析准则:

①客观、清晰地描述政策问题。 ②减少政策问题的传递层级。 ③明确政策问题的目标。

④坚持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

三十一、一个国家要使重要的紧急的公共问题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公共政策议程,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①具备问题觉察机制;

②社会政治系统必须建立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③民主的国家政治体制;

④社会各政治团体和利益集团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⑤有完善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三十二、简答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1)公正无偏的原则(Principle of impartiality)。

(2)资源集中配置原则(Principle of centralized –disposition)。 (3)个人受益原则(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 (4)延续性原则(Principle of distributive continuity)。

(5)预见性或挑战性原则(Principle of foresight and challenge)。 (6)信息完备原则(Principle of perfected system for information)。 (7)一致性(Principle of consistency)。

(8)弹性政策原则(Principle of elastic policy)。

三十三、简答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步骤

(1)确立公共政策目标。 (2)估计需要。

(3)确定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4)设计公共政策方案。 (5)评估公共政策方案。 (6)选定公共政策方案。 (7)设计执行。

三十四、简答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

1.效果指标 2.效率标准 3.公正标准

4.政策回应度5.生产力标准

三十五、简答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1.政策方案调整 2.政策方案持续 3.政策方案终止 4.政策方案重组

三十六、简答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 内因:人的认知知识(需求、价值观、 行为准则、对行为对象的认知等)

? 外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阳光、空气、 自然资源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经 济地位、文化条件等

三十七、论述激励方式

1.物质性激励

物质性激励的作用来自于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每个人都有这种需要,因此物质性激励产生的动力来自于行为者自身,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主动的力量。物质性激励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是边际递减的。 2.精神性激励

精神性激励来自于对高级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力量。一般而言,需要层次高的人更乐意接受这种激励方式。 3.竞争性激励

竞争性激励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行为者被动接受其作用,常常被迫采取某种行为以符合组织要求。这是一种推力激励,而前两者是拉力激励。

三十八、简答激励实务的内容

1.绩效工资 2.分红

3.员工持股计划(ESOP) 4.总奖金 5.知识工资

6.灵活的工作日程

第六章、

三十九、简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确定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i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