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修行奇人隐芝先生谈养生修行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6:1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隐芝先生 前 言

隐芝先生的文章被金击子在2005年6月的漏尽阁论坛一经贴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的半年时间内,点击量节节升高,回帖则是创了历史记录,达到了六百多篇,更被许多修真修道以至修佛的论坛跟踪转载,掀起了一场关于仙道讨论的旋风。一时之间赞成者有之,毁斥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挑衅者更有之,其特立独行的新颖观点引起了道界内外不同人士的激烈争论,原因就在于其提出的观点推翻了千余年来在道教界内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内丹学理论,给上千年来修炼界中一直高唱的“万古金丹一条路” 说法划上了终止符,并以自己的实修经历证明,修仙不只一条路,在繁复的内丹修炼的方法之外,尚有许多简易而更有效的秘传仙道可以直接引领有志者走向那逍遥之境。

文章批驳了唐宋期间发展起来的内丹学理论将外教理论引入,将古老的仙学搞得不伦不类,所以提出了“道佛分家”的主张,主张恢复魏晋以先朴素的道家和仙家传统,更是给了长期以来道界内鼓唱的“道佛同源,道佛一家”的说法一记响亮的耳光,其震撼力之强,实可以用“文化原子弹”来形容! 本人是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爱好以释、道为代表的修炼文化,但赞同隐芝先生的关于“道佛各有各的路”的主张,余心也不希望两种文化互相混淆,因为毕竟二者根本的目的和行事的风格是不同的,各按各自方式的表述和发展反倒可以体现出文化多元的包容与和谐相处,这是本人的期望。

接触隐芝先生的文章晚了些,但看到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先是从一家论坛上看到部分转载的内容,惊于其观点之闻所未闻,好奇大起,然后四处寻找先生之完整文章。花费了不少心思,因为毕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热度已经降下去了,找完整内容还是不容易的。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一家网站找到了先生和众道友的对话,内容十分齐全,是原版复制下来,连当时语言环境下插科捣乱者的对话都在,总算被我收集齐了。

经过整理、剪辑、校正、分类,去调多余无用的插话,但尽量保存当时对话的语言环境,我将其全部观点整理成一本书,并仿梁太子为《金刚经》分篇的方式,将先生与众道友的对话也分成十五章,再加上分标题,以方便阅读。另外,选取了几篇网上公开的评论文章,最后集结成了这本《隐芝先生论古仙长生之道》,希望能够成为广大仙道爱好者的指南!

最后,要说明一点的是,本人希望读者对与隐芝先生的观点也要持中道的态度来对待,先生毕竟也不是完人,说话过多,自然难免有疏漏,甚至会有错误。他的优点长处,我们应该学习,但对其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分辨清楚,比如,他对佛教的那段评论,就让人感觉不太恰当,令人感觉其对佛教的真正义理缺乏深入透彻的认识,言语之中还持有很强的常见和断见,所批评的仅立足与小乘有宗和净土方便法门,谈不上对大乘般若缘起性空之理有什么认识,自然不能生起中道随缘的智慧,也就更无法理解更高层次的空有一如所显的广大境界的妙处。当然,我们对此也不应苛求,毕竟这里谈的只是仙道。

希望得到这本书的人好好珍惜,因为先贤们的努力使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过去古代只有传承者才能够知道的一些天机,有志于仙道的朋友当依此胜缘自强不息!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匆忙,有什么疏漏之处还请广大朋友来信指出,望诸君不吝赐教!

1

隐芝先生论古仙长生之道 第一章、古仙道与后世丹家之别

时间:2005年6月1日 地点:漏尽阁新社区—道友之家 隐芝:

熟读《神仙传》的人也许会注意到以下几点: 1、成仙之术不只是现在的内外丹两种;

2、古仙(指与葛洪同时或之前)大都出现以下特征:驻世时间长久,一般都是几百年;容貌年轻,少有衰老之容。有些道德极为深厚者,甚至出现女仙貌如童男,男仙貌如童女的瑞相;因大都肉身成圣,很少出现单纯修炼纯阳之气,从而只出阳神的现象;采取白日飞升这种惊世骇俗之壮举,非后世的坐化,从而留下形骸。

3、再看看后世的所谓修道之徒,将异教的理论引入,竟然鄙视肉身,以出阳神、出舍利为目的,认为肉身不能成圣。即使炼到出神的地步,容貌仍现衰老之容,驻世时间与庸俗无异,一般就是几十年,坐化时甚至示疾。葛洪曾说:仙道以不老不死为贵!又说:那些动辄将死亡说成尸解者,何不驻世一二百年然后再尸解?俗语说:无丑陋真人,少衰弱神仙!“示疾”这种现象是和仙家无缘的。望同道深察之。 顺便提及: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此言极当。非如此不能维持世界的多样性。主张佛道一体者,不达道理也!我出此言者,非主张宗教互相攻击,而只是要说明:“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如吾门”,人各有志,各随其志可矣!何必贪心不足,佛道双修,弄得不伦不类。

仙佛不同。众生有轮回之苦。为解除轮回,佛教欲灭来世之生,以期今世灭度后,来世进入不生、从而不灭的涅磐境界,可谓永死不生,从而摆脱轮回;仙家则期望今世成圣,飞入真阳圣境,可谓永生不死,从而摆脱轮回。姑且不论二者的上述宏伟目标能否达到,若存异求同,最终目标都是要违背造化,跳出轮回。不必计较二者的高下,人各有志,各随其志可矣。仙有仙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何必压低别人,抬高自己。但泾渭分明,不可不察。

我读古仙经及各种古籍十余载,虽未得古仙真传——金华出世术,但偶得炼形驻世的小术,行之数载,出现养生效验:容颜如十五六岁的少年,世人每每将我认作高中生,出现尴尬之局面。而后世的丹法,愈信到后世,理论愈趋复杂,出现了所谓“百日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合道” 等种种繁文缛节,可谓离仙道远矣,至多只能说是结合道、仙、佛之理论创造出来的一种新产品。葛洪曾说:秘诀不过尺素,已足以度世。仙家也说:“简则妙,妙能得道;繁必乱,乱便失德。” 望同道深察之。

2

第二章 仙道的本来面目

敢问道友是如何修炼的?能透露的话透露一下,大家有个借鉴。谢谢了! 隐芝:

庸俗开口论天机, 只能狂说不能知; 世上浮生无鉴识, 及至逢真说道非。

不想炫术自矜,进入网站之目的,只是有数言相告:恢复神仙之本来面目,历史尘封其真面目久矣,不欲异教理论侵染仙颜。古人至秘且重者,长生之术也,虽裂地连城,不能妄传。今异教妄夸虚口,鄙视长生,其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又何其毒也!吾人不才,但不忍仙家金华出世术受到异教纂改,愿人人寿域同登且尽我青囊秘术。

诸君整日上网巧言令色,不行实修实证之功夫,顽心放荡,以行无益之事;镂冰雕朽,终无必成之功!诚如吕仙所言:“又叹愚人爱参禅,言尽口快难免死!”,须知:道不可以虚妄得,仙不可以诈伪成,唯贵真功实行!仙家首贵长生!贵效验!贵功夫!行实事,不欲伪造自以为高妙无比之无益之空洞理论。 又,不少人在网上找师以求冲举,深感此举未免徒劳。昔秦皇汉武举全国之力、倾全国之富、凭雄才大略,仍不能步入仙道之门。况无秦皇汉武之位之人乎?传金丹不得其人,身必不吉。

况烧炼瑶台不死宝,最忌庸俗谤讪评毁之,否则邪气得入,必不成也;修炼升霄大术,必远离鸡犬之声、男女之色、臭秽之气,否则,不只触动真气,而神亦厌之。故历来都是师找徒,哪有徒弟找师傅的?不达道理也。吕仙曾说:“阴功暗心修,善行常日积,世路果逢师。” 谨鞠微衷,敢告同志。

第三章 仙家最贵长生

网友“润泉”:不错!总有人拿佛家理论指导仙家修炼,结果便是仙佛两失,成效微茫。其实从全真教开始,这种趋势便愈演愈烈,古仙风采,荡然无存。

佛道两家,世界观不同,方法论自然也不同,如果说古人高唱三教同源多少有些政治原因,那么最终在实修中还是要把握主与次,不致离题万里,到头虚老。

抄一段《化声自叙》的文字,与各位共勉:“仙学简而要,佛学博而精;仙学以生理变化心理,佛学以心理改革生理;仙学以色身冥通法界,佛学以法界融化色心;仙学在打破虚空,佛学在显现真如;仙学在白日飞升,佛学在超出三界;仙学应用真一之气,是唯生的,佛学建立阿赖耶识,是唯心的。” 隐芝:

今见不少道友支持我的主张,深感道门有人、仙才可植。同时欲说明:我并非仇视沙门,我曾研读佛经五载,后因仙缘所契,才趋向烟霞,以太乙玄门为指归。虽不仇视沙门,但痛恨佛教中某些偏执狂恶毒地谤道毁真,因此认为有必要对谤仙之恶口进行必要的反击,否则仙道威信扫地。同时欲正本清源,还仙家之本来面目。我注意到:现代难窥道教专著有诬蔑佛教的,然而佛教却频频有谤道毁真的专著出现。这些偏执狂抱着“谎言千遍也成真理”的心理,越发得寸进尺,例如台湾的南怀瑾。

3

佛教界中某些偏执狂“谤仙之恶口”有以下几种:一、将道教归入佛教的天乘教,妄图让道教认贼作父;二、鄙视长生,别唱无生之高调。此举恐怕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作怪;三、诬蔑道教的出阳神是佛教的意生身这种不究竟的地步,可谓不自量力。还有挖苦道教神通在佛教面前不堪一击等等怪论。我希望玄门弟子能站稳脚跟,不要被这些不堪一击的言论迷惑了心性,导致自己不敢相信自己。 我平素爱读神仙传。又读邱处机西行见成吉思汗的各种诗词,深感邱处机一路上备尝艰辛,甚至想一度放弃西行。成吉思汗则以老子入胡、达摩东渡相鼓励,邱才奋力完成了壮举。当成吉思汗询问可有长生之药以资朕否?邱直言相告: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对此,我的感触是:全真道没有学到外丹等仙术精华,又主张三教合一,并没有尽得仙家真传。王重阳曾说:“今之人欲不死而离凡世,大愚,不达道理也”,种种鄙视肉体的论调,在全真七子中也频频出现。王常月甚至说:长生非关秽质!这样就把古仙彻底否定了。倒向了佛教一边。我深切希望恢复仙家长生驻世的本来面目。

第四章 太乙玄门的奥秘 你当真是太乙玄门?怪哉!怪哉!! 隐芝:

“太乙玄门”四字有何怪哉?吕仙曾说:“太乙含真法最强”,乃仙家最上乘之学问。西游记中清风明月笑对镇元大仙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乃太乙玄门,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我用此语,用语明显,希望玄门羽士以最上乘的仙术为旨归。

第五章 仙人罗公远的故事

网友“普通人”:

我也觉得现在流行的阳神冲举与古时之白日飞生是两码事。只可叹现时之道法衰微。曹文逸真人早就说过:未能了命先了性??坐脱立亡尤悠乎!??,似有指此说。个人之见,若错请明家指正。 隐芝:

为提升众位好道之徒的信心,故讲述以下事件:

罗公远,唐代著名神仙。又名思远。彭州九陇山(今四川彭县)人,一云鄂州(今湖北武昌)人。自称从晋朝咸和年进入蜀地,在各大山之中访师求教,长期隐藏姓名和踪迹。筑室修炼于漓元治中,常往来青城、罗川之间,唐朝时与张果,叶法善齐名,容颜一直如十五六岁少年。。唐玄宗时屡屡召见策问,奏答莫不称旨。与印度密教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金刚三藏(又称金刚智)比试法力于朝廷。而其出入禁中,除祟驱妖,召龙致雨,皆灵验﹔于朝廷政事,则以微言规讽,或以直道献策。尤善隐形,玄宗欲得其术,答说:〝陛下以四海之尊,岂可经信小术。若尽臣术,必怀玺入民间,困于鱼服也〞。

醮酒有验,玄宗大悦,因问治国之要,答说:〝圣人道在心,不在他求〞。赐紫衣度为道士。后奉诏归隐炼丹,二十七年丹成,诏诸阙,赐赉优渥。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之乱,玄宗逃入蜀,公远于剑门奉迎至成都,拂衣而去。肃宗至德二载(757)召,不赴。干元初(758)十月,于蜀九仙谷上升。其著有《真龙虎九仙经注》,谓依炼丹功力之深浅,所成仙有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九等之别。

4

金刚智(西元六七一--七四一年),梵名Vajrabodhi,音译跋日罗菩提,为印度密教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是中印度国王伊舍那靺摩(Isana-varma)的第三王子。在中印度的那兰陀寺出家,跟随寂靜智学习声明论,十五岁到西印度留学,回到那兰陀寺后,于二十岁受具足戒。此后,修学大乘律学,研读「般若灯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中观论典,以大乘空观思想为主的论著。二十八岁,就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及「辨中旁论」,研究大乘有宗思想三年。三十一岁,到南印度就龙智修学密教,研究「金刚顶瑜伽经」、「大日总持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并得受金刚界的密法灌顶。

金刚智听说中国佛教正盛行,因此发愿到中国弘扬密教,乃取海路到中國,并协同其弟子不空携带「大般若经」和其他各种经典,以及印度的七宝器具和许多名贵香料珍品。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袭,同行的商船皆受到迫害,独有金刚智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难。经三年时间,路经锡兰、苏门答腊,于开元七年(西元七一九年)抵达广州,建立密宗灌顶道场,开始弘扬密教。

开元八年,金刚智來到洛阳、长安,面谒玄宗,成为大唐国师,得以积极从事密教经典的翻译,并传授密法。译有「金刚顶经」、「瑜伽念诵法」、「观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所到之处,必建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有时奉敕为国祈雨,或为妃瑸、公主加持除病等。

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奏请返回印度,经玄宗准许后,便动身返乡,到了洛阳广福寺,却因病而示寂。世寿七十一,葬于龙门。其护法弟子有不空、僧一行、慧超、義福、圆照等人。金刚智经由海路,善无畏经由陆路,分別携帶了「金刚部」和「胎藏部」二经的灌顶传授密法来到中国,因此,同为开中国两部密法的始祖,并奠定了中国密宗的基础。同時,金刚智、善无畏和金刚智的弟子不空三人,并称「开元三大士]

罗公远本是鄂州人。鄂州刺史春天设宴,全郡的人都来观看。有一个一丈多高的穿白衣服的人,相貌很是与众不同,也随着人群来了。守门的人都认为他挺怪。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童从旁边经过,呵斥道:“你为什么离开你的本处,来惊吓官吏们呢?还不快离开!” 那人就提着衣服跑了。官吏就把小童捉住,送到举行宴会的地方,详细向刺史报告了。

刺史问小童的姓名。小童说:“姓罗,名公远,从小喜好道术。刚才发现守江龙上岸来看热闹,我急忙赶来让他回去。”刺史不信,说:“必须让我看到他的原形我才相信。”罗公远说:“请等到后天。”到了第三天,他在水边挖了一个小坑,才一尺深,离岸一丈多远。他把水引到坑里来。刺史和郡中的人都来看。不长时间,有一条白色的鱼,五六寸长,随着水流来到,越腾跃越大。有一缕线一样的青烟从坑中升起。一会儿,黑气满天,咫尺之间也看不清东西。罗公远说:“大家可以到津亭上去了。”大家还没走到津亭,雷电大作,大雨如泻。霎时便平定下来,有一条大白龙出现在江心,头和云相连接,一顿饭的功夫才消失。

那时玄宗非常喜欢仙术,刺史把这事详细写明禀报并把罗公远送到京城。当时唐玄宗与张果(即张果老)、叶法善下棋。张、叶二人见了罗公远大笑道:“小小村童,他怎知龙的事!”二人就各握了十几个棋子,问道:“这手里有什么东西?”罗公远说:“是空手,什么也没有!”等张开手一看,果然什么也没有。棋子都到了罗公远那里。二人这才感到很惊异。皇上让罗公远与张、叶二人平起平坐,并尊罗公远为“罗仙师”。

剑南有一种果子,刚刚开始进贡,名叫“日熟子”。张果与叶法善用法术运取,每天一过正午必然送到。那一天,天黑都没送到。张、叶二人互相看着说:“是不是罗公远干的?” 当时天很冷,大家围着火炉,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