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真题编写

更新时间:2024-03-04 03: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4.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9.《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开于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11.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

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

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

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2000 7.7 10.5 2006 52.3 35 2010 2011 2012 213 2013 232.3 165.3 185.8 135.8 210.2 246.4 270.3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

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

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

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项中属于其“失”的是

①公职选举 ②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③民众组成陪审法庭 ④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

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贵族垄断立法权 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

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

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①人的情感 ②人的个性 ③尊重自然 ④宽容心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

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

(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23.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

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 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

图1 图2

①欧洲一体化进程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③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 ④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加试题】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

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7.【加试题】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

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 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 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 28.【加试题】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896年 1905年 1927、1930年 20世纪30、4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影事概略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加试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

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该论著及其所阐述的思想 ①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合作的理论探索 ④充分肯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加试题】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右

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分) 33.【加试题】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

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二 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4分。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34.【加试题】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的哥白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在家里,爱因斯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圈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材料二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大多数情况下,前任的著作中冒出来的新问题总是要由下一代的年轻学者来解决。哥白尼之后是开普勒,伽利略之后是牛顿,法拉第之后是麦克斯韦。……(而)爱因斯坦既是自己的前任又是自己的后继者。他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目的地之后决定再跑一次。

——摘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综合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6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C 21 B 2 B 12 B 22 B 3 B 13 A 23 A 4 D 14 C 24 B 5 B 15 D 25 A 6 C 16 D 26 C 7 D 17 A 27 A 8 A 18 C 28 D 9 A 19 A 29 C 10 C 20 D 30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

想的传播。 32.(10分)

(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

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33.(10分)

(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

(2)选择阐述①,价值意义: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 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精神:工匠精神。

选择闸述②,制度依据:军功爵制。行政系统:郡县制。 34.(10分)

(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

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2)“奇迹”:创立相对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rt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