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31 0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0102回风顺槽 探放水设计

编制单位:地测科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 1

第一节 巷道概述................................................................................... 1 第二节 矿井概况................................................................................... 1 第三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 3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0 第五节 水文地质................................................................................. 11 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 .....................................................................16

第一节 成立水害防治中心组织机构 ................................................. 16 第二节 物探设计................................................................................. 17 第三节 探水钻孔设计 ......................................................................... 21 第四节 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 ............................................................ 27 第三章 探放水施工技术要求 ..........................................................29 第四章 突发情况的安全措施 ..........................................................38 第五章 水灾处理措施 ..................................................................40 第六章 辅助系统.........................................................................42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巷道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巷道名称为:10102回风顺槽 二、编写依据

1、《山西中阳暖泉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地质报告》、《水文类型划分报告》

2、《煤矿安全规程》 3、《煤矿防治水规定》 三、巷道的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

10102回风顺槽沿10号煤层底板掘进,设计长度1960m,方位角为0°。10102回风顺槽为矩形断面,毛高2.7m,毛宽4.3m,先采用炮掘200米,后用掘进机开拓。

第二节 矿井概况

山西中阳暖泉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井田位于中阳县城西南方向直距28km处的中阳县暖泉镇庙梁村--赵盘庄村一带,隶属中阳县暖泉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1°03′06″~111°05′15″,北纬37°09′41″~37°12′23″。

1

井田东距河(河底)-暖(暖泉)县乡级公路2.5km,有简易公路相通,至河底可与209国道相接。且井田处于石楼县、柳林县、中阳县三县交汇的三角地带,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该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低山区,地貌类型以侵蚀的黄土梁、塬、峁为主,其次为冲沟,地面切割强烈,地形复杂。地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山梁上,标高1538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边界沟中,标高1241m,最大相对高差297m。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通过,有几条较大的冲沟。但区内植被发育,雨季时洪水无大的危害。

本区属黄河流域的三川河水系南川河支流。该矿区无常年性河流,仅在雨季有短暂流水从井田内各大沟谷流出,向北东流入南川河,南川河向北汇入三川河,转西融入黄河。 各井口坐标数据:

主斜井 X=4115968.171 Y=19506402.316 Z=1338.500 副立井 X=4115980.290 Y=19506367.538 Z=1338.500 回风立井 X=4115873.711 Y=19506774.425 Z=1365.000 主斜井倾角:-17°11′28″,长度416m 。副斜井:-24°,长度259m。回风立井垂深65m。

2

第三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地质特征

1、地层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据钻孔ZK0-3、ZK1-3及ZK中25-1资料,主要岩性为厚层灰岩,坚硬、性脆,局部可见有方解石脉充填。厚度大于20米。

(二)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据ZK0-3、ZK1-3及ZK中25-1钻孔资料,岩性为灰白色粘土岩,黄灰、灰白色硬质粘土岩及紫红色山西式铁矿等。本溪组厚度3.89~11.25m,平均6.14m。

2、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地层厚度108.69~130.70m,平均116.32m。地层由砂岩、砂质泥岩、黑色泥岩、煤和石灰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碎屑岩为主夹煤层,上段为石灰岩、泥岩、煤、细砂岩交互出现,分述如下:

一段(C3t1):由K1砂岩底至L1灰岩底,平均厚73.95m。底界为K1

砂岩,岩性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中粒石英岩砂岩,厚度2.95~41.35m,平均18.63m。K1砂岩以上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含8、9上、9、10上、10、10下、11、12号煤层。

二段(C3t2):L1灰岩底至L3灰岩顶,厚31.34~40.00m,平均35.33m。岩性由L1、L2、L3灰岩与泥岩、细砂岩及薄煤层交互出现为特征。石灰岩发育稳定,单层厚度0.80~10.92m,其中L1、L3富含海百合化石,L2含有燧石成分。灰岩之间夹有6上、6、7、7下号煤层。

3

三段(C3t3):L3灰岩顶至K7砂岩底,地层厚1.89~10.78m,平均7.04m。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6上号煤层。

(三)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地层在井田东部沟谷中零星出露。厚度45.41~78.18m,平均57.91m。底部为K7砂岩,厚度0.45~2.89m,平均为1.74m,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颗粒较粗,斜层理发育,个别地段充填有方解石脉,K7砂岩向上为黑色泥岩,炭质泥岩等细碎屑岩建造,其中发育有4、5号煤层;中部发育K8砂岩,为灰白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坚硬,钙质胶结,厚度0~14.75m,平均3.89m;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等,局部夹有薄层中砂岩,其间发育有1、1下、2、2下、3号等薄煤层。本组煤层与细碎屑岩交互发育,旋回特征明显。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沟谷中零星出露。厚度为88.60~101.30m,平均92.73m。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K9),厚度2.40~12.71m,平均5.82m,成分中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泥质及钙质胶结,局部充填有方解石细脉。下部为灰、灰黑色泥岩夹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灰色粘土岩薄层,泥岩中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少量炭化体及菱铁矿结核;上部为灰绿、棕红色泥岩和灰、灰白、灰绿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泥岩呈均一状,局部略含砂质,砂岩为泥质及钙质胶结,发育有水平、脉状及扰动层理,可见泥砾,顶部发育一层2~4m的颜色鲜艳的含菱铁矿鲕粒的粘土质泥岩,即“桃花泥岩”,它是上、下石盒子组的辅助分层标志层。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井田沟谷中零星出露,该组地层在井田中东部内发育不完全,井田内最大赋存厚度约292m。可分为三个岩性段。

一段(P2s1):紫红色、棕红色泥岩和灰褐色、黄绿色、灰绿色中、细

4

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中部颗粒较细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灰色粉砂岩,泥岩中局部微含砂质、粘土质,砂岩为泥质胶结,可见泥砾。厚度为58.0~87.2m,平均76.5m。

二段(P2s2):灰绿、棕红色泥岩和灰、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其中中部泥岩含砂量较大呈砂质泥岩,并夹有薄层砂岩,砂岩呈泥质及钙质胶结,水平层理发育,可见泥砾、豆状黄铁矿及细脉。厚度为102.4~114.6m,平均108.5m。

三段(P2s3):紫红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夹数层黄绿色中厚层中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项部泥岩中常含灰白、肉红、黑色燧石条带,它是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分界的主要辅助标志。厚度大于106.3m。

(四)上第三系上新统(N2)

上部主要为紫红、棕红色粘土层,其下为胶结、半胶结砾岩;下部为棕红色砂质粘土夹半胶结状砾岩及暗红色砂质粘土及钙质及豆状铁锰质结核。厚度0~60m,平均25m。

(五)第四系

1、中、上更新统(Q2+3)

下部为棕红色、浅棕红色亚粘土夹古土壤层,亚粘土中星散状或局部成层状分布灰白色钙质结核;上部为浅黄色、土黄色粉砂土、亚砂土。本组厚度为60.70~156.25m,平均95.93m。

2、全新统(Q4)

现代河流冲洪积砂土、粉砂土、卵砾石层,厚0~10m。 二、构造

井田内总体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80°左右,倾角8~16°,一般10°左右。

原215地质队进行河东煤田远景区调查时查明了区域性的F4、F5正断

5

层。其中F5断层在井田东南部外围通过,F4断层及其分支F41、F42正断层通过井田西北角。根据以往勘探资料,F4断层井田内延伸1.5 km,倾向280~310°,倾角75°,落差60m;F41断层倾向290°,倾角70°,落差30m,井田内延伸约1.1km;F42断层倾向276°,倾角70°,落差30m,井田内延伸约0.97km。

综上所述,井田内构造简单。 2、煤层及煤质 (一)含煤性

根据山西省河东煤田中阳县暖泉井田勘探区资料,结合煤矿生产揭露情况将可采煤层情况汇总如下:

(一)8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中部,L1灰岩之下,层位较稳定。厚度为0~0.84m,平均0.71m。无夹矸,结构简单。顶板岩性为L1石灰岩,局部地段有薄层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多为细砂岩、局部为炭质泥岩。井田东部8号煤层遭受剥蚀,中部多不可采,仅井田西北部可采,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二)10上号煤层

10上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上距8号煤层14.04~19.26m,平均为16.63m。煤层厚度1.50~2.21m,平均1.84m。含0~2层夹矸,一般不含夹矸。顶板为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井田东部10上号煤层遭受剥蚀,中西部为稳定发育、结构简单的全区可采煤层。

(三)10号煤层

10号煤层上距10上号煤层0.70~3.60m,平均1.45m。井田东南部及

6

东北部10上、10号煤层间距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合并为10号煤。10号煤层厚度为1.25~6.57m,平均3.45m。含0~2层夹矸,一般为1层。顶板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井田东部10号煤层遭受剥蚀,中西部为稳定发育、结构简单的全区可采煤层。整合前原中阳联盛暖泉煤业有限公司和原中阳张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均开采10号煤层。

可采煤层:

(一)太原组(C3t)

太原组地层厚度为108.69~130.70m,平均为116.32m。煤层总厚度平均为7.37m,含煤系数为6.34%。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L3灰岩4.60m左右,厚度0.00~1.30m,平均0.61m,其中ZK3-0、ZK3-1、ZK1-1、ZK4-0钻孔达到可采厚度,但分布不连续,属零星不可采煤层;7号煤层位于L2灰岩下,为不可采煤层;8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中部,层位较稳定,厚度为0~0.84m,平均0.71m,无夹矸,结构简单,井田西北部个别钻孔达可采厚度,井田内为局部可采煤层;10上、10号煤层为稳定发育的全区可采煤层。

本区稳定发育的标志层有太原组K1砂岩、L1 、L2、L3石灰岩及山西组的K7、K8砂岩等,这些稳定的标志层是区内煤层对极为可靠的对比依据。以10号煤层 、L1灰岩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下段(C3t1)

K1砂岩底~10号煤层底,为基本无煤段。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间夹灰色各粒级砂岩,夹1~2层青灰色、深灰色石灰岩和11号煤线。本段厚度为3.59-8.68m,平均5.68m。

7

2、中段(C3t2)

10号煤层底~L1石灰岩底,为碎屑岩含煤段。其中含有稳定可采的10号煤层和较稳定的8号煤层,两煤层之间普遍为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顶部和底部大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本段厚度为7.07-13.21m,平均10.38m。

3、上段(C3t3)

L1石灰岩底~L3石灰岩顶,为碳酸岩及碎屑岩含煤段。本段地层主要由四层石灰岩组成,石灰岩厚度占到整个岩层厚度的60%以上。三层石灰岩厚度都比较稳定,从上而下依次为L3、K2、L1。石灰岩与石灰岩之间夹有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6、7号煤层,本段厚度为20.18-24.08.56m,平均21.01m。

主要对比依据为全区稳定发育的L1灰岩标志层,为8号煤的直接顶板,极易对比,对比可靠。

(2)10上、10号煤层

10上、10号煤层主要对比依据为全区稳定发育的L1灰岩标志层,与8号煤层相对稳定的层间距,自身独特的厚度,结构特征,测井曲线特殊反映、煤质特征中的灰分、全硫含量等,易于对比,对比可靠。

(三)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共含煤19层,自上而下为山西组的1、1下、2、2下、3、4、5和太原组的6上、6、7、7下、8、9上、9、10上、10、10下、11、12号煤层。

8

煤层总厚12.89m,煤系地层总厚174.23m,含煤系数为7.4%。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1.瓦斯

根据晋煤瓦发【2012】1703号文“关于吕梁市2012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告的批复”,暖泉煤业2012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1m3/min,掘进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11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83m3/min,批复为瓦斯矿井。

2、 煤尘爆炸危险性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暖泉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10号煤的煤样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标号:晋煤检[2010]0603-MR-J0162),其结果:10号煤层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80%,煤尘有爆炸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暖泉煤业有限公司回风大巷10号煤煤样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标号:晋煤检[2010]0603-MR-J0162),其结果:吸氧量0.76cm3/g,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级,为容易自燃煤层。

4、 地温、地压

ZK3-2 、ZK0-2孔进行了地温测量,地温变化梯度平均为1.30℃/100m,属地温正常区。没有热害及冲击地压危害。

三、煤层顶、底板特征

ZK0-2钻孔采取工程力学样12组,分别对煤层的顶底板做了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9

8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抗拉强度变异范围为3.2~6.1MPa,平均5.0MPa;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155.6~207.6MPa,平均189.9Mpa,属Ⅲ类顶板;抗剪强度凝聚力C值为12.1MPa,内摩擦角为47.1°。8号煤层底板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根据ZK0-2孔所采取的细砂岩底板测试结果,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20.8~26.0MPa,平均23.4MPa;抗剪强度凝聚力C值为3.3MPa,内摩擦角为46.3°,属Ⅲ类底板。

10上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根据ZK0-2孔所采取的泥岩顶板测试结果,其抗拉强度变异范围为0.7~1.1MPa,平均0.8MPa;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57.7~79.1MPa,平均65.7Mpa,属Ⅱ类顶板;抗剪强度凝聚力C值为1.1MPa,内摩擦角为49.0°。10号煤层底板为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根据ZK0-2孔所采取的泥岩底板测试结果,抗压强度变异范围为51.5~61.6MPa,平均56.6MPa;抗剪强度凝聚力C值为2.5MPa,内摩擦角为45.5°;软化系数0.34,膨胀率20.7%,遇水易发生软化,属Ⅲ类底板。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0102回风顺槽位于井田北部,井田内构造简单,总体为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80°左右,倾角一般为10~15°。10102回风顺槽无岩浆侵入煤层及河流冲刷煤,故对10102回风顺槽不造成影响。10102回风顺槽无断层,无陷落柱。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10

第五节 水文地质

一、主要含水层

原暖泉井田勘探时施工ZK0-2水文孔一个,并分别对4号煤层以上含水层、10号煤层顶板含水层和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做了分层抽水试验。上述工作为综合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可靠依据。

(1)、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

奥陶系灰岩在矿区内属深埋型,据钻孔资料,井田西部埋藏最深,东部埋藏最浅。从区域资料总体分析,在垂直方向上,太原组由顶部灰岩、中下部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少量角砾状白云岩所组成,岩溶裂隙不甚发育。

根据ZK0-2钻孔资料,孔深715m揭露上马家沟组95m,其中含水层厚28m,抽水试验结果,该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3015L/s·m,属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在水平方向上,在构造发育部位和浅埋区富水性较强,反之较差。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没有出露,根据ZK0-2水文孔资料,含水层厚度17m,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31L/s·m,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SO42-·CI--Na+,矿化度0.54g/L。其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奥灰水一样也有其不均一性,浅埋区裂隙发育,补给条件较好时富水性相对较强,反之,富水性相对较差。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及其以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该组含水层以中粗砂岩为主。据本次工作ZK0-2孔抽水试验资料,4号煤以上含水层厚110.90m,水位高出地表2.43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43L/s·m,属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Cl-·HCO3--Na+型,矿化度

11

为0.62g/L。

(4)、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包括上第三系上新统和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以及全新统。 上第三系上新统广泛出露于井田内沟谷两侧,含水层为底部的半胶结状砾石层,由于其不整合于不同基岩之上,与基岩风化裂隙构成较好的含水层,但由于其连续性及补给条件相应较差,且厚度不稳定,故富水性差异较大,一般单井出水量10m3/d,属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Na+型。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多分布在梁峁地带,由于沟谷坡度大,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对地下水补给有限,因此该含水层多为透水而不含水岩层,局部含上层滞水,水量微弱。

第四系全新统分布在沟谷之中,含水层主要为砂砾石层,但由于含水层厚

度小,单井出水量也不大,可供生活和灌溉用水,属弱富水性含水层,水质类型为HCO3-·SO42--Na+·Mg2+型,矿化度0.84g/L,水质较好。 二、主要隔水层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泥岩隔水层

据ZK0-3、ZK0-2和ZK中25-1钻孔资料,本溪组地层平均厚度6.14m,岩性以泥岩、粘土岩、铁铝岩为主,夹薄层石灰岩,隔水性较好,加之10号煤下无煤段厚度达60.17m,合计66.31m,是10号煤层与奥陶系岩溶水间重要的隔水层。

(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泥岩隔水层

本组隔水层厚度较大,由数层泥岩和砂质泥岩组成,垂直分布呈平行复合式结构,裂隙不发育,为山西组顶部的隔水层,对松散岩类孔隙水与风化裂隙水的下渗起着良好的隔水作用。

12

三、 井田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矿井以往所做的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查明了井田内发育的含水层和隔水层、基本构造发育情况,并分析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以及砂岩含水层水、寒灰和太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内部分断层的探查程度不够。本矿井在开拓过程中揭露了一些水文地质问题,如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涌水、断层导水、小煤窑老空水害、地表水随裂隙下渗及封闭不良钻孔导水等。

1、 顶板砂岩突水:本矿井10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微弱,以静储量为主,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通过采动裂隙和构造裂隙进入矿井,增加矿井涌水量。一般情况下,砂岩涌水量小,但排放时间长久,只有在接近或揭露裂隙密集区时,可能会形成较大的突水。因此,日常防治水工作主要是防治砂岩水,可通过工作面的合理布设和采前预疏放进行防治。

2、 地表水渗入:地表水主要影响浅部煤层开采,通过采动裂隙进入矿井。松散层水会影响煤层浅部开采,通过采动裂隙等进入矿井;一般情况下,地表水和松散层水威胁较小;需加强两者水位的监测,加强地表水与井下、松散层与下伏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探查,同时监测矿井突水水质,分析水源,以便及时的采取防治突水措施。

3、 不良钻孔:根据资料,普查阶段共施工钻孔12个、详查阶段施工

13

钻孔12个,在矿区普、详查阶段施工的12个钻孔均没有封闭原始资料。因此封孔质量不能保障,可能导入地表水及上下含水层水进入矿井,形成涌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钻孔附近的防治水管理,一旦发现有导水的迹象,需进行封堵。 四、地表水对开采煤矿的影响

地表水对10102回风顺槽无影响。 五、采空区对开采煤层的影响

据相关资料及调查,10102回风顺槽无采空积水区域。 六、井田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

10上、10号煤为太原组可采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内含水层为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小,有一定的补给水源,补给条件一般。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七、矿井涌水量

根据地质报告和原资料,预计我矿生产能力达到1.2mt/d时,井下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80m3/h。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m3/h,最大涌水量为70m3/h。 八、奥灰水对开采煤层影响

14

根据ZK0-2水文孔资料,井田内奥灰水主含水层水位埋深248.52m,水位标高为994.82m。按3‰水力坡度推算,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在992~1005m之间,10102回风顺槽的10号煤层底板标高为1170—1200m,因此10102回风顺槽不存在奥灰水对掘进的影响。10#煤层主要主要以砂岩裂隙充水为主,其次为灰岩岩溶裂隙充水。距调查矿井涌水量很小,预计10102回风顺槽掘进期间最大涌水量为4 m3/h。

15

第二章 探放水设计

第一节 成立水害防治中心组织机构

一、水害防治中心领导组

组 长:李贵平(矿长) 副组长:张宏伟(技术矿长)

主 任:姜福才(地测副总) 副主任:候彦辉(地测科长) 成 员:白永军(排查治理科科长) 郭艳军(预测预报科科长) 武保平(探水队队长) 领导下设三个小组,具体负责防治水工作。 1、预测预报组

组 长:郭艳军(预测预报科科长) 副组长:党雄飞(地质资料组组长) 王中平(物探组组长)

杨鹏辉(水情水害观测组组长) 苏元喜(测量组组长)

成 员:信息员、观测工、钻探工、测绘员

2、排查治理组

16

组 长:白永军(排查治理科科长) 副 组长:王彦文(信息研判组组长) 秦亚飞(排查治理组组长) 郭佳佳(确认验收组组长) 成 员:信息员、资料员、技术员 3、探水组

组 长:武保平(探水队长) 副组长:王俊斌(技术组组长) 高文雄(探放水组组长) 成 员:技术员、探水工

第二节 物探设计

针对我矿10102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水害类型情况,我矿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探水方式交替探放水作业,使用多种探测手段查明前方水害情况现分述如下:

物探组织机构: 组 长:王中平

成 员:何成军 高卫荣 苏元喜 仪器性能及原理(详见物探仪使用说明书) 一、直流电法仪物探设计:

17

采用矿用防爆直流高分辨电法仪YD32(A)的三级超前探测法(跑极式)对巷道进行超前探测,此方法每次最大有效探测距离为104m。必须按照“物测——钻探——掘进”循环作业和通知单制度施工。 1、探测原则

直流电三点、三级超前探测方法是目前煤矿井下最常用的一种超前探测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施工安全、快速高效、测距较大、适用性强、对水敏感等优点,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极布置为:一个电极在无穷远,一个电极向全空间均匀介质中的A点供电。以A点为中心形成电场,向四周均匀放射电流。距A等距离点组成一个球形等势面,等势面的变化代表整个球壳中电性异常的综合反映,这就是直流电超前探测的基本理论。工作人员在巷道迎头设置点电源,后退一定距离间接测量掘进前方等距离的电性异常。通过电性异常推断前方地质或水文异常,指导生产、降低风险。 2、井下工作方法

本次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采用三点三级超前物探方法。该方法由3个三级探测装置组成,在巷道掘进头以一定间距布置3个供电电极,另一供电电极布置在无穷远处。测量电极MN以一定间距向巷道后方移动,对于每个测点,分别测量3对电极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三点三级探测技术可以

18

利用同一组MN测量的三组视电阻率值进行校正,消除干扰,提高解释准确度。

井下共打孔 30个,孔间距为4m,孔深约0.3m。在现场工作时,首先将先前准备好的盐与黄泥混合填堵钻孔,然后将铜电极插入孔中,保证铜电极能够与围岩尽量接触良好。然后,在距巷道迎头4米,沿巷道掘进方向以等间距(4m)后退布置供电电极A1、A2、A3,将另一供电极B布置在即无穷远处,这样就可以近似地将A1、A2、A3看做点电源。最后从A1、A2、A3顺巷道后退4m,以4m间距顺巷道布置测量电极MN,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计算视电阻率,依次移动电极MN完成测量直至探测工作结束。

物探分析:根据我矿实探经验和厂家培训学习,结合本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得知,蓝色低阻区的电阻率愈低,水的可能性愈大,一般情况下,蓝色低阻区的电阻值在小于110Ω,应引起特殊注意。如果蓝色低阻区电阻值大于110Ω,推测可能是探测前方煤岩层潮湿所致。物探结果图中的黄色过渡区和红色高阻区,一般不做考虑,但是红色高阻区显示值异常时,很有可能为岩溶空洞或采空区,此时应高度重视。

每次探测有效距离为100m,留设30m的保安隔水煤柱,每正常掘进70m后进行超前物探一次,特殊地质构造段或水文地质情况复杂的区域,进行桩距为20m的三极测深两组。

19

二、瞬变电法仪器物探法:

采用偶极共轴法,即发射线圈距接收线圈3-5米;发射线圈2*2米双匝,接收线圈直径0.6米;发射电压7.2V,电流2A;对迎头顺层方向7个角度进行探测,探测距离为距迎头100米范围的前方视电阻率扇形图。 布置方案如图:

图3-4 现场施工布置框图

20

45° 左帮迎头 右 邦 30° 15° 0° -15° -30° -45°

第三节 探水钻孔设计

一、探水起点的确定

根据10#运输下山掘进作业时该处位置左右帮20米的范围钻探验证为安全区域,经计算该处地点超前安全距离为9米(计算过程详见超前距离确定)。

因此,10102回风顺槽探水起点确定为距开口10m处。 二、警戒线的确定

警戒线是指探水线向外推移一定距离而划出的一条界线(如上山掘进时,则为顺层的斜距)。当掘进巷道到达警戒线位置时,应该警惕积水的威胁,注意掘进工作面迎头水情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有透水预兆,立即提

21

前实施探放水工作;如有异常变化则继续前进。警戒线外推距离的大小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程度等因数来确定,一般为50-150m。

探水线、警戒线的确定可参考下表(积水线外推探水线、警戒线经验数值表)的经验值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确定。

积水线外推探水线、警戒线经验数值表

边界 确定方法 名称 软硬程度 松软 由积水线 探水线 平行外推 坚硬 由探水线 警戒线 平行外推 —— 60~80 40~50 10~20 60~100 40~60 20~30 中等 80~120 60~80 25~35 调查资料 100~150 参考资料 80~100 图纸资料 30~40 煤层 主要依靠 有一定图纸 有较可靠的 经本矿施工考证,10102回风顺槽警戒线确定为100m。

三、超前距离的确定

超前距是指探放水钻孔终孔位置与掘进巷道超前距离。当巷道掘进到探水线时,从探水线开始向掘进前方布置钻孔,进行探放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探放水钻孔和掘进巷道相结合,探后再掘,掘后再探,以此循环地进行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探放水钻孔的终孔位置始终保持超前巷道一定的距离。具体公式如下:

22

a=0.5·A·L×(3p/kp)1/2

式中:a——超前距离(m)

L——巷道的跨度(宽或高,取其最大者)(m)

Kp——煤的抗张强度(Mpa),参照煤层顶板抗张强度为0.7-1.1MPa,本巷道取0.8MPa。

P——水头压力(Mpa),本工作面探放水地点位置标高约为1170m左右,而10102回风顺槽顶板前方最低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118m,高差为52米,即水头压力为0.52MPa。

A——安全系数,一般取2-5; 计算:

a=0.5×3×4.3×(3×0.52/0.8)1/2=9.0m

经计算得超前距离为9.0m,为了保证安全起见超前距离取30m。 四、允许掘进距离的确定

允许掘进距离是指经过钻探验证后,证明前方无透水危险的巷道允许掘进的安全长度。

10102回风巷设计钻孔深度为100m,允许掘进70米,超前距离为30米。

五、帮距的确定

帮距是指探放水钻孔中最外侧斜孔到巷道帮的距离。掘进巷道迎头布

23

置的探放水钻孔,向前方呈放射性,一般不少于3个。帮距实际上是指最外侧斜孔所控制的范围,其值应与超前距相同。帮距计算公式如下:

e=0.5·K安L3p/kp 式中:e——帮距(m) K安——安全系数,一般取2-5;

L——巷道的跨度(宽或高,取其最大者)(宽4.3m) Kp——煤的抗张强度(0.8Mpa) P——水压(0.52Mpa)

计算:e=0.5×3×4.33?1.2/0.8=9.0m 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10102回风顺槽布置的最外侧探水钻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取20米。 六、钻孔布置参数:

结合本工作面物探成果分析,视物探情况设计分为两种钻探验证方案: 方案一、在物探结论无异常情况下,按4孔布置探水钻孔; 方案二、在物探结论有异常情况下,按45孔布置探水钻孔。

在物探探测区域无异常的情况下,按方案一布置钻孔,每掘进70m进行一次钻探,用以验证物探分析结果,确保安全掘进;在物探分析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则分析前方富水情况,视水害类型按《煤矿防治水规定》94条布置探放水钻孔应当遵循的规定布置钻孔,具体布置钻孔方式如下:

㈠、物探无异常的钻孔布置:

24

1、探水钻孔的布置。

⑴.巷道每掘进70m在巷道掘进前方布置一组水平扇形钻孔,共4个钻孔,超前距、允许掘进距离、帮距、水平角度的确定根据《防治水规定》编制。

⑵.角度根据10#煤层巷道掘进方向煤层倾角决定,钻孔1#、2#、3#孔沿煤层倾角打设;4#孔大于煤层倾角1°打设。

2、10102回风顺槽单孔设计:钻机布置在巷道正中。

⑴.1#孔:巷道正中,方位角:0°,竖直角:沿煤层倾角打设,孔深:100m; ⑵.2#孔:巷道正中距1#孔左边0.3m,方位角:348°,竖直角:沿煤层倾角打设,孔深:103m;

⑶.3#孔:巷道正中距1#孔右边0.3m,方位角:12°,竖直角:沿煤层倾角打设,孔深:103m;

⑷.4#孔:1#孔上方0.3m处,水平方位:0°,竖直角:大于煤层倾角1°,孔深:101m;

㈡、物探异常区域的钻孔布置:

1、探水钻孔的布置。

(1).巷道迎头扇形布置三组钻孔,每组15个钻孔,共计45个钻孔。 (2).角度根据10#煤层巷道掘进方向煤层倾角决定,第一组顺掘进方向煤层倾角打设;第二组大于掘进方向煤层倾角1°打设;第三组小于掘进方向煤层倾角7°打设,保证钻孔布置满足《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相关文件要求。

2、10102回风顺槽单孔设计:钻机布置在巷道正中

(1).1#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0°,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m。

25

⑵.2#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8°27′1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03m。

⑶.3#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6°54′3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1.14m。

⑷.4#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5°22′3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7m。

⑸.5#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3°50′3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6m。

⑹.6#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2°18′3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9m。

⑺.7#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0°45′5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1.3m。

⑻.8#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49°13′32″,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1.77m。

⑼.9#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1°32′48″,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03m。

⑽.10#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3°5′28″,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1m。

⑾.11#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4°37′51″,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3m。

⑿.12#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6°9′51″,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6m。

26

⒀.13#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7°41′18″,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0.9m。

⒁.14#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9°12′7″,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1.3m。

⒂.15#孔:巷道正中,水平方位:10°42′10″,竖直角:平行顶板打设,孔深:101.77m。

(16)-(30)号孔水平方位、孔深依次同上,竖直角大于顶板坡度1°打设; (31)-(45)号孔水平方位、孔深依次同上,竖直角小于于顶板坡度7°打设。

根据物探与钻探结果,钻孔设计随时进行调整,确保安全作业。

第四节 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2、每次探水前,必须清理巷道,疏通并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探水时,探水地点或附近应有专用电话。

4、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的钻孔数量。

5、探放水过程中,如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发现情况危急时,

27

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并通知水泵司机打开主、备用水泵排水,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探放水过程中,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值班瓦检员必须坚守现场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安全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进行处理。

7、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严禁拔出钻杆。

8、探放水期间,水泵司机必须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对水泵进行联合运转,确保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可靠。

9、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时,必须配备与探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10、探放水人员必须熟悉避灾撤退路线。

28

第三章 探放水施工技术要求

一、操作钻机的注意事项

1、开机前要检查钻机是否平稳牢靠(用液压单体柱压稳钻机),各部紧固件有无松动情况,检查变速箱内、油箱内的油面高低,不足时应予以补充。检查抱闸的松紧程度是不是合适,送水器转动是否灵活,输水胶管是否固定,以防止转动。

2、检查进、排水管路是否畅通,探水附近的巷道支护与顶板等情况是否良好。

3、每次变速、接通绞车或断开绞车时,必须首先关闭电动机。 4、卡紧钻杆后,要检查齿瓦螺栓两边露出的是否均匀,以免齿瓦螺栓与给进油缸相碰。

5、绞车的两个抱闸不能同时制动。 6、绞车不能超负吊垂。

7、启动电机后,先空载运行五分钟后再开始,进钻速度根据煤质与地形适当掌握,速度不能过快而使钻杆变形扭曲。

8、上、下钻杆时,人员要站在侧面不准正对钻杆,以免钻杆跑溜伤人。 9、在运转过程中有不正常的声音、震动、发热及漏油情况,应立即停车检查。

10、弹簧卡盘在松开状态时,不允许使立轴回转。

11、钻机因故停钻时,可根据钻孔情况,将钻杆撤出或不撤出。 二、钻探技术要求

29

1、钻探施工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本探放水设计方案要求施工,每施工完一组钻孔由安检科、地测科、防治水科联合验收,并挂牌管理记录在册,如发现不合格钻孔,则需重新补探。

2、采用ZDY-800型钻机,终孔直径50mm。释放水孔口管有效长度不少于5.0米,钻孔时需安装孔口管和阀门,并进行注水耐压试验,若能经受2Mpa以上压力方可继续钻进。

3、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变化如断层、无炭柱应立即汇报矿总工程师,经总工程师研究批准,方可改变原钻探方案,重新制定新方案。

4、每次钻探施工完毕,矿安监、调度应严格控制组队的允许掘进距离,不得超掘。

5、每班必须由安全员、技术员跟班作业,并做好记录。记录中应真实反映煤岩层的变化及换层深度,并记录探水孔的方位、角度、位置、孔深、返水的水质变化等情况。

6、钻探过程中,若遇顶钻、煤壁片帮来压、水量突然增大等现象必须停钻,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7、在探水时,指定安全出口并使其畅通无阻;同时要与相邻工作地点保持信号联系,以防万一涌水,能马上通知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安全撤离。 三、打钻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㈠、钻探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钻机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⑴.安装钻机和液压系统必须稳固、水平、固正、传动位置要设防护栏杆,钻机和液压管结合要紧密,防止钻进过程钻机发生晃动现象。

30

⑵.电源接好后,先用手盘车试运转,再送电试运转,转扳动各操作手柄,检查各旋转件转动、各油管接头、压力表的技术。

⑶.操作钻机和停送电必须由一人操作,先停后上卸钻杆和加水龙头。 ⑷.升降钻具时必须站着操作升降机,双手不准离开升降机手柄,严防跑钻。 ⑸.安装钻杆时,钻杆应不堵塞、不弯曲、丝扣未磨损,接钻杆时对准丝口,避免外斜和漏水。卸钻杆时,应严防管钳夹伤硬质合金片、夹扁钻头;装钻杆时,必须一根接一根依次安装。

(6).钻探施工完毕,应将钻机搬迁至安全地点,防止掘进时损坏。 2、钻机操作人员安全技术措施

⑴.钻探工人要穿戴整齐、利落,衣襟、袖口、裤脚必须束紧。

⑵.启闭开关,注意力要集中,做到手不离按钮,眼不离钻机,随时观察和听从司机命令,准确、及时、迅速地启动和关闭开关。

⑶.禁止用手、脚直接制动机械运转部分;严禁将工具的其他物品放在钻机、水泵、电机保护罩上。

㈡、物探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矿井探测对数据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井下的特殊环境,包括巷道底板的铁轨、顶板及侧帮的锚链网、工字钢的影响,或者是迎头的掘进机及打入巷道迎头的锚杆等等,这些金属设施在井下测量中会产生很强的瞬变响应,如果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过程中不注意这些金属设施的存在,就会在结果分析中产生错判、乱判别的情况,给实际生产非但未带来帮助,甚至可能引起重大的生产事故。所以,探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①曲线出现畸变时,应查明原因后,重复观测,必要时可移动点位避开干扰物源重测,并作详细记录;

②遇异常点,突变点时,应重复观测,必要时应加密测点。若曲线衰变慢时,应扩大测道时间范围重复观测;

③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回到已测过的测点上作重复观测,当确认仪器性能正常后,方可继续观测。 2、使用过程中安全措施

①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强烈震动,碰撞,直接淋水,用完后应清洁; ②物探前,巷道迎头必须达到成巷标准要求,支护良好,严禁有空顶、空帮现象;

③开掘巷道工作面后20米范围内严禁有积水浮煤,物探前队组必须清理积水浮煤;

④开始物探时,严禁工作面综掘机、皮带等电器设备运行; ⑤在物探时,队组应予配合物探作业。

四、封孔措施(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或地质变化带的地点探水时)

1、钻探前先下入10米套管安装控制阀后,再正常钻进,安设探放水钻孔口管及其固定的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胶塞或水泥止水时,应先按设计要求试压,达到预定抗水压力,并保持30分钟后,套管不松动、不漏水,再安装止水阀门,方可钻进。 3、止水套管的接头必须用棉丝、铅油严加密封,防止漏水。

32

4、下孔口套管时,钻机先用Φ108mm钻头进行钻进,钻进10米后停钻,然后将孔内煤岩粉冲洗干净,并将10米长直径为89mm无缝钢管加工的套管下入孔内,同时注浆固定套管,固管材料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液浆固管,待孔口套管内有水泥浆流出时停止注浆,封孔用的水泥浆水灰比为:0.4:1。

5、各个孔注浆固定套管2天后,利用Φ50mm钻头进行扫孔,扫孔深度不小于套管深度。

6、管口安装普通4寸闸阀和压力表,并进行压力试验,待扫孔后向孔内压水,压力不得小于2Mpa,稳压保持30分钟以上保证孔口外壁不漏水,孔口牢固可靠,否则重新注浆封孔直至达到要求。 7、固管后用Φ50mm无蕊钻头继续钻进至设计深度。

8、安置孔口管:

1)套管要安置在较完整的岩层中,套管下置深度、固结方法及耐压试验,必须符合单项设计要求。

2)止水套管的接头必须用棉丝、铅油严加密封,防止漏水。 3)套管固结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套管不松动及四周不漏、渗水为合格,然后安装控水闸阀。揭露高压水的钻孔,还要装好防喷装置方可钻进。

33

9、套管固结时应注意以下间题:

1)根据设计要求,套管可采用钢管或外端用钢管、里端用塑料管,煤层注水孔的套管也可采用钢丝编制的高压胶管。

2)封孔时先把套管牢固地固定在钻孔内。固定方法可采用木塞或在套管上缠麻丝、海带及注浆等方法。套管一般要露出孔口10~15cm。

3)套管下入钻孔后。可用人工或用封孔注射器、泥浆泵,将按规定配制好的水泥砂浆进入管套壁外的钻孔内。

10、封孔器封孔时的注意事项: 1)封孔器应完好。

2)仰角钻孔装封孔器时,操作人员不得正对封孔器,以防封孔器下滑伤人。

3)安装封孔器时,一人用管钳固定封孔器外套,另一人用管钳拧紧丝扣。连接气门与支管时,必须把支管总气门关闭。

4)使用液压或机械加压封孔器时,给压要均匀,应先小后大,速度不要太快,待封孔器外壁与钻孔壁接触后再加压。

五、放水的技术要求

1 钻孔探到水后,要观测水压、水质、水量和估计积水量或补给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及水仓容量,控制放水孔的流量或调整排水能力,并清

34

理水仓、水沟等。

2 加强放水地点的通风,增加有害气体的观测次数。

3 必须监视放水全过程,放水结束后,立即核算放水量与预计积水量的误差,查明原因。 (一)、放水前的准备

1、在探水孔的钻杆两侧打上两根磨擦式金属支柱,用铁丝将钻杆牢固在摩擦式金属支柱上,方可撤出钻机。

2、放水前必须通知附近有关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要求水泵房排水工作人员做好排水准备工作。

3、放水时一般采用探水钻放水,用旋转钻杆的方法,如水量较大时,必须另打放水眼,并安设套管放水,严禁用放炮方法放水。

4、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有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如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报矿调度室。

5、放水全过程必须有瓦斯员在现场,随时检查探放水地点的有害气体情况,超限时停止一切作业进行处理。 (二)、放水措施

1、当探到老空水时,水量不大,不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可利用探水

35

钻孔直接放水,当水量较大时或水质较差,腐蚀排水设备时应先放后堵,暂先隔离,做好排水准备后再排放。

2、放水前应进行放水量,水压煤层透水性试验,并根据排水设备能力及水仓容量拟定专项排放顺序和控制水量措施。

3、放水时随时注意水量变化,出水水质,有无有害气体涌出,有无特殊声响,发现异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汇报值班领导。

4、按避水灾路线撤退人员,沿途要有良好照明,保证路线畅通。 5、当水压大放水时必须有防喷装置,并用挡板背紧工作面,挡板后加设顶柱或木垛,必要时还必须砌筑防水墙后方可放水。

6、放水前必须调整水仓的排水能力,并清理好工作面水沟、水仓。 7、放水时要专人观察出水情况,注意水流的变化,未经批准严禁拔出钻杆。

8、放水时,若遇钻孔不出水或水流大小不均时,要小心谨慎地用钻杆捅透堵眼杂物。

(三)、排水设备的配备维护及保养

迎头后约5米处在底板掘1.0m3容积的临时水窝,配备风动泵一台,安设一趟排水管路,同时要保证水泵完好,管路畅通。

排水使用10102回风顺槽临时水仓,水泵型号为BQW-30-25/15。

36

配专职水泵司机,水泵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后才能担任。在探水工程中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主排水泵必须保证随时能够正常启动,探水前,应对水泵检查下列各项:①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②盘转水泵主轴一圈以上,检查转动是否灵活。③电动机及电气开关的接地线是否良好。

37

第四章 突发情况的安全措施

一、井下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突水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现场人员必须听从班组长指挥,迅速撤退,并以尽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一起撤退。

1、撤退要服从命令,不可慌乱,要注意往高处走,并沿预定的避灾路线出井。

2、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到硐室、拐弯巷道或其它安全地点,如果情况紧急,来不急转移躲避时,可抓牢棚梁、棚腿或其它定物,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

3、外出巷道已被水阻,无法撤出时,应选择地势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地点或上山独头巷道躲避,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的人员要有长时间被堵的思想准备,要节约用灯或食品,有规律地敲打铁管等物,发出求救信号,同时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克服困难,要忍饥静卧,降低体力消耗,等待救援脱险。

4、若突水来自老空、老窖积水,在突水的同时有大量有害气体涌出,撤离时要迅速戴好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或窒息。

5、撤退人员需要从梯子间爬梯升井时,应按次序上,避免抢上或慌乱,爬梯时应注意手抓牢,脚蹬稳,保证自己安全,也要照顾别人安全。

38

6、人员撤至安全地点或地面后,应立即清点人数,如发现有人被堵入灾区,应立即组织营救。

二、报告灾情的方法是:

1、灾害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人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调度室汇报,井下其他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应及时向矿级领导汇报。

2、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矿调度室接到灾害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矿长、并对全体救灾组织人员发出待命命令。

4、矿长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应根据灾情情况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

39

第五章 水灾处理措施

1、查: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强水害预测,制定并实施防治水的规划。

2、探: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达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接近水淹或积水的井巷、老巷或相邻煤矿时。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c、接近隔离煤柱放水时。

d、接近可能与河流、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e、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f、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地区时。

经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进行开拓(掘进)。

3、放:将威胁性水源在地面打钻抽水,井下疏水巷道疏水、井下钻孔疏水,立井泄放水等方法,全部或部分疏放掉。是消除水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4、截:利用水闸墙、水闸门和防水煤(岩)柱等物体,临时或永久地截住涌水,将采掘区与水源隔离,使突水地点不致危及其他地区,是减轻水灾危害的重要措施。

40

5、堵:是将水泥砂浆或化学浆堵水材料通过钻孔注入到渗水的地层裂隙、深洞、断层破碎带,使其凝结硬化,将裂隙、裂缝和溶洞充填,达到堵水目的,是防治水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6、排:煤矿地上井下的防治水的设备设施,如水泵、水管、水仓、防水煤(岩)柱、防水闸门、水闸墙以及疏水渠道等,对防治矿井水害十分重要,煤矿职工要爱护,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或采取相应措施。

41

第六章 辅助系统

1、避灾路线:10102回风顺槽→1#甩车场→10#集中轨道下山→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通风系统:风机安放1#甩车场进风流中,风筒直接通向10102回风顺槽工作面供风,回风路线为:10102回风顺槽→10#集中回风下山→总回风大巷→回风立井。

3、排水系统:10102回风顺槽→采区水仓→10集中轨道下山→井底水仓→副斜井→地面。

备 注:1、本设计未编写的内容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规定》进行实施。

2、本设计从2015年3月份开始执行。

4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v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