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开挖、内支撑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更新时间:2024-03-13 04: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境内,本次施工项目为亭江鑫区三期工程12#~17#楼(6栋18层住宅楼、1栋2层商业中心),12#~17#楼设有一连体地下室,地下一层, 地下室高度4.75m,地下室顶板标高+0.000m,底板面标高-4.75,底板厚300mm,底板底设100mm厚垫层。占地面积约13000m2,地下室面积12497m2。地面现有标高在5.600m~7.290m之间,施工前将整平至罗零标高6.450m(设计标高-1.150m)。因此开挖至垫层底的深度为4.000m,主楼处承台厚度为1.800m,基坑开挖至承台底的深度为5.400m,属于深基坑开挖,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

东、南侧靠近建筑物位置的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其它位置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支护工程为临时性结构,使用期限为一年。 二、周边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 1、周边概况及地下情况

场地北侧为七星公园,距地下室边界最近约23.1m;南侧为亭江鑫区一、二期已建商业中心和住宅楼,其中,11#主楼距地下室边界最近约26.9m;东侧为东街小学,距地下室边界最近约13.1m。西侧为亭江大道,距地下室边界最近约17.5m,交通便利。

经现场查勘并与建设单位联系,本工程基坑施工区域无给排水、煤气、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报告,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3、水文情况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可知,本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水位变幅受大气变化影响较大。本场地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填砂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排水等影响,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2.46m~5.47m。填砂层富水性弱-极弱,

1

在基坑开挖时渗入基坑内水量小,受居民排水及雨季影响,渗水加强。 三、支护设计概况

基坑支护采用放坡+单排SMW工法桩+一道现浇砼内支撑梁进行支护。 1、围护桩采用SMW工法桩

(1)基坑东侧为东街小学,采用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支护形式,三轴水泥搅拌桩?850@600,搅拌桩内插入H700*300*13*24型钢,间距1200mm,桩长15、18m。

(2)基坑南侧为亭江鑫区一、二期已建商业中心和住宅楼,其中,11#主楼距地下室边界最近约26.9m,采用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支护形式,三轴水泥搅拌桩?850@600,搅拌桩内插入H700*300*13*24型钢,间距1200mm,桩长24m。

(3)基坑西侧为亭江大道,采用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支护形式,三轴水泥搅拌桩?650@450,搅拌桩内插入H500*300*11*18型钢,间距900mm,桩长15、18、21m。

(4)基坑北侧为七星公园,采用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支护形式,三轴水泥搅拌桩?650@450,搅拌桩内插入H500*300*11*18型钢,间距900mm,桩长21m。

2、放坡+素砼喷射

距围护桩外围1500mm采用放坡开挖500mm,坡度1:1,素砼强度C20,厚度40mm。 3、内支撑

内支撑采用现浇砼梁支撑,支撑系统面标高为-1.65m,冠梁GL:1.2*0.8m、环梁ZC1:1.5*0.8m、支撑梁L1:0.7*0.8m、L1:0.6*0.7m。立柱采用35米长的φ800冲钻灌注桩内插格构柱。

四、降排水设计概况

工程设计采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挡水,在坡顶设置截水沟,在坡脚设置排水沟,并每间距50m设置集水井。汇聚后在集水井中用水泵及时将积水抽掉。

附图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基坑平面图 附图3:基坑支护剖面图

2

3

附图1 基坑支护总平图

4

5

附图2 基坑支护剖面图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并提供的施工图纸,包括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监测点布置平图示意图、基坑支护结构平图示意图、剖面图、大样图等相关图纸。 2.《马尾亭江鑫区(三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福建省教育建筑设计院) 3、施工组织总设计

4. 工程中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及文件:

1)、规范、规程一览表 类 别 国 标 国 标 国 标 国 标 名 称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 文件编号 GB50497-2009 GB50202-2012 GBJ50300-2001 GB5026-2007 6

国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地 标 地 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JGJ79-2012 JGJ180-2009 JGJ33-2012 JGJ46-2012 JGJ94-2008 JGJ120-2012 YB 9258-97 DBJ-13-07-2006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DBJ13-91-2007 规程 5、当地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规定: ① 闽建建[2010]41号文件《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③ 闽建建(2009)24号文件《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转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④ 建质(2009)87号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二、编制说明

1.遵循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评标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确保质量达到合格; 2.紧密结合现场条件,着眼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做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安排工期; 3.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力求周密组织计划,实行平行流水作业; 4. 充分发挥规范化管理与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精心施工;

7

第四章、施工准备

一、生产准备

1、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现场铺设施工道路、搭设水电管线等临时设施。 2、进场一台三轴水泥搅拌桩,完成组装。 3、进场一台冲孔灌注桩,完成组装。

4、采购水泥等材料,选用业主或监理认可的定点优质材料,并做好各类材料质量复验工作,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5、水、电暂设布置

a.为保证车辆畅通,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施工道路,路基垫30cm厚夯石灌砂垫层,路面为200厚C25混凝土硬路面,大门出入口设置洗车台。

b.排水布置:在基坑四周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的尺寸为400mm×400mm;并每隔50m设一个1000mm×1000mm×1000mm的沉砂井,排水沟和沉砂井均用砖砌成。

c.给水布置: 现场供水由建设单位提供给水管接驳口引出,给水管沿建筑物四周环形布置,支线采用φ50PVC水管,水管沿围墙边布置,且在场地内的东南西北角水管上布置4个阀门作为检修阀门,在场地四周布置12只消防用水龙头。

d.用电布置:现场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由建设单位提供的配电房分别接出,然后由总电缆线接到配电箱及各大型机械等

二、 技术准备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人员熟悉、审查图纸;

2、编制材料,机械设备、工具及各技术工种劳动力进场计划; 3、做好各级的技术、安全交底并提出质量要求和工期要求。

4、土方开挖前,对给排水、煤气、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摸清其位置,做好保护工作。

5、土方开挖前,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确认,标示出工程桩桩顶标高,地下室承台、底板及地梁的轴线标高等。

6、开挖前,对定位桩进行核验,对轴线、标高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核。将轴线桩、水准点引到施工影响区域外的永久建筑物上加以保护。施工前根据桩基施工记录,将实际桩顶标高高于地下室底板标高的管桩桩位全部放样并标注在地表上面,施工过程中禁止对管桩进行推、拉、碰、压。

8

三、 主要材料计划

本工程材料主要为钢筋和钢格构柱、商品砼等。所有材料进场均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

材料名称 钢筋 钢管 商品混凝土 单位 数量 进场时间 t t 1000 按需进场 70 按需进场 备 注 C30 m3 10000 按需进场 水泥 t m2 1000 按需进场 PO42.5 模板(九夹板) 4000 按需进场 18 H700*300*13*24 H500*300*11*18 H型钢 四、劳动力计划

m 7500 按需进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 种 管理人员 电 工 电焊工 架子工 机修工 钻机工 钢筋工 喷锚工 木 工 挖机司机 自卸车司机 砼 工 9

数 量 10 2 2 10 2 4 6 6 3 3 20 5

备 注 13 14 15 测量工 普 工 保 卫 合 计 2 5 2 84 五、施工机械计划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工种 长臂反铲挖掘机 小型挖掘机 自卸车 卷扬机 砼喷射机 三轴水泥搅拌机 冲(钻)孔机 钢筋切割机 调直机 潜水泵 铁锹 镐 手推车 铲 全站仪 水准仪 备用电源 软爬梯 鼓风机 安全带 交流电焊机 木工圆锯 插入式振动器 吊机 型号规格 1m3 0.5m3 8-10t 3.5KW HPC-V ZKD-850-3 J3GY—XH—400A TQ4-8 QX—15 0.3m3 J2 AL332 BX3—400A MJ104 25T 10

数量 4 2 20 7 2 1 8 1 1 38 10 10 3 6 1 1 1 8 6 8 3 1 1 1 备注 3kw

第四章、施工部署

一、基坑总体施工流程:

场地整平至罗零标高6.450m(设计标高-1.150m)→施工SMW工法桩→施工冲钻灌注桩→开挖至内支撑梁底罗零标高5.150m(设计标高-2.450m)→施工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及冠梁→分层开挖至罗零标高2.450m(设计标高-5.150m)→开挖电梯井承台底标高→施工地下室底板及传力带→待地下室楼板及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值 70%拆除内支撑。 二、详细施工顺序与安排

本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组织开挖,依照本工程场地内留置回填土土方堆载要求和地勘报告揭示的土层状况,将开挖出的表面1m厚左右砂质土堆载在一、二期空地,留作后期回填土方,其他基坑开挖的土方即时从西侧亭江大道运输至指定弃土点。

第一阶段,进行三轴搅拌围护桩与工程桩(冲孔灌注桩)施工;

第二阶段,开挖距四周围护1.5m范围内的土方,放坡系数1:1,开挖至-1.65m标高及时喷射C20素砼,同时进行坡顶截水沟施工。

第三阶段,开挖至基坑标高-2.45m,完成围护桩顶冠梁、支撑梁及环梁施工。 第四阶段,支撑体系砼养护强度达到80%后,开挖中间大面积土方,从东往西侧退挖,为确保土方开挖后,场地内形成良好的运输通道(运输通道采用回填砖渣与细石300mm)。由于地下室底板底至支撑梁底高度仅2.7m,不再进行分层分次开挖,采用一次开挖至设计标高-5.15m。另设置一台小型挖掘机进行小部位及承台开挖,对于个别电梯井坑中坑底标高为-8.35,开挖前对开挖区域进行密排槽钢支护,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为1.8m。

第五阶段,及时施工垫层、底板、承台及传力带,待养护强度达到80%后采用刨机拆除砼内支撑架。

附图4:三轴搅拌桩施工路线图及冲孔桩施工路线图;

11

三轴搅拌桩施工路线图

冲孔灌注桩施工路线图

第五章、SMW工法桩施工方案

一、基本概况:

基坑东侧三轴水泥搅拌桩?850@600,搅拌桩内插入H700*300*13*24型钢,间距1200mm,桩长15、18m;基坑南侧三轴水泥搅拌桩?850@600,搅拌桩内插入H700*300*13*24型钢,间距1200mm,桩长24m;基坑西侧三轴水泥搅拌桩?650@450,搅拌桩内插入H500*300*11*18型钢,间距900mm,桩长15、18、21m;基坑北侧三轴水泥搅拌桩?650@450,搅拌桩内插入H500*300*11*18型钢,间距900mm,桩长21m。 二、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根据施工场地大小、周围环境等因素,施工时尽可能不出现冷缝,合理设计施工流程,确保安全、优质完成施工任务。SMW工法施工如下图所示: 测量放线 开挖沟槽 设置导架与定位 三轴搅拌机就位 水泥浆配置 压浆注入 泥浆清理 成墙钻进与搅拌 12 型钢插入与固定

SMW工法施工流程图

三、施工顺序

1、基坑支护施工顺序分别安排φ850桩机由东北角沿路线1顺时间围绕基坑四周施工

至西南角,安排φ650桩机由西南角沿路线2顺时间围绕基坑四周施工至东北角,详附图《附图4三轴搅拌桩施工顺序图》。

2、SMW工法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全套复搅式操作方法。起始第一幅为大幅水泥搅拌桩,紧跟着在打完大幅水泥搅拌桩后,即刻套钻第二副中副水泥搅拌桩,阴影部分为重复套钻,依此类推。见下列示意图:

四、施工技术参数

1水泥土搅拌桩采用一台φ850及一台φ650三轴搅拌桩设备同时进行施工,采用一喷一搅的施工工艺,在桩体范围内必须做到水泥搅拌均匀,桩体垂直偏差不大于1/100桩长。

2搅拌桩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2.0:1,水泥掺入量22%。 3三轴搅拌机沉桩速度控制在不大于1.0m/min,砂层中沉桩速度控制在不大于2.0m/min,并保持匀速下沉和匀速提升。

4 搅拌桩施工应有连续性,不得出现10小时施工冷缝。 五、施工工艺概述

1、测量放线

13

(1)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同时做好坐标桩的保护工作。

(2) 根据已知坐标进行支护范围和轴线平移的定位,并提请业主、监理对支护轴线进行放线复核。

2、开沟槽

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情况就在现有场地上开沟挖槽,开挖前放样定出的围护桩(冠梁)中心线,用挖掘机沿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工作沟槽,沟槽宽度根据施工现场与围护结构确定,一般槽宽约1.5m,深度约0.8m~1.0m,遇有地下障碍物时,应将地下障碍物清理,如障碍物清理后产生过大的空洞,则需回填压实,重新开挖沟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桩机就位

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桩机应平稳、平正。

4、定位线

挖沟槽前划定三轴机动力头中心线到机前定位线的距离,并在线上做好每一幅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机施工的定位标记(可用短钢筋打入土中定位)。

5、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

(1)、喷浆搅拌时钻头的下沉速度为:1m/min,提升速度为:2m/min。

(2)、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5~2.0。水泥掺入量22%。 6、泥浆置换

(1)、由于水泥浆液的定量注入搅拌孔内和H型钢的插入,将有一部分水泥土被置换出沟槽内,为保持施工的连续与场地清洁必须将泥浆清离施工现场。

(2)、泥浆及时运离施工现场费用较贵,如施工场地允许,可桨泥浆运至空地上待泥浆干后再用汽车运走。

7、 H型钢选材与开孔

(1)、本工程H型钢选用HN700×300×13×24型钢,长度分别有15m、18m、24m;HN500×300×11×18型钢,长度分别有15m、18m、21m

(2)、 H型钢最好采用整材(12m),当需要接长时,应采用坡口焊接,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在型钢受力较大处,

14

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位置不小于1m。

(3)、为了H型钢桩的起吊打桩与拔桩回收,在H型钢顶端翼缘板两侧开孔。(详见下图)

8、型钢涂刷减摩剂

(1)、利于H型钢桩拔起重复利用,在H型钢插入前预先热涂减摩剂,将固体状减摩剂加热熔化后均匀涂抹在H型钢表面,减摩剂涂抹厚度为1.0mm。

(2)、型钢桩表面涂刷涂减摩剂,严禁出现少涂、涂料开裂剥落现象,如发现H型钢桩表面减摩剂少涂、开裂剥落现象应重新涂刷。

9、型钢的插入与固定

(1)、待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完毕后,吊机应立即就位,准备吊放H型钢。H型钢安装好吊具钢丝绳,采用50吨履带吊车起吊H型钢,型钢必须保持垂直状态,H型钢插入时间必须控制在搅拌桩施工完毕后30min内。

(2)、在沟槽边定位型钢上标出H型钢插入位置,然后将H型钢对正桩位中心靠在慢慢、垂直插入水泥土搅拌桩体内,用经纬仪或线锤控制垂直度。

(3)、当H型钢插入到设计标高时,将溢出的水泥土泥浆应及时清理,控制到一定标高,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当H型钢桩顶要插入到水泥土泥浮浆以下时,采用H型钢送桩器将H型钢桩送到设计标高。

15

(5)、当H型钢桩达到设计标高后会自动下沉,采用φ8钢筋将H型钢桩固定在定位型钢上。

(6)、当H型钢无法插到设计标高时,采用振动锤或机械手将H型钢振到设计标高。 (7)H型钢与环梁节点的做法如下:

HN700×300型钢与环梁节点做法

16

HN500×300型钢与环梁节点做法

10、施工记录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填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记录表》,施工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桩位编号、桩长、断面面积、下沉(提升)的时间及深度、水泥用量、水泥掺入比、水灰比、H型钢尺寸、顶标高、长度、垂直度、开始插时间及结束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填写《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验收记录表》。

11、拔除H型钢

(1)在围护结构完成使用功能后,业主或监理方书面通知进场拔除。型钢回收应在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地下室外墙与搅拌桩之间回填密实后方可进行。

(2)H型钢桩拔除施工前,应保证围护外侧满足履带吊>6m回转半径的施工作业面。H型钢桩翼缘板两面用钢板与高强螺栓锁紧,采用千斤顶顶高,到位后采用夹具将H型钢桩夹紧后,用千斤顶反复顶升夹具,直至吊车配合将H型钢拔除。

(3)H型钢桩露出地面部分,不能有串连现象,否则必须用氧气、乙炔把连接部分割除,并用磨光机磨平。

(4)桩头两面翼缘板应有标准的Φ40圆孔,检查桩头是否符合要求,若孔径与位置不准必须整改,每根桩头两面翼缘板必须有标准的Φ40圆孔才能进行拔桩施工。

17

第六章、立柱桩格构柱施工方案

本工程支撑结构格构柱主要包括格构柱(支撑柱)和立柱桩(支撑桩)两部分,上部格构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共计52根。支承桩采用?800冲(钻)孔灌注桩,支承柱采用4 L160×14角钢格构柱。角钢格构柱具体构造见下图。角钢格构柱应与支承桩钢筋笼焊成整体,钢筋笼保护层取50mm。支承桩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立柱桩桩长约为38.5m(格构柱平面布置图及大样图如下)。

18

立柱(格构柱)LZ1大样图

立柱(格构柱)LZ1、LZ3大样图

19

一、施工工艺

格构柱主要包括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如下:

钻架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安放钢筋笼→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安放隔水球→灌注砼→钻机移位 二、立柱桩施工 1、测量控制方法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地质情况直接定点或打入木桩定点,并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作好护桩点。 2、护筒埋设 据桩位标志,开挖护筒孔,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护筒高度不小于1.8m。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

护筒应使用钢护筒,能承受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根据工程地质,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1.5m,护筒宜高于地面30cm,防止地表水流入;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0mm。 3、钻进成孔

成孔开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钻机定位时要求钻机安装稳固、周正、水平、安全可靠,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保证钻塔滑轮槽缘、锤头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且锤头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确保

20

标高控制标记240100d100240人工挖孔桩定位示意图 挖孔桩轴线、标高示意图

钻孔的垂直度与桩位偏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护壁泥浆: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注入口泥浆比重指标定为≤1.15,排放口泥浆比重指标为1.20~1.30,泥浆采用自然土造浆。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钻进时,其冲程按其参数进行。

每钻进深度4~5m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

当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由质检员通知现场监理及勘察单位代表到场验孔并量测孔深,孔深偏差保证在±10cm以内。沉渣厚度以第二次清孔后测定量为准,需不大于5cm。 4、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调换孔内泥浆,消除钻渣和沉淀,利用成孔的正循环系统直接进行。清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将钻头提离孔底80~100mm,向孔内输入新泥浆,把桩孔内悬浮的大量钻渣的泥浆替换出来,直到清除孔底沉渣。

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钢筋笼和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采用导管压入新浆的方式进行,利用向孔内输入新泥浆,维持正循环30min左右,清孔后淤泥厚度不大于10cm,清孔结束,会同监理人员对孔深,孔底沉渣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填写成孔验收单,清孔后半小时内应灌注砼。

5、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在钻机钻孔的同时,钢筋笼在现场加工制作,钢筋笼制作所用的钢筋规格、数量及焊接制作的质量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如图3.2)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偏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钢筋笼制作成形后,应会同监理人员进行验收。

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3m设置一道定位垫块(右图) ,每道断面对称放置3只,钢筋笼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放入孔内。 三、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1、立柱桩格构柱构造

格构柱设计参数详见格构柱剖面图,其中插入钻孔桩部位为3.0m。缀板中心间距为450mm。

2、格构柱制作技术要点

格构柱钢材在采用Q235。焊条采用E43。格构柱采用在场外钢构加工厂加工制作,原材料进场首先审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准予制作。对制作完成的格构柱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

21

后方允许进场进行安装。

格构柱间对接焊接时接头应错开,保证同一截面的角钢接头不超过50%,相邻角钢错开位置不小于50cm。角钢接头在焊缝位置角钢内侧采用同材料短角钢进行补强。格构柱加工允许偏差下表所示:

构造柱加工允许偏差表 项目 下料长度 局部允许变形 焊缝厚度 柱身弯曲 同平面角钢对角线长度 角钢接头 缝处表面平整度 3、格构柱吊放安装

规定值及允许偏差(mm) ±5 ±2 ≥10 h/250且不大于5mm ±5 ≤50%,相邻角钢错开位置不小于50cm ±2 检查方法 钢尺量 水平尺测 游标尺量 水平尺量 对角点用尺量 钢尺量 水平尺量 格构柱采用一台25T吊机进行吊放,吊点位于格构柱上部。

格构柱固定采用钢筋笼部分主筋上部弯起,与格构柱缀板及角钢焊接固定,固定时格构柱必须居于钢筋笼正中心。焊接过程中,吊车始终吊住格构柱,避免其受力。

型钢中桩吊放时应精确定位,要求型钢中桩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误差≤±5mm,垂直度偏差≤L/300且≤15mm。 四、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灌注桩砼采用水下C30,坍落度为18~22cm,导管选用Ф250,施工前进行封密性检查,浇注水下砼前,检查孔深及沉渣厚度,导管应离孔底30至50cm为宜,初始灌注时要有一定的初灌量,防止泥浆回流入导管。砼浇注时导管埋入砼内深度控制在2~8m以内,当砼浇至钢筋笼底部时,应放慢砼入管速度,减小砼上升顶力对钢筋笼作用,达到控制钢筋笼上浮的目的。提拔导管前必须对砼面高度进行测量,以免拔空导管造成质量事故。 五、空孔回填

立柱桩砼浇注完后,需要及时进行桩孔回填,回填之前

22

混凝土灌注桩回填粗砂桩孔格构柱

桩孔回填示意图

桩孔周围作好安全措施,回填材料采用粗沙,回填时在格构柱周边均匀回填,避免回填不平衡对格构柱造成挤偏,回填一定要密实。如右图。 六、施工保证措施

1、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由于现场场地标高与立柱顶标高。立柱安装后无法在顶端进行固定,为保证立柱的垂直度,格构柱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工序如下:

确定定位点→定位器就位→格构柱就位→格构柱与钢筋笼焊接→垂直度控制→(导向架)格构柱定位→垂直度复测→下导管

1、确定定位点:格构柱桩钻孔完成后,将钻孔周边泥浆、土等清理干净、测量员计算好格构柱四边中点延长线四个坐标点,然后进行放线,定位偏差小于10mm。

图3.5:格构柱定位

(1)桩孔周边在桩成孔完成后进行平整,孔四周铺150*150枕木,导向架安放在枕木上。

(2) 钢筋笼下落至孔口位置时用型钢进行固定,将格构柱吊至钢筋笼内进行加固连接;格构柱吊至孔口位置时,用型钢固定,用螺栓与导柱进行连接。

2、格构柱吊装就位:将吊起的格构柱缓慢放入钢筋笼内,格构柱进入桩顶3m,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笼。 如图。

格构柱 钢筋笼吊车钢筋笼与格 构柱焊接经纬仪定位 150*150木方型钢托梁 格构柱吊装图 3、格构柱与钢筋笼焊接:

23

(1)在格构柱每边的钢筋笼主筋上各焊接1根Φ16水平钢筋,距格构柱每边有20—30mm的活动量,使格构柱位于钢筋笼中间,保证格构柱各面与钢筋笼间距均匀,以便吊装后能对格构柱位置进行微量调整,使其位置准确柱身铅垂(见右图)。

(2)格构柱四个面分别采用两根长1.0mΦ16钢筋斜向与钢筋笼主筋焊牢,焊接长度100mm,钢筋具有一定的长度形成柔性连接,以便能使格构柱作相对微量调整。如右图。

4、格构柱定位:将用定位的四个点引测至型托梁上,垂直方向用两台经纬仪进行位置控制,标好位置,同

时报请监理人员根据引测记录再次进行复核,在钢筋笼入孔后,格格柱位置安装定位导向架,架高1500mm,架体为14#槽钢对拼焊接,导向架中部定位孔每边与格构柱大50mm,便于螺检连接和柱位调整,格构柱顶至导向架设置与格构柱同规格导柱,导柱与下部格构柱四边通过Φ28螺栓连接(如下图),格构柱在下落过程中用靠尺进行检测,(如图)最终保证格构柱中心及方位符合设计要求,并上紧螺杆固定,防止位移,然后在格构柱内下串桶浇筑混凝土。

格构柱定位导向措施

24

连接钢筋 钢筋笼与格构柱连接

第七章、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排污接驳点,在基坑坡顶四周围设置截水沟,截水沟净空尺寸为400×400,两边做0.5%的找坡向沟内排水。排水沟线路上每隔5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内径为600,排污接驳点都设有沉淀池,沉淀池尺寸为1.0m X1.0m X1.0m。排水沟、集水井、沉淀池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除坡顶设置截水沟外,在基坑四周围护桩边设置150X400盲沟,盲沟内填沙砾石,盲沟线路上每隔3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内径为600,不定时将集水沟中积水抽排基坑外集水井。排水沟、盲沟做法如图所示。

在施工降水系统工程前,对周围地下管线、排水沟及市政设施进行调查,必要时对周围下水道要改道封堵,确保生活水、地表水不能流入基坑内。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各降水井由抽水泵抽排至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排水沟。排水沟排水时经过若干集水井、沉淀池后排入污水接驳点。

25

第八章 冠梁、支撑梁施工

冠梁设计砼强度C30,冠梁设计尺寸1200mm×800mm。 一、冠梁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冠梁、支撑梁底浇筑垫层混凝土浇筑 桩顶浮浆和主筋处理 钢筋制作绑扎 养护 拆模 浇筑梁砼 侧模安装

2、桩顶浮浆和主筋处理

在土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清除桩顶的浮浆、松软层和主筋上的粘土,凿除多余的砼,保证桩顶伸入桩顶梁100mm,并使底部座落在支护桩顶新鲜砼面上,桩的主筋锚入冠梁长度为35d。

3、冠梁、支撑梁底浇筑垫层混凝土浇筑

由于支撑梁、冠梁是支撑在刚开挖的土层上,为了减少沉降和结构变形,在刚挖开的梁基槽底土方用铁锹平整拍实,并按照设计要求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宽为梁宽加200,控制好标高,用平板振动器振实,跨度≥4米的支撑梁垫层应按照3‰起拱。

钢筋绑扎之前,按照图纸及会审纪要要求,在支撑梁底铺设塑料薄膜,以把垫层与支撑梁隔开,土方开挖时可以容易脱落,确保混凝土观感。

4、钢筋制作绑扎 (1)钢筋制作

○1本工程所用的各种规格的钢材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批量及直径分批检验与堆放,检验内容包括对钢筋的标志外观的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制作时,应严格按配筋图计量下料,按设计要求,钢筋接头在同断面不应超过钢筋总数的50%,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1.3la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3冠梁钢筋锚固长度为40d,主筋保护层均为35mm。 (2)钢筋绑扎

○1根据设计要求,冠梁外侧主筋可在支撑与支座处三分之一范围搭接,搭接方法采用焊接,接缝长度应≥10d,内侧主筋可在支撑梁支座处搭接,搭接长度应≥45d;

26

○2支撑梁、冠梁分两个施工段同时施工,施工段与施工段交接处需预留插曲筋,并根据数量分两次搭接。

○3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所有的钢筋保护层均采用成品塑料垫块,内埋铁丝规格40×40,厚度同保护层,其间距应在1m之内。

○4在冠梁边(距梁边线100mm)每隔3m预埋Φ16(L=200mm@3000)短筋,作为防护栏杆焊接件使用。

5、冠梁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1待冠梁筋绑扎完毕验收后,在混凝土垫层上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配制、安装模板,横楞采用50×100木方@≤400mm,纵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800mm;梁中间设一道M12对拉螺栓@800,梁面采用50×100木方加固@1000,两侧采用50×100木方加固@1500斜向布设,支撑于坚实土面上。

○2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施工,振动棒的插入间距为500mm,每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止。

○3冠梁可留设施工缝,施工缝为启口缝,用铁丝网围挡,成型后表面予以凿毛。禁止留置在平直段内。

○4砼浇筑时应按规定制作试块并多做一组,同条件养护,待土方开挖之前,进行试压,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27

二、混凝土内支撑梁施工方案

土方开挖至支护桩顶标高(9.2m)时,开始第一道钢筋砼水平支撑体系的施工,钢筋砼水平支撑梁体系及冠梁的砼强度等级均为C30,环梁(HL)、支撑梁(L1、L2)设计砼强度均为C30,环梁设计尺寸1500*800,支撑梁有700*800及600*700(混凝土支撑平面布置图如下)。冠梁及内支撑梁的截面尺寸及大样做法详见相关图纸;

28

1、内支撑施工 (1)模板工程施工工艺

1)、模板支设的工艺流程为:弹线---底模(或砼垫层)--侧板--拼装---涂刷隔离剂---侧板安装

2)、模板支设、拆除的施工方法:

先在基槽底弹出支撑梁边线,再把侧板对准边线竖立,用水平尺校正侧板顶面水平后,再用斜撑和平撑钉牢,为防止浇筑砼时模板变形,保证梁宽度的准确,在侧板上每隔一定距离钉上搭头木。因梁高均超过700mm,且大部分高达1000以上,应采用对拉螺栓在梁侧中部和底部各设置通长横楞,用螺栓紧固。梁、板模板采用木模时,侧模要包住底模。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拆除模板,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以保证支撑梁的强度及棱角和表 面不受损伤。拆除顺序是先拆搭头木,再拆除斜撑与平撑,最后拆除侧板与端模板。

3)、模板支设及拆除的注意事项

①所有模板在施工前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或变形了的模板或加固件挑出来,经整修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防止砼漏浆和粘模。

③模板安装后,有关人员要对其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支撑系统等全面检查并办理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砼施工时应有木模工及测量人员进行变形监测。

④模板周转使用,应进行修整,保证表面的光滑和清洁,安装前刷好脱模剂--新模板面刷沥青漆。

⑤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在涂刷隔离时,不得沾污钢筋和砼接槎处。

⑥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浇筑砼前模板要浇水,但模板内不能有积水。

⑦拆除模板,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以保证支撑梁的强度及棱角和表面不受损伤。拆除过程中发现梁砼有影响结构安全、质量问题是时,应通知技术部门及相关人员,按规范处理或方案处理。 (2)钢筋制作和安装的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的施工工艺

①本工程所用的各种规格的钢材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批量及直径分批检验与堆放,检验内容包括对钢筋的标志外观

29

的检查,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钢筋制作时,应严格按配筋图计量下料,按设计要求,钢筋接头在同断面不应超过钢筋总数的50%,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1.3la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③支撑梁钢筋锚固长度均为40d,主筋保护层均为35mm。 (3)钢筋安装的施工工艺

1)此时冠梁已施工完成,需要在冠梁上植筋后同支承梁钢筋连接。首先要应及时清除冠梁的浮浆和凿除表面的砼,然后钻孔,清孔,注胶,植入钢筋,由于植筋数量多,而且植入的钢筋直径大,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植筋工艺和按设计图纸施工,保证植筋的质量且应保证冠梁上的植筋锚入长度不小于10d。

2)支承梁长度大,需钢筋连接,为了加快进度和保证施工质量,直径不小于16的钢筋采用直罗纹套筒连接。

3)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己标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超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扎立筋---再绑扎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4)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

5)弯起钢筋与负弯钢筋位置要正确,梁与立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6)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边梁,必须支承在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7)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4)砼浇筑和振捣的施工技术:

(1)分层分段进行浇筑,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入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捧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2)浇筑要连续进行,如有间歇要在砼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小时,否则按施工缝处理。浇筑立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由于钢筋密集,宜采用小径振动棒从钢筋较稀处插入振动,必要时,可辅以细石子同强度砼进行浇筑,并用人工配合捣固。

30

(5)施工注意事项

1)支撑系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各构件的标高应准确符合设计要求,以保持水平方向的平整度。

2)在标高5.15m米以上的杂填土大面积开挖完成后,即对土体进行部分卸载后,再开槽施工内支撑;

3)支撑体系长度很大,为防止砼温度和收缩变形,应采取如下措施: ①砼内添加减水剂,微膨胀剂;

②砼浇灌后应加强浇水养护,表面覆盖草袋。

2、内支撑拆除

(1)当施工地下室底板及传力带,待地下室楼板及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值 70%,经监理同意后即可拆除内支撑。

(2)根据本工程特点及现场施工环境,采用挖掘机拆除内支撑梁

①施工准备:支撑拆除时应在已浇筑好的地下室底板上铺设旧木模或竹跳板、钢板等,以防掉落的混凝土碎块破坏地下室顶板结构实体。

②机械就位:破碎的小挖机(风炮机)利用塔吊或者汽车吊直接安放在地下室底板上进行挖凿作业。

③拆除砼:启动挖掘机炮头对支撑梁进行机械振动破碎,因支撑梁距离底板面有约5.5m,拆除时,挖掘机炮头宜从支撑梁的侧面开始进行破碎。当挖掘机将支撑梁破碎后再人工用氧割、电焊等将支撑梁钢筋主筋进行切割。使混凝土分块。

④垃圾清理:清理出的砼碎渣用人工清理到吊笼里,利用塔吊或者汽车吊转运出场地。

31

第九章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一、 施工分段与施工组织 1、土方开挖原则

① 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进行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限时地进行挖土施工。

② 本基坑出土量较大,采用分块(根据地下室底板后浇带位置进行划分)、分层出土,待围护桩、冠梁、支撑梁以及栈桥强度达到80%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③ 采取信息化施工,以每层土方及支撑施工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值为依据,以每天和前期分阶段的监测数据作参考,调整制定本层及其以下各层土方与支撑施工的时间和措施,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量控制在计划的范围内。 2、 深基坑土方开挖

○1工程地下室为一层,开挖深度为4~7.2米左右,西面基坑边距离大门及亭江大道最短,确定由东面向西面大门位置放坡退土开挖,开挖时做到分段分层,对称均衡开挖,尤其是南北基坑两侧必须同时平行开挖,特别是淤泥层开挖阶段相邻区域开挖后的土方高差不大于1.5米,因是塑性淤泥,流动性大,易对工程桩和格构立柱产生剪切破坏。竖向分层分填砂层、耕土层及淤泥层,淤泥层每层开挖控制在1.5米以内,分为2层开挖,挖至坑底时预留300mm进行人工开挖。

②拟投入 PC200-8型长臂挖掘机4台,PC120小反铲挖掘机2台,运土车20辆。考虑到基坑较宽大,场内空间有限,四周不能形成运输通道。采用盆式开挖,土方集中从西侧大门运输出去。

三、土方开挖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施工场地平整至-1.15m标高→放坡开挖土方至-1.65m标高→喷素砼支护→开挖土方至-2.45m标高→冠梁、支撑梁、环梁施工→分层开挖土方至-5.15m标高→垫层封底→密排槽钢支护→间隔分层开挖坑中坑土方至-8.15m标高→人、机配合清底→验收。 四、土方开挖方法:

第一阶段,安排2部挖机先沿围护桩外围1.5m范围按坡度1:1放坡开挖0.5m深, 及时喷射素砼,同时将安排2部挖机进行基坑内土方开挖至-1.15m标高。

第二阶段,开挖砼水平支撑梁工作面的土方开挖,该阶段土方开挖直接开挖至钢筋砼支撑梁底(-2.450m)。土方开挖由东向西循序退挖,重点先开挖出东面、背面及西南面有支撑梁部位土方,再组织开挖环梁内部土方。土方开挖结束,冠梁、支撑梁及环梁全部封闭形成,

32

并且砼强度达到80%后才能进行第三阶段土方开挖。

第三阶段,土方开挖采用盆式开挖,分区(根据后浇带位置)进行开挖,开挖顺序以均衡、对称、分层开挖,采用长臂挖掘机分层接力挖土。先开挖土方至-3.80m标高,再开挖第二层土方至-4.850m(先由东侧开始开挖,再同时从北侧及南侧对称往西侧开挖),土方倒运至临时运输道路后在通过渣土车运出,临时道路做法至少铺设300mm厚道渣(附土方开挖路线图与分层开挖示意图)。

第四阶段,土方开挖-4.85时土建及时介入,对基坑坑底标高进行控制,预留0.3m 土方进行人工开挖、清理,开挖成型验收合格后及时浇筑砼垫层封底。

第五阶段,垫层施工完成,间隔开挖电梯井坑中坑土方,电梯井最深达到3.6m,分两层开挖,采用密排槽钢开挖施工方案,最深处坑中坑采用密排槽钢+方木斜撑加强支护。

五、土方开挖要求

1)土方开挖应在内支撑施工完毕,保证内支撑传力可靠(即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且开挖深度不得超过设计标高

2)土方应分层、均匀、对称开挖。土方开挖面高差不宜过大,不宜大于 2m(淤泥中高差不得超过 1.5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

3)土方开挖完成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4)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堆载不得大于设计值。

5)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围护桩间出现漏水、流泥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及时采取挂网喷射混凝土、注浆等措施进行封堵,以防止周围地面沉降。

6)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暴露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7)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对支护体系的保护,严禁施工机械碰撞、碾压内支撑体系。 8)土方开挖过程中,局部深坑与周围开挖面形成的高差可采用放坡或其他形式作为临时支护,但其临时边坡必须保持稳定。

9)地下室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工程桩、立柱桩和降水井进行保护,防止工程桩,立柱桩移位,断裂现象发生,和碰坏降水井(含观测井等)等造成降水系

33

统失效。

10)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挖土。开挖后基坑暴露的时间应尽可能短。地下室施工完毕时,地下室外壁与围护之间的间隙应尽早回填,回填要求按土建施工图进行。 六、对工程桩及支护结构的保护措施

(1)、在土方开挖时严禁碰撞工程桩、支护结构、降水井及扰动基底原状土等,工程的定位控制线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现场监理人员复验合格,并办理完预检手续,方可开始开挖。

(2)、机械挖土需距桩体、支护结构(包括格构柱)、坑底300mm,该范围内土体由人工挖除。挖土时,禁止采用机械开挖,并设专人指挥机械挖土,桩周边土方由人工挖土后再进行破桩。

(3)、大部分工程桩在施工时桩顶高出设计标高,所以挖土时,要掏挖桩间土,故挖土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破坏工程桩。

(4)、在进行淤泥运输时根据淤泥具体情况选择运输车,如因淤泥无法固结,无法用普通运输车外运时,选择罐车进行运输,确保市政道路的清洁。

(5)、夜间施工时保证有足够的照明。

(6)、严禁在底部掏空的非栈板上行走,挖机不得碰撞立柱。

(7)、北侧机车需跨越支撑梁,因此施工时需对支撑梁采取保护措施: a.在支撑梁上部铺设300mm厚的土方并夯实。 b.在铺好的路基上再铺设200mm道渣。

c.在道渣上铺设10mm后的钢板,行车道两侧放1:1的坡道。 七、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措施

(1)土方开挖机械应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2)土方开挖机械应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严禁带故障作业。作业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测试或试运转。

(3)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将机械设备交给其他无证人员操作,严禁疲劳和酒后作业。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或操作室。机械设备连续作业时,应遵守交接班制度。

(4)配合机械设备作业的人员,应在机械设备的回转半径以外工作;当回转半径以内作业时,必须有专人协调、指挥。

(5)夜间工作时,现场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机械设备照明装置应完好无损。作业结束后

34

应将设备停到安全地带,操作人员非作业时间不得停留在机械设备内。

(6)反铲作业时,挖掘机履带到工作面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m。

(7)两台以上挖掘机在同一区域作业时,前后安全距离不得小于20m,铲土时不得小于lOm;平行时左右安全距离均不得小于2m。

(8)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搭设:待开挖至标高-1.65m立即搭设安全防护栏杆,具体搭设技术要求见下图:

(9)、基坑开挖安全防护搭设:待第一层放坡喷射砼完成后在基坑西面、南面、东面分段各搭设两个安全通道,具体搭设技术要求见下图:

八、 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现场的地下障碍物。

(2) 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挖土机械通过支撑时,应设置厚度不大于2CM的钢垫板,且支持上部覆土厚度不小于30CM。

(3) 夜间土方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防止错挖、超挖。 (4)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休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应配备人工操作。

(5)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水位,一般应降至开挖面下1.0M。 (6)如基坑边缘堆置土方或建筑材料机械,周边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重物距边坡距离,汽车不小于3M,起重机不小于4M。

(7)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应在坑内外侧设置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和及时抽排坑内集水。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开挖开挖前必须提前施工降水井,提前将杂填土、砂层中的水排干,同时可以将淤泥内的水提前排出30~40%而使淤泥土层固结,以防出现流泥。

第十章 基坑监测方案

施工前,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对基坑施工期间进行监测,并按基坑施工规范,随时提供监测数据报告,为基坑开挖及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业主委托第三方检测,该方案单独编制审核后报专家论证后作为基坑监测的指导性文件。

一、变形观测目的

变形观测是检验基坑支护设计的正确性和发展理论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测定边坡及道路管线的变形量、变形差及变形速度,然后根据测量的变形数据统计分析,预测下一段工程的变形趋势,对施工中可能

35

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程安全。

二、本工程观测点布置如下

(1)基坑坡顶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点,设置于坡顶后缘约1.0m,共30点。

(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采用测斜管,孔底标高应低于围护桩桩底标高2米,布设于桩后平台上,共15点。

(3)冠梁及支撑梁内力监测点,共12组。 (4)支撑梁应力检测,共6点。

(5)已有建筑物、地下室管线、道路沉降监测点,每15米布置一个点。 (6)地下水位观测点,共4点。

(7)支承柱沉降观测应每根都监测,共42点。 三、观测周期及方法 1、观测周期

(1)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2)在土方开挖之前应进行基数测量,且次数不少于两次。

(3)正常情况下的测试频率参照下表。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4)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1d。

2、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位移观测主要是基坑的水平位移观测。

1)本观测方案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观测,观测精度为二级导线,观测使用仪器设备为天宝3602DR全站仪、测量精度为2\±(2mm±3ppm×D),按综合测量法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

二级电测波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导线长度(m) 平均边长(m) 测边中误差(mm) 36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mm)

(mm) 二±4.2 级 1000C1 200 ±2.0 C2 ±2.0 1:45000 注:C1,C2为导线类别系数。对附合导线而言,C1=C2=1;对独立单一导线,C1=1.2,C2=1.4;对导线网,导线长度系指附合点与结点或结点间的导线长度,取C1≤0.7,C2=1。 电磁波测距的技术要求

每边最少测回数 仪器精 等度档次 级 (mm) 往 返 (mm) (mm) (℃) (mmHg) 二≤3 级 4 4 3 4.0 0.2 0.5 气象数据测定的一测回 读数间较 差限值 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值 温度 气压 最小读数 往返或时段 间较差限值 (a+b×D×10-6) 2)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特级、一级网点宜可采用全组合测角法。导线测量中,当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应按照左、右角观测;当导线点上多于两个方向时,应按照方向法观测。方向观测法与全组合测角法的操作程序,应该按照国家现行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

3)使用的全站仪,项目开始前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应定期检验。

4)测角、测距应在呈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晴天最佳观测时间为日出后1小时左右和日落前1小时左右。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和大气透明度很差时,不应进行观测。晴天作业时应对全站仪和反射棱镜打伞遮阳,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不宜顺、逆光观测。

5)测线离地面或障碍物宜在1.3米以上,测站不应设在电磁场影响范围之内。在测站上,因基座倾斜引起的偏差应加入置平改正。

四、支护变形预警要求及应急预案 (1)监测报警值

37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已有建筑物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上表中的报警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围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持续过大变形、压曲、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

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3)应急措施:

1) 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出现其他破坏征兆时,采用反压护土,坑内堆袋抢险,采用增加设置支撑和坑内支撑等措施。

2)场地内保证有二台挖土机、50人可以随时调用,如发现开挖后,坡顶位移有呈增大趋势(超过规定值)且不收敛,立即用挖土机挖土向坡角回填反压,直到位移稳定后再采取加固措施,而后再继续开挖,当挖至最后一层,且挖土机已推出场地,无法用挖土机挖土回填反压时,则用砂袋回填反压(平时准备好2000个纺织袋,其中500个预先装好砂)。

3) 施工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并采取紧急措施 五、与监测单位的配合

钢筋应力计的具体桩位和支撑梁位置必须标明详尽,提供我方备案;以便我方在施工该区域之前即使通知监测单位,我方配合吊埋设工作;在监测埋设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人员必须在场指导施工,避免造成监测埋设失效。

六、巡视检查

1、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2、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 支护结构:

1)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38

2) 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3)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 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6) 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2、 施工工况:

1)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3)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 基坑周边场地有无超载。 3、 周边环境:

1) 周边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2) 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3)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 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4、 监测设施:

1) 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2)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3)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5、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3、 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 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5、 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

第十一章 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 1 2 3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围护结构施工 土方开挖、砼内支撑 部分地下室结构施工 开始时间 2014-03-1 2014-05-10 2014-06 完成时间 2014-04-30 2014-05-30 备注 1、施工内容包括支护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土方开挖、冠梁及挡墙、内支撑梁板(含栈

39

桥)、拆除内支撑、降水等,由于工序多、工程量大以及工期紧等,施工时必须分段组织流水施工方可完成。

2、施工进度安排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应根据中小型挖土机具的能力及水平 倒运,垂直运输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强调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3、基坑支护、工程桩施工与土方开挖关系密切,其进度直接受工程桩、土方开挖的制约,土方施工须与支护结构、工程桩施工默契配合,及时为支护施工提供施工要求的工作面。根据土方施工和土建结构施工的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第十二章、施工进度的保证措施

一、 确保施工进度的管理措施

投入足够的人力及设备,同时要考虑到设备故障、外界干扰等因素,适当多准备一些预备设备。

调整好施工计划,尽量避免太多的夜间施工,以免影响周边的居民生活。

对周边管线、基础形式等资料,开工前尽量摸清,制定好相应的钻孔桩、搅拌桩及锚索、土钉施工方案及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周边坏境的影响。

除施工前对各施工组进行技术交底外,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对各施工组民工进行培训,确保各班组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加强外界沟通,创造良好的施工外围环境

开工前与安监、质监、城管、当地派出所等部门沟通好,让以上管理部门对本项目的管理方法及施工计划了解清楚。

在本项门取得施工许可证之前,加强与以上政府管埋部门的沟通。将前期临设、场地硬化、绿化、围墙等前期工作准备好。包括设备进场准备好,确保正式开工时能马上进入实质性施工。

若由于工程质量需要连续施工时,除需办埋夜间施工许可证外,还要及时与当地派出所、城管沟通。遇到居民投诉时,能及时调解,避免居民误解或干扰施工。 三、 劳动力保障措施

按预定的施工进度,编制周、月计划,由劳动人事部门按施工计划组织进场。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业主要求,采取措施,确保高素质人员的投入,同时,满足各工程需要。投入足够管理人员。

所有管理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自觉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检查。

40

投入的管理人员必须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专业工程师、资料员、施工员等。 四、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机械设备来源:对工程使用的机械采用分期分批进场。进场前作出详细机械设备运输计划、时间表和责任人,保证机械按时进场,机械进场后及时进行调试或保养,保证机械能随时投入使用。

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我司将投入最先进、足够的机械设备,配备熟练的机械操作手,确保施工机械化和施工连续性,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配备机械维修保养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机械正常运作。

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机械在使用中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机械不会人为操作不当损坏。

充足的备用机械设备,一但在需要加快工期或更换设备时,能及时投入到施工第一线。 五、确保进度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生产中影响进度的因素纷繁复杂,如设计变更。技术、资金、机械。材料、人力。水电供应、气候、组织协调等等,要保证目标总工期的实现,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克服上述影响进度的诸多因素,其中从技术措施入手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设计变更因素:是进度执行中最大干扰因素,其中包括改变部分工程的功能引起大量变更 施工工作量,以及因设计图纸本身欠缺而变更或补充造成增量、返工,打乱施工流水节奏,致使施工减速、延期甚至停顿。针对这些现象,项目经理部要通过理解图纸与业主意图,进行自审、会审和与设计院交流,采取主动姿态,最大限度地实现事前预控,把影响降到最低。

保证资源配置:

劳动力配置:在保证劳动力的条件下,优化工人的技术等级和思想、身体素质的配备与管理。以均衡流水为主,对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和必要工作面根据施工条件及时组织抢工期及实行双班作业。

材料配置: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进货,做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要使现场无太多积 压。以便有更多的场地安排施工。公司建立有效的材料市场调查和采购供应部门。

机械配置:为保证本工程的按期完成。我们将配备足够的中小型施工机械,不仅满足正常使用,还要保证有效备用。为确保在市电网停电的情况下也能正常施工。我们计划在工地配备柴油发电机备用。另外。要做好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

41

的状态。

资金配备: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月进度报表,根据合同条款申请工程款。并将预付款、工程款合理分配于人工费。材料费等各个方面,便施工能顺利进行。

后勤保障:后勤服务人员要作好生活服务供应工作。重点抓好吃、住两大难题。工地食堂的饭菜要保证品种多、味道好。同时开饭时间要随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技术因索:实行工种流水交叉。循序跟进的施工程序,抢工期间昼夜分两班作业。 发扬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运用IS09001:2000版标准、网络计划、计算机等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或工具为本工程的施工服务。

第十三章、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安全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前要做各级技术安全交底工作。书面交底和会议交底,根据工程施工机械多,配合工种多,土质条件差以及运土路线复杂等特点制订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2、现场施工机械多、配合工种多、工作面狭窄,各工种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相互间的安全,机械开挖土方与人工清底采用轮换用工作面,确保配合施工的安全。

3、挖土现场出入口要设安全岗,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和有关规定。

4、要遵守当地卫生市容管理的有关规定,汽车驶出现场前配备专人,检查装土情况。关好车槽,以防途中撒土,并冲洗车轮,以免影响市容卫生。

5、本工程基槽开挖较深、宽度大、地质情况复杂、土质松软,机械开挖边坡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及时进行坡面加固,要密切观察边坡段及围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6、基坑周边5m以内禁止任何堆载5m以外地面附加荷载按10KPa考虑。 7、周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处理措施详见相邻建筑保护专项方案。

第十四章 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工程项目部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专业小组。应急救援专业小组设在安质室,日常工作由安质室兼管负责。发生较大事故时,专业小组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按指挥机构组成名单排序递补。以专业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

42

应急救援指挥部,以项目经理为总指挥,项目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为副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

1、应急组织机构

此预案人力由总指挥组、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护组,后勤组、保安组等组织机构组成。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如下:

(1)总指挥组:

总指挥长:项目经理 副指挥长:生产负责人 成 员: 项目部其他施工管理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传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公司救援指挥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或报告灾情。

(2)现场抢救组:

现场抢救组: 项目经理 为组长,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班组长为现场抢救组成员。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医疗救治组:

医疗救治组: 安全员 为组长,义务医疗服务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 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4)后勤服务组:

后勤服务组: 施工员 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调配,紧急救援手质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5)保安组:

保安组: 机管员 为组长,全体保安为组员。

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持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5、应急救援资源配备

医疗器材:担架、氧气袋、小药箱; 抢救工具:一般工地常备工具即满足使用;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43

交通工具:工地常备一辆工具车;

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30kVA一台。 6、实施原则

(1)参与应急预案策划、实施人员职责明确;

(2)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快捷、畅通; (3)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第二责任人,保证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4)认真执行应急预案交底制度,让现场每个管理人员及工人了解、掌握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危急情况,一线作业人员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

(5)做好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的储备;

(6)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工程危机管理的意识。 2、职责和分工

(1)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在事故发生时亲临现场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及全体职工个人分别对应预案的响应负责。

(2)项目经理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实施,并对以下工作负责:

a.按国家规定配置应急救援(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安全标志及报警、通讯设施,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b.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或控制各类事故隐患。组建一支以生产副经理为组长的,经过应急培训演练的应急救援小组。

c.并确保应急小组人员熟知各种危险品及机械设备的性质及应急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保持与各小组成员之间的通讯联络畅通,一旦事故报告后,能立即通知应急小组前往处理。

d.制定并实施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培训、演练计划,组织对应急救援小组及全体职工进行应急救援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演练。

(3)、安全员的职责有:协助项目经理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救援知识、紧急情况下的报警、疏散、紧急救护等常识,使其熟知防止事故和应付紧急情况的能力。

二、应急措施

1、基坑土方坍塌预防措施

44

(1)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若发现不明障碍物或地质条件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则立即组织 各主体结构设计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地质勘察单位、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业主、监理、项目部一起共同处理。项目部作好现场的保护、调查工作,为有关各方工作提供方便。

(2)如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支护漏水,涌砂,或坑底土隆起等现象,立即回填反压,反压材料可采用砂包。反压完成后对漏水涌砂部位进行灌浆加固;

(3)开挖过程中如支护侧向位移、或地面沉降值较大,超过了设计单位提供的报警值时,立即停工并召集参建各方会议分析原因,及时采用回填土方,灌浆加固,坑顶土方卸载,增加支撑等控制变形措施;同时加强监测,在各项措施落实、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于恢复减小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若出现在垫层浇注期间,则可适当提高垫层的强度等级或在垫层中增加钢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垫层浇注时间,尽快形成垫层支撑;若出现在内结构施工阶段,则可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支撑结构。

(5)施工现场备有钢管,砂袋,脚手架,灌浆设备,并确保灌浆设备和抽水设备的完好,能够随时启动进行灌浆加固和抽水排涝;现场有足够的砂和砂袋:若出支护结构位移偏大或位移不收敛, 立即采用砂袋反压稳定坑壁;现场应备双电源,以确保抽水不间断。

(6)基坑边堆土要有安全距离10m以上,严禁在坑边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动荷载对土体的震动造成原土层内部颗粒结构发生变化。

2、 基坑土方坍塌应急预案

(1)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时,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45

(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6)对在土方坍塌死亡的人员,由企业及市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抚,伤残人员安置和财产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3、漏水处理

管道漏水应立即停止供水,查明漏水源头,及时解决漏水问题。对于漏水形成的上层滞水,设置滞水排水管,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经集水井集中抽排。滞水排水管采用塑料花管,外面包裹窗纱。滞水排水管伸入土中,外露一部分。排水管和排水孔之间里面用碎石滤料填充,外口用粘土封堵。排水管的布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沟底低于坑底300,坡度为1%。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30m左右,直径0.6m,井底低于坑底1~2m,下无砂井管和滤料,碎石压底进行强排。

4、地表裂缝处理

(1)在整个施工开挖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地物的开裂、变形情况。 (2)一般情况下,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和紧靠基坑的一般建筑物出现装修层的轻微开裂可以视作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当裂缝出现不断加速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原定施工过程,修改支护参数并及时加固。当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超过5‰时,应密切注意、加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增用其它支护方法。

(3)雨后出现的地表裂缝,如果经过观察,不发生继续增大,必须及时灌注水泥净浆,以尽最大可能地封堵地下和近地表处的裂缝,同时可防止地表水进一步渗入护坡体。

第十五章 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

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 序号 1 2 工程危机对象 可能产生的后果 产生机械事故 产生安全事故 基围护体渗漏 围护体变形、地面沉降,市政管线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46

可能发生的阶段 地下障碍物 土方开挖阶段

坑围护 围护体位移 围护体沉降 沉降或位移加大导致管线破坏 地下管线位移 地下管线位移 构施工阶段 基坑加深部分土方开坑底管涌 基坑坍塌,周边设施及建筑物破坏 挖至地下室底板达到设计强度 3 4 临近建筑物、构筑物 周边道路

出现倾斜、开裂 道路开裂导致道路封闭 地下工程施工阶段 地下工程施工阶段 第十六章 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经调查本工程施工范围内无架空线及地下管线。施工范围北侧有市政道路,靠基坑边埋有电力管、通讯管、排水管等市政设施。施工期间对构筑物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现场勘察,我们将在施工时将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施工前,对需要保护的设施各设置若干监测标志并编号,通过监理复核后交监理一份书面资料备案。

2、从整个施工过程到竣工结束,须每天复测一次监测点,最后按要求整理资料成册。

47

(1)处在降水坡度线范围内的构筑物必须加强观察或尽量不采用降水措施。必须降水的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保护。

(2)对特别危险的构筑物,施工前后必须拍摄影像等资料。

(3)对于不需要搬迁的构筑物,采取设置沉降观测点与开挖防震沟等措施。 (4)在施工期间进行连续沉降观测,频率为每周二次,需要时适当加密,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停止施工,在查明原因及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第十七章 台风暴雨等季节施工应急预案

本基坑工程施工中将经历1个雨季季节,且现场基坑深,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排水系统布置紧张,根据以上特点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如下: 一、雨季施工措施

基坑面积大,雨水积水多,采取坑内有组织抽水、排水,基坑边组织截水、疏水。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的抽水泵将临时集水坑中的水排入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另外配备足够的防水雨布,保证压顶梁砼及地下室封底砼施工遇雨时可有效遮护。

1、做好大雨来临前的检查工作,及时认真整改存在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期间要组织昼夜值班,做好记录。

48

2、加固临时设施、大标志牌,临时围墙等处设警告牌。 3、安排好应急疏散通道及安全集结中心。

4、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四周排水明沟应定期清理,防止地表雨水直接汇入基坑,冲刷边坡;基坑底设盲沟、盲井,配备10台φ100污水泵及时抽、排水,以防雨水浸泡、扰动基底。

5、雨天作业必须设专人看护边坡,存在险情的地方未采取可靠安全措施之前禁止作业施工。

6、检查机械防雷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各类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应做好防雨准备。大风雷雨天气应切断电源,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伤亡事故。风雨过后,要对现场的临时设施、用电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 当确定安全无误后方可继续施工。

7、大雨天气或连绵阴雨天气,抢险救灾队伍应集结待命,统一指挥,随时准备排除危险隐患。

二、台风应急措施

工地在台风季节应随时注意收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如有台风登临我市消息,应急救援小组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防台风紧急扩大会议(扩大到各生产班组专和各部门负责人)部署防台风工作。并在台风来临之间8-12小时内做好如下工作:

1、把工作体制由正常工作体制改为应对突发事件体制,各应急求援小组各自就位。 2、检查各种求援物资器材如电筒,雨靴、急救包、担架,加固抢险器材等是否充分准备完好。并储备一定数量的矿泉水和简易食品(面包、方便面、饼干等)。

3、对露天物资器材进行全面的检查整理,该加盖加固的要加盖加固,该捆绑绑扎的要立即捆绑绑扎。

4、全面检查仓库、工人住宿区、食堂等场所是否存在漏雨或容易被台风掀翻,掀破的地方,如发现有上述情况应在台风来临前全面处置完毕,如工人住宿场地有被台风掀起,应及时转移到安全住宿地。

5、检查施工围墙和所有临时设施,并及时转移有被台风破坏得临时设施内的物资、器材并设立警示标志。

6、搞好施工现场、道路、办公场所、仓库、外架、塔吊、人货电梯等处的排水沟。 7、六级以上台风来临时,停止一切高空作业。

7、风力达到九级时,应及时放掉塔吊旋转控制闸,让塔吊吊臂随风自由摆动,并加固塔身、基础和其他垂直运输机械、基础等。

49

9、台风来临前,应全面检查外脚手架锚固点,台风袭击正面的架体要适当增加临时锚固点,如预报风力超过十一级以上时,应在台风来临前,全面撤掉密目网。

10、风力达到九级以上的台风来临前应对楼层及地面物进行清理,避免被台风掀翻物体刮伤人等。

11、强台风来临前,应切断所有动力电源,只留地面照明电源。对所有一、二、三级电箱做好固定和防雨措施。

12、施工现场配备一台柴油发电机,紧急情况停电时能保持24小时供电,确保降水不间断。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n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