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茶文化知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1 1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鼎轩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 茶文化知识

目 录

第一章 茶的基础知识 .................................. - 3 - 第一节 茶树基本知识 ............................... - 3 - 一.“茶”的概念 ................................ - 3 - 二.茶树 ....................................... - 3 - 第二节 茶叶分类 ................................... - 6 - 一.基本茶类 .................................... - 6 - 绿茶【不发酵茶】 ............................ - 6 - 白茶【微发酵茶】 ............................ - 8 - 黄茶【轻发酵茶】 ............................ - 9 - 乌龙茶【半发酵茶】 ......................... - 10 - 红茶【全发酵茶】 ........................... - 11 - 黑茶【后发酵茶】 ........................... - 12 - 二.再加工茶类 ................................. - 13 - 第三节 主要名茶及其产地 .......................... - 14 - 一. 名茶概述 ................................. - 14 - 二. 名茶类介绍 ............................... - 14 - 1.绿茶类名茶 .............................. - 14 - 2.乌龙茶类名茶 ............................ - 17 - 3.红茶类名茶 .............................. - 19 - 4.黄茶类名称 .............................. - 21 - 5.白茶类介绍 .............................. - 22 - 6.黑茶名茶类 .............................. - 23 - 7.花茶类 .................................. - 24 - 第四节 中国四大茶区 .............................. - 25 - 第五节 茶主要营养成分及保健 ...................... - 26 - 第六节 科学饮茶常识 .............................. - 30 - 第二章 茶叶品质基础 ................................. - 34 - 第一节 泡茶要素 .................................. - 34 - 一. 茶、水比例 ............................... - 34 - 二.冲泡时间 .................................. - 34 -

- 1 -

福鼎轩培训资料

三.泡茶水温 .................................. - 35 - 四.冲泡次数 .................................. - 36 - 第二节 基础茶器具知识 ............................ - 36 - 第三节 茶叶品质鉴别及选购 ........................ - 42 - 一.茶叶的品质鉴别 ............................ - 42 - 二.茶叶质量安全 .............................. - 44 - 第四节 茶叶的贮藏 ................................ - 45 - 第三章 茶文化概论 ................................... - 47 - 第一节 中国用茶的源流 ............................ - 47 - 第二节 饮茶方法的演变 ............................ - 48 - 一.唐代以前的饮茶法 .......................... - 48 - 二.唐代的饮茶法 .............................. - 49 - 三.宋代的点茶法 .............................. - 53 - 四.明代及明代以后的泡茶法 .................... - 56 - 第三节 茶艺与茶道 ................................ - 57 - 一.茶艺的定义 ................................ - 58 - 二.饮茶文化意蕴的学术背景 .................... - 59 - 三.中国茶艺美学的四大理念 .................... - 73 - 第四节 日韩茶文化 ................................ - 77 - 一.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 - 77 - 二.朝鲜茶礼——清、敬、和、乐 ................ - 78 - 第四章 茶艺理论与实践 ............................... - 79 - 第一节 茶艺礼仪 .................................. - 79 - 一.礼仪中的姿态 .............................. - 79 - 二.泡茶礼仪要点 .............................. - 83 - 三.茶艺师的准备 .............................. - 85 - 四.凤凰三点头 ................................ - 87 - 第二节 茶艺流程及技巧(三个基本茶艺) ............ - 88 - 一.玻璃杯沏茶法 ............................... - 89 - 二.盖碗沏茶法 ................................. - 91 - 三.小壶沏茶法 ................................. - 92 -

- 2 -

福鼎轩培训资料

第一章 茶的基础知识

茶起源于我国的西南部,即云、贵、川这一范围内,虽然世界上对茶叶的原产地也有多元说,但是公认为我国是茶的原产地。目前我国有统计的产茶省、市、自治区19个,包括台湾在内有20多个省份产茶。如今,茶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举国之饮,位居全球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首。

关于茶的起源:1.《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2.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第一节 茶树基本知识

一.“茶”的概念

“茶”,在世界上十分广义,一般是:1.指所讲的“茶树”;2.茶树上采下的鲜叶加工成的“茶叶”;3.用茶叶冲泡出的“茶汤”,即通常所饮用的“茶水”。 二.茶树

一种多年生的叶用、木本、常绿植物。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考古材料印证,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1.茶树的根系

根是茶树地下部分的总称,由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

- 3 -

福鼎轩培训资料

主根和侧根主要用于固定茶树和输送须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同时还贮存地上部分合成的有机养分;

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一般与树冠幅度相仿,即地上部与地下部具有对称性。

只有种子种植的茶树才有主根,扦插的茶树无主根,仅有侧根和细根。

(茶树根系示意图)

2.茶树的茎

茶树按茎部的分枝特性,可分为乔木型(主干直立,分支部位高,多为野生,主干直径可达40~50cm,甚至1m以上)、半乔木型(小乔木型,主干高可达5m)、灌木型。 3.茶树的芽叶

茶树按叶片大小可分为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大叶种一般为乔木或半乔木型茶树;中、小叶种多为灌木型茶树。目前我国的茶树,叶片最长的达25cm以上,宽达10cm以上,通常经机器轧碎后加工成红碎茶,冲泡成红奶茶后饮用。

- 4 -

福鼎轩培训资料

叶脉:主脉、侧脉(5~15对,在前端2/3处弯曲组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叶缘(锯齿状,12~32对) 4.茶树的花与果

花色白,少数为粉红色,两性,有雌蕊和雄蕊。花芽一般6月下旬形成,茶果在霜降前后成熟,茶籽可榨油。 5.茶树的生命周期

茶树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长达百年以上,一般有经济价值的种植年限为50年左右。

乔木型 半乔

木型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4n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