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更新时间:2023-10-08 06: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尾“就”“接着”“来”。可不译。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尾“就”“接着”“来”。可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译文把它丢在地上,拔出剑砍,使玉斗破碎。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译文声音并没有变大,可是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译文各位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来”。可不译。

【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来”。可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译文把它丢在地上,拔出剑砍,使玉斗破碎。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文言文中的\而\一般是作连词,当\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连接的前后内容是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多数情况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动词;当\而\表顺承关系时,它连接的前后内容是承接的,相当于\就\多数情况下它的前后内容是连续动作。

事实上,通过大量的例句,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它们的细微区别的。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说有先后关系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却是放在单句中,将两个同时发生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语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 文言文虚词“而”字表修饰,还是表承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的难点。那么是不是它们没有规律可循呢?事实通过大量的例句,还是可以找到它们的细微区别的。 一、表承接关系的 “而”多用于复句中,连接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两个动作。 例如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用尺子度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他)就把尺子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这是由两个独立完整的单句组成的复句,两个复句间有明显的关联词“先”,后面省略了与“先”相照应的相关关联词“后”或“然后”。这句话陈述两件事度其足,置之其坐。两件事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字放在两个有先后关系的单句之间,将两个单句连接起来,就叫表承接。事实这两个单句组成的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a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