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更新时间:2023-10-08 0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一、知识梳理

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1、〔 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力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9、〔对比〕

(定义):又叫对照,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 (作用):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 对比在写作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结合写作来理解。 九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⑨对比——突出其中一种事物或特点。

....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 题目 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 2.开头 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二二二二....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三三三三....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文学作品常用表达技巧例析 ★ 1.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特定的人物或某种抽象的事理、概念、思想想或感情等,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点或内容等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 2.烘托 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或其它描写对象)的特定情绪。 ★ 3.铺垫与伏笔 “铺垫”:在主要对象或事件发生之前,先对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环境、气氛进行描写,为主要人、事、物的出现做好准备。 “伏笔”:是指在作品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或发生的事件作暗示。 ★ 4.正面描写 直接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生动而形象的描摹和刻画,也可理解为“实写”。 ★ 5.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衬托被描写的主要对象,也可理解为“虚写”。 ★ 6.联想 由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由想起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就叫联想。 ★ 7.想象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8.白描与细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叫“简笔”。

“细描”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渲染,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也叫“工笔”。 ★ 9.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 10.照应: 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 11.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 12.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 13.13.13.1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效果及其他方式及其他方式及其他方式及其他方式 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掌握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果果果:::: 比喻比喻比喻比喻:::: 用在记叙用在记叙用在记叙用在记叙、、、、说明说明说明说明、、、、描写中描写中描写中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能使事物生动能使事物生动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形象形象形象、、、、具体具体具体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中中中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深奥为浅显化深奥为浅显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比拟比拟比拟::::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引起共鸣引起共鸣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运用比拟运用比拟运用比拟,,,,可使人可使人可使人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或物色彩鲜明或物色彩鲜明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描写生动描写生动描写生动,,,,蕴含丰富蕴含丰富蕴含丰富蕴含丰富。。。。 借代借代借代借代:::: 能起到突出形象能起到突出形象能起到突出形象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使之具体使之具体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生动的效果生动的效果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夸张夸张夸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夸张要合情合理夸张要合情合理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强联想增强联想增强联想,,,,给人启给人启给人启给人启示示示示,,,,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对偶对偶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节奏感强节奏感强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具有音律美具有音律美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内容上凝练集中内容上凝练集中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概括力强概括力强概括力强。。。。用对偶用对偶用对偶用对偶,,,,句句句句子整齐子整齐子整齐子整齐,,,,表意凝练表意凝练表意凝练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抒情酣畅抒情酣畅抒情酣畅。。。。 排比排比排比排比::::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用来说理用来说理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

严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更透彻更透彻更透彻;;;;用来抒情用来抒情用来抒情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可把感情抒可把感情抒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发得淋漓尽致发得淋漓尽致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强调内容强调内容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加重感情加重感情加重感情。。。。 设问设问设问设问::::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用在标题上用在标题上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能吸引读者能吸引读者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启发读者思考启发读者思考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更好地体现文章的更好地体现文章的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中心中心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除引起思考外除引起思考外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用在议论文中中中中,,,,能使论证深入能使论证深入能使论证深入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脉络清晰脉络清晰脉络清晰。。。。 其他主要方式其他主要方式其他主要方式其他主要方式:::: 对比对比对比对比:::: 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对比对比对比对比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 反复反复反复反复:::: 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固有的修辞意义::::⑴⑴⑴⑴意在强调意在强调意在强调意在强调,,,,以抒发强烈的情感以抒发强烈的情感以抒发强烈的情感以抒发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表达深刻的思想表达深刻的思想表达深刻的思想;;;; ⑵⑵⑵⑵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使语意连贯使语意连贯使语意连贯使语意连贯,,,,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⑶⑶⑶⑶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h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