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07 1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各项加横线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菲fēi薄 浸渍zì 屠戮lù 蓟jì 北 B、桀骜áo 旸yáng 谷 攒zǎn 射 叱咤zhà C、黯àn 然 洗涤dí 激亢kàng 舔舐shì D、喋血zhá 赁lìn 屋 箜kōng 篌 作揖y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寥落 酣畅 戊戍 长歌当哭 B、噩耗 谦逊 莅临 绿草如荫 C、不惮 修葺 迥异 屏息以待 D、尸骸 堕落 精悍 涕四交流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散文诗集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C、梁实秋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其作品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D、散文一般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也有哲理散文。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分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二、古诗鉴赏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宋诗描写了什么景象?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何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乃反取酒张坐饮 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起初微贱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译文: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译文: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译文:

四、自科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在深夜,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的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压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如,将于20XX年并网的Norton电站就是利用废弃的碱矿矿井,它深入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二个大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在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3、根据文意,对“空气发电技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风力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B.以压缩并贮的空气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C.既利用风力又以压缩并存贮的空气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D.用电处于低峰时的储存风力发电机所用风力的技术。

14、对文中画线处所说建造50兆瓦电站需要100台1兆瓦电机的必要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充分考虑风源状况,确保在风速较低时也能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足够电能。 B.为空气发电机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压缩储存的空气。

C.综合使用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技术,使之相互补充、相互利用。 D.开辟全新的能源提供新途径,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风力和空气。 15、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空气发电机有两个基本功能,风力大量贮存空气,风力小时释放空气使发电得以正常进行。

B.空气发电使用的是洁净能源,二氧化碳接近于零排放。

C.空气发电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的空气,较之于风力发电机,其能源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空气发电技术在德国、美国已投入使用,成为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6、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A.空气发电需要巨大的储气站,必须建立在有废弃矿井的地方,利用废井储存空气。 B.空气发电需要压缩并储存大量的空气,必须建立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C.用矿物能源价格太低,空气发电现在还少人问津,要引起重视就必须大力降低成本。 D.随着矿物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洁净能源的需求,空气发电将成为电力的重要来源。

五、文学作品阅读

老 家 孙 犁

前几年,我曾读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横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一)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二)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三)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四)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五)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六)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七)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八)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九)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个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十)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十一)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十二)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十三)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十四)

17、(1)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文章描写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

答:(1)①

② ③

(2)

18、作者在(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19、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 答:

20、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六)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七)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八)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九)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个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十)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十一)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十二)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十三)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十四)

17、(1)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文章描写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

答:(1)①

② ③

(2)

18、作者在(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

19、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 答:

20、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kg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