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文:

(4)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5) 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6) 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7)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

译文:

(8)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劝学》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6)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文:

(7)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

(8)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过秦论》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文: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

2.2《红烛》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导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红烛》导学案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2、了解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3、了解新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情感美。

4、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

重点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难点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

一、说——知作者、体裁、背景

1.说小诗: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

2. 说作者:你知道闻一多的哪些情况

3. 说背景:有谁知道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写作这首诗歌

4. 说体裁: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

|

二、读——理内容结构

1. 自由读:读两遍。

2. 清理内容结构,整体感知。

①什么是红烛

!

②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③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

④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并总结本诗的内容。

三、探——析形象语言

:

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③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四、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卷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各项加横线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菲fēi薄 浸渍zì 屠戮lù 蓟jì 北 B、桀骜áo 旸yáng 谷 攒zǎn 射 叱咤zhà C、黯àn 然 洗涤dí 激亢kàng 舔舐shì D、喋血zhá 赁lìn 屋 箜kōng 篌 作揖y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寥落 酣畅 戊戍 长歌当哭 B、噩耗 谦逊 莅临 绿草如荫 C、不惮 修葺 迥异 屏息以待 D、尸骸 堕落 精悍 涕四交流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散文诗集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爱情三部曲”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了解孟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

4.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理解其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齐读以前学过的孟子语录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也。

2.教师小结:孟子——民贵君轻不愧圣,性善气正真完人。

二、预习检测

1.孟子,名,字,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上,他主张“”,提出“”的民本思想。

《》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

明确:轲子舆战国仁政民贵君轻《孟子》

2.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写作 小说(1) Word版含答案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单元写作学案

方寸小说天地 尽现大千世界

训练目标 1.掌握小说的三个要素,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短篇小说的创作技法并尝试进行小说作文的写作训练。

小说小天地,人生大舞台。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让读者从中感受各个时代的生活气息,认识不同性格、不同人物的命运。本单元的课文取材广泛,风格各异,为我们创造了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可感可触的艺术世界。

《祝福》中的祥林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荷花淀》中的水生嫂都成了现代文学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各自的生活经历以及不同的命运,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去解读,去赏析。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可以安排一次微型小说的写作训练。

技法指导

文本借鉴

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

高考作文字数要求800~1 000,因此学生在考场上不可能长篇大论,对学生进行微型小说的写作训练,既符合新课标的训练要求,更符合高考的考查需要。如何写微型小说呢? 1.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所以我们想要写微型小说,也应该先找个故事。找什么样子的故事呢?从我们读过的小说来看,平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利用,甚至说鬼说狐也可以。

当我们选择故事的时候,就应当先估计这故事有怎样的人生价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1

第10课 过秦论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把它归纳为“不施仁义”。秦用取天下的办法,来守天下;用攻天下的办法,来治百姓。愚民政策、严厉的法制,引起了下层百姓的反对;残暴统治、兔死狗烹,引起山东贵族的不满。人们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大泽乡如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秦帝国如大厦在瞬间倾倒。“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也!

美刚 柔 并 用 , 虎 狠 狼 贪 吞 六 国 ; 仁 义 不 施 , 灰 飞 烟 灭 恨 千 秋 字体 赏美文 遥望贾谊 彭晓冷 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 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 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当我走进贾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必修上册第2课《红烛》导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单元第 2 课

部编新教材《红烛》导学案

【助读资料】

一、作家作品

闻一多 (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 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主要作品: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有《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二、时代背景

《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 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三、文学常识

“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14 同步练习《阿房宫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1.下列加粗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下列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粗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4.下列各句中的“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奈何取之尽锱铢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杳不知其所之也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B.襟三江而带五湖

) C.吾妻之美我者 D.则思正

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题:第三单元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D

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惠风和畅.(舒畅)

B.举酒属.客(嘱托)

C.纵.一苇之所如(任)

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

答案:B

解析:劝人饮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

....: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苏轼坦然接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创作了光照千古的“两赋一词”。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

以亡羊补牢

....,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由于行业规范性不强,一些企业只顾炒作概念、抬高产品价格,在生产过程中疏忽

质量把控,导致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消费者真假难辨。

D.电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工具,因部分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广州拟出台叫停电动

车的新规,这种以限制来替代监管的做法矫枉过正

....,再次引发争论。

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01
【bwwdw.com - 博文网】

《师说》

教材分析

《师说》是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尊师重道的论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力批判士大夫的愚顽可笑。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本文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比较典型,并且作为了高考背诵篇目,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预习案,并且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的文言朗读;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