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05 09: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成都理工大学2006—2007 学年 第一学期《数字通信原理》考试试卷

大题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已知(n, 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D4 +D3 +D2 +1,该码的监督位长度 为4,可纠正1位随机错误。

2.15 位线性移位寄存器所能产生的伪随机m 序列长度为2^15-1,序列中连0 码的最大长度为14。

3.四元离散信源的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4、1/2、1/8、1/8,其信源熵为1.75bit/fuhao。理论上,四元信源的最大熵为2bit/fuhao。

4.设信息速率为106 bit/s,用QPSK 信号传输此信息时所占用的最小信道带宽为5*10^5HZ。

5.设有一无码间干扰二元码基带通信系统,其信道噪声为平稳高斯白噪声,现已知”1”的发送概率为P(1),”0”的发送概率为P(0);且漏码概率为Pe1,增码概率为Pe2,则该系统的总误码率Pe=P(1) Pe1 +P(0) Pe2。

6.现有6 路频带分别为1W、1W、2W、2W、3W、3W 的独立信源。若采用时分复用制进行传输,每路信源均采用8 位对数PCM 编码,则该系统数据帧的

总时隙数为12个,最小传输带宽为192W。

7.若第IV 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四进制信息序列由代码0、1、2、3 构成,则相关器得到的信息序列包含了以下代码-3、-2、-1、0、1、2、3。 8.2DPSK 调制解决了2PSK 调制可能出现的倒“π ” 或反向工作现象。

—1—

9.已知某个抽样值的非线性PCM 编码为10011011,若对此抽样值采用线性编码,则其编码结果为100000011011。

10.在A 律PCM 基群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中,位同步器输出信号的重复频率为2.048MHz。

11.在2ASK、2FSK、2PSK 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 二、单项选择题 (15 分,每题3 分)

1.设已知一般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

+∞ 2

Ps (ω) = f s p(1 ?p)G1( f )?G2 ( f )2 + ∑f[pG(nf)+ (1 ?p)G(nf)] ?δ( f ?nf)

s

1

s

2

s

s

n→?∞

,

当基带信号为双极性归零码(设0、1 等概出现)时,下列不符合其频谱特性的是(B) A. 无直流分量 C. 高频成分少

B. 码型功率谱中含有时钟频率fs成分 D. 低频成分少

2.比较PCM 和△M 编码,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C) A. PCM 是值编码,而△M 是趋势编码

B. △M 中的过载量化噪声发生在模拟信号斜率陡变时

C. 高误码环境中,只考虑极性误码的条件下,PCM 的抗误码性能要优于△M D. 工程上常用的△M 是CVSD,采用的对数PCM 是A 律和μ律PCM 3.在二进制编码中,对于自然码和折叠码的描述,哪一项不合理(D) A. 出现极性误码时,自然码对小信号的影响大 B. 出现极性误码时,折叠码对大信号的影响大 C. 语音信号中小信号成分多,所以一般采用折叠码 D. 折叠码对语音信号的编码产生的均方误差功率比自然码大

—2—

4.选出调制信道模型的错误描述项(C) A. 大多数信道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原理 B.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延迟时间,也会有损耗 C. 信道在没有信号输入的情形下将不会有功率输出 D. 调制信道是指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

5.传输特性为H(ω)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在传送码元速率为RB=2/Ts的数字基带信号时,下列哪个特性能够消除抽样点上的码间干扰(C)

三、简答题(25分,

每题5分)

1.试写出模拟通信系统中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和单边带调制的制度增益,并比较它们的抗噪声性能的优异。(5 分)

答:GDSB=2, GSSB=1,同等输入功率的条件下,抗噪声性能相同

2.已知消息代码为1000010000011000011,试写出其AMI、HDB3码。(5 分) 答:

—3—

AMI:+10000-100000+1-10000+1-1 或-10000+100000-1+10000-1+1

HDB3 :+1000+V-1000-V0+1-1+B00+V-1+1 或 -1000-V+1000+V0-1+1-B00-V+1-1

3.试描述基带传输系统中码间干扰的定义。(5 分)

答:其他码元在当前码元抽样时刻对当前码元的抽样值的影响 4.升余弦滚降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是什么?(5 分) 答:升余弦滚降信号时域衰减快、频域衰减慢,易于实现。

5.采用部分响应技术会得到什么好处,需要付出什么代价?(5 分) 答:采用部分响应技术得到的好处是:可使通信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达到最大 值2Bd/Hz;时域衰减速度快、可放宽对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的要求;系统频率特性不是理想矩形、易于实现。付出的代价是:抗燥能力下降。 四、计算分析题(30分)

1.已知基带系统频率特性如图所示。(8 分)

1

H ( f ) (1)求无码间串扰的最大马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2)求无码间串扰的信息速率。

0 103 f/Hz

—4—

2.某高斯信道带宽为6.5MHz,若信道中信号功率与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之比为45.5MHz,试求其信道容量。(8 分)

3.某PCM-2DPSK 语音传输系统,其语音信号数字化采用A 律13 折线8 位非

线性PCM 编码方式,信息传输采用2DPSK 调制方式。若在语音信号采集过程中,采集到一个-1095单位的抽样值(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 个单位),试求:(1)此时PCM 编码器输出的码组;(6 分)

(2)写出2DPSK 调制端码变换器输出的相对码(设初相编码为0);(4 分) (3)试画出载频为码元速率1.5 倍的2DPSK 波形(采用初相法绘制)。(4 分)

初相 2 DPSK 波形

—5—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n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