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复习的点滴体会

更新时间:2023-03-19 05:04: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复习的点滴体会

宝鸡合力叉车厂子校 赵功礼

自2002年我省中考对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以来,学生普遍认为难度大大降低,考场翻翻课本、资料就可以应对考试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思想品德大部分试题可以天马行空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其实不然,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整合归纳重组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能力是知识的提高和目的,离开基础知识谈能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然,要求学生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并不是说要求学生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含义、内容一字不落地背出来,而是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够理解,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对此,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利用教材目录,理清知识专题

通过目录,理解教材的线索、框架等问题,然后再去品味研究书中的详细内容。复习时,我从大处着手,先看课题,然后再看节题和框题。具体做法是:先对各课目录归纳详细索引, 再在前言、课题后面加上问号,先问自己能否答上来,如果可以就继续复习下去。否则,就自己翻开教材阅读其详细内容,直至理解、熟悉为止。接着以同样方法复习节题和框题。例如:初二第十五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与第十三、十四课有什么联系?什么是我国的特色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有什么特征?我们所说的富裕是什么样的富裕?等等。其次 ,找出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并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并非绝对独立,而是各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中考命题也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在复习之初,让学生通过目录,把所有内容分出几个大的板块和专题,如:经济专题,人口、资源、环境专题、教育专题、法律专题、国情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而且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学科联系

在上面理解专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某一专题知识加以梳理、整合,找出其内在联系,即构建这一知识专题的网络。如复习“科教兴国战略”这一专题时,可先确定:“为什么实施——怎样实施——对青少年有何要求” 这一思路, 然后逐一进行分析。“为什么实施”, 这一部分则从科技的重要性、我国教育现状、创新的意义等问题来突破;“怎样实施”,则应结合发展科技教育、重视人才培养等国家的具体措施;“对青少年有何要求”则应从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回答。这样,在教材上看起来凌乱的知识就被归纳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复习。

其次,引用相关科目知识于政治课教学,大大降低了政治复习的难度,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枯燥的政治学习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搭建了一个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的综合网络,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复习有关“我国的国情” 的内容时,引用地理课上所学知识,对我国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状况、人口、民族分布状况等内容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历史、地理课知识去解决思想品德课中出现的问题,使其感到轻松,

并具有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重视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注重难点突破,训练开放性试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整合,构建了知识网络之后,就应着手突破重难点了,否则,会导致学生在卷面上无话可说,所以在对知识点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逐步深入复习。比方说,考试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大多出自活动课,因此,我引导学生重视活动课的开展以及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知识点,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要急于翻书找,而是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思考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与教材哪部分内容有关,应该运用教材的哪些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撇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当然,也要防止不假思索地乱抄书,比如在回答材料分析题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浏览材料,把握材料属于教材哪一板块知识,然后看设置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再去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上给出的信息及关键词,寻找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根据设问题,运用规范的政治术语具体作答。

四、培养创新能力,关注时事热点

目前的考题开放性较强,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不要一味地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评,而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探究的勇气,相信自己,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做题时要敢于发挥和创新,多从几个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个学生要应对中考,有了创新精神虽说至关重要,但也要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能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具有创新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好教材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好时事知识。但是,时事覆盖面广,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体育、外交等,后期复习应根据重大的时事热点来把握重点。近年来,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与中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文章,时常把时政热点与教材重点结合起来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认真研究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时事热点,把教材内容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材重点与时政热点相贯通,寻找时政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要知道运用教材上的哪些知识进行分析。

五、注意查漏补缺,掌握答题方法。

中考前复习结束时,我很注意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和指导他们答题技巧、方法。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第一步,先查漏,其方法是以框、节、课为单位,或以专题为单元,排列出相关归属的知识系列。然后,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理解性复述,如果哪点复述不出,则表明“漏”在这点上;第二步是针对此点进行复习巩固,直到掌握,这就是“补缺”。其次,对薄弱易错知识点查漏补缺。主要做法是查阅平时的月考及每次的模拟考试试卷,其中的错题、不会做的题,就是知识的薄弱点、易错点。引导学生按此建立自己的小档案,集中精力,重点复习。最后,对

学生答题的方法进行指导、指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找出失分的主要原因,最后结果不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好,而更多是没有正确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对此,我通过做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以下几点必须重视:(1)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

(2)注意解题思路,对同一材料,同一知识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思考;(3)对典型试题进行练后评析,分析失误处,完善答案;(4)从往年中考试题和答案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总之,中考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是对我们思品教师的一个挑战,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钻研,勇于创新,指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以上是我近年来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2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