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洲共同体构建问题

更新时间:2024-05-17 05: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论亚洲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构建逐渐成为一种组织或国家之间的合作主流方式。本文就构建亚洲共同体涵义、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论述了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必要性、可能性、构建途径,说明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亚洲共同体、必要性、可能性、途径、障碍

一、亚洲共同体的涵义

亚洲共同体又称东亚共同体,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其包括了政治、经济、能源、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互利互益的目的。

对于这种地区上的一体化进程,许多政治家、研究学者对此定义不一。新功能主义者恩斯特·哈斯将其定义为“几个民族背景不同的政治行为者,被劝说改变它们的忠诚、期望和政治行为,朝着一个中心转化的进程,它所形成的体制,拥有或要求拥有对先前民族国家的管辖权”[1]。 恩斯特·哈斯强调的是各成员国之间摒弃成见,以寻求一个共同的利益为目的,在这转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对各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体制,在此种体制的约束力下形成一个紧密整体的过程。林德伯格则认为,一体化是一个“各国放弃独立推行对外政策和关键性国内政策的愿望和能力,转而寻求作出共同决策或将决策活动委托给新的中央机构的过程”[1]。这两种说法是相近的,这阐述了各成员国间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紧密依存关系展开的协调与合作,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地区制度建设建构地区共同体的一个过程。

亚洲地区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共同体,这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相互依存、合作,以谋求共同利益为目的,在核心国家的带动下,逐渐走向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多方面的联合,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二、亚洲共同体的发展

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来源于经济贸易共同体的构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便产生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其目的是以其强大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力量建立一个日元圈和日本势力范围。虽然日本的想法失败了,

1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但亚洲一体化的设想并没有随之消失。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北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触动下,日本再度提出“东亚经济圈”、“太平洋共同体”等构想,力图主导亚洲一体化进程[1]。由于亚洲各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导致的国家之间存在着政治隔阂,日本的这一主张没有得以实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意识逐步提高。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构建“东亚经济集团”、“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等构想,旨在均衡东亚经济,实现东亚各国的共同发展。但多数国家对此淡漠,使得该构想也未能实施。

之后,金融危机席卷亚洲,迫使亚洲各国不得不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探讨随之展开,同时也促使“10+3”合作的产生。 1998年,根据韩国总统金大中的提议,成立 “东亚展望小组”。2001 年,该小组提交了题为《迈向东亚共同体——和平、繁荣、进步的地区》的报告,报告提议把建设“东亚共同体”作为合作目标,并在报告中罗列了一系列相关的具体提议。2002年底,该小组再次在上交报告中提出“东亚共同体的形成符合各国的利益和愿望,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且该报告最终在第六次“10+3 ”领导人会议中通过了。

2003年底,日本和东盟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也确认了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目标。目前,东亚各国已经确定了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

2005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召开。但在共同宣言的起草上中日两国产生了分歧。中国认为讨论建立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场合应该是“10+3”会议,而日本主张应该是包括“10+3”成员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东亚首脑会议。

就现状来看,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仍然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探索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道路上仍然有不少的障碍在阻挠着我们的步伐。对于如何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问题上,亚洲各国仍然有一段漫长的、未知的路要走,许多问题

2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三、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必要性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直接反映和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加强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的策略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流,这使得国家间竞争逐渐转变为区域组织间的竞争。为了与欧盟、北美经济圈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单靠东亚各国的孤立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各国的经济合作来扩大市场,推动经济的飞速发展。显然,区域一体化就更显其必要性了。

虽然东亚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合作缺乏组织化、规模化和制度化。欧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快于亚太在欧洲欧盟还在扩展和深化,它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熟,具有明显超国家色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甚至设置了统一的欧盟总统。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体化合作已经形成,现在正意欲扩展到整个美洲地区。这不仅将使东亚地区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也将在世界经济板块化的风险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下,东亚实现一体化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孤立。在全球经融危机席卷下,大多数国家经济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基于降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诞生便成为必然的了。曾任日本驻联合国大使、OECD 事务次长的谷口诚教授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兴起、东亚经济复合依存关系的深化、以及中日作为大国的“崛起”等,使建立东亚共同体成为必要[2]对于货币来说,亚洲共通货币的导入将能压抑外汇市场的影响,使东亚地区的经济长期安定。除此之外,亚洲共通货币将会与美元、欧元在世界上

3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并列存在,这将会使亚洲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得以向上提升。在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的世界性地域统合进程中,为了使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定,东亚地区亦同样需要这样的一个组织来维持。

东亚地区拥有极为广阔的土地,同时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世界近半人口,亚洲共同体的建立后,通过削减亚洲各国间的商业壁垒来创建规模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拥有30 亿人口,其进口额业已超过美国的进口额,其经过钩买力调整后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额正在超过或即将超过欧洲共同体——这是对投资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3]。

亚洲共同体并非只是经济上的一体化,其不仅仅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对于地域之间的政治稳定、融和的期待亦有突出贡献。随着共同体使到在经济交流上活跃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对立将能渐渐消除,所以被视为与地域之间的安定有着紧密关系。在能源方面,通过“亚洲能源共同体”合作模式,能够平抑油价,防止恶性竞争,消解国家地区间能源冲突升级的可能性[4]。

可见,构建亚洲共同体将会对各成员国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提高亚洲经济上、政治上在全球的影响力,对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等种种问题都拥有更高的抵抗能力,各国在这些问题中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为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从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提高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甚至是对抗美霸权主义上看,构建亚洲共同体显然是必要的。

四、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

就目前而言,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障碍阻碍着我们的前进。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利于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经济最发达的是日本,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属于当今世界最高国家之列,人均GDP达4万美元以上。其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韩国人均GDP达1万美元以上,但经济规模并不大。再次是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近三十年经济增长较

4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快,但人均仍较低,如中国大约为3500美元。最后是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属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特别贫困的国家,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5]。 在政治制度上,各国之间差别极大。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实行总统制,内阁制的,也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在东亚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色、宗教特色。这些差异都会降低各国之间的合作[5]。 东亚各国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其中包括了领土问题。日本对历史没有进行反思,还歪曲历史事实。日本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日友谊,阻碍了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地区还存在大量的领土争端,包括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领土之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竹岛之争,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存在南沙群岛的领土纷争,中日和中韩关于领海线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洋划界问题,马新的百礁岛之争,马印尼的加里曼丹东北部分岛屿之争,马菲之间的沙巴州领土归属问题,柬越的领土纠纷等等。

亚洲共同体的领导权问题,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但由于历史问题其与各国之间的隔阂较深,且由于日本对历史的歪曲,让东亚各国难以相信日本,这都可能使日本无法成为亚洲共同体的领导。然而,东亚的其他国家经济实力不足,政治影响力也不够,亦无力导各成员国。

在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中,东亚各国还需要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作为世界的霸主,绝不可能容许有脱离其掌控的组织或团体存在。因此,美国必然会竭尽全力阻挠亚洲共同体的产生。美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如何协调与美国的关系是构建亚洲共同体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种种现象表明,通往亚洲共同体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构建亚洲共同体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一段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在广度、深度、影响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都势必形成更加浩荡的潮流。最近两、三年来,各国对于以亚洲作为整体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正在形成共识,而且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一些国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实质

5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性的推动。例如,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菲律宾,正式提议与东盟建立全面经济联盟,包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等。

构建亚洲共同体的条件与时机正趋于成熟。目前,各国对于构建亚洲共同体的第一步便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这一路径的前方已经越来越开阔、明朗。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虽晚,但各国正迅速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迈进。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把区域合作作为扩展其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政策之一,中国以及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等对一体化的重视意味着亚洲经济融合的条件和时机趋于成熟。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迅猛,这作为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基础条件逐步成熟,表明了构建亚洲共同体的想法是可行的。

从东亚的现状来看,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逐渐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各国之间依旧各有矛盾,但是在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寻求到共同的利益,相信各种争端与历史问题、领导权问题等都能够在谈判桌上迎刃而解。同样的,美国作为阻碍亚洲共同体构建的一大阻碍之一,只要寻求到共同的利益,相信美国亦不会多加干涉。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只要在这一场战争上打赢美国,那么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而且,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即使是美国,极有可能阻止不了这种趋势。作为世界的霸主,美国最终极有可能放弃阻碍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取而代之的是在亚洲共同体中掺入其势力,从这巨大的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保障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维持其霸主地位。可见,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依旧是存在的。

五、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途径

构建亚洲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由于众多的阻碍因素,现阶段的探索进程或许并不顺利。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均千差万别。为此,理应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构建亚洲共同体。

6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显然,直接构建亚洲共同体是不大现实的,构建的速度过快,进程过急,方法过激均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借鉴欧盟的构建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欧盟的构建是基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考虑政治一体化、军事一体化等多方面紧密合作。

参考欧盟的建立历程,东亚各国应先从经济一体化进程入手。首先构建东亚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实现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从而带动其他方面,例如政治、文化、宗教等的共同体的构建。然而,欧盟构建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亚洲共同体的构建。这是因为欧洲各国之间的文明发展是同源的,甚至是其各国历史进程都大多相似,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大多相似,相比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欧盟的构建更为容易,阻碍更小。从东亚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的众多差异来看,欧盟构建的模式并不完全适用。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差异,构建亚洲共同体时应采用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同时,保存各国之间的差异,不盲目追求“同”,理智存“异”。在宗教文化等方面一味地追求同很可能造成传统文化的遗失,宗教习俗的丧失,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什么该“同”,什么该“异”也是值得考究的。

其次,东亚各国应建立友好邦交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如若成员国之间的信赖程度不足,那么这对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无疑是巨大的阻碍。中日问题,日韩问题等等都需要各国在谈判桌上解决。一旦各国之间的分歧较大,可以采取将问题暂且搁置,先寻求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同时完善体制,建立相应法规,对个成员之间施行强制约束力,合理规划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尽可能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再者,协调与美国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东亚安全共同体与美国的关系。东亚是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必争之地。美国不愿意被排斥在东亚区域合作之外, 更想主导东亚的安全合作, 其对东亚安全的设想包含于它的亚太安全构想之中。

六、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而亚洲共

7

中山大学工学院2011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同体的构建的过程并非那么平坦,各种阻碍的因素存在导致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无法实现亚洲共同体的构建的。但是如果亚洲共同体一旦形成,以其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制造能力、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市场容量,这将会使其成为与欧盟、北美自贸区相抗衡的经济权力中心。就目前而言,建立东亚共同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并且机遇与挑战共存,东亚各成员国应当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吉庆;关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思考,世纪桥,2012年第7期(总第246 期) 2、 郑成宏,沈海涛;建立东亚共同体必要但路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年

11月18日第003 版

3、 沈骥如摘译;现在必须建立亚洲国家共同体,亚洲周刊,1993.4.21 4、 程凯;“亚洲能源共同体”呼之欲出,中华工商时报,2005 年9月23日

第002 版

5、 徐洪;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利弊条件分析,特区经济20113月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