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是本事

更新时间:2023-10-08 22:40: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香烟,那么世界就会纯净得多;假如世界上没有了酒,那么世界就会寂静得多。两个抽烟的人抽着烟说烟话,声音越来越轻,多半是两个人在密谋,两个喝酒的人喝着酒说酒话,声音越来越响,基本上就是两个人忘乎所以了。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看上去象牛顿定律一样牢不可破,其实在酒场上本无所谓知己,喝着喝着,就知己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喝出来的知己,并且越喝越知己,因为在知己的时候也知彼了。

喝酒是本事这也不错,没有酒世界上就少了许多知己。日本人的一个实验,证实了酒对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他们发现,闻到酒香后,人的舒适程度会随之提高,精神也一起放松,于是,不是朋友的做了朋友,不是兄弟的称了兄弟,虽然有“酒肉朋友”之嫌,毕竟四海之内皆兄弟了。不信也可以去打探一下,失酒肉者失朋友,大致如此。

酒被上升为一种文化来解读已经有些年头了,到底文化在哪里?是酒的文化,还是喝酒的文化?对于西方人来说,酒是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喝酒才是文化。不论是干红干白,白兰地,还没有喝,先要接受常识教育,餐前酒餐后酒开胃酒,每一款酒专属于每一款酒杯,就象西餐刀叉匙的双手分工一样,错一点点就是没文化。有位对西方酒文化颇有心得的“老克勒”先生,极其愤懑如今很多葡萄酒用一个塑料塞取代了软木塞,甚至一些上好的进口葡萄酒也是如此低级下作;有人对他解释,这样做是出于环保的原因,而且塑料塞也比软木塞卫生;但是老克勒不以为然,他喝葡萄酒的重要享受之一,就是听软木塞被起出来时“嘭”的一声,还有软木塞被葡萄酒浸润过的颜色。这是礼仪,当然也就是文化。至于与谁煮酒论英雄,并不重要。

西方的酒是文化,中国人喝酒才是文化。中国人喝酒当然也讲究酒,但是更讲究的是喝酒的热闹,喝酒的一醉方休;要讲段子,要开涮,要妙语连连,要高谈阔论,雅者吟诗赋词,俗者行令猜拳。酒一定是少不了的,温文尔雅,绝非中国人喝酒的做派,红酒白酒黄酒国酒洋酒,兵来将挡,酒来我喝。看上去好像很粗俗,很没有文化,但是酣畅淋漓地喝三杯,不由地感叹,喝酒不仅是文化,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深藏玄机,它是一把看不见的金钥匙。普遍的,中国人的性格矜持不外向,不似老外一见如故一见钟情;不喝酒也是豪情满怀。中国人不喝酒的时候,心灵的门虽设而常关,大都趣味淡淡,谈锋平平,连笑容也是一丝丝的牵强,只有酒过三巡,那三巡之酒,对血脉阵阵推波助澜,心灵之门没做严防死守就完全敞开,矜持的表情被脸上的红晕一扫而光,想说就说,再也不象喝酒之前,要把一句话的语法修辞逻辑都想明白了才姗姗开口,开口的时候,还下意识地挠耳抓腮,捋头发、托下巴。这种心灵的推动,不在乎是什么酒、什么酒礼仪;土烧与茅台齐飞,花雕与洋酒一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喝也。一个乏味的人会变得灵动,一个拘谨的人会变得生动,就好像是上了一堂公共关系学的快餐速成班,与其说这是酒的作用,还不如说这是文化的作用——喝酒的文化。

酒是兴奋剂,让人张扬,就是催情剂,让人敢想也敢做。酒当然还是知己间惺惺相惜的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让喝酒有了一千个理由,到了当下,这句经典名言,恰又成为结交新朋旧友、对付应酬公关的座右铭。每个人总是免不了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怎么求?先交朋友;怎么交朋友?先喝酒。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托人一件事,至少三场酒。否则真也是对不起朋友。只是有一点,这般喝酒,酒量越来越大,酒的销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社会上的知己好像未见正比例的上升,反而,酒更多的场合,是用来谋和生意的,是用来构建人脉的,是用来笼络交情的。于是,金石篆刻大师陆康看到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名言已经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形:在当下,很难寻觅酒逢知己千杯少,更容易看到酒逢千杯知己少。如果说,往昔喝酒是文化,那么如今喝酒是本事,喝了酒会借酒说话是本事中的本事。于是许多原来只沾滴酒的人,几年间酒量有了长足的进步,正是应和了爱迪生的名言:一个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后天努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时候的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谓“此时”,大家不一定看得到同一个月亮。好比这一刻的我与他,分别身处两个相距甚远的时区,还有什么事情是共同的呢?

月亮的时间我们以日月区分日夜,又用这两个天体的移动和变化去标记时间的流动和往复,太阳和月球因此不只是空间的坐标,还是一种时间的象征。可是属于太阳与属于月亮的时间却有截然不同的素质。

我们为太阳发明了日晷,但是我们可以用月晷去显现时辰的变化吗?中秋之夜,我在地上树起了一根棍子。不是蜡烛,不是火把,就只是一根平凡细小的棍子。它不发光,它的作用只是让光线投射出自己的影子。结果当然是失败的,月光的轮廓太过阴柔太过模糊,尽管今夜月圆。月亮以自己的圆缺指示时间,太阳不会。所以属于月亮的时间总让人静观、默想与回忆,在人和时间之间拉开了一道可以回旋进退的距离。因此看见月亮,我们会想起另一个人是否也和我一样,看着同样的光景;但是对着太阳,我们就没有这点余裕了。

我曾自问,我之所以忘不了他,是不是因为我们还在同一个城市。我们不再联络,不再同桌,不再同车,我们失去了所有可以用得上“共同”去形容的东西;可是我至少知道我们还在同一个城市。假如他回到他自己的城市,我还可以凭什么依据去连起两个人呢?如此稀薄又如此可怜的联系。难道真的是可共此时的明月?

现在他真的离开了,而且我实验月晷的时候,它应该正在明媚的日光底下散步湖滨,我们被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时区,分别归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时间质素。我还能凭什么去盼望他记得,记得在异地为我带回一片树叶?没有。

居家生活中,我喜欢用歌声陪伴自己,无论是刷锅洗碗还是擦地洗衣,总有歌声在我的耳边回响。

乘着歌声的翅膀平常日子中,我喜欢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而且是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湾碧水映彩霞……在德德玛醇厚迷人的声音中,美丽的草原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对我这个生于内地长于内地的女子来说,草原一直是个神奇的传说,是个美丽的诱惑。多年以来,我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踏上那片“绿色的海洋”,在草地上纵情奔跑。但遗憾的是,世事的羁绊,让我的梦想只能留心中。好在,还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正是这首歌,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慰藉。在我听来,德德玛的歌声不只是用嗓子唱出来的,更是用心灵唱出来的,她用饱含了深情的歌声,将一个草原女儿对家乡的热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让每一个听歌的异乡人深为陶醉,从而爱上那一片神奇美丽的草原。

寒冷日子里,我喜欢听张德兰的《春光美》。只要一打开音响,张德兰甜润柔美的声音,就在我的小屋里流淌:我们在回忆/回忆那过去/在冬天的山巅/露出春的生机……室外,北风呼啸着,席卷一切,似乎要用彻骨的寒气将整个天地冰封在寒冬里。是啊,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冬天是那样的漫长,长得几乎永远也到不了尽头。置身于冰冷的季节里,一颗心本能地盼望着春天;而张德兰的歌声,总会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生机。我们慢慢说着过去/微风吹走冬的寒意/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生机……听着听着,冬的寒冷渐渐退却,而春天,真的慢慢到来了……

歌声相伴中,忙碌的白天远去了;而在安谧的夜晚,陪伴我的,是罗大佑的歌声。许多个晚上,我拉好窗帘,放好靠垫,然后斜倚床头,任歌声在小屋回旋: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合/是否你还记得/那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罗大佑忧郁沧桑而又真挚动人的声音,将无数闪亮的日子重又带到了我的眼前——当年,在那座长满白杨的校园里,我们一起度过共同的大学时代;而后,在开满紫荆花的南方都市里,我们又开始了共同的奋斗,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们踏遍了大街小巷……而多年以后,青春已成往事,罗大佑却用饱含激情与柔情的歌声,将一切再现。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歌声唤醒了遥远的记忆,过去的一切重新回到我的心中;而我,在回忆中时而落泪时而微笑……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歌声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就在那动人的歌声中,曾经的烦恼消散了,满身的疲惫化解了,郁积的忧伤远去了……只剩一颗心,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天地间自由飞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q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