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电子商务专业)

更新时间:2024-05-13 2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培养方案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 编写人 审核人 152250081 2015版 2 课程性质 开课单位 课程学时 专业必修课 电子商务学院 32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第四学期 无 编写时间 审核时间 2015年4月15日 2015年6月15日

二、课程性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为满足我国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 、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 、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 、 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 、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诀窍。

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开篇事例、资料快照以及经典案例对各章概念进行最新阐释,并且在教学中要针对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联系我国物流管理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针对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库存策略、物流管理等不同议题进行探讨,并制作个案分析,提供学生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以后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五、课程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计 章节/专题/模块名称 第1章 物流管理导论 第2章 物流整合提升企业物流能力 第3章 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 第4章 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 第5章 采购与物料管理 第6章 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 第7章 运输管理 第8章 仓储管理 第9章 订单处理与物流信息系统 第10章 物流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第11章 物流成本与控制 理论课时 2 2 2 4 2 2 2 2 2 2 2 24 实践课时 总课时 2 2 2 2 8 2 2 2 4 4 2 2 4 4 4 2 32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 物流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物流的概念;物流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流价值的发现与再发现 内容:物流管理发展的原因及历史阶段 重点讲授:物流管理发展的原因及历史阶段 第二节 物流的概念与定义 内容:物流的概念以及基本功能 重点讲授:物流的概念以及基本功能 第三节 物流的作用

内容:物流的增殖作用: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式效用 重点讲授:物流的增殖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物流的概念;物流的作用 思考题:

1、物流与销售之间的总体关系的特征是什么?这种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还是相反? 2、比较物流系统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产品的哪些特征影响物流成本?讨论这些特征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第二章 整合在提升企业物流能力中的作用(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企业物流整合的框架;企业物流整合中的阻力 掌握:企业物流功能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物流运作中的功能分类

内容:物流的各项功能;以及各项功能是如何在企业内起作用的 重点讲授:物流的各项功能 第二节 企业物流整合的整体框架

内容:物流作业三大部分:产品配送、制造支持和采购 重点讲授:产品配送;制造支持 第三节 物流作业的目标

内容: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集中运输;质量和生命周期支持 重点讲授: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集中运输;质量和生命周期支持 第四节 物流整合的阻力

内容:从组织结构的性质;绩效衡量体系等方面讨论 重点讲授:企业物流整合的整体框架;物流作业的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企业物流功能分类;企业物流整合的框架;企业物流整合的目标;企业物流整合中的阻力 思考题:

1、企业物流包括哪些具体功能?

2、企业物流网络中货物流、信息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为什么需要和怎样对货物流、信息流加以整合? 4、企业物流作业的目标有哪些? 5、企业物流整合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

第三章 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传统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重点讲授: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第二节 传统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

内容: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区别从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信息流等方面来讨论。 重点讲授: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区别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一些关键问题

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的原因以及关键问题 重点讲授: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的原因 第四节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内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客户供应链运作中扮演的角色 重点讲授: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客户供应链运作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思考题:

1、供应链专家指出,供应链管理包括三种重要的流。这三种流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对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试讨论这三种流的方向。

2、供应链被描述为“延伸的企业”。这种描述意味着什么?这种描述说明了什么样的特殊挑战?

第四章 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物流需求预测考虑的因素、预测方法与流程;预测的支持系统及组织与管理,存货的定义与作用;独立需求条件的库存模型;存货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中的需求预测 内容:预测的意义和分类 重点讲授:预测的意义 第二节 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 内容:需求的性质和预测内容的组成 重点讲授:需求的性质和预测内容的组成 第三节 预测方法与流程 内容:预测方法论和预测流程 重点讲授:预测方法论和预测流程 第四节 预测的支持系统及组织与管理 内容:预测支持系统和预测组织管理 重点讲授:预测支持系统 第五节 预测技术

内容:预测技术分类: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量预测的几种方法 重点讲授:定量预测:时间序列法 第六节 存货的定义及作用

内容:周期库存;安全库存;EOQ等定义及意义 重点讲授:周期库存;安全库存;EOQ 【教学重点、难点】

物流需求预测考虑的因素;预测方法与流程;预测的支持系统及组织与管理,存货的定义与作用;独立需求条件的库存模型;存货控制方法

思考题:

1、企业物流管理预测由那些内容组成? 2、什么是经济批量定购? 3、存货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前置期?

第五章 采购与物料管理(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原材料物流的零库存管理;原材料物流的零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采购管理 内容:采购的定义及流程 重点讲授:采购流程

第二节 原材料物流的零库存管理 内容:零库存的定义和JIT的实施 重点讲授:零库存和JIT 第三节 物料需求计划 内容:MRP的运作以及案例 重点讲授:MRP 【教学重点、难点】

原材料物流的零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 思考题:一项采购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1、为什么需要和如何开展采购管理? 2、零库存的含义以及如何做好零库存管理? 3、什么叫物料需求计划?

4、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与如何实施物料需求计划?

第六章 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客户服务的定义;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客户服务的分类与衡量;配送资源计划(DRP)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配送与客户服务

内容:客户服务的三个层次以及客户服务中的难题 重点讲授:客户服务的三个层次以及客户服务中的难题 第二节 物流中客户服务的因素

内容:客户服务的因素:时间、可靠性、沟通、方便 重点讲授:客户服务的因素:时间、可靠性、沟通、方便 第三节 物流中客户服务表现的量度

内容:量化的因素:订单及时率、订单完整率等 重点讲授:量化的因素:订单及时率、订单完整率等 第四节 配送资源计划(DRP) 内容:DRP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重点讲授:DRPDRP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客户服务的定义;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客户服务的分类与衡量;配送资源计划(DRP) 思考题:

1、客户服务可定义为一项业务活动,或业务绩效评价尺度,或一种企业哲学理念。上述这些定义的优缺点是什么,该如何定义客户服务?

2、从物流角度,客户服务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3、客户服务表现量度的指标有哪些? 4、解释DRP及其流程。

第七章 运输管理(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及其比较;运输成本和定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输的作用与原理

内容:运输的两条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重点讲授:运输的两条基本原理 第二节 承运人的分类

内容:根据承运人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四种运输类型 重点讲授:四种运输方式 第三节 运输成本和定价

内容:运输成本的相关因素,运输成本的结构 重点讲授:运输成本的相关因素 第四节 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责

内容:了解厂商的运输部门包括哪些工作职责 重点讲授:了解厂商的运输部门包括哪些工作职责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及其比较;运输成本和定价 思考题:

1、“由于电子商务和其他新技术的发展,运输的重要性减小了。”你认为这正确吗? 2、物流的一个主要趋势是转向合同运输,为什么?

第八章 仓储管理(4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仓库的布局与设计;仓库的产权决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仓储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内容:仓储在物流系统中扮演了运输整合;产品组合等作用 重点讲授:仓储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仓储决策

内容:在企业的仓储管理中,产权、数量、大小、选址和存货量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决策 重点讲授:基本仓储决策 第三节 仓库的基本操作 内容:搬运和储存 重点讲授:搬运和储存 第四节 仓库的布局与设计

内容:设计与布局;布局与设计原则 重点讲授:设计与布局 第五节 仓库的产权决策

内容:自营仓储还是公共仓储还是合同仓储 重点讲授:合同仓储 【教学重点、难点】

仓库的布局与设计;仓库的产权决策 思考题:

1、21世纪,许多公司正在关注物流通道,以满足顾客对更短的交货周期或反应时间的需要。仓储怎样帮助公司获得更快的反应时间?

2、21世纪许多大型的生产商对公共仓库的使用率不断上升。为什么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公司如宝洁,要转向使用公共仓库?

第九章 订单处理与物流信息系统(4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掌握: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与要求;物流信息系统的

功能层次;物流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订单管理系统

内容:了解订单管理系统的模块以及订单业务流程 重点讲授:订单管理系统的模块和业务流程 第二节 物流信息技术

内容:了解条形码、射频技术、GPS等物流技术的原理及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重点讲授: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与要求;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物流信息技术 思考题:

1、高效的信息系统是如何与有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联系的? 2、从构成部分出发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讨论。

3、哪些信息技术被认为是与物流和供应链过程相关的,并对其非常有用?

第十章 物流战略的制定与选择(4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掌握:战略性物流计划的环境分析;物流战略的选择;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流战略的地位与目标

内容:物流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物流战略的目标和物流战略计划 重点讲授:物流战略的地位与目标 第二节 战略性物流计划的环境分析

内容:战略物流计划是一项包含支持货物配送;生产制造和采购运作的具体财务及人力资源计划

重点讲授:战略物流计划 第三节 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

内容:延迟战略;运输集中战略等 重点讲授:延迟战略;运输集中战略 第四节 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 内容:供给推动技术;需求拉动技术等 重点讲授:供给推动技术;需求拉动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战略性物流计划的环境分析;物流战略的选择;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 思考题:

1、物流战略基本目标有哪些? 2、物流战略计划是怎样制定的? 3、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有哪些?

4、物流渠道与营销渠道在功能上存在哪些不同? 5、分层结构、直接系统与灵活系统的含义是? 6、物流整合的含义与意义

7、基于时间的物流控制技术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第十一章 物流成本与控制(2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业物流成本的组成;如何控制物流成本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流成本概述 内容: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重点讲授:物流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第二节 物流成本分类

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物流成本 重点讲授:物流成本分类 第三节 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 内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重点讲授:完全成本法 第四节 总成本分析

内容:物流总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等 重点讲授: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 【教学重点、难点】

企业物流成本的组成;如何控制物流成本 思考题:

1、 物流成本存在哪些特点?

2、 怎样才能更加准确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3、 为什么要和怎样将物流成本控制欲客户服务水平相结合?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建设选用:

[1]温骆平著,201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汪小芬、王洪艳,2016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高举红著, 2012,供应链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爱德华·巴蒂著,2003,企业物流管理(第七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3]马士华著,2010,供应链管理(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八、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

期末成绩(60%)+实验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20%)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52250081 培养方案 2015版 课程学分 2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第授课对象 四学期 先修课程 无 编写人 审核人 汪小芬 万辉 编写时间 审核时间 2015年4月15日 2015年6月15日 是否独立设课 否 课程性质 开课单位 课程学时 专业必修课 电子商务学院 8

二、实验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实验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必修实验课,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些优化策略及结果分析。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 2、正确认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3、牢固掌握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 4、牢固掌握供应链的需求和供给管理理论; 5、牢固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6、了解需求预测技术在物流管理的应用; 7、掌握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 8、掌握物流中的运输管理理论;

9、学会遵循一定流程进行物流采购的方法; 10、学会进行仓储基本决策的方法。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软件的实际操作和现场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基本物流设施的构成,设备的使用,中心各种物流设备运行的逻辑,流程的构建,设备参数的调节,物流阻塞的处理和优化方法等,以提高学生对物流中心的认识,并将物流系统理论运用与实践,巩固物流理论,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实验要求

(1)了解现代物流中心的构成;

(2)理解物流中心的各种设备的基本运行逻辑;

(3)掌握三维物流中心的构建方法,物流流程阻塞的处理和优化方法。

四、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

序实验项目名称 号 1 2 3 条形码的制作 物流管理流程 立体仓储的基本操作 2 4 2 学时分配 演示性 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必做 选做 √ √ √ √ √ √ 实验类型 备注

五、实验项目主要内容

实验一 条形码的制作

(综合性 2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一维条码和二维码的制作;理解一维条码的数字含义,学会计算校验码。 2.实验内容

(1)制作一维条形码,操作步骤:

1)查询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厂商代码。查询网站: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anccnet.com/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http://www.ancc.org.cn/

2)自拟商品编码

3)列出计算校验码公式,并计算校验码

4)制作一维条形码。制作网站:http://www.qinms.com/webapp/barcode/index.aspx

5)下载该条形码,用画图工具标明条形码各部分数字含义,并将图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制作二维码

1)村美小站http://www.qinms.com/webapp/qrcode/index.aspx或联图网http://www.liantu.com/

2)输入数据。 3)生成编码,并下载。

4)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核对所输入数据。

5)将做好的二维码贴在实验报告上,并附上所输入的数据信息。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多媒体计算机、物流管理软件平台

实验二 物流管理流程实验

(综合性 4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第三方物流教学软件,掌握物流管理的运作流程,理解供应链当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的作用。。 2.实验内容

(1)打开http://10.3.20.3:8090,帐号:自己的学号,密码:******登录

(2.)按照阅读实验指导书,按其操作流程完成客户订单到最后客户签收的全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填写相关项目各角色的名字(比如备货人或者审核人等,格式如上所述),并在单据查询中截取以下单据图:采购申请单、采购订单、入库作业单、出库作业单、客户订单。

(3)仔细阅读实验系统流程图并用语言描述流程。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多媒体计算机、物流管理软件平台

实验三 立体仓储的应用

(演示性 2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入库调库移库的操作,熟悉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 2.实验内容

(1)打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操作系统 (2)入库操作 (3)出库操作

(4)调库操作 (5)移库操作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多媒体计算机、自动化立体仓库实验室设备

六、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方式、方法: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记分。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占总分的70%,其平时成绩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为复习和巩固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对学生作补充了解,会设计一些结合实验的关联性习题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因此,最终的集中考试结果只能占总成绩的30%。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一)优秀(90分及以上)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80分—89.5分)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70分—79.5分)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60分—69.5分)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以下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做,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果,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七、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建设选用:

[1]温骆平著,201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汪小芬、王洪艳,2016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高举红著, 2012,供应链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爱德华·巴蒂著,2003,企业物流管理(第七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3]马士华著,2010,供应链管理(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1c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