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小论文--环境化学

更新时间:2023-10-25 18: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环境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人指责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从而认为化学是一门“有害的学科”,其实这种想法只看到了化学之“短”,却没有看到化学在防止污染蔓延和改善环境方面之“长”。在此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化学的作用: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机物污染

无机物造成的污染,来源有硫化矿物因自然氧化作用产生的酸性矿山排水和各种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常常含有大量无机盐类,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中和后也产生无机盐类。

2、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Hg,Cd,Cr,Pb,V,Co,Ni,Cu,Zn,Sn等造成的污染。特点:水中含有微量浓度便有毒性。通过水生物的富集能力,对人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3、有机物污染

(1) 酚 钢铁工业的焦化厂、城市煤气厂、化工厂、洗煤厂、

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水是酚污染的主要来源。

(2) 难降解有机物 难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有

机农药、有机磷农药、DDT 、多氯联苯等。

1

石油类 来源于油船、各种机动船只的压舱水、含油废水、洗船水、海上开采泄露的石油、炼油厂排放的工业废水。

2判断水质否达标的化学依据 ○

一般指标:PH值、碱度、硬度、 离子、一般有机物。

毒理学指标: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 氧平衡指标:DO(溶解氧)、BOD(生化需氧量 )、COD(化学需氧量)、TOD(总需氧量)等。

3化学处理方法 ○

1.电化学氧化法

[17]

-

电化学氧化法是利用阳极的直接电极反应(如CN的阳极氧化)与某些阳极反应产物(如Cl2,ClO,O2等)间接的氧化作用(如阳极产物Cl2除氰脱色)来使废水中污染物氧化破坏。实际上,为了强化阳极的氧化作用,同常投加一定量的食盐,进行所谓电氯化,这时阳极的直接氧化作用和间接氧化作用往往同时起作用。电化学氧化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氰,酚以及COD,S等。 2.电化学还原

电解槽的阴极可以给出电子,相当于还原剂,可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出来,沉积于阴极,予以回收利用。还可把六价铬(CrO4或Cr2O7)及五价砷(AsO或As4)分别还原为Cr 及AsH3,予以去除或回收。3.电气浮法

[18]

2-2-3-3-3+

2--

废水电解时,由于水的电解及有机物的电解氧化,在阳极,

2

阴极表面上会有气体(如H2, ,O2 ,CO2 ,Cl2等),呈微小气泡析出,它们在上升过程中,可粘附水中杂质微粒及油类浮到水面而分离。利用这一原理的技术或方法称为电气浮法,又称电解浮上法。电解时,不仅有气泡浮上作用,而且还兼有凝聚,共沉,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等作用。

废水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被电解,在阳极析出氧,在阴极析出氢。电解氧化时,有机物可生成CO2,氯化物可产生Cl2。电解产生的气泡粒径很小,而且密度也小,因此,电解气泡捕获杂质的能力比加压气浮,机械液轮气浮为高,而且浮载能力也高。

(二)过滤

在废水处理中,常用过滤处理沉淀或澄清池出水,由于滤料颗粒(如石英砂,无烟煤等)之间存在空隙,原水穿过一定深度的滤层,水中的悬浮物即被截留,使滤后出水的浑浊度满足用水要求;过滤常作为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理法等预处理手段,也做为生化处理后的深度处理,使滤后水达到回用的要求。 过滤的作用,不仅可截留水中悬浮物,而且通过过滤层还可把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随着悬浮物的降低而被大量去除。

二、处理化工废气

化学工业包括20多个行业的化工生产体系,其中包括氮肥、磷肥、无机盐、氯碱、有机原料、合成原料、农药、涂料、炼焦等行业的废气排放量大,组成复杂,化工废气厂含有致癌、致畸、恶臭、强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组分,对生产装置、人身健康及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按污染物性质化工废气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无机污染物的废气,主要来自氮肥、磷肥(含硫酸)、无机盐等行业;第

3

二类为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气,主要来自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农药、燃料、涂料等行业;第三类为既含无机污染物又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气,主要来自氯碱、炼焦等行业。

主要化学工业行业排放主要污染物情况及治理措施如下:

氮肥(含合成氨)、 尿素、粉尘: 采用吸附吸收法、膜分离法、深冷分离法和等压回收法

磷肥(含硫酸行业) 氟化物、粉尘、SO2 、酸雾 :采用袋式、旋风式除尘,硫酸还可采用电除尘、湿法除尘 氯碱 、氯气、盐酸、氯乙烯: 碱液喷淋吸收法、水吸收法、二氯化铁、四氯化碳吸收法

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 二氧化硫 、硫化氢、氨气、氮氧化物 :采用吸收法、吸附法

染料、有机气体: 水吸收、湿法吸收和稀碱液吸收法、 涂料、 芳烃:采用活性炭或柴油吸附法和催化燃烧法 焦炉气体、一氧化碳、芳烃 :脱硫法、燃烧法处理焦炉荒煤气、吸焦废气治理工艺

由上例我们不难看出,化学在消除难以避免的化工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将继续作为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一把“利器”为人类“斩除”发展道路上的“荆棘”。愿化学作为一门年轻的“朝阳学科”为人类造福。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