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31 23: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习作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习作3》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次习作训练是学会观察,并写出自己的发现。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提示小作者刘常宁在小河边发现了它喜欢的东西,并把它写下来;第二部分例文《小草中的发现》;第三部分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学情分析】

玩耍、观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事情,教学中要把孩子对于观察的兴趣转移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可见学生在观察时观察到的景物多尔散,难以抓住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思考,需要进行观察和表达的习作技巧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按观察的顺序、方法来写,并注意分自然段来写,抓住感兴趣的地方祥写,同时写写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积累语言、主动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写出自己的发现,要把话说清楚,让人听明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研读例文,学习观察的方法,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进行习作训练。 学法:小组合作自学例文,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回归生活,自主拟题进行自作实践。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1 -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创景激趣(3—5分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质疑课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 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用心去观察倾听谈话 生活,你时时处处都会有新的发现。 2、板书:习作3 我的发现。 3、明确目标,进行质疑。(怎么观察,有哪些发现、怎么写) 4、讨论:你在哪儿发现了什么? 5、指名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齐读课题两遍 质疑,确定朗读目标 讨论 指名汇报 二、研读例文,寻找方法(8—12分钟) 学生通过学 习例文,知道文1、刘常宁同学在小河边玩耍时,发现了话多让 他喜欢的东西。大家想知道吗? 2、范读《小草中的发现》问:刘常宁同学发现了什么?(蚂蚁建新家、甲虫) 带着问题读例章写了什么,作文, 者发现了什么,并通过找相关句子,知道作者交流读书收是怎样写发现3、引导发现:刘常宁同学是怎样写出“我”的指名答 发现的? ①那土一粒粒的,像细细的沙。 ②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获,找出相关句的。对写作有了视机上的天线。 ③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是想接收春天的信息吧! 4、教师指导:他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得真有意思。 5、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 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三、总结方法(4—5分钟) 子 学习方法 方法归纳 通过交流、相互提建议,实现取长补短,共初步的感知。 通过教师指导、小结写法,进一步明确怎样来写,为学写奠定基石。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把话说清楚,可同桌互相交流自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并能适当地展开联想。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介绍语言是否清楚,表达是否准确、生动。

- 2 -

己的发现 集体交流,互相同提高。

评议 四、片段仿写,完成习作(15—18分钟) 1、学习片断,在小组内交流。 2、独立完成习作。 (1)独立完整地写完习作,自主修改后小组内交流。 (2)定稿誊写。 (3)习作讲评,评选优秀习作。 发挥小组合自主片段仿写作学习的作用,后在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完成习作草中互相学习,互稿,自主修改后相借鉴。 小组内交流 文章不厌百再次修改,定回改,让学生在稿、誊写 修改中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 习作3 我的发现 细观察,抓重点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