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学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9:4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集成电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依次经历了SSI,MSI,LSI,VLSI四个阶段。

微型计算机可采用不同的主振频率的CPU芯片。叵现有芯片的主振频率为8MHZ,也就是说它的主振周期为0.125US,(主振周期=1/主振频率)若已知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有4个主振周期,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0.8MI/S,那么该机的平均指令周期为1.25US,(平均指令周期=1/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平均每个指令周期含有2.5个机器周期(平均机器周期数=平均指令周期/平均机器周期)。若改用主振周期为0.4US的CPU芯片,则计算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0.25MI/S(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平均指令周期=1/主振周期*平均机器周期含主振周期数*机器周期数)。若要得到平均每秒40万次的指令执行速度,则应采用主振频率为4MHZ的CPU芯片。(平均指令执行速度=1/{(1/主振频率)*主振周期数*机器周期数}) 单个磁头在向盘片的磁性涂层上写入数据时,是以串行方式写入的。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此理论的基本含义是程序执行时对主存的访问是不均匀的。局部性有两种表现形式: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它们的意义分别为最近被访问的单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被访问和最近被访问的单位,很可能在它附近的单元还要被访问。根据局部性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的理论。

设有四级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译码、运算、存数四步操作,各步时间依次为30ns\\50ns,80ns和100ns。则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为100ns。(取平均时间取决于流水线最慢的一步)每步操作时间依次为60、100、50、70 ns。该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为100 ns。若有一小段程序需要用20条基本指令完成则得到第一条指令结果400ns,结果完成该段程序需2300 ns。在流水线结构的计算机中,频繁执行条件转移指令时会严重影响机器的效率。当有中断请求发生时,若采用不精确断点法,则将不仅影响中断响应时间,还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到CBFFFH,共有160K字节(CBFFFH-A4000H=27FFFH=160K)。若用存储容量为32K*8BIT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5片。(160K/32K=5) 若指令流水线把一条指令分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部分,且三部分的时间分别是T取指=T分析=2NS,T执行=1NS,则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203NS(T=100*2+3=203)

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须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

容量为64场面的CACHE采用组相联方式映像,字块大小为128个字,每4块为一组。若主存容量为4096块,且以字编址,那么主存地址应为19位(4096*128=219字),主存区号应为6位。(4096/64=32)

甲通过计算机网络给乙发消息,表示甲同意与乙签订合同,不久后甲不承认发过该消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在计算机网络中采取数字签名技术

硬磁盘存储器的道存储密度是指沿磁盘半径方向上单位长度毫米或英寸上的磁道数,而不同磁道上的位密度是靠近圆心的密度大。

中央处理器CPU中的控制器是由基本的硬件部件构成的。外设接口部件不是构成控制器的部件。中央处理CPU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中程序计数器保存了程序的地址。中央处理CPU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传输数据。

1

使CACHE命中率最高的替换算法是替换最近最少使用的块算法LRU。一般来说CACHE的功能全部由硬件实现。某32位计算机的CACHE容量为16KB,CACHE块的大小为16B,若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采用直接映射方式,则主存在地址为1234E8F8的单元装入的CACHE地址为10 1000 1111 1000平均命中率最高的是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设某流水线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为1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已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10 ns,取指令的命中率为98%,取数的命中率为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间都不阻塞,则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访存时间约为12 ns。(4/5*{10*98%+100*2%}+1/5*{1095%+100*5%}=12 ns) 相联存储器的访问方式是按内容访问。

利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缩短计算机的处理时间,所谓并行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并行性,它们可分成三类即资源重复,资源共享和时间重叠。提供专门用途的一类并行处理机亦称阵列处理机以SIMD方式工作,它适用于矩阵运算。多处理机是目前性能较高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它的并行任务的派生是需要专门的指令来表示程序中并发关系和控制并发执行。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虚拟存储器对应用程序员透明而对系统程序员不透明.虚拟存储器一定是多级存储器,而多级存储器不一定是虚拟存储器.

程序中10%的指令占用了90%的执行时间,这一规则被称为局部性原理。建立存储层次体系依据的原理是局部性原理。

可随机读写且只要不断电则基本存储信息就可一直保存的称为SRAM可随机读写但即便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其存储的信息也要定时刷新才不致丢失的称为DRAM所存信息由生产厂家用掩膜技术写好后就无法再改变的称为ROM通过紫外线照射后可擦除所有信息然后重新写入新的信息并可多次进行的称为EPROM通过电信号可在数秒钟内快速删除全部信息但不能进行字节级别删除操作的称为Flash Memory

存储器读写速率越高每位的成本也越高,存储容量也越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采用多级存储体系.

为了大幅度提高处理器的速度,当前处理器都采用了指令级并行处理技术如超级标量Superscaler它是指采用多个处理部件多条流水线并行执行.流水线组织是实现指令并行的基本技术影响流水线连续流动的因素除数据相关性、转移相关性能、功能部件冲突和中断系统.要发挥流水线的效率还必须重点改进编译系统在RISC设计中对转移相关性一般采用延迟转移方法解决

计算机执行程序所需时间P,可用P=I·CPI·T来估计,其中I是程序经编译后的机器指令数,CPI是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机器周期数,T为每个机器周期的时间。RISC计算机是采用虽增加I,但更减少CPI来提高机器的速度。它的指令系统具有指令种类少的特点。指令控制部件的构建,CISC更适于采用微程序控制,而RISC更知于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RISC机器又通过采用大量的寄存器加快处理器的数据处理速度。RISC的指令集使编译优化工作更

2

简单。访问内存需要的机器周期比较少不是RISC的特点。

计算机总线在机内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在同一时刻只可以有一个设备发数据,一个或多个设备收数据.系统总线由三总分构成.它们是地址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早期的微机,普遍采用ISA总线,它适合16位字长的数据处理为了适应增加字长和扩大寻址空间的需要,出现了EISA总线它与ISA总线兼容。目前在奔腾机上普遍使用,数据吞吐量可达2Gbit/s的局部总线是PCI总线。

在流水线操作时,每个阶段的执行时间应取3个阶段执行时间中的最大值。

SCSI是一种通用的系统级标准输入/输出接口,其中FASTSCSI-II标准的数据宽度为16位,数据传送率达20MB/S。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采用RAID磁盘阵列。RAID是工业标准共有6级。其中RAIDI是镜像磁盘阵列,具有最高的安全性;RAID5是无独立校验盘的奇偶校验码磁盘阵列;RAID2是采用纠错海明码的磁盘阵列;RAID0则是既无冗余也无校验的磁盘阵列,它采用了数据分块技术,具有专长最高的I/O性能和磁盘空间利用率,比较容易管理,但没有容错能力。RAID是一种经济的磁盘冗余阵列,它采用智能控制器和多磁盘驱动器以提高数据传输率。RAID与主机连接较普遍使用工业标准接口为SCSI假脱机打印与脱机打印机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其输出结果首先送往外部存储器保存,然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将其调出打印出来。整个过程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

数据加密是一种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方法,数据解密则是逆变换,即由密文求出明文。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钥和公开密钥两大类,例如常用的DES属于对称密钥,而RSA则属于公开密钥。DES的密钥长度为64位。破密都面临多种不同的问题,其从易到难排列依次为选择明文、已知明文、仅知密文。

虚拟存储器的作用是允许程序直接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它通常使用硬盘作为它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它的高度方法与CACHE基本相似,即把要经常访问的数据驻留在高速存储器中,因为使用虚拟存储器,指令执行时必须先进行虚、实地址交换。在虚拟存储系统中常使用相联存储器进行管理,它是寄存器寻址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逻辑关系上相邻的两个元素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因此可以随机存取表中任一元素。线性链表中为了表示每个数据元素与其直接后继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除了存储其本身的信息之外,还需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这两部分信息组成数据元素的存储映像。存储直接后继存储位置的域为指针域。

设T是正则二叉树,它具有6片树叶,那么树T的高度最多可以是6,最小可以是4;树T的内结点数是4。如果T又是Huffman最优树,且各片树叶的数分别是1,2,3,4,5,6,则最优树T的非树叶结点的数之和是51,数为1的树叶的高度是5。(注:树的根结点高度为1) 当n>=2并且n为奇数时,无向完全图Kn都是欧拉图。为偶数时是哈密尔顿图。

递归算法的执行过程,一般来说,可先后分成递推和回归两个阶段。若一个问题的求解既可以用递归算法,也可以用递推算法,则往往用递推算法,因为递推的效率比递归高。贪婪法是一种不求最优,只求满意的算法。

关键路径是指AOE(Activity On Edge)网中从源泉点到汇点(结束顶点)的最长路径。

3

一个具有76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叶子结点个数为384。

若一个具有n个结点,K条边的非连通无向图是一个森林(n>k),则该森林中必有n-k棵树。 若G是一个具有36条边的非连通无向图,不含自回路和多重边,则图G至少有10个顶点。 将两个条度为N的递增有序表归并成一个长度为2N的递增有序表,最少需要进行关键字比较N次。

在数据压缩编码的应用中,哈夫曼算法可以用来构造具有前缀码的二叉树,这是一种采用了递推的算法。

一棵查找二驻树,其结点ABCDEF依次存放在一个起始地址为n假字地址以字节为单位顺序编号的连续区域中,每个结点占4个字节,前二个字节存放结点值,后二个字节依次放左指针、右指针。若该查找二叉树的根结点为E,则它的一种可能的前序遍历为EACBDF相应的层次遍历为EAFCBD在以上两种遍历情况下,结点C的左指针LC的存放地址为N+10,LC的内容为N+4。结点A的右指针RA的内容为N+8。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最适合采用递归程序来实现。查找树中,由根结点到所有其他结点的路径长度的总和称为内部路径长度,而使上述路径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树称为丰满树,它一定是平衡树。在关于树的叙述中,只有M阶B-树中,具有K个后件的结点,必含有K-1个键值正确

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其根的序号为1,log2p=log2q可判定序号为p和q的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层。

堆是一种数据结构,10,18,15,20,50,80,30,60是堆。

小顶堆从二叉树的任一结点出发到根的路径上,所经过的结点序列必按其关键字降序排列。 若广义表L=((1,2,3)),则L的长度和深度分别为1和2 若对27个元素只进行三趟多路归并排离,则选取的归并路数为3。

设按顺序分配的线性表含有N个元素。若在任何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概率相同,则插入一个元素移动结点的平均次数为N/2次,删除一个元素移动结点的平均次数为(N-1)/2次。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其地址连续与否均可。

在内部排序方法中,平均比较次数最少的是快速排序,要求内存容量最少的是堆排序。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用二分查找法的查找速度比用顺序查找法的查找速度不一定谁快谁慢。当N<50时折半的查找不优于顺序查找。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关键码值来决定存储地址,冲突指的是不同关键码值对应相同的存储地址,负载因子越大,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处理冲突的两类主要方法是链地址法和开放地址法。

计算机算法是指解决某一问题的有限运算,算法分析的目的是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空间复杂性和时间复杂性。算法在发生非法操作时可以作出处理的特性称为健状性。

线性表的两种结构是顺序结构和非顺序结构,若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存取第I个元素的值,

4

则采用顺序表存储方式最节省时间。若琏表的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结点之后插入一个结点和删除最后一个结点,则采用带头结点的双向循环链表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设循环队列用Q[N]来存放,其头尾指针分别为F和R,则队满条件是F=(R+1)%N,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R-F+N)%N。

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是log2n+1,该树中有(n+1)/2个叶子结点。 已知某二叉树的结点的后序序列是BDECA,中序序列是BADCE则前序序列是ABCDE。 若一个叶子是某二叉树中序的最后一个结点,则必是该二叉树的中序最后一个结点是对的,若某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是高度等于其结点数,该二叉树一定满足其中只有一个叶子结点。

将树转换成二叉树,其对应的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右孩子为空,树的后先序遍历等同于该树对应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对于一个N个顶的无向图,它最多有N-1条边。

快速排序是交换排序。它所采用的策略是分治的方法。用快速排序算法对线性表排序,若选择表中第一个元素作为分界元素,当待排序的数据已有序时,排序效率最差,其时间复杂度为O(N2)。

关键码序列94,31,53,23,16,72是一个堆,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建堆,常用的建堆方法是1964年Floyd提出的筛选法。对含N个元素的序列进行排序时,堆排序的时间复杂性是O(nlog2n),所需的附加的存储结点是O(1)。

多道程序设计为了提高计算机的的处理机和外部设备的利用率,把多个程序同时放入主存储器在宏观上并行运行。并发程序设计把一个程序划分成若干个可同时执行的程序模块的设计方法。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在终端设备上以交互方式输入、排错和控制其程序的运行。分布式操作系统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个系统,这些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来交换信息;互相之间无主次之分;它们共享系统资源;程序由系统中的全部或部分计算机协同执行。它是管理上述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有一类操作系统的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性超过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控制、导弹发射、飞机飞行控制、飞机订票业务等领域。

在操作系统中,解决进程间的同步、互斥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信号量。同步是指进程间具有的一定逻辑关系。互斥是指进程间在使用共享资源方面的约束关系。对于信号量可以做P操作和V操作。P操作用于阻塞进程,V操作用于释放进程。程序中的P操作和V操作应谨慎检查,保证其使用的正确性,否则执行时可能发生死锁。

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如果设计不妥,会出现一种尴尬的局面死锁。处于死锁状态的进程不能继续运行又占用了系统资源,从而会阻碍其他进程的运行。对待死锁,一般应考虑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和解除四个问题。典型的银行家算法是属于死锁的避免,破坏环路等待条件属于死锁的预防,而剥夺资源是死锁的解除的基本方法。死锁的检测是在需要的时刻执行,以发现系统是否于安全状态。

操作系统组织直接文件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法进行从记录键值到磁盘物理地址的变换,例

5

如可以采取散列函数的方法。

在操作系统中,处理机管理部分由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两部分组成。作业管理把作业流分成提交、后备、运行、完成四个状态。进程管理把进程分成就绪、执行、阻塞三个基本状态。作业从提交状态到后备状态由假脱机处理程序完成,从后备状态到运行状态由作业调度程序完成。进程从就绪状态到执行状态由进程调度程序完成,从执行状态到阻塞状态或就绪状态由交通控制程序完成,用户进程的优先进程是由作业调度程序建立的。

Netware是局域网操作系统,它的系统容错SFT分为三级,其中第三级系统容错采用文件服务器镜像。Netware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的网络操作系统,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和通信传输功能,它有一个核心部份,是系统核心调度程序。

在UNIX中增加进程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调用fork()分时系统的为UNIX。UNIX的文件目录系统采用可装卸式多级树型目录结构。

UNIX操作系统是采用模块接口法方法实现结构设计。在UNIX操作系统中,当用户执行如下命令:link(“/user/include/myfile.sh”,”/usr/userwang/youfile.sh”)则文件名”/usr/userwang/youfile.sh”存放在userwang目录文件中。

假调在系统中一个文件有两个名字,它与一个文件保存有两个副本的区别是:前者改变与某个名字相联系的文件时,另一个名字相连的文件也改变;后者的另一个副本不改变。 一台PC计算机系统启动时,首先执行的是BIOS引导程序,然后加载操作系统,在设备管理中,虚拟设备的引入和实现是为了充分利用设备,提高系统效率,采用Spooling技术,利用磁盘设备来模拟低速设备输入机或打印机的工作。

因争用资源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互斥、循环等待、不可抢占和保持与等待。对于缓冲池大量缓冲区的管理,采用生产者-消费者方式解决同步或互斥时,通常需要用3个信号量。 后进先出调度算法不是页面调度算法。,采用总是把程序装入主存中最大的空闲区域的算法称为最差适应算法。

在文件存储设备管理中,有三类常用的空闲块管理方法,即位图向量法、空闲块链表链接法和索引法。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可以并行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核心调度及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它由程序、数据和PCB组成,它与程序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有状态,而程序没有。在SMP系统中,操作系统还提供了线程机制,它是处理器分配的最小单位。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进程的最基本状态有运行、就绪、阻塞。在一个单处理机中,若有6个用户进程,在非管态的某一时刻,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5个。

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局部性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当程序执行时往往会不均匀地访问内存。程序的局部性表现在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上。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可能马上又要被访问。空间局部性是指马上被访问的单元,而其附近的单元也可能马上被访问。根据这个理论,Denning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

6

频繁也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页面都在主存储器内,能够使用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操作系统主要的性能参数有吞吐率、周转时间和利用率等。吞吐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作业量。周转时间指的是从作业或命令的输入到其结束的间隔时间,在分析性能时常用其倒数。利用率指的是一个给定时间内,系统的一个指定成分被使用的时间比例。操作系统的保护主要包括存储保护、程序保护和文件与数据保护等。采用存取权限控制方法时,任一需保护的客体,都对应于一个二元组(主体、允许动作),其中主体表示用户或进程或用户组或进程组。

当进程已用完该进程的可用主存空间时,选择淘汰哪些页或段,腾出空间放置调入的页或段的方法称为置换策略。在页式存储系统中,常用的淘汰算法有:最优算法,选择淘汰不再使用或最远的将来才使用的页;随机算法,随机的选择淘汰的页;先进先出算法,选择淘汰在主存驻留时间最长的页;最近最少使用算法,选择淘汰离当前时刻最的的一段时间内使用得最少的页。

在段页式管理的存储器中,实存等分为页,程序按逻辑模块分成段。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每道程序还需要一个基号作为用户标志号。每道程序都有对应的一个段表和一组页表。一个逻辑地址包括基号X、段号S,页号P和页内地址d这4个部分。假设总长为22位的逻辑地址格式分配为21-20位X,19-14位S,13-11位P,10-0位d。若X,S,P和d均以二进制数表示,其转换成的物理地址为(((x)+s)+p)*211+d。 SMALLTALK80是支持动态汇集的语言。

任何一个程序都可看成是对一些数据及作用于该组数据上的操作的一种说明,数据具有存储类和类型、名称、作用域和生存期等属性。数据按类型可分为4种:Void、标量Scalar、函数和聚合aggregate。数据必须先说明后使用,数组、结构体、共用体和类属于聚合aggregate. 编译程序中语法分析器接受以单词为单位的输入,并产生有关信息供以后各阶段使用。算符优先法、LR分析法和递归下降法是几种常见的语法分析技术,其中算符优先法和LR分析法属于自下而上分析方法,而递归下降法属于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LR分析法主要有SLR(1)、LR(0)、LR(1)、LALR(1)四种,其中LR(1)的分析能力最强,LR(0)的分析能力最弱。 编译系统一般可分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处理和目标代码生成等五大部分。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目标代码生成三部分是每个编译程序必不可少的,而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处理则是可有可无的。许多编译程序将词法分析编制成一个子程序,在语法分析的分析过程中根据需要调用词法分析,并且把语法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二部分结合起来边分析产生有关内容。此外,这五个部分在工作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 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时,子程序调用语句中的实在参数必须与子程序说明中的形式参数在个数、类型、顺序上保持一致。在允许子程序递归调用的高级语言环境中,需用动态存储管理法,它通常使用一个下堆栈存放子程序的调用记录。调用记录可包括:全局量存储区域的开始地址;调用点所在子程序的调用记录首地址;调用点的返回地址;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的通信区域;返回值;本子程序的局部量和临时变量存储区域等。

7

一个文法G=(N,T,P,S),其中N是非终结符号的集合,T是终结符号的集合,P是产生式集合,S是开始符号,令集合V=NUT,那么G所描述的语言是由S推导出的所有终结符号串的集合。

对于用private说明的成员,它只能被该类的成员函数访问,外界不能直接访问。 与正规式(a|b)*等价的正规式为a*。

语法分析方法大体上可分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自下而上分析法,是从输入符号串开始逐步进行归约,直至归约成文法的起始符号。自上而下分析法,则是从文法的起始符号开始反复使用产生式进行推导直至推导出输入符号串。算符优先文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分析方法,其文法的特点是文法产生式中不含两个相邻的非终结符。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通常用求文法的产生式不以非终结符开头,如LL(1)文法就是一种可以自上而下分析的文法。 文法G=({E},{+,*,(,)a},P,E),其中P由下列产生式组成E,E+E|E+E|(E)|a它生成由a,+,*,(,)组成的算术表达式,该文法在乔姆斯基分层中属于2型文法,其对应的自动机是下推自动机,如产生句子a*a+a,它的派生树是三叉树,且最左派生有2种,该文法是二义性的。

在编译程序中,安排中间代码生成的目的是利于目标代码优化和利于目标代码的移植。 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有多种数据类型,纯量数据类型和结构数据类型是两大基本数据类型。例如,实型、布尔型和指针等都是前者,而数组、记录和联合都是后者。子程序通常分为两类:过程和函数,前者是命令的抽象,后者是为了求值。一些重要的程序语言(如C和Pascal)允许过程的递归调用。通常用栈来实现递归调用中的存储分配。

程序设计语言LISP和PROLOG分别是函数与逻辑型语言,它们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入-演算与一阶谓词逻辑,它们的数据结构分别是S-表达式与项,它们的程序形式分别是函数与Horn子句,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

在C++中引进了类的概念。说明类的成员要说明其访问控制属性,分为private、public和protected,具有private访问控制属性的成员只能在本类中被访问;具有public访问控制属性的成员在类的外部也可以访问。类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有了封装性可以隐藏类对象内部实现的复杂细节,有效地保护内部所有数据不受外部破坏;继承性增强了类的共享机制,实现了软件的可重用性,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工作;多态性可实现函数重载和运算符重载。

-a-(b*c/(c-d)+(-b)*a)的逆波兰表示是a-bc*cd-/b-a*+- 已知正规文法

G=({S,C,B},{a,b,c},P,S)其中

P

内包含以下产生

式:S-aS,S-aB,B-bB,B-bC,C-cC,C-c0则文法G对应的正规式为a*b*c*

对于下面的文法S是开始符号S-AB,S-bc,A-e,A-b,B-e,B-aD,C-AD,C-b,D-aS,D-C则该文法为非LL(1)文法.

已知文法G[S]:S-A0|B1,A-S1|1,B-S0|0该文法属于乔姆斯基定义的3型文法,它不能产生串0011

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声音通信的信息网一般采用星型拓扑.

8

总线拓扑结构的LAN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所有节点的传输介质所采用的访问控制策略为分布式控制。总线不适合用于光纤传输。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在通信子网中通常只有下三层,它们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物理层传输非结构的位流及故障检测指示。 以太网遵循IEEE802.3标准,使用粗缆组网时每段不能大于500m。超过上述长度时,要分段,段间用重发器相连。同时,整个网的总长度不能大于2500m。若总长度超过上太述长度,则需分成两个网,网之间用网桥相连。这是ISO/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局域网LAN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制造自动化等各个领域。LAN的标准化工作最早是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进行的,发布了著名的IEEE802标准。在此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为LAN制定了相应的ISO8802国际标准。它涉及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令牌传递token ring和时隙slotted等三种信息访问控制方法以及总线bus和环形ring两种拓扑结构。其中,时隙slotted方法的环形ring网只在ISO8802标准,而不在IEEE802标准中。常用的以太网Ethernet就是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方法的总线bus网的典型例子。

局域网的典型特性是覆盖区域小,数据率高和误码率低。 中继器的作用是再生物理信号。 网桥处理的信号是MAC帧。

确定数据传输质量和特性的决定因素取决于传输介质和信号的特性。 双绞线是用两根绝缘导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的目的是减少干扰。

在以太网上利用双绞线传输数字信号,不用中继器的传输距离可达到100m。 同轴电缆由内、外导体构成,其中外导体的作用是屏蔽。 因特网Internet采用数据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TCP/IP协议的安全机制先天足,如IP地址由软件配置,存在有假冒地址和欺骗地址的隐患;支持的路由方式也存在着路由攻击的隐患。因此又提供了两个TCP/IP安全协议,它们是Kerberos和SSL/SHTTP

在应用层实现安全功能的措施中,不含数据不完整性。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常常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过滤封锁机制。

Browser/serves结构是把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模式,这种应用模式把所有应用功能和数据库集中放在服务器,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的分离,便于管理和系统维护。该模式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客户端不用安装专用软件。

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SNMP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异步请求/响应协议。SNMP协议管理操作中管理代理主动向管理进程报告事件的操作是Trap。在ISOOSI-RM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S/CMIP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协议簇,网络管理应用进程使用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CMOT是要在TCP/IP协议簇上实现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协议CMIS的服务,它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过渡到OSI网络管理协议被广泛采用。

9

因特网中路由器内路由选择表的大小仅取决于因特网中网络数目。

为了使因特网中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在TCP/IP中设计了一个特殊用途的报文机制,称之为ICMP。

携带ICMP报文的数据报与携带用户信息的数据报相比,具有完全相同的路由选择,相同的可靠性或优先级。

使用方便不是过滤路由器的缺点。 IPC不是传输层的安全技术。

计算机病毒常隐藏在引导扇区、文件或电子邮件附件中。假如某张软盘上已感染了病毒,那么为了防止病毒感染计算机系统,应在使用前,先用合适的杀毒软件对该软盘进行杀毒。 IPsec属于第三层VPN协议。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备抗抵赖性,目的在于防止参与此交易的一方否认曾经发生过此次交易。 以太网100BASE-T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5类UTP。

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FTP。在IPv4中把D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网卡与网卡。

在DCE中,授权是通过资源的访问和控制列表来实现的,DEC系统中的用户、计算机和其他资源被组织成一个单元,其大小可不一样,但至少包含一个时间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和安全服务器,此外还需客户方和服务器方应用的设备。在DEC中,需要进行安全通信的用户或进程称之为一个元素,它有一个唯一的编号为二进制数。

目前互联网采用的IPV4系统是一个32位地址。IPV6是一个128的地址,作为新一代因特网技术的IPV6协议的最大优势是地址容量巨大。

速率为43.233Mbit/s通信服务名称为T3,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具有比一般电话线更高的传输速率,目前常用的B通道速率是64Kbit/s.

企业网络计算可采用不同的模型,其中可伸缩模型中,企业网络计算的同样软件可运行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平台上。企业网络计算中,主要用于决策支持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数据仓库。

用POP3协议收信时,POPaccount就是登录名。

一些网络没有足够的IP地址分配给每一个用户,为了动态分配IP,这就需要网络有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用于域名和IP地址映射的服务器是DNS服务器,以太网的网络接口卡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其地址长度为48位。

ISO协议使用10种类型传送协议单元(PSDU)其中CR是连接请求,DC是拆除确认,RJ是拒绝。

实现应用进程利用OSI通信功能的唯一界面是应用实体。

目前,帧中继连接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5Mbit/s,在帧中继网络中,封装类型需要端设备之间确认,帧中继网强的物理层采用I.430/I.431协议。

10

X.25是一个平衡的协议,其链路层封装使用LAPB一个非x.25设备为了接入X.25网需要使用ROUTER,在X.25分组网中,ROUTER使用的协议有x.3,x.28,x.29

信道是传输信号的路径,它包括传输介质和有关的中间通信设备。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信道作不同的分类;以所有传输介质分类有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以信道多路复用的形式分类有频分信道和时分信道;以信道传输的信息分类有模拟信道、数字信道及模拟——数字混合信道。

多路复用是使多个数据源共享使用一个公共线路的技术,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复合信号。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为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x.25分组长度的缺省值为128字节。

抑制广播风暴不是透明网桥的基本功能。 IP数字报的选项字段用于网络测试和调试。

FDDI网最多可连接1000个站点,其物理层采用4B/5B编码。

IP数据包在长度上是可变的,IPV4的每个IP地址可以用网络和主机来划分,一个IP信息单元可称为包packet.

ATM导步传输模式是一种迅速崛起而备受关注的交换技术,以长度仅为48个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基本传输单元,可以实现155Mbps、622Mbps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一个热门方向。这里,多媒体的含义主要是指如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信息的形式。它强调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与集成处理。压缩技术是多媒体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SRAM、CD-ROM、磁带和高密度软盘四种存储器中,当前最适合用来存储多媒体信的是CD-ROM。

彩色图形显示和印刷设备采用三原色方法。CRT彩色显示器选用RGB红、绿、蓝三原色,是加色混色系统。彩色喷墨等彩色图形印刷设备选择CMY青、品红、黄三原色,是减色混色系统。黑色在这两种系统中的表示是RGB=000,CMY=111。某种颜色的补色是从白色减去该颜色成分后所呈现的色彩。CMY分别是RGB的补色,CRT显示的纯红色,在用彩色喷墨印刷输出时期限CMY=011,而白纸上的青色图形在CRT显示器中其RGB=011。

色彩的三要素是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色彩的亮度与光的颜色和强度有关。

进行图像压缩研究的起点是研究图像数据冗余,包括七种形式。空间冗余是其中最主要形式:时间冗余含在序列图像中,结构冗余存在于分布模式中,可以通过某一过程生成图像;当有些图像的理解与某些知识有相当大的相关性时产生知识冗余;有些图像纹理尽管不严格服从某一分布规律但是它在统计的意义上服从该规律,利用这种性质也可减少表示图像的数据量,我们称之为纹理的统计冗余。

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存放的具体格式很多,比较流行的有苹果公司的Quicktime和微软的AVI。AVI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可伸缩性,使用AVI算法时的性能依赖于与它一起使用的基础硬件。向量量化是AVI的软件压缩技术之一。

电子出版物内容是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各主题之间可通过热字来连接。与印刷的书

11

籍相比电子出版物有以下的优点:1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2配有适当软件开发工具,辅以相应的硬件,用户可以用MPC来自行开发演示或制作部分电子出版物或把已有的电子出版物编辑在一起。

CD-RW类型的光碟允许用户多次向里写入信息。

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是由显示器、数据手套和计算机构成的。 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其组织形式以节点Node作为基本单位。

DVD-ROM光盘最多可存储的信息,比CD-ROM光盘的650MB大了许多。DVD-ROM光盘是通过减小读取激光波长,增大光学物镜数值孔径来提高存储容量的。

多媒体应用需要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压缩,常见的压缩编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损压缩法,另一类是有损压缩法,也称熵压缩法、Huffman编码属于无损压缩法。

若每个像素具有8位的颜色深度,则可表示256种不同的颜色,若某个图像具有640/480个像素点,其未压缩的原始数据需占用307200字节的存储空间。

声音的三要素为音调、音强和音色,其中音色是由混入基音的泛音决定的。若对声音以22.05kHZ的采样频率、8位采样深度进行采样,则10分钟双声道立体声的存储量为26460000字节。

MPEG是一种音频、视频的压缩标准,它能够有高达200:1的压缩比。MPEG-1编码器输出视频的数据率大约为1.5Mb/s。PAL制式下其图像亮度信号的分辨率为352*288,帧速为25帧/秒。MPEG-4相对于MPEG的以前版本的最大特点是更强的交互能力。MPEG-7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MPEG-4相对于MPEG以前版本的最大特点是更强的交互能力。在MPEG格式存储的图像序列中,不能随机恢复一幅图像的原因是它使用了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影响这种图像数据压缩比的主要因素是图像序列变化的程度。MPEG-1编码器输出视频的数据率大约为1.5mbps.MPEG-7不是一种多媒体压缩标准。MPEG视频压缩技术是针对运动图像的数据压缩技术。为了提高压缩比,帧间图像数据压缩和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必须同时使用。帧内图像数据压缩与JPEG压缩算法大致相同,采用基于DCT的变换编码技术,用以减少空域冗余信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算法采用预测法和插补法,可减少时域冗余信息,由于MPEG对视频随机存取的重要要求,和通过帧部运动补尝可有效地压缩数据比特数,MPEG采用了三种类的图像。帧内图可提供随机存取位置,但压缩比不大;插补图的数据压缩效果最显著,但不能作为其他图的预测参考图。MPEG-4是一套多媒体通信标注,MPEG-4主要由音频编码、视频编码、数据平面、场景描述、缓冲区管理和实时识别等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平面包括传输关系和媒体关系两部分。MPEG视频中的时间冗余信息可以采用帧间预测和运动补偿的方法来进行压缩编码。

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信息处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压缩技术可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大类。Huffman是一种与频度相关的压缩和编码方法,MPEG主要用于视频信息的压缩,JPEG则常用于静止图片的信息压缩。由三基色RGB原理出发的RGB彩色空间,是在多媒体技术中最常用的,此外还有多种彩色空间,但IMG不是计算机上用的彩色空间。

在多媒体的音频处理中,由于人所敏感的声频最高为22K赫兹HZ,因此,数字音频文件中对

12

音频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对一个双声道的立体声,保持1秒钟声音,其波形文件所需的字节数为88200,这里假设每个采样点的量化数为8位。

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传输率的计算公式为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IT*声道数 彩色打印机中所采用的颜色空间是CMY彩色空间

计算机视觉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一种流行的计算理论认为它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计算理论层回答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是什么;表示和算法层进一步回答逻辑上如何实现这个计算理论层;计算理论层要解决在物理上如何实现这个表示和算法层.为此,上述视觉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视觉由输入图像而获得要素图把原始二维图像中重要信息表示出来;中期视觉由输入图像和要素图获得2.5维图,它包括在以观察者为中心坐标系中表示的可见表面法向、深度及不连续轮廓等;后期视觉由输入图像、要素图和2.5维图获得物体的三维表示,完成整个视觉过程。

数字化后的图像数据量是非常大的,例如:一幅分辨率是640*480具有224种色彩的图像需占用存储量约为7.4MB。如果要无闪烁显示动画10S,则全部图像占用存储量1850MB,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极高通道数据传送率才行。所以,数据压缩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公认的关于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是:用于多灰度静止图像的JPEG标准,用于电视电话/会议电视的P*64标准和用于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的MPEG标准。 对流媒体说法正确的是用户可以用流媒体来进行实时广播。

声音的文件格式和表态图像的文件格式分别有WAV、MID和BMP、GIF、PNG。

在多媒体系统中,音频信号可分为两类:语音信号和非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的处理有如下特点:音频信号是时间依赖的连续媒体,对时序性要求很高;理想的合成声音应是立体声;对语音信号的处理,不仅是信号处理的问题,还要抽取语意等其他信息。在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角度来看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人与计算机通信(计算机接收音频信号)即音频获取。 第一声音频卡是在1987年由AdLib设计制造。通常音频录放采用量化位为8位/16位;基本编码方法PCM;音频卡的编辑与合成功能就像一部数字音频编辑器,它可以对声音文件进行多种特殊效果处理。音乐合成功能和性能依赖于合成芯片。目前Yamaha的合成器芯片占有率最高,其中主要是FMOPL系列,这种芯片采用调频方式。

从信息保持的角度讲,只有当信源本身具有冗余度,才能对其进行压缩。从时域来考虑,语音中的小幅度样本比大幅度样本出现的概率要高,语音信号取样值的幅度分布是非均匀;对语音波形的分析表明,取样数据的最大相关性存在于邻近样本之间;语音信号的周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果在较长的时间间隔进行统计,便得到长时自相关函数。

假定每一车次肯一唯一的始发站和终点终。如果实体“列车时刻表”属性为车次、始发站、发车时间、终到站、到达时间,该实体的主键是车次;如果实体“列车运行表”属性为车次、日期、发车时间、到时间,该实体的主键是车次,日期。通常情况下,上述“列车时刻表”和“列车运行表”两实体型间存在一对多联系。

一级封锁协议解决了事务的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丢失修改不一致性的问题.

关于事务的故障与恢复,对日志文件设立检查点目的是为了提高故障恢复的效率。事务中的

13

所有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数据挖掘是采用适当的算法,从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中提取中潜在的信息和知识。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故障恢复是数据库系统可靠性、实用性的基本保证,任何一个系统都难免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故障。事务故障是由程序执行错误而引起事务非预计的,异常的终止。系统故障指引起系统停止运转,从而要重启动的事件。介质故障使数据库本身被破坏,并影响到出故障前的全部事务。

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引入了快照概念后,可以允许用户仅对某些在特定时刻和特定范围的数据,缩小其数据范围而提高执行效率。关系代数可分为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关系运算。 某高校五个系的学生信息存放在同一个基本表中,采取建立各系的行级视图,并将对该视图的读权限赋予该系的管理员的措施可使各系的管理员只能读取本系学生的信息。

外部视图是应用程序员所见到的局部数据库逻辑结构。概念模型数据库管理员必须考虑整个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数据库管理员所见到的特定的DBMS所处理的数据库的内容结构,其形式化描述称为内部视图。考虑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物理安置,对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物理组织的形式描述称为物理视图。

在关系数据模型中,通常可以把字段称为属性,而把记录类型称为关系模式。常用的关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做投影操作后,新关系的元组个数小于或等于原来关系的元组个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的联系是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

子模式对于加强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以及将问题局部化和简化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关系DBMS中,视图与通常意义上的外部模式有所差别,这里的视图可以动态地从一个或多个基本关系上导出。

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小,易扩充;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是不正确说法。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库系统有数据共享、减少冗余、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有独立性和数据有安全与完整性保障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数据库的一个总体的框架。而实际上数据库软件种类甚多,数据库语言有差别,且数据模型也有差异,但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却都具有附图所示的三级模式结构特征:三级模式是指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其中外模式由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也是数据库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模式又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的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内部表示,即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方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而数据的具体组织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使用户能逻辑地处理数据。为实现三个抽象层次的转换,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中提供了两次,外模式/内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象,从而保持数据库管理的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系统中,通常用三级模式来描述数据库,其中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是应用程序可见到的数据描述,概念模式是

14

对数据整体的逻辑结构的描述,而内模式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结构。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数据的集合,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数据库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必须能表示实体和关系。关系可与1个或1个以上实体有关。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其中层次模型不能描述多种多对多的联系。一般地,一个数据库系统可能有两种外视图,只能有一种概念视图,可能有两种数据子语言。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组成;而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硬件等组成,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库系统由于能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独立性,并集中检查数据完整性,由此获得广泛的应用。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的接口是数据库语言,它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检查功能,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宿主语言使用,SQL语言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为标准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称为数据库模式描述语言。 从逻辑上看关系模型是用表表示记录类型的,用表表示记录类型之间的联系;层次与网状模型是用结点表示记录类型,用连线表示记录类型之间的联系。从物理上看关系是相联寻址,层次与网状模型是用指针来实现两个文件之间的联系。

从外部视图到子模式的数据结构的转换是由应用程序实现的;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像是由DBMS实现的;存储模式与数据物理组织之间的映像是由操作系统的存取方法因实现的。 数据库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纵语言两大部分,前者负责描述和定义数据库的各种特性,后者用于说明对数据进行的各种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等四个方面。

以子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是用户数据库,以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是概念数据库,以物理模式为框架的数据库是物理数据库。

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主要包括关系名、属性名、属性类型、属性长度和关键字。

关系模式R(U,F),其中U={W,X,Y,Z},F={WX-Y,W-X,X-Z,Y-W}。关系模式R的候选码是W和Y,P={R1(WXY),R2(XZ)}是无损连接并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在关系代数的传统集合运算中,假定有关系R和S,运算结果为W。如果W中的元组属于R,或者属于S,则W为井运算的结果。如果W中的元组属于R而不属于S,则W为差运算的结果。如果W中的元组既属于R又属于S,则W为交运算的结果。

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正确的答案是W1(工号,姓名,工种)W2(工号,定额)。

15

事务的隔离性是由DBMS的并发控制子系统实现的。

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中的的基本语义单位是实体和联系。ER模型的图形表示称为ER图。联系可以同1个或多个实体有关。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以分成3步:首先设计局部ER,然后把各个局部ER模型综合成一个全局的模型,最后对全局ER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ER模型。ER模型向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划是把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参与该联系类型的各实体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其中的键由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决定。

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日志文件、数据库后援副本。

并发操作会带来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脏读数据不一致性

系统监控和系统运行统计是DBA掌握数据库系统运行状态最有效的手段;审计是一种DBMS工具,它记录数据库资源和权限的使用情况。

数据字典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起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定义。

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关系中的元组来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这是遵守实体完整性规则。

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是完全性控制涉及到法律和道德方面的问题。 数据完整性为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 数据库后援副本的用途是故障恢复。 日志文件是用于记录对数据的所有更新。 封锁是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

“脏”数据的读出是数据库并发性遭到破坏的例子。 共享性不属于事务性质。

用户非法读取数据库的数据代表安全性遭到破坏。

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基本关系中的所有主属性上不能存在空值所遵守的约束规则是实体完整性规则。

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的数据A进行操作,不会发生冲突操作的情形是T1正在读A时,T2也要读A。

定义数据库模式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数据备份措施不属于实现安全性的措施。

实现并发控制通常使用锁机制,最常用的是记录级。

在数据库加锁技术中,一个事务如果某一数据项加了排他exclusive 到该事务结束。这是保证事务隔离性isolation特性的重要措施。

在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时,对同一资料的并发操作可能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因此数据库管理机制要解决丢失更新、不一致以及“脏”资料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加锁技术和时标技术。在加锁技术中,排他锁要求太严,利他锁会产生死锁。

21

锁,它将保持此锁直

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基本工作单位是事务。事务通常以BEGIN TRANSACTION语句开始,以COMMIT或ROLLBACK语句结束。COMMIT表示物理数据库已更新,事务执行成功,ROLLBACK表示事务执行失败,并做相应的回退动作。从终端用户的角度看,事务是一个原子。在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中,事务T若要更新记录Q,必须先执行操作Lock_X(Q)。在封锁技术方面,SQL2提供如下四种“事务的一致性级别”;可读未提交数据、读提交数据、可重复读、可串行化。其中可读未提交数据允许事务读“脏”数据。

在关系模型的完事性约束中,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主键值不允许为空引用完整性规划要求不允许引用不存在的元组。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权限管理方面,若授权的数据对象的范围越大,则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事务TI符合两段锁封锁法的序列是LOCK S (A)..LOCK S(B)..UNLOCK(B)..UNLOCK(A)。 两段式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重读。 封锁机制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

事务是DBMS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 程序的原子性是指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事务的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变成另一个一致性的状态。 事务的隔离性是指一个事务的内部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事务的持续性是指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更改就是永久的。

对数据库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破坏。这是指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安全性。

用于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文件是日志文件。 处理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技术。

如果不对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则会产生不一致分析问题。

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垂直分片中,为保证全局数据的可重构和最小冗余,分片满足的必要条件是对于任一分片,总存在另一个分片能够和它进行无损连接。

从网络三层结构的角度看,一个网络项目最少分三层:data layer,business layer,presentation layer。当然也可以更复杂。JSP与Serverlet比较起来,JSP适合于presentation layer设计,Serverlet用来写business layer更强大。 Java Applet不属于中间件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节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这个定义强调了分布性、自治性和逻辑协调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数据独立性,它包括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设备独立

22

性;集中与自治共享结合的控制结构。因为,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共享有两个层次:局部共享和全局共享;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系统性能,应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全局的一致性、可串行性和可恢复性。

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模式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结构从整体上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代表了各局部场地上局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另一部分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增加的模式级别,其中包括:全局外模式、全局概念模式、分布模式、分片模式。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管理和维护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组软件,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LDBMS、GDBMS、全局数据字典和通信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和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使用户看到的系统如同一个集中式系统。用户或应用程序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当存储场地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必改变,是由其中的分布透明性中的位置透明性决定的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称为场地自治),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节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它具有灵活的体系结构,适应分布式的管理和控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好,局部应用的响应速度快、可扩展性好、易于集成现有系统。 虽说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但可靠性低不属于其缺点。 为了执行分布事务,通常在每个场地都有一个局部事务处理器,用来管理局部子事务的执行,保证子事务的完整性。同时这些局部管理器之间还必须相互协调,保证所有场地对它们所处理的子事务采取同样的策略;要么都提交,要么都滚回。为了保证这一策略通常用的技术是两端提交协议。

在多用户系统中,还必须保证事务的可串行性。因此,分布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事务恢复和并发控制。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指:在客户端安装WEB浏览器,作为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和显示查询结果的交互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填写表格或输入关键字的方式来与WWW进行交互,当用户单击表格上的按钮时,表格中的数据便发送到WEB浏览器。WEB服务器介于WEB浏览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负责用户输入信息的接收。服务器将数据传送至要被处理的脚本或应用程序,并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投递到数据库中。最后,服务器将返回结果插入到HTML页面,传送至客户端以响应用户。这种交互性提高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WEB应用在典型情况下遵循三层结构。这三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和应用所需要的数据。 CGI是通用网关接口的简称,它是WEB服务器与外部和程序之间的通信接口,服务器并不关心外部应用程序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它只是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并把CGI程序所产生的结果HTML文档或其他符合HTTP规定的文件回传给用户。事实上,CGI是动态WEB页面制作的第一步,但由于CGI程序实现比较困难,而且效率不高,它已经逐渐被新的技术所取代。

XML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的置标语言)的缩写,是W3C组织于1998年2月

23

发布的标准。W3C组织制定XML标准的初衷是,定义一种互联网上交换数据的标准。W3C采取了简化SGML的简略,在SGML基础上,去掉语法定义部分,适当简化DTD部分,并增加了部分互联网的特殊成分。因此,XML也是一种置标语言,基本上是SGML的一个子集。 传统的网络应用的体系结构被称为C/S结构(也称为两层结构),这种结构应用系统完全在客户机上,而数据库的另一处的服务器上,在两层结构应用中,处理的负载全部由客户机端承担,而功能相对较强的服务器却只作为应用和数据库之间的通信控制器。

JSP(Java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所有程序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网络上传送给客户端的仅是得到的结果,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最低可以实现无Plugin,无ActiveX,无Java Applet,甚至无Frame。由于JSP是基于Java语言的,所以“一次编写,可以随处运行”,即与平台无关的特性使其可以无缝地运行在Unix、Linux和Windows操作平台上。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照功能的分割和重复以及不同的配置策略就会导致各种体系结构,其中有一种它的全局控制成分GDBMS和全局数据字典分散在网络的每一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能完成全局事务的协调和局部数据库转换,那么它是全局控制分散的D-DBMS.

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Internet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由两类组件组成:提供纵向功能层的ISAPI应用程序与提供横向功能层的ISAPI过滤器。当接收到一个客户端的请求时,服务器执行一个对应的ISAPI应用程序。ISAPI过滤器则可以实现所有请求所共有的某些功能要求,当过滤器中定义的事件在进程中发生时,服务器调用过滤器中相应的函数进行处理。ISAPI是Microsoft提供的一套面向Internet服务的API接口,用它编制的程序以动态链接库DLL的形式存在,可实现CGI程序所能提供的全部功能。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并发控制一般采用封锁技术。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并发控制也可采用封锁技术,不过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相比,由于颁布式数据库支持多副本的特点和由于事务的分布执行,封锁的方法会引起全局死锁的原因,使并发控制更为复杂。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有三类查询:局部查询、远程查询和全局查询。局部查询和远程查询都只涉及单个节点上的数据,所以查询优化采用的技术就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全局查询涉及多个节点的数据,因此查询处理和优化要复杂的多。

CGI程序的执行一般有两种调用方式:一是通过URL直接调用,在浏览器的form栏里直接写入上述地址就可以调用该程序;另一种方式,也是主要的方式,是通过交互式主页中的form栏调用,通常都是用户在填完一张输入信息主页后按确认按钮启动CGI程序。主要的交互一般都是这样调用CGI来完成的。 异构性不属于分片必须满足的条件。

XML虽说可以备份数据,但是在文件存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XML中所有的数据是通过字符来进行存储的不属于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

与集中式数据库相比,分布式数据库中增加了分片和分布等模式和相应的映像,主要是为了使系统具有分布透明性。

2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不同,它需要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这是因为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系统性能。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配、数据物理位置的分布、重复副本一致性而后局部场地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等问题,这是因为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透明性。 标识在系统内是唯一的。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藏技术,它使对象的使用者只能看到对象封闭界面上的信息。 OLAP(联机分析处理)使用历史性的数据,OLTP(联机事务处理)使用当前数据。 数据仓库系统中数据集成部分就是把多个不同的数据源中游泳的数据转换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在数据转换过程它通常要执行元数据的抽取和建模、数据精练、数据清洗和数据分布操作。

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一个过程,构造数据仓库的基本方法有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和联合方法。自底向下法指从原来分散存储在企业各处的联机事务处理数据库中的有用数据通过提取、清洗、转换、聚集等处理步骤建立一个全局性的数据仓库。自底向上法先建立各个部分或特定的商业问题的数据仓库(特称为数据集市)开始,再在这些数据集市的基础上,建立全局性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系统至少包括三部分:数据集成、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与分析工具。数据集成执行数据抽象、清洁、转换和聚集等处理。数据存储由元数据和数据仓库组成,数据查询与分析工具由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查询、报表生成等工具组成。

数据仓库的元数据类似于数据库的数据字典,但它的内容比数据字典更广泛、更复杂,它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时间性、稳定性、开放性、只读性和集成性。

MOLAP是基于多维数据库的OLAP,多维数据库是多维方式来组织数据的,用多维数组存储数据,维的键值被映射成多维数组的下标值或下标的范围,而肚量值作为多维数组的值。 嵌套模型是从平面关系模型发展而来的。它允许关系的属性值又可以是一个关系,而且可以出现多次。

ORDBS的含义是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在对象联系图中,双线箭头表示对象间的泛化/细化联系。

对象是由一组数据结构和在这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程序代码封闭起来的基本单位。对象之间的界面是一组消息定义,一个对象包括属性集合、方法集合和消息集合。

对象标识是指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不变的标识。常用的几种标识是值标识、名标识和内标识。

共享同样属性和方法集的所有对象构成了一个对象类(简称类)。

在对象联系图中单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单值的,而双箭头—表示函数值是多值的。 有形财产权不属于知识产权内容。 我国的商标法于1982年颁布。

计算机程序不属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主体。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财产权保护期最长不超过50年。

25

某人为一计算机软件公司程序员,某事业单位委托计算机软件公司开发一管理系统,则他在工作中按公司要求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公司。

知识产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它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而获得的一项权利。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是指民事权利主体(公民、法人)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是:无形的指其保护对象;专有性他人不得占有使用;地域性有效地区范围;时间性有效期限。

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和1991年6月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构成了我国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基本法律文件。首先适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条文规定,若是在《计算机保护条例》中没有规定适用条文的情况下,才依《著作权法》的原则和条文规定。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是指参与该软件著作权关系的人。有两种基本类型软件的著作权人和软件的受让者。软件的著作权人又称原始著作权人,通常是指软件的开发者。软件开发者与开发人员的概念不同,可以是单位作品也可是“依靠自己具有的条件完成软件开发,并对软件承担责任的公民”。软件的受让者又称后继著作权人。一般软件著作权的转移仅指经济权利的转移,而不中精神权利的转移。计算机软件著作驻的客体是指受保护的对象即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对其享有的著作权利中:发表权、开发者身份权属于“精神权利”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属于“经济权利”。“精神权利”是一项永久性的权利,软件著作权保护期满或者软件进入公共领域后,开发者身份权仍予保护。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使著作权人获得相应的报酬。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原则,创作主义原则决定软件著作权归属软件的开发者;相关合同的专门规定优先于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职务开发与非职务开发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决定软件著作权是否归属单位。

根据我国《反不下当竞争法》的规定,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侵权者将承担有关责任。侵权者的刑事责任指构成侵犯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国家监督检查部门将首先责令侵权者停止违法行为,而后可根据侵权的情节依法对侵权者处于1-20万的罚款;侵权者的民事责任指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侵权者的侵害行为对权利人的经营造成经济上的损害,侵权者应当承担经济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另外对于其侵害行为对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3-7年有期徒型,并处罚金,即侵权者的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括两项基本内容: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又称营业秘密)。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任何一项商业秘密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价值性、保密性和新颖性。

知识产权一般都具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限届满期,权利将自行终止,成为社会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识。商业秘密权受法律保护的期限是不确定的,一旦为公众所知悉,即

26

成为公众可以自由使用的知识。

甲、乙两人在一同一时间就同样的发明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专利局将分别向各申请人通报有关情况,并提出多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可能采用两件申请都授予专利权的办法。 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等。如果某公司购买了一个工具软件,在销售该公司开发的软件(需使用该工具软件)的同时,向客户提供此工具软件的复制品,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如果某公司购买了一个应用软件的源程序,他们将源程序中的所有标示符作了全面修改后,作为该公司的产品销售,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如果公司甲开发一个名为X的软件,在未注册商标时就开始销售,该软件销售后受到用户的好评。不久,公司乙也推出了自己开发的类似产品,取名也叫X,并率先进行商标注册,公司乙的行为尚不构成侵权。专利权是由国家专利主管机关根据国家颁布的专利法授予专利申请者或其权力继受者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其发明的专有权力。在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发明中,独自开发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本身通常不是申请发明专利的主题。我国的“反不正当劳动竞争法”指出,商业秘密Trade sevret的拥有者有权制止他人对自己的商业秘密从事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软件的商业秘密是指未公开发表且未获得专利的技术设计。

商业秘密的内容被申请了专利或者著作登记,由于记载该商业秘密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著作权资料可供公众查阅,因此,该秘密将不是“秘密”,即导致商业秘密的丧失;如果他人确实通过合法的创造性劳动发现并掌握了现有的商业秘密,也属于商业秘密的丧失;商业秘密已发生侵害,但权利人并未对该商业秘密的侵害者采取法律行动,以排除侵害,此种情况也属于商业秘密的丧失。

为了兼顾软件技术发展与交流等公众利益的实际情况,对软件专有权利的行使作出特殊的限制。如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特定的主体出于晨商业性的目的使用不构成侵权。该软件的合法持有者,有在法定的范围使用或者复制持有软件的特权。另外对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软件,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实施强制许可使用。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计算机软件,是以计算机软件中是否包含着“商业秘密”为必要条件的,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不同于著作权自动产生的原则。计算机软件只要是通过独立开发等正当行为创造而来,在软件开发中所形成的知识内容可构成商业秘密。若软件未开发完成,其中形成的知识内容也属于商业秘密。

为保护本单位或个人开发的软件不受侵权,必须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的保护包括计算机程序及其文档,但不包括开发该软件所用的算法。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截止于该软件首次公开发表后第25年的12月31日。某应用部门甲方提出需求、提供经费委托某软件公司乙方开发软件,若在协议合同中未规定软件著作权归属,则其软件著作权属于乙方。若某软件持有者确实不知道其所持的软件是侵权产品,则应由该软件的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依据的是我国的著作权法,但该条例又具有一定独立性。条例规定对软件进行复制、展示、发行、修改、翻译、注释的权利是使用权。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如无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其著作权属于受委托者。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二十五年。

27

软件开发者的开发者身份的保护期为不受限制。

从1983年起到现在,中国已陆续制定和发布了20项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基础标准、开发标准、文档标准和管理标准。

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根据适用范围,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和非等效采用。

软件工程标准的类型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包括过程标准(如方法、技术、度量等)、产品标准(如需求、设计、部件、描述、计划、报告等)、专业标准(如职别、道德准则、认证、特许、课程等),以及记法标准(如术语、表示法、语言等)。软件工程的标准可用一张二维的表格来表示。FIPS135是美国国家标准局发布的《软件文档管理指南》,NSSAC-39是美国核子安全分析中心发布的《安全参数显示系统的验证与确认》,ISO580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的文件编制符号级约定》。

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性质分类可将标准分为产品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标准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工作内容极为广泛,可渗透到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特征包括横向综合性、政策性和统一性。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我国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一般为5年。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大社会效益。

根据软件工程标准制定的机构和标准适用的范围的不同,它可分为五个级别。国际标准由国际联合机构制定和公布;GB,ANSI等属于国家标准;企业规范的实例是IBM的《程序设计开发指南》;项目规范是专用软件工程规范如GIMS的软件I程规范;项目(课题)规范。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起草、审批、发布,在生产建设、使用流通中贯彻执行,经过企业部门验收的才算正式采用。 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数据字典是重要的文档。对加工的描述是数据字典的组成内容之一,常用的加工描述方法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和判定表。

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

28

则或特性的文件。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起草、审批、发布,在生产建设、使用流通中贯彻执行,经过企业部门验收的才算正式采用。 存储保护功能是对程序检错最有效的功能.

利用一个4段加法流水线和一个4段乘法流水线,实现X=AB+CD+EF+GH若每段时间用T表示,其吞吐率TP为1/15T,效率为0.47,加速度S为1.87

cache介于CPU和主存之间,由硬件完成信息动态调度,目的是使用主存和CPU速度匹配;虚拟存储器是为了使用权用户运作比主存在容量大得多的程序,它要在主存和辅存之间进行住处动态调度,这种调度是由操作系统和硬件来完成的。 用户可以用流媒体来进行实时广播。

ISO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由3层组成,其中用于评价设计质量的准则是SQDC。

原型化proto Ypins方法是一类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提供严格定义的文档不是原型化方法所具有的特征。与结构化方法相比,原型化方法更需要明确的需求定义。衡量原型开发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是快速获取需求。

评价软件开发工具优劣的标准是功能、易用性、稳健性、硬件要求等。 程序设计语言的工程特性之一为软件的可重用性。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边界值分析是用得最多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在黑盒测试方法中,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是1根据输入条件把数目极多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2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尽可能多的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均被覆盖;3设计一个测试用例,使其覆盖1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因果图方法是根据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的。在实际应用中,一旦纠正了程序中的错误后,还应选择部分或全部原先已测试过的测试用例,对修改后的程序重新测试,这种测试称为回归测试。

传输层在网络层之上,会话层之下,其主要功能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 多路同步会话不是会话层提供交互会话(包括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的管理功能。 当一个帧从IEEE802.4局域网转发到IEEE802.3局域网时,优先级保持不变是不合适的。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first为空的判定条件是first->link==NULL 当利用大小为N的数组顺序存储一个队列时,该队列的最大长度为N-1

在系统实现递归调用时需利用递归工作记录保存实际参数的值。在传值参数情形,需为对应形式参数分配空间,以存放实际参数的副本;在引用参数情形,需保存实际参数的地址,在被调用程序中可直接操纵实际参数。 在一棵树中,树根结点没有前驱结点。

在一棵二叉树的二叉链表中,空指针域数等于非空指针域数加2 ASP中的Request对象是使用最频繁的对象之一,它对应于HTTP请求。

29

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数据模型是关系数据模型,它用统一的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作语言DML主要包括检索和更新两类操作。关系运算以关系代数为理论基础,关系代数的最基本操作是并、差、笛卡尔积和选择、投影。用R∞S表示关系R和关系S的自然联接。

关系数据库用表格数据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其任何检索操作的实现都是由选择、投影和连接三种基本操作组合而成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组软件,是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不包括为定义的数据库提供操作系统。DBMS的功能之一是查询优化;DBA的职责之一是规定存取权。编写应用程序时,需要把数据库语言嵌入在宿主语言中;为此应在DBMS中提供专门设计的预处理程序。DBMS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存储管理器和查询处理器。事务的原子性是由DBMS的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一致性是由DBMS的完整性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隔离性是由DBMS的并发控制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持久性是由DBMS的恢复管理子系统实现的。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调度。DBMS为应用程序运行时开辟的DB系统缓冲区,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和格式的转换。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中,由高级到低级的层次排列顺序为应用层、语言翻译处理层、数据存取层、数据存储层。

数据加密是一种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方法,数据解密则是逆变换,即由密文求出明文。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钥和公开密钥两大类,例如常用的DES属于对称密钥,而RSA则属于公开密钥。DES的密钥长度为64位。破密都面临多种不同的问题,其从易到难排列依次为选择明文、已知明文、仅知密文。

按照Flynn分类法,VAX和CDC6600所属的类型为SISD。

属于主存-辅存层次特点的是主要目的是扩大存储体系的容量和由操作系统来管理。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由单一控制器、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存储器模块组成。

软件语言是指用于书写计算机软件的语言。它主要包括需求定义语言、功能性语言、设计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和文档语言等。PDL就是一种典型的设计性语言,常用于详细设计。Prolog语言是一种功能性语言,它是以一阶谓词演算理论为基础的一种规约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用于书写计算机程序,它包含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程序设计语言又可分为过程式语言和非过程式语言,如Prolog和RPG就是典型的非过程式语言。

对于长度为9的有序顺序表,若采用折半搜索,在等概率情况下搜索成功的平均搜索长度为25的值除以9。

在有向图中每个顶点的度等于该顶点的入度与出度之和。

在基于排序码比较的排序算法中,归并排序算法的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不高于O(nlog2n) 当A的值较小时,散列存储通常比其他存储方式具有较快的查找速度。 二叉树在线索化后,仍不能有效求解的问题是后序线索二叉树中求后序后继。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操作系统的处理机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30

作业控制块是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作业调度算法的选择常考虑因素之一是使系统有最高的吞吐率,为此应能够处理尽可能多的作业。 传输层基本的任务是提供应用之间的通信服务。 LLC与OSI分层模型数据链路层相对应。

基本的流媒体系统包含的组件有播放器、服务器和编码器。

在大型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中,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对应于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 到现在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软件生存期的模型,例如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等。其中智能模型也称基于知识的软件开发模型;螺旋模型适合于大型软件开发,吸收了演化的概念;喷泉模型具有无间隙特性;而瀑布模型是传统的模型,规定了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

在软件开发中,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确保软件的质量这些措施至少应包括在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严格执行阶段评审;开发前选定或是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

在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关原则。对于三个不同实体集和它们之间的多对多联系m:n:p最少可转换为4个关系模式。 DBS具有数据独立性特点,是因为采用了三级模式结构。

在DB的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处体现的数据独立性,称为物理独立性。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C,D-B},那么P={ACD,BD}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在有关弱实体的叙述中,父实体与弱实体的联系可以是1:1、1:n、m:n是不正确的。 关于数据库设计规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设计子模式应在概念设计阶段完成。 为了能在出故障时,做好恢复工作,在平时就应该做好两件事备份和日志。 DBMS的并发控制机制,保证了事务隔离性的实现。 DDBS中,全局关系是指全局概念模式中的关系。

ODBC中技术中的数据源概念是代表驱动程序和DBMS链接的命名。

ORDB中,同类元素的有序集合,并且允许一个成员可多次出现,称为数组类型。 设关系模式R是3NF模式,R必定不是BCNF模式是不正确的。 Q3<“2”(S)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3个分量值小于2的元组。

根据软件工程标准制定的机构和标准适用的范围的不同,它可分为五个级别。国际标准由国际联合机构制定和公布;GB,ANSI等属于国家标准;企业规范的实例是IBM的《程序设计开发指南》;项目规范是专用的软件工程规范如GIMS的软件I程规范;项目(课题)规范。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照功能的分割和重复以及不同的配置策略就会导致各种体系结构,其中有一种它的全局控制成分GDBMS和全局数据字典分散在网络的每一个结点上,每个结点都能完成全局事务的协调和局部数据库转换,那么它是全局控制分散的D-DBMS。

通道实质上是主存与I/O设备之间的DMA接口在逻辑上的延伸。适合连接多台高速设备的通道是选择通道。

31

为了快速传送大量数据,微型计算机中采用存储器直接访问技术简称DMA。用DMA方式进行传送,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直接建立高速传输数据的通路,不需要CPU的干预。利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数据的传送过程完全由称为DMA控制器的硬件控制。DMA控制器的功能如下:向CPU申请DMA传送。在CPU允许DMA工作时,处理总线控制的转交。在DMA期间管理系统总线,控制数据传送。确定数据传送的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并在传送过程中不断修正。数据传送结束时,给出表示DMA操作完成的信号。

计算机系统布线是连接器、主存、I/O控制卡等部件的一组信息线。例如,STD、EISA和MCA都是系统总线。STD是8位的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总线,已成为IEEE961标准;EISA是与工业标准结构的AT总线兼容并扩展了其功能的32位总线;MCA则是IBM公司推出的与AT总线不兼容的首先在PS/2机器上采用的32位总线。设备接口线是I/O控制卡和I/O设备之间的一组连接线。例如,ST506和SCSI是两种磁盘接口的标准。SCSI的传输速度更高,也可支持更大的硬盘空间。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中的交换设备提供电路交换方式。

X.25是公用数据网上的协议标准,它定义的三层通信协议为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需呼叫虚电路或永久虚电路进行传输。X.25的流量控制机制在链路层和分组层实现,当网络发生严重错误时可以通过连接复位来处理。字符终端X.25PAD之间的接口由X.28协议定义。

建立E-R模型属于概念结构设计阶段的工作。

采用三层或多层Client/Server结构,支持WEB应用,支持开放的构件式的分布式计算环境是当前应用开发工具的发展趋势。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多级通信功能并支持多种网络协议。TCP/IP,NetBIOS, X.25,Appe Talk是被其支持的。

设关系R和关系S的元数分别是3和4,关系T是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即T=R*S则T的元数是7。

设关系R和关系S具有相同的元数,且对应的属性取自相同的域。集合{t|t∈R∧t∈S}标记的是R∩S。

设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NULL这是实体完事性规划。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库存取和数据库和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应用软件是不正确的。

多媒体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V-CD是JVC,Philips,Matsushita及Sony联合制定以数字电视视盘技术为标准,于1993年问世。CDK-320采用V-CD标准,一片V-CD盘片可以存放70分钟影视节目,利用MPEG-II的音频编码技术将声音压缩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再利用动态图像压缩使图像的分辨率可达NTSC制为352*240*30声音质量可达CD-DA的质量。V-CD播放系统主要有两种产品:V-CD播放机和MPEG播放卡(由CD-ROM驱动器、MPEG解压卡及控制操作电路组成)。

32

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基于日志进行恢复。事务开始信息、更新信息、提交信息和事务中止信息是日志记录的内容。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数据的集合,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做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数据库系统。可移植性不是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授权”是数据库系统中采用的安全性措施。数据库系统监控的对象分别是故障监控、性能监控、安全监控。故障监控是保障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手段,应从数据库系统的故障类型入手,监控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性能监控是掌握系统运行性能的手段,应当从资源占用率、事务响应时间、事务量、死锁和用户量等方面考虑;安全监控是对数据库安全事件的监控,包括人侵监控、用户访问监控和病毒监控等。数据库系统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机制。数据库系统都是多用户系统,支持程序并发地存取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防止它们彼此干扰。解决并发操作所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的办法是封锁机构。我们以粒度来描述封锁的数据单元的大小数据库系统由计算机硬件、数据库、人和软件支持系统组成,其中计算机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支持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数据库体现数据之间的联系,人简称DBA。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数据模型为关系模型。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程序和数据分离;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和联系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相应硬件、软件和相关的各类人员三个方面。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能够解决。在数据系统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授权。

目前,分布式系统最经常采用的模式是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集中进行数据库的管理,而将其他应用处理工作分散到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中去做,称为Client/Server模式。这种模式中的数据库大都为关系数据库,但在微机上最流行的Foxpro通常不能适应其要求。这种模式中,数据库所在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处理其他应用工作的计算机称为工作站或客户机,为方便用户使用,常提供图形用户界面。

软件测试分两类: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逻辑覆盖属于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又叫做功能测试,白盒测试又叫做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使其具有分布透明性,那么,用户或应用程序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当存储场地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必改变,是由其中的分布透明性中的位置透明性决定的。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集成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相对稳定的,数据仓库的数据是反映历史变化的是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

能够造成一种十分安全的环境的防火墙基本准则是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

33

通道处理机在数据传送过程中,通道选择一次设备需要的时间为4.8,传送一个字节数据需要0.2某设备每隔500发送一次传送一个字节数据的请求。改通道处理机进行字节多路通道传送时,通道极限流量应为200KB/S在理想的情况下,此通道上最多可挂接100台这样的设备。

延长MTBF以及缩短MTTR,对于提高设备的有效使用率是有效的。

软盘使用前先要进行格式化FORMAT是为了确定记录格式。光盘存储器利用光束在记录表面读写信息,使用的是激光。光盘当前受到用户重视是因其有下述突出优点:容量大、可靠性高、高速。一台高性能9磁道、半英寸(1英寸=25.4mm)的磁带机,记录密度是256B/mm带速4m/s启停时间10ms带长900m以EBCDIC码按块记录文件每个记录长为128B块间间隔10mm块化系数为16那么整盘带的记录容量最接近100m字节,从磁带上读出全部记录,需要225010ms. 协议是一组约定的规则,它有助于通信实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正确进行通信。协议中有3个关键因素。其中语法定义数据的表示形式;语义则能使数据管理所需的信息得到正确理解,时序则规定了通信应答信号之间的间隔和先后关系。

透明网桥采用向后学习的扩散式路径选择算法,具有即插即用的性质。

在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时,对同一数据的并发操作可能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因此数据库管理机制要解决丢失更新、不一致以及“脏数据”等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加锁技术和时标技术。在加锁技术中,排他锁要求太严,利他锁会产生死锁。

规划化过程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冗余度大的缺陷。 90年代以来,客户机/服务器Clinent/Server模式得到了十分迅速的流行。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来看,在LAN上采用得C/S模式,那是指在LAN中至少有一台DBMS Server,把应用任务划分成两大部分;与数据库存取有关的部分由DBMS Server承担;与应用的人机界面处理、输入/输出或一部分应用的逻辑功能等有关的内容由Client端的工作站承担。近来,已普遍采用了三层方式的C/S模式,即客户机-功能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若一组记录的关键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快带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40,38,46,56,79,84,

判断线索二叉树中某节点P有左孩子的条件是P->itag=0。若由森林转化得到的二叉树是非空的二叉树,则二叉树形状是根节点可能有左二叉和右二叉树。

一个已经具备运行条件,但由于没有获得CPU而不能运行的进程处于就绪状态。

在第一个事务以S封锁方式读数据A时,第二个事务对数据A的读方式会遭到失败的是实现X封锁的读。

数据字典中未保存数据库所用的文字信息。 合并不属于概念结构设计时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 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工作的开始。

在关系R(R#,RN,S#)和S(S#,SN,SD)中,R的主码是R#,S的主码是S#,则S#在R中称为外码。 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

34

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包含15个和10个元组,则在R∪S,R-S,R∩S中不可能出现的元组数目的情况是18,7,7。

取出关系中的某些列,并消去重复元组的关系代数运算称为投影运算。 参加差运算的两个关系属性个数必须相同。

IP操作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寻址、路径选择、分段和重组。

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10次缺页中断。

模拟声音在时间上是连续的,而数字表示的声音在时间上是断续的,当把模拟声音转变为数字声音时需要按一定时间间隔抽样,该时间间隔称为抽样周期,其倒数称为抽样频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VLSI的密度增加了和网络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视频和音频技术的改进。

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称为场地自治)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它具有灵活的体系结构,适应分布式的管理和控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高、可用性好,局部应用的响应速度快、可扩展性好,易于集成现有系统。 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是由显示器、数据手套和计算机构成的。

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的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师则或特性的文件。

1997年美国NIST发起征集高级加密标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安全性能更好的分组密码算法来取代DES最终选做高级加密标准AES的算法为Rijndal资料加密算法。

根据“冗余校验”的思想,码距可用来判断使校验码制冗余的程度,并估价其查错、纠错能力。8421码的码距为1,因而它不能查错、纠错。若一组海明码有效信息位k=4,校验位r=3,则其码距为3,用它能够发现2位错,并可纠正1位错。

ISO9000系列标准和软件成熟度模型CMM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强调质量形成于软件设计;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可度量状态;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条件;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度量;而CMM则强调持续的过程度量。ISO9000系列标准和软件成熟度模型CMM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ISO9000系列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强调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始终处于可控制状态。求证实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强调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而CMM则强调持续的进程改进。ISO9000标准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也可以概括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应使企业具有持续提供

35

符合要求产品的能力,这正是质量保证的概念;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现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而不是补救。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主要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广播联盟EBU;亚洲大洋洲开放系统互联研讨会AOW;亚洲电子数据交换理事会ASEB等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研究了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和美国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于1987年公布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我国于1998年也获得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真正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9000标准有如下特点:国际性(国际组织认定,多边互认)完整性(有一整套标准)兼容性、主动性、可信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兼容性表现在作为ISO9000系列核心的三个质量保证标准并非是相互孤立。其中ISO9001标准的内容最为全面。ISO9002标准仅适用于生产制造过程,ISO9003标准仅限于对检验和试验工作的质量要求,依次使用范围渐窄。ISO/IED TR 15504软件过程评估标准与CMM1.1相比有如下特点:参考模型的基本应用目的、基本构成部分,基本原理以及能力等级的含义均与CMM相似;不仅吸收了CMM的主要思想,不参考共他类似工作,尤其是欧洲的BOOTSTRAP项目等的成果。与CMM不同,ISO/IEC TR 15504明确给出了过程维;它所确定的评估对象是过程维的各个过程,给出这些过程的能力等级;它有一个明确意图,就是作为ISO9000族标准的一个支持标准,其内容与ISO9000族标准相互协调。

M阶B-树中所有非终端(除根之外)节点中的关键词个数必须大于或等于(M/2)-1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系统提供一对硬件寄存器,它们是页表始址寄存器和页表长度寄存器。 根据信道的共同作原理,I/O操作过程中需要2次进入管态。 传输层实现的安全技术有SOCKS技术。 使用方便不是代理服务器的优点。

动态图像是连续渐变的静态图像或图形序列,沿时间轴顺次显示,从而构成运动视感的媒体。当序列中每帧图像是由人工或计算机来产生时,就称为动画,当每帧图像是通过实时摄取自然景像或活动对象时,就为图像视频。 实体-联系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在关系数据库中,表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模式。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都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成员。 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前值可以进行UNDO,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后值可进行REDO。 丢失更新、对未提交更新的依赖和不一致的分析是事务并发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并发控制的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封锁方法。对于共享锁和排除万难他乐来说,X/X:TRUE是不正确的。

关系的规范化程度更高不是对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在数据库技术中,只描述信息特性和语义的数据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要求关系中的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为空值,这是实体完整性规则。

在数据库加锁技术中,一个事务如果对某一数据项加了排他锁,它将保持此锁,直到该事务

36

结束。这是保证事务隔离性特性的重要措施。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应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但PAD图是不适用的。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中,分析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的问题是要让软件做什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当包括对算法的详细过程性描述。该文档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不应当包括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软件开发中常采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于其特征而一般称其为瀑布模型。

软件原型化开发方法有其基本步骤,获取基本需求,开发工作模型和模型验证是实施原型化的最基本的步骤。

软件设计将涉及软件的结构、过程和模块的设计,其中软件过程是指模块的操作细节。 软件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其分析与设计对象可归结成两个主要的对象,即资料和程序,按一般实施的原则。对二者的处理应该是先资料后程序。

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主要包括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和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对于十进制数字143,二进制表示是10001111,8进制是217,16进制是8F,BCD码是000101000011,16进制3CF对应的十进制数字是975。

16位二进制原码所能表示的范围为-32767~+32767,16位反码所能表示的范围为-32767~+32767,16位补码所能表示的范围为-32767~+32767。

假设某计算机中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数,那么数-117的原码是11110101,反码是10001010,补码是10001011,-117与小于等于-12的数相加会产生溢出。

假设用8位表示一个数字,则-1的补码是11111111,-127的补码是10000001。 国标码用2字节表示一个汉字,如一个国标码为3274,那么它对应的机内码为B2F4。 汉字编码中字形码是汉字的输出方式,它的两种表示方式是点阵和矢量函数。

提高计算机系统并行性可以提高性能,一般有三种途径,分别为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

如果存储器周期是400ns,而每个周期可访问4字节,则存储器带宽为80Mbps。 计算机一般采用三层存储器层次结构,分别指高速缓存cache、主存和辅存。

高速缓存中需要将主存地址转换成cache地址,这种地址的转换称为地址映像,cache的地址映像方法有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

如果一条流水线由3个子任务组成,它们分别需要的时间为50ms,60ms,20ms,现在有200个任务需要流水执行,则需要的时间为6070ms。

3个可靠性为0.5的子系统组成串联系统后可靠性是0.125,组成并联系统后的可靠性是0.875。

计算机容错技术是指采用冗余方法消除故障影响,一般有时间冗余和元器件冗余两种方法。 00110111B是十进制数37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在计算机上处理汉字,必须先对汉字进行编码。汉字的输入码主要分为数字编码、拼音码和字形编码,其中重码率最低的是数字编码。

用作存储器的芯片有不同的类型。可随机读写,且只要不断电则其中存储的信息就可一直保

37

存的,称为SRAM;可随机读写,但即使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其存储信息也要定时刷新才不致丢失的是DRAM;所存信息由生产厂家用掩膜技术写好后就无法再改变的称为ROM;通过紫外线照射后可擦除所有信息,然后重新写入新的信息并可多次进行的是EPROM;通过电信号可在数秒内快速删除全部信息,但不能进行字节级别删除操作的是Flash Memory.

设某流水线计算机主存的读/写时间为100ns,有一个指令和数据合一的cache,已知该cache的读/写时间为10ns,取指令的命中率为98%,取数的命中率为95%。在执行某类程序时,约有1/5指令需要存/取一个操作数。假设指令流水线在任何时候都不阻塞,则设置cache后,每条指令的平均访存时间约为15ns。相联存储器是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它一般应用在cache中。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采用CACHE、虚拟存储器等多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机的主存容量不属于CACHE的特征。

并行处理机以SIMD方式工作;多处理机属于MIMD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的关系分别是一对多、一对多。 磁带存储器使用的存取方式是顺序存取,主存储器采用随机存取方式。 格式化后的硬盘中,一个盘面上两圈不同的磁道数据容量和扇区数相同。

高速缓存cache有三种地址映像方式,分别为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其中全相联映像的命中率最高。

当要将数据读入cache而cache已满时,需要将cache中已有的页面替换出去,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替换算法的实际命中率最高。

SCSI外总线是并行总线,USB和IEEE1394支持即插用和热插拔。 RSA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用于对用户身份或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与鉴定,但是窃听行为不能用数字签名技术解决。

数据加密的方法很多,DES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数据加密标准,在DES中加密算法是公开,保密的是密钥。

公钥加密有两个不同的模型:加密模型和认证模型。在加密模型中,发送者加密用的密钥和接收者解密用的密钥分别是接收者的公钥,接收者的私钥;在认证模型中,发送者加密用的密钥和接收者解密用的密钥分别是发送者的私钥,发送者的公钥。

某硬盘有2个盘面,每个盘面有50条磁道,最内圈磁道圆周为20cm,位密度为400b/mm,格式化后每磁道扇区数为16,每扇区有512个字节,磁盘转速为7200转/分,则该磁盘格式化前容量约为1MB,格式化后容量约为0.8MB,数据传输速率约为960KBps.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由单一控制器、多个执行部件和多个存储器模块组成。

按照Flynn的分类,奔腾PII的MMX指令采用的是SISD模型,而当前的高性能服务器与超级计算机则大多属于MIMD。

如果I/O设备与存储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DMA方式。 在关于主存与cache地址映射方式中,在cache容量相等条件下,组相联方式的命中率比直接映射方式有更高的命中率。

38

目前,除了传统的串口和并口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标准接口越来越多。例如,SCSI是一种连接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并行接口,数据宽度一般已为32位,且允许设备以雏菊形式接入;USB是一种可热插拔的高速串行设备接口,也可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EISA则用来连接各种卡式设备,已广泛使用笔记本电脑中。

基准程序测试法能比较全面地反应实际运行情况,但各个基准程序测试的重点不一样。MFLOPS是衡量向量机和当代高性能机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高速并行结构中,速度最慢但通用性最好的是多处理机系统。

与十进制数873相等的二进制数是1101101001,八进制数是1551,16进制数是369,BCD码是100001110011。

假设某计算机具有1MB的内存,并按字节编址,为了能存取该内存各地址的内容,其地址寄存器至少需要二进制20位。为使4字节组成的字能从存储器中一次读出,要求存放在存储器中的字边界对齐,一个字的地址码应最低两位为00。若存储周期为200ns,且每个周期可访问4个字节,则该存储器带宽为160Mbps。假如程序员可用的存储空间为4MB,则程序员所用的地址为逻辑地址,而真正访问内存的地址为物理地址。

若某个计算机系统中I/O地址统一编址,则访问内存单元和I/O设备靠不同的址址代码来区分。

相联存储器的访问方式是按内容访问。

假设一个有三个盘片的硬盘,共有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转/分,盘面有效记录区域的外直径30cm,内直径10cm记录位密度为250位/mm,磁道密度为8道/mm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个字节,则该硬盘的非格式化容量和格式化容量约为30MB和25MB,数据传输率约为960KBps。若一个文件超出磁道容量,剩下的部分存于其他盘面的同一编号的磁道上。 现采用4级流水线结构分别完成一条指令的取令、指令译码和取数、运算以及送回运算结果四个基本操作,每步操作时间依次为60ns,100ns,50ns和70ns。该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为100ns。若有一小段程序需要用20条基本指令完成则得到的第一条指令结果需400ns,完成该段程序需2300ns。在流水线结构的计算机中,频繁执行条件转移指令时会严重影响机器的效率。当有中断请求发生时,采用不精确断点法,则将不仅影响中断响应时间,还影响程序的正确执行。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是一种快速传递大量数据常用的技术。工作过程如下:向CPU申请DMA传送;获CPU允许后,DMA控制器接管系统总线的控制权;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在传送过程中不需要中央处理器的参与。开始时需提供要传送的数据的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传送结束后,向CPU返回DMA操作完成信号。 利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缩短计算机的处理时间,所谓并行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工作。可以采用多种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并行性,它们可以分为三类,即资源重复、资源共享和时间重叠。提供专门用途的一类并行处理机亦称阵列处理机以SIMD方式工作,它适用于矩阵运算。多处理机是目前较高性能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它的并行任务的派生是需要专门的指令来表示程序中的并发关系和控制并发执行。

39

一个双面5英寸软盘,每面40道,每道8个扇区,每个扇区512个字节,则盘片总容量为320KB。若该盘驱动器转速为600转/分,则平均等待时间为50ms,最大数据传输率为40KBps. 若固定磁头硬盘有16个磁头,每磁道存储量为62500位,盘驱动器转速为24000转/分,则最大数据传输率为5MBps.

计算机总线在机内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在同一时刻只可以有一个设备发数据,一个或多个设备收数据。系统总线由3部分组成地址总线、并行总线、运算总线。

早期的微型机,普遍采用ISA总线,它适合16位字长的数据处理。为了适应增加字长和扩大寻址空间的需要,出现了EISA总线,它与ISA总线兼容。目前在奔腾计算机上普遍使用、数据吞吐量可达2Gbps的局部总线是PCI总线。

发展容错技术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元件冗余可保证在局部有故障情况下系统的正常工作。带有热备份的系统称为双重系统。它是两子系统同时同步运行,当联机子系统出错时,它退出服务,由备份系统接替,因此只要有一个子系统能正常工作,整个体统仍能正常工作。

当子系统只能处于正常工作和不工作两种状态时,可以采用并联模型。如果单个子系统的可靠性为0.8时,3个子系统并联后的系统可靠性为0.992。若子系统能处于正常和不正常状态时,可以采用表决模型,如果3个子系统有2个或以上输出相同时,则选择该输出为系统输出,如果单个子系统的可靠性为0.8时,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为0.896;若单个子系统的可靠性为0.5时,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为0.5。

OSI安全体系方案X.800将安全性攻击分为两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主动攻击包括篡改数据流或伪造数据流,这种攻击试图改变系统资源或影响系统运行。不属于主动功能的为消息泄漏。

甲通过计算机网络给乙发消息,表示甲已同意与乙签订合同,不久后甲不承认发过该消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在计算机网络中采取数字签名技术。

就目前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而言,数据加密标准DES不能抵抗对密钥的穷举搜索攻击,其原因是DES使用的密钥较短。

防火墙是指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过滤封锁机制。

Cache的功能全部由硬件实现。某32位计算机的Cache容量为16KB,Cache块的大小为16B,若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采用直接映像方式,则主存地址为1234E8F8的单元装入Cache地址为10 1000 1111 1000.在Cache的替换算法中,平均命中率最高的是近期最少使用算法。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到CBFFFH,共有160KB。若用存储容量为32K*8B的存储器芯片构成该内存,至少需要5片。

中断响应时间是指从发出中断请求到进入中断处理所用的时间。

若指令流水线把一条指令分为取指、分析和执行三部分,且三部分的时间分别是T取指=2NS,T分析=2NS,T执行=1NS。则100条指令全部执行完毕需203NS。

在单指令流多数据流计算机SIMD中,各处理单元必须以同步方式,在同一时间内执行同一条指令。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q9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