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蒸发17万亿

更新时间:2024-02-15 17:2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2014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第六课时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时

高考考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

高考重点: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的含义、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将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的含义: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3、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和。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 xx。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1、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

(2)我国的商业银行以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

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期限,向社会吸收资金,并且按规定还本付息的业务。

(2)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

贷款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限期向借款人提供货币资金,并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从贷款对象看,贷款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贷款时,银行会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3)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3、我国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它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通过银行,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惊醒监督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三、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储蓄——便捷的投资。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银行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

2、债券——稳健的投资。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

(1)债券的含义:债券是一种,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含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风险和收益:由于国债以担保,以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较小。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含义: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风险: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股票相比,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和银行的储蓄存款。收益:收益通常低于企业债券、股票但高于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③企业债券。含义: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风险: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企业债券的风险高于国债、金融债券以及银行储蓄存款,但低于股票。收益: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金融债券和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但低于股票收益。

3、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除了从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外,发行股票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收益: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即持股人作为股东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利润分配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风险: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其风险性体现在:第一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第二、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有可能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

4、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商业保险有别于社会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行为。

(2)功能和特征: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

(3)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4)原则: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类别

储蓄

债券

股票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不同

收益

权不

偿还

方式

不同

投资

效益

不同

联系:

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经典题例

1、股票与债券的相同点是

A、都可以上市流通 B、收益是一样的 C、到期都还本付息 D、都是筹资方式

2、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转型后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主体业务是

A、存款业务 B、贷款业务 C、结算业务 D、股票买卖业务

3、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下列属于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是

A、购买商业保险B、办理存款储蓄 C、参加社会保险D、购买企业债券

4、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同期同档次的存款利率,其原因是

A、便于吸收存款B、限制贷款数量 C、降低经营成本D、银行需要利润

5、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开始低迷,许多投资者开始寻求购买国债。因为国债

A、能获取来源于银行贷款利息的收益

B、是一种能够规避风险的有效投资方式

C、以国家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小

D、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6、小张在2007年将3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10万。而2008年同样的投资却亏损了16万。小王在这两年内将30万资金中的5万投资股票,6万投资国债,18万存入银行,1万购买保险,共获利2万元。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②分散投资有利于规避风险③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④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7、一般来说,购买学生平安保险,投保人只要交纳几十元的保费,就能获得最高保险金额6万元的风险保障。可见学生平安保险是

A、高风险高收益同在B、稳健的投资

C、规避风险的措施 D、便捷的投资

8、2009年以来,安徽省10家企业共计成功发行12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额超过前三年总和,发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下列对企业债券认识正确的是 ①利率通常高于国债②任何企业都可以随意发行③企业自身的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④随时可以还本付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②④

9、参加保险的人都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事故,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如果因为投保人经催缴后,仍然不缴纳应交保险费,导致保险合同无效,或者投保人违反法定的保险合同的订立原则,导致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当然不负赔偿责任。上述原则包括 ①协商一致②公平互利③等价交换④自愿订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活期储蓄与国债这两种投资对象之间,某投资者如果选择活期储蓄,那么,他看中的是活期储蓄的

A、流动性强B、风险小C、收益率高D、信用度高

11、被誉为“股神”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由于投资失误,去年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股神”也栽了的事实说明

A、股票市场只有高风险,没有高收益 B、要摒弃股票这种投资方式

C、股票的风险就在于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D、投资理财既要考虑收益也要防范风险

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②降低利息税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08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分别累计下跌48%和47%,A股总市值蒸发近14.8万亿元,相当于上年GDP的6成。这使得绝大部分怀着股市捞金愿望的股民,尝到了深套的滋味。这充分说明

①股票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②投资者必须理性投资③购买购票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富④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4、一般情况下,银行利率提高股市会做出股票价格下降的反应。对于产生这一反应的合理解释是

①银行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 ②投资者改变投资组合

③投资者预期企业利润下降 ④股民的投资收益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1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变更的目的在于

①搞活资金融通 ②最大限度增加银行利润

③增加银行业务 ④为储户增加股息或红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1年有近8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但看好今年股市的人群比例仍然非常高,也达到了80%左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票投资的风险源于

①股份公司的经营风险 ②股票利息收益的不确定性

③股东退还本金的风险 ④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8、“绿色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的形象称呼,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企业则避免巨额赔偿的风险,污染受害者也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济。这说明

①“绿色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②“绿色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③“绿色保险”能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④“绿色保险”的费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1年3月一年期存款利率3%,小王将5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后本息为元,2012年3月我国CPI同比上涨3.6%,本息实际购买力约为元。

A、1500、53354 B、1500、49646 C、51500、49646 D、51500、49710

篇二:天天有钱细数A股十大魔咒

细数A股十大“魔咒”

目前的A股,一点利空和谣言都让整个市场恐慌不已,那些曾经导致市场大跌的“魔咒”更是让市场犹如惊弓之鸟!而江湖传闻,这些年A股市场有十大“魔咒”。

招商证券策略会

香港有丁蟹,大陆有招商。如果说“丁蟹效应”是港股股民的心头痛,那么招商证券的策略会就代表A股前方高能预警。6月16日和17日,招商证券在上海召开201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6月16日早盘,沪指低开1%后接连遭遇重挫,盘中失守5000点;创业板更是上演惊天跳水,盘中暴跌近6%。招商证券策略会“魔咒”再次灵验,不服不行!

“两桶油”涨停魔咒

“两桶油”涨停多次发出警讯。从历史走势看,“两桶油”拉升和指数高位震荡往往预示行情面临调整风险。

4.19魔咒

所谓“419魔咒”就是4月19日前后A股都会出现一次大跌。数据显示,2007年4月19日,上证指数暴跌4.52%;2008年4月18日(19日为周末),上证指数暴跌3.97%;2009年4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1.19%;2010年4月19日,上证指数重挫4.79%;2011年4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

1.91%;2012年4月19日,上证指数微跌0.09%,2014年4月21日(19日为周末),上证指数跌1.52%。

“逢大赛必跌”魔咒

传闻世界杯、奥运会期间等,股市走势都是下跌为主。

早在1994年,世界杯就让A股市场套上魔咒。资料显示,1994年世界杯开幕哨声一响,A股暴跌随即展开,其间跌幅达到21.58%。1998年世界杯期间,A股下跌0.56%,并在世界杯之后A股市场加速下跌超过200点。2004年欧洲杯开赛后A股的首个交易日就大跌2.26%,随后大盘震荡回落,至6月29日探底结束后展开反弹。2010年的世界杯期间,上证指数从3000点左右下跌至2400点,跌幅高达15%。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A股上演跳水表演,全天大跌4.47%。

“基金88%魔咒”

当基金仓位水平达到88%左右的时候,A股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跌。每逢市场遇上基金“88魔咒”的敏感时点,股市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基金仓位成了股市的“反向指标”,当基金的平均仓位远高于历史平均80%左右的水平,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水平甚至逼近或超过了“88%魔咒”临界线。近几年来A股市场“88%魔咒”屡屡显灵。

“五穷六绝”魔咒

从A股历史走势来看,大多会出现5月股指开始下跌,到了6月更会大跌,但到了7月就会起死回生。

今年的“5.28”上证指数盘中一度暴跌超过400点,最终跌幅超过6%,让投资者直呼“5.30”来了,市场当时陷入一片恐慌。而到了6月份后,投资者发现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本周市场更是面临持续暴跌,从5178点到4478点,空头仅用了一个星期来完成这一脉冲式下跌。但愿7月份市场会迎来起死回生的行情。

“大秦铁路魔咒”

从近年历史统计看,大秦铁路每一次冲涨停板未果,都预示着A股短期调整开启,这也被市场戏称为“魔咒”。

“降准”魔咒

2011年11月30日,央行一次“降准”,次日沪市高开低走收阴线,之后一路跌至2012年1月6日的2132点才止步;2012年2月24日,央行二次“降准”,次日沪市也是高开低走收阴线,之后一路跌至3月29日的2242点才引发新一轮反弹;5月12日,央行三次降准,沪综指开盘首日跌0.59%,连续三日翻绿累计跌幅达1.98%。

听说这个周末要降准了。

“IPO”魔咒

“IPO”给市场带来的抽血效应是导致大跌的直接原因,历来新股频发,尤其是“巨无霸”股票登场给市场带来的资金紧张因素,更是A股做空的大杀器。不过等新股申购结束、冻结资金回流,市场就会有转暖趋势。

“印花税”

这不是“魔咒”,这是真的大利空!

你还记得2007年的“5.30”吗?

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随后股市在短短一周内从4300点一路狂泄至3400点。短短五个交易日跌幅近千点,市值缩水近万亿。

时隔八年,A股再度迎来牛市,不过印花税仍然一直是老股民心中永远的痛,但凡市场有上调印花税的传闻,A股必遭遇大跌。从长江证券到国泰君安,每一次印花税的传闻都让A股血流成河。

虽说“常在股市飘,哪能不挨刀”,但是多了解一点市场常识总没有害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魔咒”仅仅是股市中涨跌的花絮,股市涨跌的根本原因,还是要综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公司业绩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等。

来源:财金阅读

作者:刘晓梅

篇三:如何识别A股牛熊周期?

如何识别A股牛熊周期?

在IPO注册制没有正式推行之前,A股牛熊交替规律(短牛慢熊)就无法改变。这是铁律,也是过去历史的反复与重演。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截止2015年11月9日,中国股市走过了25年的历程,并留下了25年的轨迹,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中国特色”:牛市总是表现疯牛、快牛、短牛,一步到位;熊市则总是表现为疯熊、慢熊、长熊。十年前,我就开始研究A股牛熊周期的划分,其中的一些方法已被许多投资者所接受。其实,A股牛熊交替还是很有规律的,而且判断方法也十分简单。根据中国股市25年来的走势判断,所谓牛市,只有大盘累计上涨超过100%,这一轮牛市就算大功告成;相反,所谓熊市,只有大盘从牛市顶峰下跌50%,这一轮熊市才有可能探底成功。

因此,本文划分每一轮牛熊周期的标志:熊市的底部目标一般都会跌去牛市峰值的50%以上,否则,本文不算入一个牛熊轮回。依此简单判断方法,我们可以将中国股市25年走势分割为六轮牛熊交替。

(一)第一轮牛熊更替: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从1992年4月14日上证综指站上400点,到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上证指数暴涨1000多点,涨幅竟高达200%以上。本轮牛市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结束了,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全部打回原形,累计跌幅超过50%。

(二)第二轮牛熊更替: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本轮牛市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熊市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累计跌幅超过50%。

(三)第三轮牛熊更替: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

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累计跌幅超过50%,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四)第四轮牛熊更替: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这是25年来唯一的一次“慢牛”,不过,只可惜随后的熊市却走了慢长的4年时间。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目标位的正式确立。

(五)第五轮牛熊更替: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

四年慢熊过后,2005年5月管理层启动股改试点,当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一直徘徊在1000点至1200点附近,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10月16日,中国股市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两年间疯牛暴涨500%!牛市结束!

本轮牛市仍是一轮疯牛、快牛、短牛!上证综指从2245点暴涨至6124点,仅用了10个月时间,不过,只可惜,上证综指从6124点暴跌至2245点,也刚好只用了10个月,这就是暴涨暴跌的“对称美”,然而,直至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最低跌至1664点,累计跌幅远超50%。这就是宝马变自行车的过程。

(六)第六轮牛熊交替:1664点——5178点——2500点?(跌幅超过50%)

有人将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涨至2009年8月4日3478点看作一轮牛市,但因其后下跌至2013年6月25日最低点1849点,下跌幅度不足50%,因此,这不能算作一轮独立的牛市。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上证综指从2400多点发力,新一轮牛市正式展开冲锋。由于融资融券第一次被应用于牛市,疯牛加杠杆更加可怕,两融余额不断放大成交额,上证综指节节攀升,中

国股市的泡沫化进程骤然升温。2014年11月27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6185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当天两融余额首破8000亿元。当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大关时,A股日成交额同步突破万亿大关;当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大关时,A股日成交额同步突破2万亿大关;直至两融余额及A股日成交额双双冲向2.5万亿时,疯牛突然终结。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最高冲至5178点,疯牛硬生生地嘎然而止,本轮牛市半年涨幅远超100%。

随后杠杆熊市开始发力,杠杆交易大面积爆仓,“千股跌停”的壮观景象绵绵不绝,让投资者胆寒,让监管层害怕。于是,中国股市首次将杠杆暴跌定义为“股灾”,举国上下、全民救市,三行一会、公安部、国安部、中纪委、证金公司、基金协会、券商协会、上市公司、企业家、牛散等纷纷表态并拿出真金白银救市,直至7月9日第一轮暴跌企稳反弹,当天上证综指最低下探3393点,后来11个交易日连续反弹,最高点反弹至4184点,累计反弹上涨23.3%。然后,第二轮下跌在8月中下旬开启,上证综指进一步下跌至2850点,通过再次救市,第二轮反弹至今天的最高点3673点,累计反弹涨幅为28.8%。7月初和8月底两次救市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惨烈的。很显然,按照以往熊市见底标准,本轮牛市最高点是5178点,那么,本轮熊市的底部就应该在2500点一线。然而,本轮熊市最低点仅到2850点,尚未抵达2500点一线,由此可见,判断本轮慢熊结束,可能为时过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c2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