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说话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30 19: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具备良好的说话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越来越放松。从而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说话能力;中学生;应试教育;课堂训练

对中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言作为人们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靠书面语言交流的场合会大大减少,而代之以口头语言。因此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对造就未来所需的人才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说话的含义及说话的重要性

说话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这样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是指参与说话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在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以上种种,无不说明说话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体的发展,这种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说话,曾不止一次地人们认为,所需要的不过是人的“嘴皮子功夫”。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说话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

(二)说话能力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对中学生而言,说话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学生树立和增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和良好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主动进取、大胆开拓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总而言之,良好的说话

1

能力是中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对中学生多种能力的依托和促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说话能力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

就职业而言,现代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口才:对政治家和外交家来说,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是基本的素质;商业工作者推销商品、招徕顾客,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这都需要口才。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具有口才天赋的人能把平淡的话题讲得非常吸引人,而口笨嘴拙的人就算他讲的话题内容很好,人们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在我们这样努力去做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觉:真正的自我正在人们心目中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形象,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击。

总之,说话能力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我们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而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就目前来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差,当众说话时,多数学生还是畏畏缩缩、期期艾艾。中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学生的说话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说话能力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 学生说话能力现状

目前的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于说话能力。

现在的学生如果根据一个主题用笔写一个片断,他们或许能写得不错,但是 如果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也许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2、学生在课堂上语言表达不完整。

现在的中学生课堂说话的重点已经不是说完整的话,而变成了对说话内容对 错的关注,老师们对说完整话的训练没那么重视,于是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都是半截话。

3、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老师担出问题后,回答者寥寥无几,教师组织讨论交流,分角色表演,根本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时老师的反应还跟不上学生的思维速度,于是老师们为了自己的尊严,对学生说话的评论往往会带有打击性的语

2

言。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发言的积极性。另外,老师们对学生不越雷池的回答比较认同,对那些不合自己口味或是意见相左的,总是欠缺鼓励性的评价等等,都会压制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4、学生与人交往时,存在着诸多毛病。

一是缺乏起码的交际礼貌,命令性口吻或不顾场合的耍赖性口吻居多;二是孩子气的语言,欠规范的语言较多;三是交际自信心缺乏,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 5、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通常他们表现为不愿意与人说话。

6、紧张心理。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7、保守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不重视

首先是老师不重视说话能力的训练,现在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和中进行说话训练的情况大多都是应付式的“偶尔进行”。有的甚至“不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一是应试教育使然。教学大纲虽然规定从初一到初三都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在初一和初二进行,到了初三就没什么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因为初三复习紧张,进行中考的最后冲剌的准备,而且从初二开始就要对学生不断地考试,排名次,并且以此作为衡量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砝码,如果学生考不好则老师甚至有被分流或下岗的可能,所以虽然认识到说话训练对学生以后工作生活有重要作用但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上课只好尽可能地把可能要考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顾不上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了,况且中考也不考说话能力。二是观念上存在不足,认为人除了聋哑之外都会说话,能说会道的就是能说会道,口绌的就是口绌,你训练那么几分钟就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了吗?有那份时间还不如用来培养读写能力呢。

其次是学生不重视。学生认为说话好坏对升学及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没必要训练。

2、学生交流欲望弱化,语言表达能力差

由于学生和教师的不重视,学生认识不到说话能力的重要性,渐渐失去了交流表达的欲望,并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敢说,越来直不会说,课堂上大家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当教师课堂提问时也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即使说出来,也词不达意,句子不完整,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3、语境的缺乏

不懂用普通话表达语言和感到没话说,在普通话说话环境方面,认为没有讲普通话的氛围。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生说话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培养

3

学生说话能力,目的是要让他们在会说、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要求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逐渐提高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三、提高中学生说话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1、凸现主体——改变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在说话训练中也一样,当大多数人都不说话时,某个想表达意见的人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但另一个方面,又有实验证明,一旦群体中出现了偏离者,其他人的从众压力会大大下降。因此,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以“教”本为“学”本,改“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凸现,从众心理就会慢慢消失,说话的兴趣也就能很快调动起来。

2、开而弗达——启动多向思维。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应善于开拓学生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对说话就能产生新鲜感,并能有话可说。 (二)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1、信心激励——敢说的奠基石。有些学生开始有了说话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勇气,还是不敢开口。此时学生正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思维最积极阶段。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通过目光、表情或语言,鼓励学生勇敢地说下去。教师激励的话语,会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学生也能信心百倍,积极踊跃地发言,无所顾忌地进行口语表达。

2、及时夸奖——敢说的催化剂。学生发完言,教师应马上给予充分的评价,并把夸奖寓于评价之中。可能有学生讲得不好,说得不对,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切忌批评训斥,讽刺挖苦。不管学生讲得怎样,都应给他们的答案以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就始终高涨。下一次,也能勇敢积极地参与到说话训练中。 (三)学练并重,使学生会说

1、指导正确的方法。学生刚开始的说话能力是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习得的。所以,有时说话常常抓不住主要内容,说得不完整、不准确,也常伴有方言、土语等。只有让学生克服这种无头无尾,任意粘连的毛病,学习正确的说话方法,

4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说话的能力和质量。

2、多管齐下,加强练习。说话训练的途径十分广阔,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无不与说有关。在实际的说话训练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首先是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文课上,朗读、复述、回答、讨论等都是说的实际训练。教师特别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多进行切磋讨论。这样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使说话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训练。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说话,也时时刻刻有练习说话的机会。我们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联系说话,逐步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

1、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口头语言要求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它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口头语言的表达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表达中,许多学生存在着不良的说话习惯,如拉衣角、咬嘴唇,态度不自然等种种现象。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在说话的时候做到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落落大方等一系列要求,并在学生的实际说话过程中给予充分指导。

2、相机点拨,鼓励标新立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发现、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质疑问难,正是训练他们表达能力的最好契机。此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找准机会稍加点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的见解,再让他们雅致精巧地表达,充分运用体态语言,调动听众的情绪。

(五)说话能力培养,需要必要的考核

我认为,“说话”既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要有必要的考核。这不仅是区分学习情况优劣,使学生自已了解自己、教师了解教学的需要,更是给学生以说话训练的机会和语言能力锻炼的手段,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如何考核?说话材料:可以是自选材料说话考核,自写材料说话考核,以及定内容即兴说话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内容、条理、语音、语调、体态等各方面内容。

5

考核人员:可以师生共同分项打分,教师指出各项得分高低的原因;也可以是教师单独打分。考核形式:可以是当堂打分,也可以是先录音后打分。总之,教师应根据班级、按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样而有实效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以一定比例记入语文学科总成绩中。

现代社会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他们真正做到能言善辩,无论是为当前的语文学习奠基,还是为将来踏上社会工作,作用都是无可厚非的。如此,孩子面对成功,无疑又跨近了一大步。

四、中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技巧性策略

(一) 强化朗读训练

古人提倡“涵咏”;把读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确有一定道理,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外,更应推荐一些引起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或学生自己的作文习作。进行朗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内容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发音能力等。坚持朗读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语感、情感感知能力和说话能力。 (二) 强化复述训练

复述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在机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生活常识为其主要内容,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既能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有条理,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三) 强化自述训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各种童话图画、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向教师请假、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

6

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 (四) 强化语感训练

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语感能力越强,说话能力就越好,分析理解能力就越强,语感训练的内容以说一明确的话题或一件事为材料,强调说前准备,培养先想后说的能力,写好说话提纲,言之有序。其形式可采用故事会、演讲、辩论会等。要求讲述清楚明白,完整畅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词准确丰富,语调、语音适当,表情姿态自然大方,说话语言表达上要更接近于书面表达的要求。重视语感训练。一方面可提高说话能力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儿童从说话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话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多数中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在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中,说话能力已成为认定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培养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因此,创设说话语境,加强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中学教师必须重视,也必须完成的基本目标。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荀子·大略》《古典名著译丛》 [2] 刘勰·《文心雕龙》

[3]《教育心理学》

[4] [捷克]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 [5] [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