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草原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3-03-08 10:18:4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综述

一、新疆草原旅游开发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发了草原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已形成规模的旅游区有北京的康西草原、河北坝上、内蒙古乌兰察布、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草原上的旅游景区、以及甘肃祁连山、新疆天山、四川红原和青海的部分旅游点等。

新疆草原区位于中国西北边缘,欧亚大陆的腹地,被天山分为南北两部,北部准噶尔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以上。新疆草原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北疆山地草原牧场是中国单位面积产草量最高的地区,是质量最优的夏季牧场。从史前时期起,这里就是各游牧部落喜欢居留的好地方,因此新疆草原上积累了宝贵的游牧民族文化财富,这也成为当今最有优势的草原旅游资源。

新疆天山区的优质草原资源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已经制定的《自治区十一五旅游规划》中,对新疆草原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了规划建设,首次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这些地方成为重点开发对象。《自治区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提到打造两个世界精品旅游区,其中之一是“喀纳斯、那拉提自然生态旅游区”,对那拉提景区的旅游形象定位——西天山草原王国、哈萨克幸福天堂;在培育五个重点旅游区的规划中,其中之一是建设伊犁河谷草原文化旅游区,按照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伊犁河谷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着重游牧文化培育,逐步成为河谷地带的支柱产业,使伊犁成为西部旅游的亮点,它的主打产品是草原文化;2008年4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的《那拉提草原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据有关专家介绍,规划中的那拉提草原风景区以哈萨克人的伊犁河谷草为主题,并依托草原打造“草原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三大旅游品牌。新疆草原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中国草原的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旅游发展最为典型,形成了五大旅游区。内蒙古自治区自始至终把草原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品的主题和形象品牌。虽然内蒙古在发展草原旅游中也存在它自身的问题,但相对新疆来说其草原旅游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新疆草原旅游开发较晚,整体旅游形象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定位;草原旅游产品单一,可参与的项目少;没有深入的挖掘草原民俗文化旅游,所开发项目文化内涵低;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差。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优势,实现

最大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充细致分析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而通过资源整合开发新疆草原旅游的形象产品。

二、目前国内草原旅游研究状况

关于草原旅游的研究涉及到很多领域,较多的集中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其中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受到较多研究者的关注。草原旅游资源富集的内蒙古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针对锡林郭勒草原旅游资源,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克什克腾旗、希拉穆仁草原、杜蒙草地等都有学者进行了研究。刘敏,陈 田,钟林生的在《草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一文中着眼于内蒙古草原旅游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开发理念、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设想,尤其基于资源的状况提出三种资源开发模式:依托市场模式、组合集聚模式和依托资源模式。孙芊芊在《试说草原民族文化旅游与旅游产品的开发》一文中以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研究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原生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的保护问题。韩巍 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问题,还有关于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草原纪念品等的开发研究。草原旅游资源作为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发展潜力所在,钟林生(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后立胜(锡林郭勒盟旅游资源分析及其开发策略)、张志国(内蒙古旅游资源评价及形象定位)、韩巍(论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开发原则)、李宇虹(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思考)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的草原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纳,对其进行了分类与评价,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优势,并提出资源开发思路。

对于国内其他草原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亦受到经营则和学则的关注,阎顺等对新疆地区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见解,向宝惠对青海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探讨,谢传儒对四川阿坝州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刘丽丹等对宁夏马兰的花草原旅游资源开发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草原旅游规划方面赛江涛以河北省察北牧场第一分场分为规划案例,主要介绍了察北牧场第一分场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根据其资源特点规划了功能分区,包括管理服务区、康体娱乐区、滨水游憩区、观光农业区、汽车野营区、度假别墅区、时尚野营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郑伟、朱进忠(新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以自然和人文景

观为分类标准重点介绍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并探讨了一些开发对策,提出新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功能分区;杨萍就伊犁河谷发展生态旅游分析了其资源优势,耿宝江等对伊犁河谷这一草原大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还有作者对新疆草原旅游资源的某一类型进行了资源开发研究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如新疆草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草原药用植物资源、草原岩画等历史遗迹资源等,但相关文献量较少。总的看来对于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在国内已较为成熟,处于领先地位,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借鉴了其经验,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依托自身草原旅游资源优势寻找特色开发之路。

总的来说针对内蒙古草原旅游许多学者对其资源深度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和草原民俗旅游开发、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等进行了研究,为草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新疆草原旅游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相关专家学者对草原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实证和个案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但是关于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分析和产品开发的研究文章或论文比较少,没有提出草原旅游的专题;在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中都能够发现其中包含的草原旅游点和以草原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品,新疆草原旅游需要加大开发力度,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三、个人见解

人们对自然和原生态环境的向往成为热潮,草原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草原民族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新疆具有优质的草原旅游资源,但目前新疆草原旅游的开发现状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草原旅游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新疆草原面积广阔并且草原类型多,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草原上多民族的长期繁衍生息,为新疆草原积累了深厚的草原民俗文化,这也是新疆草原最大的魅力和吸引力所在。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中,草原旅游在无声中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关注点,它的地位日益凸显。

就新疆草原旅游发展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和旅游业的相关部门没有引起对草原旅游的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2008年以前没有对草原旅游资源的具体规划与开发,现在正处于准备实施规划或初步开发的阶段;旅游线路的设计没有草原旅游专线,原因是草原旅游产品单一,可参与的旅游项目少;现有草原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低,体验性差,大部分产品属于观光层次;草原资源开发监管力度不

够,政府主导性差,造成草原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本人认为为了进一步加快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把草原旅游作为旅游收入新的增长点。首先政府要足够重视,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投资,加大开发力度;其次旅游业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鼓励创新,避免低价竞争,引导游客理智消费,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旅游市场;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性的开发。 我相信草原旅游的发展将为游牧民族经济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加快游牧民族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引起对草原生态安全和草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四、参考文献

[1]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 [2] 李凤斌等.草原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0

[3] 杨富裕,陈佐忠,张蕴薇.草原旅游理论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 [4] 刘敏,陈 田,钟林生.草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旅游开

发与市场,2006 22(4)

[5] 韩巍.草原民俗: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J].《前沿》,2008年第4期 [6] 孙芊芊.试说草原民族文化旅游与旅游产品的开发[J].《内蒙古艺术》,2008.1 [7] 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及空间格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第15卷第4

期,2006年12月

[8] 张婧.草原旅游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北方经济·2006年第5期

[9] 尹立君.提升草原旅游体验价值——以呼伦贝尔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

第3期(总第51期)

[10] 张志新.新疆哈萨克族特色传统体育发展新路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27

卷第1期,2008年1月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地方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