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5-12 0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向会斌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世界近代史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时段分期问题 二.学习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世界近代史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的中国与日本 第一节 资本的原始积累

一.原始积累的本质 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三.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

1.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2.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3.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后果 四.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概况 二、人文主义精神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 四、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五、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 三.德国农民战争

四.加尔文教与瑞士宗教改革 五.英国的宗教改革

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

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成熟 三.尼德兰革命及其历史方位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一.明代中国专制制度的强化

1.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 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 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 5.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

向会斌

6.文化与科技

二.16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日本

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2.农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3.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 4.封建统治的强化 5.侵朝战争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社会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革命前的社会等级构成 3.清教运动

4.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

1.长期国会开始阶段的活动 2.议员的政治分化 3.第一次内战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

1.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的英国国内形势 2.长老派与独立派的斗争 3.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

4.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 四.第二次内战与共和国的建立

1.第二次内战 2.普莱德清洗

3.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4.平等派起义 5.掘地派运动

6.政府爱尔兰和苏格兰 7.英荷战争

8.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

1. 1660年君主制复辟 2. 辉格派与托利派

3. 1688年“光荣革命”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初期发展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内阁制的形成

3.王权的衰落与议会权力的增长 4.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七.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1.概况

向会斌

2.约翰·弥尔顿与詹姆斯·哈林顿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

1.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2.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 3.投石党运动 4.路易十四时代

5.路易十五与法国专制制度化的危机 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1.神圣罗马帝国 2.三十年战争

3.“农奴制第二版”

4.奥地利君主国及其“开明专制” 5.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及其“开明专制”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1.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2.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 3.彼得一世改革

4.叶卡特琳娜二世及其“开明专制” 四.波兰、瑞典与丹麦

1.波兰的贵族专权和国家解体 2.瑞典、丹麦的经济、政治概况 3.北方战争

第三节 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时代基础 二.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三.启蒙运动的发源:英国 四.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

1.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2.狄德罗及“百科全书派” 3.让·雅克·卢梭 4.弗朗索瓦·魁奈

5.让·梅叶、摩莱里、马布利 五.启蒙运动的历史方位

第四节 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

一.明末清初的中国

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 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学术文化

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 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 三.莫卧儿帝国

向会斌

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 3.沙加汗“黄金时代”

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 5.文化和社会生活

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

1.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

2.奥斯曼帝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3.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第五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一.荷、英、法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 2.荷兰的殖民扩张 3.荷、英、法海上争霸 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1.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 2.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3.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2.全球均势的变化 3.全球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

1.北美13个殖民地

2.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 3.殖民地的政治民主因素 4.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5.启蒙思想的传播 二.美国的建立

1.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尖锐化 2.武装斗争的开始

3.潘恩的《常识》与舆论的变化 4.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三.艰苦的独立战争

1.艰苦的战争 2.法国的参战 3.独立战争的胜利 四.杰佛逊与民主改革

1.激进派与保守派的斗争 2.各州的民主改革 五.从“邦联”到“联邦”

向会斌

1.谢斯起义

2.从“邦联”到“联邦” 3.1787年《联邦宪法》

4.美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方位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与革命形势的成熟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 二.三级会议与大革命的爆发

1.三级会议的召开

2.国民议会与三级会议的终结 3.攻占巴士底狱 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

1.“八九年原则”的确立 2.1791年宪法

3.立宪派的统治及共和运动 四.吉伦特派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反封建的政绩

2.共和国的成立和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 3.限价问题和疯人派运动 五.雅各宾恐怖

1.雅各宾政府对国家的民主改造 2.恐怖统治 3.镇压反对派 4.热月政变

六.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

1.终结雅各宾恐怖 2.“热月反动” 3.巩固统治的斗争

4.督政府的统治 七.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 2.执政府

3.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其矛盾 4.帝国的倾覆

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方位

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一.维也纳会议及神圣同盟对革命运动的镇压

1.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制” 2.神圣同盟及其反革命活动 3.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4.神圣同盟的瓦解 二.1848年革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e6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