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

更新时间:2023-03-08 09:44:1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ICS 13.200 C 66

××× 备案号:×

AQ AQ/T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南

Guidelines of evaluation for work safe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AQ ××××—××××

目 次

前言 ................................................................................................................................................... 3 1范围 ................................................................................................................................................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术语和定义 ..................................................................................................................................... 4 4.总则 ............................................................................................................................................... 5 5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 ......................................................................................................... 6 6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动态评估 ......................................................................................................... 8 7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 10

7.1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 10 7.2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 16 8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程序 ....................................................................................................... 17 9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报告 ........................................................................................................ 18

2

AQ ××××—××××

前 言

本标准编制依据GB/T 1.1-2009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3

AQ ××××—××××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动态评估、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评估程序和评估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政府、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被评估单位)建立应急准备体系及评估单位和机构对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开展评估的相关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077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T 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年第6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年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令第493号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管理 emergency management

4

AQ ××××—××××

为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并尽可能将事故引起的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而开展的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评估等活动的总称。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以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为核心,提前开展的组织、人员、机制、预案、装备、物资以及评估等各项活动。 3.3

应急准备评估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ssessment

对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应急资源等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应急准备能力、保存其持续改进机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活动。 4.总则

4.1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目的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与评估是分析、完善被评估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资源等合法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重要依据,是在全面分析被评估单位所提供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安全生产应急准备相关工作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和评估的过程。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分为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个部分。静态评估是针对被评估单位应急准备体系状态的评估,动态评估是针对被评估单位应急准备能力的评估。 4.2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依据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应依据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被评估单位的风险评估材料;

b)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c)应急预案、应急制度、资源台帐和应急演练台账等资料;

5

AQ ××××—××××

d)突发事件、事故等资料; e)人员访谈、实操和应急演练情况; f)其他材料。

4.3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要求

被评估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所编制的评估报告应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5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

5.1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要求

静态评估主要通过资料查阅和分析、人员交流、现场实物审核等方式,对被评估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准备现状进行评估。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主要包括:法规和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值守、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设施与物资、应急演练、应急信息系统、监测预警、情景构建、经费与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等14方面。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设施与物资、应急演练等7个方面为静态评估关键要素。(国家法律法规对应急准备关键要素的要求见附录 A)

5.2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内容 5.2.1 法规和制度

被评估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配套的应急准备制度。 5.2.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被评估单位应分析、辨识本行政区域或单位内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和风险源,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工作。 5.2.3应急组织

被评估单位应建立应急组织机构体系,配备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人员,明确各级应急

6

AQ ××××—××××

组织机构的管理层级和应急职责。 5.2.4应急队伍

为了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实施应急救援,被评估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专职队伍或兼职队伍,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和物资。

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被评估单位,其应急救援队伍应与其安全生产风险相适应;不具备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被评估单位,应就近与其它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定期接受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检查、指导和培训,且定期组织联合应急演练。 5.2.5应急值守

被评估单位应当明确负责24小时应急值守的机构,建立应急值守制度,配备专(兼)职应急值守人员,应急值守人员应当具备与履行应急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2.6 应急预案

被评估单位应组织制定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及其他相关管理办法,根据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完成应急预案相关各项管理工作。 5.2.7应急培训

被评估单位应定期组织负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职责的负责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兼)职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进行应急法规、应急管理、应急指挥、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科目的教育培训。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定期组织对社会公众进行应急法规和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对单位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岗位应急避险知识、自救、互救等应急技能的教育培训,定期对单位周边居民开展风险告知、应急避险和自救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5.2.8应急设施与物资

被评估单位应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和应急需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

7

AQ ××××—××××

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和个体防护用品,并建立相关台账,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物资需符合《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 。 5.2.9应急演练

被评估单位应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和安全生产风险,采取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实战演练等方式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演练评估和改进记录。 5.2.10应急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被评估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 5.2.11监测预警

被评估单位应建立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预警机制,确保所发布预警信息得到及时响应。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做好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和动态监控,及时提供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 5.2.12 情景构建

被评估单位应对本行政区域、单位内潜在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进行辨识,对巨灾事故开展情景构建工作,明确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准备的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5.2.13 经费与保障

被评估单位须将应急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对通讯、物资、后勤等制定应急保障方案。 5.2.14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

被评估单位应针对邻近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的交通干线、应急避难场所、环境敏感点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制定应急保护方案。 6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动态评估

6.1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动态评估要求

动态评估主要针对被评估单位各级岗位人员,采用考试、问答、实操和应急演练等方

8

AQ ××××—××××

式,对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应急准备能力进行检验和评估。

应急准备动态评估主要针对事故现场10项应急功能开展评估,包括:接警与报告、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疏散与避难、医疗救护、危险源控制、危险物处理、次生灾害防范、信息发布、恢复重建等。 6.2安全生产应急准备动态评估内容 6.2.1 接警与报告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准确接收和处置事故信息,并向相关单位报告;正确启动本级应急预案。 6.2.2监测与评估

被评估单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部署和调整监测仪器和监测点,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发布预警或调整应急处置方案。 6.2.3警戒与治安

被评估单位应在应急响应初期建立隔离区和警戒区,隔离现场周边主要交通线。 6.2.4疏散与避难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组织现场无关人员有序撤离,组织受影响区域内人员的疏散或避险。 6.2.5医疗救护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搜救现场伤亡人员,并转移到安全区开展有效救治。 6.2.6危险源控制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切断安全生产事件的风险源。 6.2.7危险物处理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对危害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6.2.8次生灾害防范

被评估单位应保障应急人员安全,消除安全生产事件影响范围内的其它潜在风险源,并对应急处置废弃物及时回收和处理。 6.2.9信息发布

被评估单位应明确信息发布程序,及时开展信息沟通,正确引导舆论。 6.2.10恢复重建

9

AQ ××××—××××

被评估单位应及时开展现场清理和恢复、事件损失评估、事故调查、资料归档、抚恤与补偿等工作。

7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7.1 安全生产应急准备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设置

应急准备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如表7.1所示。

表7.1 应急准备静态评估指标体系和分值

一级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三级指标 分值 1.1.1 组织对国家应急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建立识别记录 1.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应急管理规章制度 1.1.3在主要应急规章制度、预案中对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1法规与制度 1.1.4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法律培训或告知 1.2.1明确领导带班、应急值守、应急报告等制度 10 20 1.1应急法规 60 20 160 10 20 1.2.2明确应急互助或联动相关制度 20 1.2应急制度 100 1.2.3明确应急疏散和撤离制度 20 1.2.4明确基层人员应急指挥协调制度 20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