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8年)-1

更新时间:2024-03-02 0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2)将最有意思的作业在橱窗中展示,互相学习。

1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2课 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 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 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教后小记:

2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3课 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3.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各种脚的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脚的特征,并能用绘画和泥塑的方法表现它们。 教学难点: 人的脚步是较难表现的。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

1. 观看视频,思考:你们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动物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播放一段踩在雪地上的猫和鸭的脚印的动画和活动情景。) 2.讨论交流,小结导入。 二 新授指导。 (一)了解、学画动物的脚。

1.观察不同类型的动物的脚,总结类型。 2.巩固分类。

3.教师示范 :用概括和简化的方法来画一画动物的脚。 (1)爪形——鸭子的脚(在黑板上示范)

第一步:画出一个爪形脚脚趾的分布走向和大概的长短,(先猜后出示图片) 第二步:把脚趾画完整,注意每一根脚趾的起伏,然后画出鸭蹼。 第三步:画出鸭子脚上的花纹

第四步:涂色(课件出示最后的完成图)

(2)指导学画其它动物的脚。如掌形脚:豹子的脚 (课件出示步骤讲解) 4.讲故事懂道理。

根据画面内容,说说两个小动物之间的联系和给我们的启示。 (二)了解、学画人类的脚。

1.讨论交流:人的脚有什么用?人的脚和动物的脚有什么不同? 人的脚和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 游戏:用脚拿笔写字。 4.教学画脚。

(1)脚的大致外形,不犯基本外形错误。 (2)比例相对准确。 (3)线条大胆,流畅。 5.学生画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本课小结提示:多观察,多画速写。 四、作业。

独立创作:xx的脚。

3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4课 漂亮的鞋(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鞋的各部位特征进行联想并通过模仿图纸设计,构思并制作心目中新奇、漂亮或者

功能独特的鞋。

2. 通过联想和互助合作,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制作立体的、独特的漂亮的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对鞋的联想和创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感受自己的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鞋、示范制作用品用具等。 准备:各种鞋、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鞋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临摹鞋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些鞋的图片,你能联系自己的鞋说一说鞋有什么作用吗? 三、教学新课。 四、1.欣赏分析。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 2.讨论交流。

说出自己喜欢 的一种鞋的样式,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3.分析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鞋的造型,了解它的功能以及装饰的特点, 分析不同鞋的共同的特点及不同的设计风格。 3.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4. 三、作品展评。

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评。

4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5课 漂亮的鞋(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2.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写生鞋或记忆画鞋,提高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和绘画工具。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鞋的造型和功能,能够临摹一只鞋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

临摹鞋的造型,画自己见过的造型独特的鞋。 教学过程:

一、经验回顾,导入课题 1. 回忆上节课知识点。 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授,设计创作 1. 学画设计草图。

(1)引导学生关注设计图纸。

(2)让学生欣赏PPT展示的设计师的鞋样图片。

(可以先夸张鞋子的某一部位,然后进行联想,最后添加) (3)看鞋样图,引发学生对鞋样的直观认识。 (4)学生画设计草图,老师也一起画,虎头鞋样。 (5)相互交流,欣赏草图。

2. 分析制作材料,根据肌理特征来选择。 3. 解决制作技巧问题。

回顾制作技法,重点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法问题。 5. 示范制作虎头鞋。 三、学生操作。 四、评价小结 1. 展示作品。 2. 2. 学生评价。 五、拓展活动。 1. PPT图片欣赏。

2. 欣赏鞋的制作过程视频。 六、作业。

1. 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鞋; 2. 要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肌理特征和色彩效果进行制作;

3. 制作的鞋要具有独特的功能或者漂亮的色彩或新奇有趣的外形。

5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6课 向动物朋友学习

教学目标:

1. 接触仿生学知识,具体了解几种人类向动物学习的发明创造。 2.以人类向动物学习为题材,大胆想象,创作有趣而奇特的画面。 3.教育学生热爱人类的朋友——动物,并以赞赏的眼光来观察研究它们,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结合科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对仿生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观察、认识和利用动物的习性及特殊能力进行联想、模仿、发明和创造,用绘画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画面表现的动物和受到启发联想、设计的形象之间的联系要合理、贴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飞鹰和滑翔机的图片,请学生寻找两者有哪些地方相似。 2.引出“仿生学”一词,让学生自己来给它下一个“定义”。 二、教学新授:

(一)理解基本常识。

1.打开书本,看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各种发明创造的启示来源。 2.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其了解的以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

3.分组讨论未来人类所要解决的诸如交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把问题板放到讲台上供各小组交流。大家讨论以仿生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解决方案。 5.各小组可提出异议、方案进行答辩。 (二)学习创作。 1.作业画法提示:

(1)淡彩法:可用铅笔、水彩笔描绘。

(2)综合法:也可用蜡笔、彩色铅笔结合水彩、水粉颜料进行作业。

(3)还可以用综合法,即把绘画和各种废旧材料粘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业。 2.每位学生把自己小组的发明方案画出来。 3.作业展示评价:

(1)能否为讨论提供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 (2)是否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 (3)小组合作是否能集思广益,完成作业。

(4)画面表示的动物和发明设计的形象是否有关系? (5)画画是否新奇、有趣?

(6)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和同学分别授予“发明奖”和“小小设计奖”。 (三)作品欣赏。

据说古人钻木取火,是受啄木鸟啄出火启示,人类向青蛙学游泳,向鸟儿学习飞翔,向螳螂学做锯子??还能模仿动物发明什么? 三、本课小结:

播放以仿生学为资料的录像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四、作业要求:

1.以人类向动物学习为题材,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创作一幅画。 2.既可以画已有的发明创造也可以画自己想象的发明创造。

6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7课 美丽的园林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外园林建造审美观和设计手法的异同,了解中外园林的外观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园林艺术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二、新授理解。

(一)了解我国的园林。

1.观看短片(苏州园林),思考: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2.讨论交流:

(1)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2)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3)欣赏: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 (4)思考、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 (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3.引导小结: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国园林的特征:

(1) 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 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4.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动观。 (二)欣赏、了解外国的园林特色。 三、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和讨论,说说中外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说说它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充分的珍视、保护和发扬。请说说你的看法。

3.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园林农村,这是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谈对把园林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变得风景如画的观点的理解。

7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8课 水墨园林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体验水墨游戏的趣味,尝试对园林的水墨画法。 2. 练习把园林写生稿提炼成意象集中的水墨画。 3.对水墨园林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在水墨游戏中尝试对园林的表现,理解“提炼”。 教学难点是:①村景写生时画面的组织:

②水墨表现时意象的提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评铅笔写生作业一一园林(或校园一角)。 2.游览家乡的园林,谈谈你的感受。 二、新授教学。 1.尝试练习:

如果大家把各自的园林写生画用水墨表现会怎样呢? (学生尝试水墨游戏,体现园林特点。) 2.示范提示:

充分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点、跛、檫,画出园林景物的丰富和美丽。 评述笔墨,落脚于提炼。 3.欣赏评析:

由学生水墨园林想起著名画家李町染的两幅画,出示对比图《皆趣园》。 先让学生自由评述两幅《谐趣园》,再引导学生欣赏,懂得提炼。 对景写生图显得细腻、真切;创作图气氛浓郁,更有水墨韵味。 4.创作表现:

运用提炼方法表现水墨园林,体验提炼乐趣。教师巡视辅导。 6. 评析作业。 7. 三、本课小结。

8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9课 我造的花园

教学目标:

1. 情意:欣赏中外园林,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园林的布局、结构和外貌特征。 2. 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3. 技能:了解制作立体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合理布局、美化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制作立体园林的相关技法,并学会选取和利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创作目标:服务,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教学过程: 一、 感知与体验。

1. 师生拿出自己在园林游玩的照片共同欣赏,讲述照片的故事: 在哪里拍的?喜欢林中的什么?园林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欣赏一组园林的照片,学生比较园林的异同。

3. 学生分析寻找林中都有哪些元素,及他们的风格式样。 二、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设计要求 :

(1) 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也可以吸取欧洲古典园林的样式,用各种材料为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造一个美丽的花园;可以参考例图和中外园林的图片制作。

(2) 可以独立设计制作,也可以集体合作。 2. 学生设计制作。 三、赏析评价。 四、本课小结。 教后小记:

9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0课 头饰和帽子

教学目标:

1. 情意:欣赏古今中外的头饰和帽子,让学生对服饰有所认识与了解,提高生活情趣。 2. 认知:搜集、观察生活中的头饰和帽子,比较它们的风格。 3. 技能:学会头饰和帽子设计创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头饰和帽子,感受它们的形式美感和装饰风格。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谜语切入。

2.欣赏同学带来的帽子和头饰。

3.用摸材质、看颜色、说外形等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帽子和头饰。 4.试着画一画自己带来的帽子和头饰。 5.教师进行讲解。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影视剧、戏剧、少数民族中的帽子及头饰的形象,比较他们的风格。 2.了解帽子的结构:帽檐、帽身、帽带三个部分组成。

3.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你喜欢哪一顶?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4.老师写生示范:

画一顶自己喜欢的宽边草帽,注意画出立体感觉,并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帽子的材质。 4. 学生创作实践。 三、评价与反思。

1. 欣赏讨论中外各种有趣的帽子和头饰,说说它们美在 哪里,所用的材料、形状和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 画出最感兴趣的帽子和头饰,也可以将你设计的头饰和帽子画出来。 教后小记:

10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1课 迁想妙得

教学目标:

情意:培养学生对服饰文化认识和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认知:搜集、观察影视作品、服装设计展示以及各类图片,比较它们的风格。 技能:能够初步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立体制作的基本方法。根据观察、写生和想像,用各种材料做漂亮的头饰和帽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课。 1.趣味改照片。(有2个方案,可选其一。) 方案一:

(1) 出示自己照片的创意剪贴添画作品,学生欣赏模仿,尝试快速改画自己的照片; (2) 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并选派最好创意的学生上讲台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3) 请学生挑选同学来点评自己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议; (4) 简单小结,导入本课。 方案二:

(1) 出示90后照片的创意剪贴添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感受其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2) 让学生说说添加后的照片的感觉;(幽默、有个性) (3) 师简单小结,解释“迁想妙得”的意思。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 二、新授指导。 (一)欣赏生活中的创意作品。(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1)生活用品的创意添画。(引导生说出——添加。) (2)街头墙壁、地面的创意添画。

(渗透添加的用途:变丑为美。美术与生活的一种息息相关的联系。) (二)与画家同题异构。

1. 请生拿出师发给大家图片进行联想并添画,使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片。

2. 每组推荐一个最佳创意作品,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师生互动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联想。) 3. 欣赏法国艺术家的“都市留白系列作品”。

4. 将学生的作品和画家的创意相比较,体会画家的精彩设计。 (三)学习创作技巧。

1.探讨如何进行图片的再次创意。 (1)在原稿上直接添画或粘贴。(添加法)

(2)将所需形象逐一剪下,重新组合后再进行添画或剪贴。 2.出示几张图片,请生联想可以怎样添画? 3.学生尝试创作练习。

4.出示添加好完成的作品。说明这种方法为添加法。

5. 欣赏不同创作方法——替换法,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如何表现画面的美感。 6.布置课堂练习作业,明确要求。 三、评价与反馈。

1.学生按照小组的创作主题进行展示,六名学生一张展板,由生自己进行一句话介绍,自己请同学点评,并给点评同学打分。 2.创意随处见。

欣赏比利时艺术家Ben Heine的铅笔插画和摄影结合的作品。 (1)妈妈们的奇思妙想;(2)趣味摄影——月亮; (3) 外国纸币和人物; (4)生活物品创意摆; (5) 国外汽车广告动画。 四、作业设计要求。

1. 学生尝试改画自己的照片。

2. 对指定的图片进行创意添画,使之成为一个有趣的画面。

3.用各种材料来完成你设计的头饰和帽子,还可以戴上它们上台展示一番。

11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2课 看新闻画新闻

教学目的:

1. 培养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 2. 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 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教学过程:

一、看新闻,说新闻 1.观看新闻:新闻联播 2.说新闻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二、欣赏范画,以供欣赏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买彩票》 (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三、学生作画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12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3课 成长变化

(一)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的成长变化的关注,增强热爱生命的情感。 认知:通过对人外貌变化的观察,了解生命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技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以平面描绘或立体造型 的方法,表现成长变化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用平面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变化。 难点:在创作中学会合理选择并能综合利用材料。

1. 议论一下:人在成长过程中,相貌、身材、神态会发 生哪些变化? 2. 画出或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3. 既要注意各年龄段的外貌特征,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 的延续性。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 。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已 。 3.想像一下自已未来的模样。

4.讨论: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3)彩纸粘贴、撕纸粘贴、纸版画??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评价 。 1.作业展示 。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已的作品。

13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4课 成长变化(二)

教学目标:

1.情意:回忆自己的过去,认识现在的自己,想像自己的未来,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 艺术形式展示自己所憧憬的未来。

2.认知:认识到人在成长变化中各个年龄段的外貌变化特征,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 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

2. 技能:用黏土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

观察、了解自己成长变化中体貌的变化特征,用黏土和泥工的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成长过程。 教学准备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欣赏一组陶艺。 2.赏析交流。 3.揭示新课。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讲解陶艺历史。

2.了解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3.了解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学习用黏土创作 。

1.明确创作内容: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明确创作要求: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评价。 1.明确评析要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成长过程各个时段的特征,用黏土来表现人物的成长变化。 2.作品展示,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指导完善作品。

14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5课 有生命的石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江苏古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和艺术 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了解古代石刻艺术的选材、画石、雕刻的制作过程,并用黑水彩笔作画石练习。 产生对石刻作品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陵墓石刻的形式、内容及特色,学习画石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画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块普通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生命吗 你听过石头中有生命吗?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个答案肯定会“水落石出”。 二、自主学习 。

1.简单介绍陵墓石刻: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把都城建立在南京。 2.学生欣赏。

(1)人:武将、文臣:你看武将和文臣从着装、动作、神态方面来分析有什么不同? (2)神兽:麒麟,辟邪。

神兽,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左边的一只叫麒麟,右边的一只叫辟邪。 麒麟是皇帝陵墓前的神兽,辟邪是王侯墓前的神兽。

石虎、石象:明朝的石虎少了些气势和动感,但多了几分温驯和可爱。 (3)神柱:

南朝陵墓神道石柱由柱头、柱身、柱座三部分构成。

南朝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呈圆形,碑身呈长方形,碑座龟趺形。 4. 检查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1) 右图中的石兽叫什么? (2) 石碑底下压着的是什么动物? (3) 下面哪种动物有翅膀?

(4) 看了刚才的资料,你觉得石头中有生命吗? 4.讲评刚才的习题,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灵活讲解。 三、作业练习: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进行石头联想绘画创作。 1. 欣赏几幅石头联想绘画作品。

2. 教师示范:拿起一块石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进行因石想象?

(1)正、反看,倒、正看,斜、侧看,从各个角度对石头进行观察、想象,结合石头的

形状、肌理、色彩和质地,找到最佳的绘画角度,最符合你的形象设计构思,才算找到最佳的点子。 (2)教师提示:可在石头上铅笔画出草图,选择一个满意的上色。先勾线再涂色,也可 以先涂色再勾线,还可以直接涂色不勾线,都可以。

3. 学生练习:和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想象一下,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可以把你手中的石头变成什么呢? 四、作业展评,活动总结:

1.展示作品,学生点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2. 讨论交流:石头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15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6课 奇妙的图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奇怪的图形的特征 2)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

3)通过学习能创作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 4)设计的图形简练、幽默,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奇怪的图形。能设计一个独特的奇怪的图形 教学准备:范画、水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奇怪的图形,思考:你最欣赏哪个图形?为什么欣赏? 2.讨论交流,导入本课。 二、欣赏、讨论 。

1.导入:奇怪的图形被广泛使用于广告、招贴和插图,针对具体的图形。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吗?

2.学生欣赏画作,思考问题。 (1)这些画奇在什么地方? (2)它的新意何在?

(3)它的设计特点及作者思路的探讨。 3.学生交流,欣赏讨论。 三、实践练习,巡回指导 。

1.要求:设计一小图形,要求简练、幽默。

2.提供一定的图形给学生参考,以帮助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完成一部分作业。 四、赏析评价,完善作品。 1.评价建议:

(1)你觉得你的作品称得上是奇妙的图形吗?

(2)你的作品画得是否简练,构思是否巧妙?表现出新奇的创意了吗? (3)你能否用简单的语言或文字来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五、拓展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一个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奇妙图形,也可以用奇妙的图形为自己或他人做名片。 要求:简练、巧妙。

1. 先构思画一些草图,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2. 选自己满意的草图,加工成正式作品; 3. 可以画黑白稿,也可以用色彩来表现。

16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17课 画汗衫 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材料,通过绘画、拼贴、拼画等方法进行旧汗衫的再造设计活动, 体验再造过程。 2.运用视觉、听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3.尝试大胆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表现,并且大胆的展现自己。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观看教师事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师生共同收集的汗衫。

2.说一说:如果让你选购一件汗衫,你准备选哪一件?为什么选购这件汗衫? 3.讨论交流,小结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汗衫的基本特点。 1.出示汗衫样品,了解基本特点。

每一件汗衫都是设计者智慧的结晶,它们有的色彩搭配协调;有的图形别致;有的简洁大方;有的上面是简洁有趣的拼音、文字等。 2.启发学生分析汗衫图案的类型。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 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2.启发学生了解汗衫图案设计的立意。

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

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 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二)学习再造汗衫。 1.学习图案设计:

(1)非四边形。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 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2)四边形的图案。

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 (2) 欣赏课本上的几幅作品,了解表现手法。 2. 学习再造汗衫。

(1)设疑:要对旧汗衫进行装饰,你有几种方法?能说说吗?(学生说方法)

(2)展示:先看课件展示的学生所说的几种方法,除了那些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说后)老师再示范几种方法:喷洒法、流淌法、揉纸法、压印法(用树叶、苹果的一半、卡纸) (3)简介再造步骤: ①平铺汗衫。(或剪裁汗衫纸样) ②绘制草稿。(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力求图案新颖、别致。) ③调色上色。(上色时注意水分不能过多,可以采用重色法。) 3. 学习再造,巡视指导。 (1)自由选材,自主再造。

(2)(2)自由选材,合作再造。 (二)展示赏析。

1.分组汗衫展示,现场解说。 2.评价作品,完善创作。 三、实践总结,课后延伸: 1.你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

2.每一片空白,都是我们展现自己的舞台,等同学们的能力再提高些的时候,还可以用刺绣、丙稀颜料画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花布装饰(展示衣物),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美。 教后小记:

17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18课玩 偶

教学目标:

情意:欣赏玩偶,感受它们的妙趣横生,体验玩偶带来的乐趣。 认知:学习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偶。 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材料本身的形状、色彩和性质,根据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玩偶形象。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播放木偶剧。

2.讨论: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它的颜色和表情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3.交流:学生说说看过以后的感受,谈谈自己以前看过的木偶剧

4.观看:教师带来一个箱子,学生猜里面是什么?从中取出玩偶范作,学生欣赏。 5.观察:这些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 6.欣赏讨论:

各种费旧材料适合做什么?如瓶子、纸盒适合做身体,毛巾小袜子等适合做玩偶的衣服。 8. 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制作方法和小技巧。 8.学生制作:

(1)明确作业设计要求: ① 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小玩偶。

② 巧利用妙材料的形状、色彩和性质,进行有趣的联想,为创作服务。 ③ 用做好的小玩偶来表演节目。 9.展评完善。

18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19课 偶戏(一)

教学目标: 情意:

通过学习,了解偶戏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保护和继承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和责任感。

认知: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技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熟悉偶戏这门传统艺术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 教学过程:

1. 通过影象资料的欣赏导入。 2. 出示示范作品赏析:

(1)提线偶 (2)杖头偶 (3)布袋偶 (4)皮影 让学生对偶戏产生探究的兴趣。

3. 通过讨论分析自己带来的材料,学习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偶戏人物形象。 4.学生进行制作。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制作的偶戏人物,自编自导一出偶戏。 作业设计要求

1. 欣赏偶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偶戏的种类。

2. 讨论、分析偶戏的种类和制作特点并动手制作一两个偶戏角色 6.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19

备课时间: 第 周 备课:赵二兵 课时数:

第20课 偶戏(二)

教学目标:

1. 情意:组织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2. 认知:学习用各种方法创作偶戏中的角色。

3. 技能:引导学生自编偶戏故事, 设计偶戏角色造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剧本的角色,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偶戏中的角色。 难点:在学会做布袋偶的基础上,怎样做提线偶人。 教学过程

1. 欣赏提线偶戏资料;《三个和尚》动画片。 (1)找三个和尚的形象特点。 (2)环境特点

2.启发学生新编《三个和尚》的故事

(1)你能利用三个和尚的形象特点发挥想象力,新编一个故事吗? (2)讲故事并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表演提线纸偶。 3.分析制作方法和要点。 (1)为什么叫“提线纸偶”? (2)提线控制偶戏形象的哪些部位? 4.艺术实践

(1)学生设计制作三个和尚的形象。 (2)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作业设计要求

1. 写个小剧本,也可以挑选一个现成的童话剧本。根据剧本的角色制作戏偶。 2. 排演偶戏。用不同声音为角色配音。在排演中体验戏中人悲欢离合的情感。 3. 绘制偶戏演出的招贴画、戏票、说明书。 4. 教后小记: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