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法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12 1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 第一章

1.什么是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逻辑上周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准则,它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 2.城市管理法律规范

城市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3.城市管理法的概念

城市管理法是城市行政组织在对城市的各个系统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4.城市管理法的特征

(1)城市管理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地域性;(2)城市管理法包括的内容具有复杂性;(3)城市管理法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5.法律关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解释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具体来说,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具有合法性。 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 6.什么是法律事实,包括什么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7.行政法律纠纷解决机制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8.什么是法律责任,特点是什么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特点:(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第二章

1.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组织法定原则;(2)行政分权原则;(3)行政组织精简原则;(4)行政组织职责权相一致原则。 2.行政机关概念

行政机关是由国家依法设立,行使国家行政权,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构。 3.行政机关特征

(1)行政机关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2)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权威性;(3)行政机关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4)行政机关具有相对独立性。 4.什么是行政职权

行政机关的职权也称行政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公共事务时所拥有和行使的具体行政权。 第三章

1.什么是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是指调整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或指规范城市规划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城乡规划制定原则

(1)城乡统筹和合理布局原则; (2)保护传统和地方特色原则; (3)有利于生产和方便生活原则; (4)保障安全和防止公害原则; (5)合理用地和节约资源原则; 3.城乡规划实施的原则、制度 原则:(1)先规划后建设原则;

(2)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原则; (3)依法实施规划许可证原则; (4)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原则

制度:(1)选址意见书制度;(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4)风景名胜区规划制度;(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规划制度 第四章

1.我国土地所有权存在哪两种形态

我国土地所有权存在着两种形态:一是国家所有,二是集体所有。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

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范围

第一,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仅限于国有土地使用权,且是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土地一般是具有商业性利益的土地,即具有房地产交易性质的土地。 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 招标、拍卖、挂牌

4.业主公约及业主大会相关管理制度 第五章

1.城市道路管理法概念、特征

城市道路管理法是指用于调整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执法主体是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2)管理对象是城市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3)内容包括对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的调整。 2.城市交通管理法的原则、特征 原则:(1)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原则;(2)限制发展耗能交通原则;(3)推广应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原则。

特征:(1)城市交通管理法的目标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2)城市交通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3)城市交通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城市交通。 第七章

1.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种类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第九章

1.城市环境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1)申请。申请是指行政相对人向环境行政机关提出拟从事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表示。

(2)受理。受理是指城市环境行政机关经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后,认为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对其申请予以接受的行

为。

(3)审查。审查是指城市环境行政机关对已经受理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查的过程。

(4)决定。决定是指城市环境行政机关根据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的结果,作出示范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过程。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对实施行政许可和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 2.城市环境管理法的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环境标准制度;(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5)环境许可证制度;(6)排污收费制度;(7)限期治理制度;(8)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第十章

1.应急管理法概念

应急管理法是国家为预防、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应急事件造成的伤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 2.应急管理法构成

(1)防治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法; (2)防治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法; (3)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应急管理法; (4)保障社会秩序安全的应急管理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y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