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更新时间:2024-04-25 14:0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泰 悦 豪 庭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编 制:

审 批:

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泰悦豪庭项目监理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成都银泰中心一期(住宅)泰悦豪庭项目位于成都市南部新区石墙片区内,东侧为红星路南延线的下穿隧道,南侧为孵化园北路,北侧和西侧均为规划道路。东南临锦江,西北侧邻近新益州城市公园。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32062.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663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1221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51610平方米,主要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地上1#、2#、5#、6#为30层,3#、4#、7#为31层,8#、9#为3层,地下为2层。

(二)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成都银城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四川山鼎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1.监理规划 2.施工组织设计

3.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及说明 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5)《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7)《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8)《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JC79 9)《天然》

四、工程质量监理要求3.13.2 1.建筑地面工程材料要求

(1)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说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建筑地面采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JC518)中有关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进场应具有检测报告。

(3)胶粘剂、沥青胶结剂和涂料等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4)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的板块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应有质量管理体系

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2)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等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

(3)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层构造)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合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

2)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 3)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

(5)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地面)应采用在钢筋混凝土板上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

(6)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其面层和基层(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按本规范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以及面层的规定执行。

(7)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缝。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宽度为15mm-20mm,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8)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9)建筑地面镶边,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

2)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以分格条设置镶边。 3)条石面层与砖面层与其他面层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

4)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 5)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 6)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饰。

(10)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11)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应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 3.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1)检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应曾做1组试块;小于1000m2按1000m2计算。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

(2)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木、竹面层以及活动地板、塑料板、地毯面层的铺设,应待抹灰工程或管道试压等施工完工后进行。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或变形缝)作为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作为检验批。

2)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即检验不应少于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查数量应按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4)建筑地面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规范GB50209-2002规定的质量标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规范GB50209-2002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不得大于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300的规定处理。

(5)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施工质量验收应在建筑施工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检验。

(6)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和水准仪。

2)检查空鼓应采用敲击的方法。

3)检查有防水要求建筑地面的基础(各构造层)和面层,应采用泼水或蓄水方法,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

4)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应采用观感的方法。

五、基层铺设3.13.3

基层铺设包括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和填充层等分项工程。 1.一般规定 (1)材料与施工要求

1)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GB50209-2000-2的规定。

2)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

3)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 ,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2)基层表面允许偏差

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表3-107 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

基土 土 砂、砂石、碎石、碎砖 垫层 灰土、三合渣、水拼花实木土、炉 栅 地板、拼花实木复木搁毛地板 其他种允许偏差 找平层 用沥青玛蹄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设板用胶粘剂做结合层铺设填充层 隔离层 松散板块材防水、防潮、防油渗 方法 检验 项 项 拼花木板、塑材料板、强化复料 料 次 目 泥混凝土 合地板 面层 类面层 5 板、板块面层 3 块面层 合地板、竹地板面层 5 2 7 5 3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用水准仪检查 用坡度尺检查 用钢尺检查 表面 15 15 10 3 3 1 平整度 0 -50 ±20 ±10 ±5 ±5 ±8 ±5 ±8 ±4 ±4 ±4 2 标高 3 坡度 4 厚度 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 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 2.基土

(1)材料质量要求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用观察检查和检查土质记录进行控制。

(2)监理巡视要点

1)对软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2)填土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填土用土料,可采用砂土或黏性土,出去草皮等杂质。土的粒径不大于50mm。

3)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4)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地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5)填方应分层压(夯)实,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

6)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7)当墙柱基础处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用设缝进行技术处理。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殖土、冻土、耕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

②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

③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建筑基土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基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④填土夯实质量检验报告。主要检查:

a.该单位工程的填土取样是否按抽样检验范围的规定(室内填土每层100~500m2一组)。

b.填土取样编号是否在平面示意图上表示其位置。

c.重点鉴定填土的干密度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3.灰土垫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黏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

和料铺设。

3)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mm-10mm的筛子过筛。 4)土料要用16mm-20mm的筛子过筛,确保粒径要求。 5)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当采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熟化石灰做垫层时,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且粉煤灰放射性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6)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验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2)监理巡视要点

1)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黏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3)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4)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晒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建筑地面工程基础(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黏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

③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建筑灰土垫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干密度的现场试验记录。 ④灰土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⑥灰土垫层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⑦施工配合比单及施工记录。 4.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干密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3)垫层采用的砂或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物。

4)砂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或中粗砂。 5)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良好的材料。 6)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7)冻结的砂和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2)监理巡视要点

1)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为止。

3)砂垫层施工,在现场用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砂垫层干密度以不小于该砂料在中密度状态时的干密度数值为合格。中砂在中密度状态的干密度,一般为1.55-1.60g/cm3。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②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④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砂垫层环刀试验记录。

④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5.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基层铺设的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

3)碎石应选用强度均匀的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

4)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瓦片和有机杂质的砖料,粒径不应大于60mm。

(2)监理巡视要点

1)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垫层应分层压(夯)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

3)碎(卵)石垫层必须摊铺均匀,表面空隙用粒径为5mm-25mm的细石子填缝。

4)用碾压机碾压时,应适当洒水使其表面保持湿润,一般碾压不少于3遍,并压到不松动为止,达到表面坚实、平整。

5)碎砖垫层每层虚铺厚度应控制不大于200mm,适当洒水后进行夯实,夯实均匀,表面平整密实;夯实后的厚度一般为虚铺厚度的

3/4.不得在已铺好的垫层上用锤击方法进行碎砖加工。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②碎石、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碎石、碎砖垫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工程设计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④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6.三合土垫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 2)消石灰应采用生石灰块,使用前3~4d予以清解,并加以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3)垫层采用的砂或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物。 4)砂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或中粗砂。

5)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瓦片和有机杂质的砖料,粒径不应大于60mm。

(2)监理巡视要点

1)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可掺入少量黏土)与碎砖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三合土垫层其铺设方法可采用先拌和后铺设或先铺设碎料后灌砂浆的方法,但均应铺平夯实。

3)三合土垫层应分层夯打并密实,表面平整,在最后一遍夯打时,宜浇浓石灰浆,待表面灰浆晾干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三合土垫层应分层夯实。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砂应用中砂,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物质;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和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

②三合土的体积比符合设计要求。

③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三合土垫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烟检验报告)。

③三合土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7.炉渣垫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

40mm,且粒径在5mm及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

2)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

3)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

(2)监理巡视要点

1)炉渣垫层采用炉渣或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

2)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头,水泥石灰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和闷透,闷透时间均不得少于5d。

3)在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应湿润,铺设时应分层压实,铺设后应养护,待其凝结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志和未燃尽的煤块,颗粒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颗粒粒径在50mm及其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

②炉渣垫层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炉渣垫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炉渣颗粒。 ④炉渣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炉渣垫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的抗压强度及安定性的复试报告。 ④炉渣垫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8、水泥混凝土垫层 (1)材料质量

1)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砂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JGJ5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3)石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JGJ53),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

(2)监理巡视要点

1)水泥混凝土垫层铺设在基土上,当气温长期处于0℃以下,设计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伸缩缝。

2)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 3)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

4)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

5)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企口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5mm—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

6)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7)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3) 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 水泥混凝土垫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②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0. ③ 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水泥混凝土垫层工程设计的变更等文件。 ②水泥复验报告。

③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④ 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 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9、找平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32.5级。

2)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

3)石采用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的级配要适宜,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

4)水宜采用饮用水。

5)外加剂: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注《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

(2)监理巡视要点

1)找平层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铺设,并应符合规范GB50209-2002第5章有关面层的规定。

2)铺设找平层前,当其下一层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 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相邻缝底宽不应小于20mm。 ②填嵌时,板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湿润。

③填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填缝高度应低于板面10mm~20mm,切振捣密实,表面不应压光;填缝后应养护。

④当板缝底宽大于40m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 ⑤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时,其板端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裂的构造措施。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②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或相应的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③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④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⑥ 找平层的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⑦ 找平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找平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水泥复验报告。

③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④找平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10.隔离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隔离层的材料,其材质应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认定。 2)防水涂料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建筑涂料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后应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3)防水卷材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防水材料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后应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4)防水剂 隔离层中掺用防水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进场后应进行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5)水 宜采用饮用水。 (2)监理巡视要点

1)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沥青类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或以水泥类材料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干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配套的材料或采用同类涂料的底子油。

2)当采用掺有防水剂的水泥类找平层作为防水隔离层时,其掺量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铺设防水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在靠近墙面处,应高出面层200mm~300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隔离层。

4)防水材料铺设后,必须蓄水检验。蓄水深度应为20mm~30mm,24h内无渗漏为合格,并做记录。

5)隔离层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有关规定。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隔离层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②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

③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性能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④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水,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⑤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隔离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裂缝、鼓泡等缺陷。

⑦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隔离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③隔离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④防油渗隔离层材料的现场取样复试报告。 ⑤泼水、蓄水检验记录。

⑥隐蔽验收记录及其他有关验收文件。 11.填充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填充层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其密度和导热系数应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2)松散材料的质量要求见表3-108。

表3-108 松散材料质量要求 项 目 粒径(mm) 表观密度(kg/m3) 导热系数【W/(m2K)】

膨胀蛭石 3~15 ≤300 ≤0.14 膨胀珍珠岩 ≥0.15,≤0.15的含量不大于8% ≤120 ≤0.07 炉渣 5~40 500~1000 0.19~0.256 3)整体保温材料的质量要求。构成整体保温材料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其质量应符合上述2)的规定,其胶结材水泥、沥青等应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2.5级。沥青在北方地区宜采用30号以上,南方地区应不低于10号。所用材料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4)板状保温材料的质量要求见表3-109。

表3-109 板状保温材料质量要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玻微孔 膨胀蛭石制品 项 目 挤压 模压 泡沫塑料 璃 混凝土 膨胀珍珠岩制品 表观密度(kg/m3) ≥32 15~30 ≥30 ≥150 500~700 300~800 导热系数【W/(m2K)】 ≤0.03 ≤0.041 ≤0.027 ≤0.062 ≤ ≤0.26 抗压强度(MPa) - - - ≥0.4 ≥0.4 ≥0.3 在10%形变下的压缩应力为(MPa) ≥0.15 ≥0.06 ≥0.15 - - - 70℃,48h后尺寸变化率(%) ≤2.0 ≤5.0 ≤5.0 ≤0.5 - - 吸水率(V/V,%) ≤1.5 ≤6 ≤3 ≤0.5 - - 外观质量 板的外形基本平整,无严重凹凸不平;厚度允许偏差为5%,且不大于4mm (2)监理巡视要点

1)填充层的下一层表面应平整,当为水泥类时,尚应洁净、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起砂等缺陷。

2)采用松散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采用板、块状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错缝铺贴。

3)填充层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7)的有关规定。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填充层的材料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②填充层的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③松散材料填充层铺设应密实;板块状材料填充应压实、无翘曲。 ④填充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07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填充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③填充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④填充层材料的现场取样复试报告。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文件。 3.13.4 整体面层铺设

整体面层包括水泥混凝土(包括细石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水泥钢(铁)屑面层、防油渗面层和不发火(防爆的)面层等面层分项工程。

1.一般规定

(1)铺设整体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铺设前宜涂刷界面处理剂。

(2)铺设整体面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GB50209-2002第3.0.13条的规定。

(3)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4)当采用掺有水泥拌合料做踢脚线时,不得用石灰砂浆打底。 (5)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6)整体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水泥混凝土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

2)砂宜用中砂或粗砂,过筛除去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应大于3%。 3)石采用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含泥量均不应大于2%。

4)水宜用饮用水。 (2)监理巡视要点

表3-110 整体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 允 许 偏 差 水泥混水泥普通水高级水水泥钢防油渗混凝土和凝土面砂浆磨石面磨石面(铁)屑不发火(防爆的)层 面层 层 层 面层 面层 5 4 3 4 4 3 3 3 3 2 3 2 4 4 3 5 4 3 项次 1 项 目 检查方法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2 踢脚线上口平直 3 缝格平直

1)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不得留施工缝。当施工间隙超过允许时间规定时,应对接搓处进行处理。

3)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4)铺设整体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表面应粗糙、洁净、湿润并不得有积水。铺设前宜耍界面处理剂。

5)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

②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6)铺设混凝土时,先刷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随刷随铺混凝土,用表面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施工间歇后再继续浇捣前,应对已硬化的混凝土接搓处的松散石子、灰浆等清除干净,并涂刷水泥浆,以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密实。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

②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③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

注: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④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⑤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⑥水泥砂浆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注:局部空鼓长度不应大于300mm,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⑧ 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⑨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水泥混凝土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控制文件。 ④水泥复试报告。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文件。 3.水泥砂浆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

2)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

3)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当采用石屑时,其粒径宜为1mm~5mm,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

(2)监理巡视要求

1)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 2)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1:2(水泥:砂),其稠度不应大于35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3)地面和楼面的标高与找平、控制线应统一弹到房间的墙上,高度一般比设计地面高500mm。有地漏等带有坡度的面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4)水泥砂浆面层的抹布工作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终凝前完成。且养护不得少于7d;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砂应为中粗砂,当采用石屑时,其粒径应为1mm-5mm,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

②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③水泥砂浆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④其他要求同第2款(3)项1)中③~⑦。 2)验收资料

①水泥砂浆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文件。

②所用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

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复试报告。

④水泥砂浆面层质量控制文件。 ⑤隐蔽验收及其他有关文件。 4、水磨石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 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级;原色水磨石面层宜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彩色水磨石,应采用白色或彩色水泥。

2)石子(石米) 应采用坚硬可磨的岩石(常用白云石、大理石等),应洁净无杂质、无风化颗粒,起粒径除特殊要求外,一般用6mm~15mm,或将大、小石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3)玻璃条 用厚3mm普通平板玻璃裁制而成,宽10mm左右(视石子粒径定),长度由分块尺寸决定。

4)铜条 用2mm-3mm厚铜板,宽度10mm左右(视石子粒径定),长度由分块尺寸决定,铜条须经调直才能使用。铜条下部1/3处每米钻四个孔径2mm,穿钢丝备用。

5)颜料 采用耐光、含碱的矿物颜料,其掺入量不大于水泥重量的12%,如采用彩色水泥,可直接与石子拌和使用。

6)砂子 中砂,通过0.63mm孔径的筛,含泥量不得大于3%。 7)草酸 即乙二酸【(COOH)2】。通常配成二水物相对密度1.65;无水物相对密度1.9溶于水。有毒,对皮肤有腐蚀作用。使用前用沸水溶化成浓度为10%-25%的溶液,冷却后使用。

8)地板蜡 由天然或石油中提取的固体石蜡和溶剂配制而成,按05kg石蜡配2.5kg煤油的配合比自行配制。用时加300g松香水和100g鱼油调制。

9)水 用饮用水。 (2)监理巡视要点

1)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合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12mm-18mm,且按石粒粒径确定。水磨石面层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2)白色或浅色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同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3%-6%或由试验确定。

3)水磨石面层的结合层的水泥砂浆体积比宜为1:3,相应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水泥砂浆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宜为30mm-35mm。

4)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遍数不应少于3遍。高级水磨石面层的厚度和磨光遍数由设计确定。

5)在水磨石面层磨光后,涂草酸和上蜡前,其表面不得污染。 6)水磨石面层施工过程,应对标高、抄平;基层处理;配合比;颜色与图案分格;铺设、磨光;成品保护进行控制。

7)面层标高按房间四周墙上的50cm水平线控制。有坡度的地面与楼面应在垫层或找平层上找坡,有地漏等带有坡度的面层,坡度应能满足排除液体的要求。

8)水磨石面层铺设前,应在找平层表面刷一道与面层颜色相同的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做结合层,随刷随铺水磨石拌合料,用滚筒压实,待表面出浆后,用抹子抹光压光。

铺设前,应在找平层上按设计要求的图案将分格铜条或玻璃条用水泥稠浆固定牢;水泥稠浆高度一般应比分格条降低5mm,分格条应顺直,十字交叉处拼缝严密,上表面水平一致。

9)水磨石面层应使用磨石机分次磨光,开磨前应先试磨,以表面石粒不松动方可开始,一般开磨时间见表3-111。

10)踢脚线的用料如设计未规定,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打底,用1:1.25-1.5水泥石粒砂浆罩面,凸出墙面约8mm。踢脚线可采用机械磨或人工磨,特别注意阴角交接处不要漏磨,镶边用料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表3-111 水磨石面层开磨时间

平均温度 序号 (℃) 1 2 3 20-30 10-20 5-10 机磨 2-3 3-4 5-6 人工磨 1-2 1.5-2.5 2-3 开磨时间(d) 注:开磨时间是从水磨石抹光压光后算起的天数。 ①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的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mm-15mm;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颜料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原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②水磨石面层拌合料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为1:1.5-1:2.5(水泥:石粒)。

③面层与下一层结合应牢固,无空鼓、裂纹。

注: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cm2,其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④面层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纹、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度,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分格条牢固、顺直和清晰。

⑤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注:局部空鼓长度不大于300mm,其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⑥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赤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⑦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水磨石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复试报告。

④水磨石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5.水泥钢(铁)屑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 水泥强度等级应不小于32.5级。

2)砂子 宜采用中砂,砂含泥量不大于3%,不得含有杂物。 3)钢(铁)屑 粒径应为1mm-5mm,过大的颗粒和卷装螺旋的应予破碎,小于1mm的颗粒应予筛去。

(2)监理巡视要点

1)水泥钢(铁)屑面层应采用水泥与钢(铁)屑的拌合料铺设。 2)水泥钢(铁)屑面层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当采用振动法使水泥钢(铁)屑拌合料密实时,其密度不应小于2000kg/m3,起稠度不应大于10mm。

3)面层和结合层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面层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0MPa;结合层体积比为1:2(相应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4)铺设水泥钢(铁)屑面层时,应先在洁净的基层上刷一度水泥浆,做法同水泥砂浆面层。

5)水泥钢(铁)屑面层铺设时应先铺一层厚20mm的水泥砂浆结合层,面层的铺设应在结合层的水泥初凝前完成。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钢(铁)屑的粒径应为1mm-5mm;钢(铁)屑中不应有其他杂质,使用前应去油除锈,冲洗干净并干燥。

②面层和结合层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面层抗压强度不应小于40MPa;结合层体积比为1:2(相应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

③面层与下一层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

④面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⑤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等缺陷。

⑥踢脚线与墙面应结合牢固,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与。 ⑦水泥钢(铁)屑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水泥钢(铁)屑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复试报告。

④水泥钢(铁)屑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6.防油渗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 2)砂为中砂,洁净无杂物,其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2.6。 3)掺入的外加剂和防油渗剂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当防油渗面层采用防油渗涂料时,其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且具有耐油、耐磨、耐火和粘结性,抗拉粘接强度不应小于u0.3MPa。涂层厚度宜为5mm-7mm。

(2)监理巡视要点

1)防油渗面层呢过应采用防油渗混凝土铺设或采用防油渗涂料涂刷。

2)防油渗面层设置防油渗隔离层(包括与墙、柱连接处的构造)时,应符合设计要求。3)防油渗混凝土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防油渗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和抗渗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4)防油渗混凝土面层应按厂房柱网分区段浇筑,区段划分及分区段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5)防油渗混凝土面层内不得敷设管线。凡露出面层的电线管、接线盒、预埋套管和地脚螺栓等的处理,以及与墙、柱、变形缝、空洞等连接处泛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防油渗面层使用防油渗涂料时,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涂层厚度宜为5mm-7mm。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防油渗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32.5;碎石应采用花岗石或石英石,严禁使用松散多孔和吸水率大的石子,粒径为5mm-15mm,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砂应为中砂,洁净无杂物,其细度模数应为2.3-2.6;掺入的外加剂和防油渗剂应符合产品质量标准。防油渗涂料应具有耐油、耐磨、耐火和粘结性能。

②防油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30;防油渗涂料抗拉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3MPa。

③防油渗混凝土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

④防油渗涂料面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严禁有起皮、开裂、漏涂等缺陷。

⑤防油渗面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

象。

⑥防油渗混凝土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现象。 ⑦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⑧防油渗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防油渗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复试报告。

④防油渗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防油渗混凝土强度试块报告。 ⑥面层内配置钢筋的隐蔽验收记录。 7.不发火(防爆的)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

2)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mm-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含量不应大于0.5%。

3)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 4)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置。

5)砂、石等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除常规检验项目外,必须等材料进行不发火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监理巡视要点

1)不发火(防爆的)面层应采用水泥类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不发火(防爆的)各类面层的铺设,应符合规范GB50209-2002第5章相应面层的规定。

3)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石料和硬化后的试件,应在金刚砂轮上做摩擦试验。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mm-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置。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

②不发生(防爆的)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无裂纹。

注: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④不发火(防爆的)面层的试件,必须检验合格。 ⑤面层表面应密实,无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 ⑥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钢尺和观察检查。

⑦不发火(防爆的)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不发火(防爆的)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所用材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和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含现场抽样检验报告)。

③水泥复试报告。

④不发火(防爆的)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⑤不放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石料和硬化后的试件摩擦试验资料。

五、板块面层铺设

板块面层铺设包括砖面层、大理石面层和花岗岩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料石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和地毯面层等面层分项工程。

1.一般规定

(1)铺设板块面层时,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2)铺设板块面层的结合层和板块间的填缝采用水泥砂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制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级。

2)配制水泥砂浆的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配制水泥砂浆的砂体积比(或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结合层和板块面层填缝的沥青胶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板块的铺砌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避免出

现板块小于1/4边长的边角料。

(5)铺设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水泥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缸砖、料石、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等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6)板块类踢脚线施工时,不得采用石灰砂浆打底。 (7)板、块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2.砖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砖 砖有缸砖、陶瓷锦砖、陶瓷地砖、水泥花砖和防腐蚀砖 ①外观质量表面平整、边缘整齐、颜色一致,不得有裂纹等缺陷。 ②吸水率,陶瓷地砖、陶瓷锦砖不得大于4%;缸砖、红地砖不大于8%;其他颜色地砖不大于4%。

③抗压强度陶瓷地砖、陶瓷锦砖、缸砖不小于15MPa。 ④有防腐蚀要求的砖面层采用的耐酸瓷砖、耐酸缸砖材质和铺设要求以及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规定。

表3-112 板、块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

允许偏差 项次 陶瓷锦砖面层、高级水磨石板、陶瓷地砖面层 2.0 3.0 0.5 缸砖面层 4.0 3.0 1.5 水泥花砖面层 水磨石板块面层 3.0 3.0 1.0 大理石塑料水泥混凝土板碎拼大理石、活动项目 面层和板花岗石 面层 1.0 2.0 0.5 2.0 3.0 0.5 碎拼花岗石面面层 层 4.0 3.0 1.5 3.0 — — 条石块石地板面层 面层 面层 检验方法 1 2 3 表面平整度 缝格平直 接缝高低差 3.0 3.0 0.5 2.0 2.5 0.4 10.0 10.0 8.0 2.0 8.0 —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 用钢尺合格楔形塞尺检查 4 5 踢脚线上口平直 板块间隙宽度 3.0 2.0 4.0 2.0 — 2.0 4.0 2.0 1.0 1.0 2.0 — 4.0 6.0 1.0 — — 0.3 — 5.0 — — 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 用钢尺检查 2)水泥 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小于32.5级。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严禁混用。

3)砂 水泥砂浆用中(粗)砂,嵌缝用中(细)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4)颜料 颜料应选用耐碱、耐光的矿物颜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5)胶粘剂 采用胶粘剂在结合层上的粘贴面砖时,胶粘剂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

(2)监理巡视要点

1)砖面层采用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应在结合层上铺设。

2)有防腐蚀要求的面砖层采用的耐酸瓷砖、浸渍沥青砖、缸砖的材质、铺设以及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的规定。

3)在水泥砂浆结合层上铺贴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时,应符合设计下列规定:

①在铺贴前,应对转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色泽等进行预选,浸水湿润晾干待用。

②勾缝和压缝应采用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颜色的水泥,并做

养护和保护。

4)在水泥砂浆结合层上铺贴陶瓷锦砖面层时,砖地面应洁净,每联陶瓷锦砖之间、与结合层之间以及在墙角、镶边和靠墙处,应紧密贴合。在靠墙处不得采用砂浆填补。

5)在沥青胶结料结合层上铺贴缸砖面层时,缸砖应干净,铺贴时应在摊铺热沥青胶结料上进行,并应在胶结料凝结前完成。

(3)监理验收 1)监理标准

①面层所用的板块的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面层与下一层的结合(粘结)应牢固,无空鼓。

注:凡单板砖边角有局部空鼓,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超过总数的5%可不计。

③砖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平整,深浅一致,周边顺直。板块无裂纹、掉角和缺棱等缺陷。

④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⑤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⑥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

⑦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泼水或坡度尺及蓄水检查。 ⑧砖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砖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水泥、地砖、胶粘剂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③砂子含泥量试验记录。 ④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⑤施工记录。

⑥寒冷地区陶瓷面砖的抗冻性和吸水性试验。 ⑦砖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3.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大理石、花岗石块均应为加工厂的成品,其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在铺装前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污损、泛碱等现象。

2)板材有裂缝、掉角、翘曲和表面有缺陷时应予剔除,品种不同的板材不得混杂使用;在铺设前,应根据石材的颜色、花纹、图案、纹理等按设计要求,试拼编号。

3)铺设大理石、花岗石面层前,板材应浸湿、晾干;结合层和板材应分段同时铺设。

4)在板块试铺时,放在铺贴位置上的板块对好纵横缝后用皮锤(或木锤)轻轻敲击板块中间,使砂浆振密实,锤到铺贴高度。板块试铺合板后,搬起板块,检查砂浆结合层是否平整、密实。增补砂浆,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后,再铺放原板,应四角同时落下,用小皮锤轻敲,用水平尺找平。

5)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赤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大理石、花岗石面层所用板块的品种、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

注:凡单块板块边角有局部空鼓,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超过总数的5%可不计。

③大理石、花岗石面层的表面应洁净、平整、无磨痕,且应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棱等缺陷。

④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⑤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应顺直、牢固。

⑥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应严密牢固,无渗漏。

⑦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或碎拼大理石、碎拼花岗石)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大理石、花岗石板材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

③胶粘剂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等含量检测报告)。 ④水泥出厂检测报告和现场抽样检测报告。 ⑤砂、石现场抽样检测报告。

⑥各种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⑦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4.预制板块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预制混凝土板块 强度不应小于20MPa,常见规格为4953495mm,路面块材厚度不应小于100mm,人行道及庭院块材厚度不应小于50mm。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抗压记录。并对混凝土板块进行外观检查,表面要求密实,无麻面、裂纹和脱皮,边角方正,无扭曲、缺角、掉边。

2)水磨石板块 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水磨石制品》(JG507)的规定,其抗压、抗折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其规格、品种按设计要求选配,外观边角整齐方正,表面光滑、平整,无扭曲、缺角、掉边现象,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

3)砂 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4)水泥 32.5级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5)磨细生石灰粉 提前48h熟化后再用。

6)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2)监理巡视要点

1)预制板块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板块、水磨石板块,应在结合层上铺设。

2)预制板块面层踢脚线施工时,严禁采用石灰砂浆打底。出墙厚度应一致,当设计无规定时,出墙厚度不宜大于板厚且小于20mm。

3)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

4)在现场加工的预制板块应按规范GB50209-2002第5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5)水泥混凝土板块面层的缝隙,应采取水泥浆(或砂浆)填缝;彩色混凝土板块和水磨石板块应用同色水泥浆(或砂浆)擦缝。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预制板块的强度等级、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磨石板块尚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水磨石制品》(JG507)的规定。

②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

注:凡单板块块料边角有局部空鼓,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超过总数的5%可不计。

③预制板块表面应无裂缝、掉角、翘曲等明显缺陷。

④预制板块面层应平整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镶嵌正确。

⑤面层邻接处的镶边用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边角整齐、光滑。 ⑥踢脚线表面应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 ⑦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

⑧水泥混凝土板块和水磨石板块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5.料石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条石和块石面层所用的石材的规格、技术等级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条石的质量应均匀,形状为矩形六面体,厚度为80mm-120mm,其强度等级大于MU60;块石形状为直棱柱体,顶面粗琢平整,底面面积不小于顶面面积的60%,厚度为100mm-150mm;其强度等级大于MU30。

2)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级。

3)灌缝用砂子必须采用中粗砂,且洁净无杂质。 (2)监理巡视要点

1)料石面层采用天然条石和块石,应在结合层上铺设。 2)条石和块石面层所用的石材的规格、技术等级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条石的质量应均匀,形状为矩形六面体,厚度为80mm-120mm;块石形状为直棱柱体,顶面粗琢平整,底面面积不宜小于顶面面积的60%,厚度为100mm-150mm。

3)不导电的料石面层的石料应采用辉绿岩石加工制成。填缝材料亦采用辉绿岩石加工的砂嵌实。耐高温的料石面层的石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

4)块石面层结合层铺设厚度;砂垫层不应小于60mm;基土层应为均匀密实的基土或夯实的基土。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面层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条石的强度等级应大于MU60,块石

的强度等级应大于MU30。

②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无松动。

③条石面层应组砌合理,无十字缝,铺砌方向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石面层石料缝隙应相互错开,通缝不超过两块石料。

④条石面层和块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料石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料石出厂质量证明书(包括放射性指标)。 ③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复试报告。 ④砂子检验报告。

⑤水泥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和强度试验报告。 ⑥沥青胶结料配合比、出厂合格证和复试报告。 ⑦料石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6.塑料板面层 (1)材料质量要求

1)塑料地板 主要品种有聚氯乙烯塑料地板块、地板、卷材和氯化聚乙烯卷材等,厚度1.5mm-6mm。塑料板表面要平整、光洁、色泽均与、图案完整,厚度一致,边缘平直,无气泡,无裂纹,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2)胶粘剂 包括水乳型和溶剂型两类,可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氯丁橡胶、聚氨酯、环氧树脂等。胶粘剂要求速干, 粘结强度高,且排水性能好,施工方面的产品。

3)焊条 宜选用等边三角形或圆形截面。焊条表面要平整光洁,

无孔眼、节瘤、皱纹、颜色均匀一致,且焊条成分和性能必须与被焊板块相同。

4)水泥乳胶 配合比为水泥:108胶:水=1:(0.5-0.8):(6-8),主要用于涂刷基层表面,增强整体性和胶结层的粘结力。

5)腻子 有石膏液腻子和滑石粉乳液腻子,石膏腻子配合比(重量比)为石膏:土粉:聚醋酸乙烯:水=2:2:1:适量,滑石粉乳液腻子配合比(重量比)为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液:水:羧甲基纤维素=1:(0.2-0.25):适量:0.1。

石膏乳液腻子用于基层第一道嵌补找平,滑石粉乳液腻子用于基层第二道修补找平。

6)底子胶 采用非水溶型胶粘剂时,底子胶按原胶粘剂重量加10%的65号汽油的10%的醋酸乙烯;采用水乳型胶粘剂时,适当加水稀释。

7)脱脂剂 一般采用丙酮与汽油(1:8)混合液。 (2)监理巡视要点

1)塑料板面层应采用板块材、塑料板焊接、塑料卷材,以胶粘剂的水泥类基层上铺设。

2)水泥类基层表面应平整、坚硬、干燥、密实、洁净、无油脂及其他杂质,不得有麻面、起砂、裂缝等缺陷。

3)塑料板铺贴时,先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涂刷一层薄而匀的弟子胶,待干燥后即按弹线位置由中央向四面铺贴。基层表面涂刷的胶粘剂必须均匀,涂刷厚度为0.8以内,塑料板背面亦应均匀涂刷胶粘剂,待胶层干燥至不粘手(约10-20min),即可铺贴。铺贴中应一

次粘贴密实。

4)当铺贴软质塑料板的板块缝隙需要焊接时,宜在铺贴48h以后施焊;亦可采用先焊后铺。焊条成分与性能应与被焊的板材性能相同。

5)胶粘剂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其产品应按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使用的相容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3)监理验收 1)验收标准

①塑料板面层所用的塑料板块和卷材的品种、规格、颜色、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②面层与下一层的粘结应牢固,不翘边、不脱胶,无溢胶。

注:卷材局部脱胶处面积不应大于20cm2,且相隔间距不应小于50cm可不计;凡单块板块料边角局部脱胶处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超过总数的5%者可不计。

③塑料板面层应表面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严密、美观。拼缝处的图案、花纹吻合,无胶痕;与墙边交接严密,阴阳角收边方正。

④板块的焊接,焊缝应平整、光洁,无焦化变色、斑点、焊瘤和起鳞等缺陷,其凹凸允许偏差为±0.6mm。焊缝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塑料板强度的75%。

⑤镶边用料应尺寸准确、边角整齐、拼缝严密、接缝顺直。 ⑥塑料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2的规定。 2)验收资料

①塑料板面层工程设计和变更等文件。

②塑料板块或卷材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和检测报告。 ③胶粘剂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记录。 ④焊条出厂证明书、焊缝强度检测报告。 ⑤塑料板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文件。 7.活动地板面层

活动地板面层用于防尘和防静电要求的专业用房的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特制的平压刨花板为基材,表面饰以装饰板和底层用镀锌板经粘结胶合组成的活动地板块,配以横梁、橡胶垫条和可供调节高度的金属支架组装成架空板铺设在水泥类面层(或基层)上。

(1)材料质量要求

1)活动地板块共有三层,中间一层是25mm左右厚的刨花板,面层采用柔光高压三聚氰胺装饰板1.5mm厚粘贴,底层粘贴一层1mm厚镀锌钢板,四周侧边用塑料板封闭或用镀锌钢板包裹并以胶条封边。常用规格为6003600mm和5003500m两种。

2)活动地板表面要平整、坚实,并具有耐磨、耐污染、耐老化、防潮、阻燃和导静电等特点。

3)各项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4)活动地板块包括标准地板和异性地板。异性地板有旋流风口地板、可调风口地板、大通风量地板和走线口地板。

5)支承部分由标准钢支柱和框架组成,钢支柱采用钢材制作,框架采用轻型槽钢制成,支承结构有高架(1000mm)和低架(200mm、300mm、350mm)两种。作为地板附件应包括支架组件和横梁组件。

(2)监理巡视要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5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