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杨生金)

更新时间:2023-03-08 18:17:5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南安九年制学校 杨生金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有效教学巳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师、学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学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就六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学生课堂现状调查分析。现将其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课题研究者旨在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差异使进行有效的教学。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现南安九年制学校六年级学生30人。

调查内容:首先是调查和研究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教师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就要深入调查学生主动参与度、学习方法、知识现状等学习水平,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行为、参与习惯、知识水平等情况,使之教师上课能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内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期望度。作为实验教师,在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

掌握程度,还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度,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最适应的学习需要,设计出有准确定位的学习方案。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积极性态度等方面的真实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致使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学”和谐高效。 三、调查的方法与形式

众所周知,调查了解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开展好课题研究,我们遵循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 1.水平测试法。在教学伊始前对实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学期中分阶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调查式测评,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体档案,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使之教师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堂观察法。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表现,如:读书、思考、讨论、听讲、笔记、练习等情况,还要跟踪观察学生在课余的行为举止。做到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表现判断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诊断,还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策略,驱动学生的兴趣激点,由师生一对一引导产生一对多引导的效果,使课堂40分钟扎实有效。

3.问卷调查法。采用学生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多方面较为客观的信息。把想要了解的内容分列出若干子项,编制成问卷,发给学生作答,再收集了解调研情况。还对问卷所得的信息要作出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需求分类统计,及详细的问卷分析,最后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知识层次、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方法途径找到合理的依据。

4.个别谈话法。巧用个别谈话法调查了解学生。如在课堂上一发现学生的异样情况(学习行为特别、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表现有变化等),应选定谈话的对象,想好谈话的目的,确立谈话的框架,设想好谈话即兴生成的问题,选择课余适当

的时间,进行个别谈话,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最近读书情况,对孩子感兴趣的电视剧或流行歌曲的看法等等,与学生的交流中去捕捉反映他们心理变化或需求的信息。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真正地了解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有利于学生深度发展的信息。

5.走访了解法。因学生的生活是立体的,要教育好孩子,教师就要经常去访问学生的家长或亲友,访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员,多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情况,做好访问的记录,建立校外访谈跟踪档案。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达成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收集整理、归档总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并进行跟踪调查、测评记录并及时反馈。为课题突破性进展提供一批宝贵的资料。 四、对我校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请你在下列选择题的A、B、C、D等选项中作答,可以多选,还可以补充。 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B、枯燥的 C、令人兴奋的 D、一般,无所谓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 B、合作交流 C、自学探究 D、游戏互动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 B、问同学 C、问老师 D、问家长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B、部分优等生 C、部分后进生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B、朗读教学 C、故事教学 D、情境教学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 B、喜欢诵读

C、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C、枯燥无味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54% B、枯燥的 7% C、令人兴奋的25% D、一般,无所谓14%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8% B、合作交流18% C、自学探究34% D、游戏互动 40%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38% B、问同学 53% C、问老师 28% D、问家长 10%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60% B、部分优等生 30% C、部分后进生 10%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8% B、朗读教学50% C、故事教学40% D、情境教学20%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80%

B、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20%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0% B、偶尔有 20% C、从来没有 80%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16%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74% C、枯燥无味10%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49% B、有时感兴趣 51% C、没有兴趣 0%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46% B、有时感兴趣 54% C、没有兴趣0 调查结果分析与反思

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来,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或令人兴奋的加起来仅有54%,认为自己主动参与课堂的也仅仅占到80%,认为语文课没有一点兴趣的也占到了10%。喜欢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喜欢情境教学方式的也只占到49%—46%。 调查反思: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表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尽管在教学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使用了游戏、小组合作、情景教学、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等,但仍然没有调动起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刻的反思、。

调查分析原因: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没有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 2.教师教学方法不丰富

由于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 解决问题的措施:

1.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2.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3.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

下功夫,形式要灵活,不能敷衍了事。

总之,本课题实验,是一项针对班级授课制弊端与目前教学新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相冲突而进行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研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状态、能力水平、心理状况、潜力倾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等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主要在如何运用最优化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验实施,最终寻求并形成了怎样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策略等方面以及相关应注意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探究。最终逐层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下功夫,形式要灵活,不能敷衍了事。

总之,本课题实验,是一项针对班级授课制弊端与目前教学新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相冲突而进行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研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状态、能力水平、心理状况、潜力倾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等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主要在如何运用最优化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验实施,最终寻求并形成了怎样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策略等方面以及相关应注意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探究。最终逐层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7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