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23 0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复习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

2.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利用个性化语言描写、环境、细节描写及对比衬托方法塑造人物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卫律劝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重点段落,对比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1.归纳总结作者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找同学归纳文言知识 (二)导入新课

辞父母,别长安,出使匈奴气志坚。眼前长河落日,身后大漠孤烟,一去十九

1

年。

出汉塞,越重关,牧羊北海节不残。俯首玄冰三尺,举头日月高悬,大圣有遗贤。这几句词说的是大汉苏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武,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二)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 写了19年。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苏武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在文章开头作少许交代,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来表现苏武的人格魅力的呢? 自杀 北海牧羊 反劝降

(板书:自杀 北海牧羊 反劝降)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讨论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A.略讲“自杀”情节 小组讨论1

两次自杀行为体现苏武什么品格? 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苏武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在他自杀的理由中,找出最核心的两个词,是哪两个词? 重负国、屈节辱命。 品格:忠贞爱国 宁死不屈 自杀的反响

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同伴心痛,让敌

2

人感到震憾,进而感佩。

(板书:人物品格:坚贞不屈)

B.卫律劝降 小组讨论2

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表现苏武怎样的气节,运用了何种手法? 卫律的劝降分为: 1、威逼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副有罪,当相坐。苏武的回答非常地清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他自己的行为,和我没有关系,更和国家没有关系,他参与阴谋是他个人的问题。所以,本句中“本无谋”这三个字的言外之意一定要读出来,把汉朝的利益始终放在最高。你不要牵扯得太多,我主帅不知,也就是和我们汉朝没有任何的关联,汉朝是清白的。接下来又用了 2、利诱

卫律劝降,两人相对如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卫律马上利用这有利局势,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这时,如果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苏武很沉稳地对“相坐”的罪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声明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

武威逼不动,利诱不应,最终不降。可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C.北海牧羊 小组讨论3

卫律劝降失败,匈奴单于是怎样对待苏武的?表现苏武何种品格?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由两个字可以看出来:幽,徙。一个是幽禁,一个是流放。 (1)肉体折磨:幽 徙 啮雪吞毡 掘野鼠去草实 杖节牧羊 卧起操持 (2)精神折磨:

3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 可见苏武同样做到了贫贱不能移 (板书:坚忍不拔)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时的威逼利诱无法实现,就从精神上来摧挎,精神上能不能摧挎呢?还是没有摧挎,这时候就要换人了,换李陵了。李陵在劝降上又不一样了,同学读李陵劝降一段。

在长期的精神折磨没有得逞的情况下,派来了一个和苏武关系很好的人来劝降了,李陵又是怎样劝降的呢? D.李陵劝降 小组讨论4

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运用何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李陵

(1)挑拨君臣关系 (2)断绝亲情之念 (3)宣扬叛徒哲学

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李陵作为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胁,以富贵为诱惑,以幽禁断食来逼迫,均不能让苏武屈服。对苏武这样刚直和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的人,只能从精神上、心理上着手。从李陵口中我们得知,苏武的哥哥苏嘉因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杀;弟弟苏贤,因为逐捕犯罪的宦骑不得,服毒药自杀;苏武的母亲已经逝世,妻子已经改嫁;虽有两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声名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李陵与苏武的关系,苏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人可能过得了刀山火海,可能有刚铁般的意志,但不一定能忍受孤独寂寞,不一定能过得了感情关。你要我屈服,我就不屈服,铮铮男子汉的气度。但是人往往会倒在一种长期的孤独、寂寞,精神的百般折磨当中,这时,哪怕一丝的温情,又是多么地令人渴

4

望啊。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面崩溃。就在这种渴望当中,面对李陵的肺腑之言,苏武不为所动,看他是怎样反驳的: (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3)坚守忠臣本分

这里有没有提到个人的恩怨啊?个人的恩怨在他面前毫无办法。苏武的断然拒绝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板书:坚定不移)

我们可以看出,卫律威逼利诱、李陵感情渲染、北海苦寒孤寂,用暴力的手段,用精神孤立的方法,现在匈奴对苏武已经完完全全地做到了。当这次劝降完全失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苏武在面对劝降时突显了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才鲜明地显示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苏武的形象才格外显得高大。 (四)1.落实重点:找同学总结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坚贞不屈,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忠君爱国,正气凛然,有民族气节 2. 突破难点:找同学总结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细节、环境描写 个性化语言描写 对比衬托的手法 歌唱《苏武牧羊》 (五)多维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苏武的坚守是忠贞爱国,有人认为苏武的行为是愚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一谈。

(六)谈苏武的现实意义

生活当中,我们也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高位、玩乐、浮华??如何去面对它们,这关乎心灵的选择。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20年身处孤独跋涉26万公里送信进山的王顺友,有身带伤痛为战友守墓30年的八旬老人欧兴田,有23年为农村群众送去11000场电影的残疾放映员马恭志,还有行走崎岖山路19年的悬崖小学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是什么让他们抛却了繁华的诱惑,而去与孤独相伴?我想,只因他们心有信念,甘于奉献,这是浮华面前

5

心灵的选择,这是寂寞之中灵魂的坚守。

今天的我们,应当把苏武种在内心深处。皓皓明月之下,一个伟岸的形象走来,他站在民族历史的风尖浪口,他站在人格品质的高山之巅,他用他那伟大的人格,伟岸的形象,震撼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们今天的人,千万不要和苏武离得太远,不仅要高山仰止,更要景行行止。我们要亲近他,把他的人格魅力注入你的血脉之中,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学习苏武这篇文章的真谛所在。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苏武人物形象特质及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弘扬爱国主题,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具备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八)作业

读史以明志,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白发丹心尽汉臣。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苏武的选择与坚守现实意义何在?如果苏武被评为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苏武写一段百字左右的颁奖词,以表达你的感悟与心声。 板书设计

苏 武 传

班固

核心事件 人物形象 方法技巧

自杀 坚贞不屈 忠君爱国 细节、环境描写 北海牧羊 坚忍不拔 贫贱不移 个性化语言描写 反劝降 坚定不移 正气凛然 对比衬托的手法 有民族气节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d3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