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规划与布置之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4-05-26 00: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港址选择

港址选择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港口规划工作的重要步骤,一个优良港址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以保证有足够的货源,且港址位置适合于经济运输,与其腹地进出口货物重心靠近,使货物总运费最省。 1. 与腹地有方便的交通运输联系 2. 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3. 有发展余地

4. 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

5. 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前方作业地带、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

设施。

6. 战时港口常作为海上军事活动的辅助基地,也常成为作战目标而遭破坏。故在选址时,应注意能满足船舰调动的迅速性,航道进出口与陆上设施的安全隐蔽性以及疏港设施及防波堤的易于修复性等。

7. 对附近水域生态环境和水、陆域自然景观尽可能不产生不利影响。 8. 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良田,避免大量拆迁。 港口布置

港口布置必须遵循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期建设等原则。

图为开敞海岸上的港口平面附图,其特点是水域广阔,具有两个口门,能使船舶适应更多的风浪方向而安全顺利地进入港内。 港口布置

港口的形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地形的布置:如f、g、h,也可称为天然港; 挖入内陆的布置:如b、c、d; 填筑式的布置:如a、e。

挖入内陆的布置形式,一般地说,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可能性。在泥沙质海岸,当有大片不能耕种的土地时,宜采用这种建港形式。但这种布置,狭长的航道可能使侵入港内的波高增加,因此必须进行模型研究。

如果港口岸线已充分利用,泊位长度已无法延伸,但仍未能满足增加泊位数的要求,这时只要水域条件适宜,便可采用e的解决方法,即在水域中填筑一个人工岛。 常规码头的布置形式有以下三种:顺岸式 突堤式 挖入式 顺岸式

顺岸式

码头的前沿线与自然岸线大体平行,在河港、河口港及部分中小型海港中较为常用。其优点是陆域宽阔、疏远交通布置方便,工程量较小。

突堤式

码头的前沿线布置成与自然岸线有较大的角度,如大连、天津、青岛等港口均采用了这种形式。其优点是在一定的水域范围内可以建设较多的泊位,缺点是突堤宽度往往有限,每泊位的平均库场面积较小,作业不方便。 挖入式

港池由人工开挖形成,在大型的河港及河口港中较为常见。如德国汉堡港、荷兰的鹿特丹港等。挖入式港池布置,也适用于泻湖及沿岸低洼地建港,利用挖方填筑陆域。

防波堤布置形式

防波堤的平面布置,因地形、风浪等自然条件及建港规模要求等而异,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型: 单突堤式 ; 双突堤式 ; 岛堤 ; 混合堤 2、航道宽度 W=a+b+c

W--航道宽度

a--航迹带宽度,一般为2~4.5B宽度

b--船舶间富裕宽度,一般取值为B

c--船舶与航道侧壁间富裕宽度,根据船型和船速查表确定其值

双向航道

w=2a+b+2C

典型的双向航道宽度约为8B

单向航道

w=a+2c

典型的单向航道宽度约为5B

航道转弯处需要加宽 (2)

防波堤轴线布置要与码头布置相配合,码头前水域要满足允许作业波高值。防波堤的布置和选型应特别注意长周期波的影响。

防波堤所围成的水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满足布置码头岸线、码头前停泊水域、调头水域以及航道的需要。口门外有横流的情况下,应考虑船舶进口门前航速及航角对进口门后船舶航行的影响。从船舶航行安全方面考虑,进入口门后应有足够的航行水域作为缓冲和对准泊位航行。口门内水域面积轮廓应满足船舶调头作业的要求

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要为港口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尽可能顾及到港口的规模“极限”和极限船型。同时,还应注意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内风成波对泊稳条件的影响。在淤泥质海岸的港口,应注意到泥沙以悬移状态进港,由于港内水域平稳、流速减少,悬沙落淤,因此,水域面积越大,纳潮量越大,淤积总量亦愈大。从这一角度考虑,应缩小无用水域面积,以减少纳潮量和进港泥沙

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将防波堤布置在可利用的暗礁、浅滩、沙洲及其他水深不大的水域中,以减少防波堤投资

在泥沙运动十分活跃的海域,把防波堤布置在近岸浅水区,人工疏浚航道港池,并将挖泥吹填至陆域,在很多情况下是可比方案之一

港内水工建筑物为直立式结构时,应注意结构造成的多次反射引起对港内泊稳的影响。当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有泊稳恶化的情况时,则应采取消波措施 2、口门 口门布置的要点

(1)口门位置应尽可能位于防波堤突出海中最远、水深最大的地方,以方便船舶出入。在

沙质海岸,口门宜布置在泥沙完全移动临界水深之外,以减少口门外泥沙进港和口门淤积。在淤泥质海岸,泥沙在波浪作用下以悬移形态运移,水深越大含沙量越小。口门宜布置在远离破碎带、含沙量小的深水处。

从口门至码头泊位,一般宜有大于4倍船长的直线航行水域和3倍船长的调头圆,以便于船舶进入口门后控制航向、减低航速、与拖船配合完成转头等操作。布置直线航行水域有困难时,亦可布置在半径大于3~4倍船长的曲线上

(3)口门方向力求避免出现大于7级的横风、大于0.8kn/h的横流、船尾直向强风(即从船尾方向吹来)和波高大于2.5~3.0m的尾追浪,以使操舵稳定。一般来说,船舶进口门航向与频率较大的强风强浪夹角在30°~60°为最好

(4)口门的布置还应使从口门进入的波能尽可能少,以维护水域泊稳要求。

(5)船舶在通过口门时一般不考虑错船或超越。口门宽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宜小于设计船长,并应认真研究和预测本港最大船型的船长要求

(6)对潮差较大,港内水域面积宽阔,而防波堤又是不透水结构时,应该验算通过口门的涨落潮速度,流速一般不应大于2.5~3kn

(7)口门数量与航行密度、港口性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满足泊稳要求的条件下,两个口门一般比一个好。两个口门可以大小船分开进出港区,或分别适宜于不同风浪向进出、或不同性质船舶(商港、渔港等)分开进出等,增加运行的灵活性。两个口门也常有利于环保,增强港内水域的水体交换和自净能力,但在泥沙活跃的海岸则需做具体分析。在船舶周转量大的港口,要核算一下口门的通过能力 正确的口门布置位置

口门方向与大风向夹角在30~60°,且将防波堤位置由1改为2时将遮挡一半进入口门的波能,若移到3的位置,将遮挡全部的波,但建设费用相应的增加了 二、港口调查与分析 1、调查的必要性

只有对港口现状做出了客观、真实的评价,对未来吞吐量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 2、社会经济调查

包括港口及城市现况、相关设施、水面利用以及与港口发展有利害关系的企业的调查 3、自然条件调查 (1)风

影响船舶操纵、装卸,大风,台风对港口作业以及港口建筑有影响,大风会引起大浪 (2)降水 影响装卸作业 (3)雾

影响船舶航行 (4)海冰

影响船舶航行、建筑物 (5)波浪

影响装卸、建筑;波浪还可带动泥沙运动 (6)潮汐

影响码头、防波堤高程;影响航道深度; 潮流带动泥沙运动 (7)近岸海流 影响船舶航行、防波堤、口门的设置 (8)海岸泥沙运动 港口、航道淤积 港口平面布置形式 1、要求

(1) 巧妙的利用自然环境来满足港口营运的要求 (2) 节省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 2、港口平面布置形式分类 (1)依自然地形布置

多见于河口、海湾潮汐水道以及港湾形水道上,一般投资省,泊位基本沿岸线布置,船舶靠离比较方便。进出港航道和港池回淤常常被视为重要问题,疏浚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过大的维护性疏浚,要认真分析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规律,这种布置形式一般在早期的港口选址时有较多机会。 (2)填筑式

填筑式是最常见的形式,大部分码头岸线伸出自然岸线,码头场地主要以填方形成。一般尽量将港池挖泥吹填至潮间带,经固结成为港口发展用地。把挖泥弃土与填土造地两种作业结合在一起,通常可以取得减少投资的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弃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挖入式

多见于河港、河口港以及海岸带的泻湖洼地(如京唐港),港池由开挖陆域而形成。它适合于水体悬移含沙量较低或泥沙运移以推移质为主的地点。挖入式港口一般在入口处修建防波堤,既防波又防止沿岸泥沙入侵 3、港口布局形式选择依据

选择何种布置形式需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为了避免过多的维护疏浚,需要认真分析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动规律,所选布置形式是否适宜,应以加强天然水动力条件为准,而不是削弱或干扰它

第三节 港口水域设施 水域设施的组成 港池、航道、锚地、回旋水域、防波堤以及导航设施等

水域设施的要求 需具有足够的水深

进出港航道走向的布置应满足船舶安全进出港口 航道和港池的维护性挖泥量应尽量小

港池内应有良好的泊稳条件,以便船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和旅客上下船 港口水域尺度应能满足船舶回旋、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要求

除应满足设计船型的航行、停泊所需的水域外,还应考虑港口辅助船舶的航行和停泊要求, 在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大小船之间的干扰。

航道是港口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的一条特定的航行线路。多数情况下,近海自然水深不能满足船舶吃水要求,需要经人工开挖形成航道 1、航道选线

避免与强风或频率较高的风呈大交角 避免与流速大于1kn的水流呈大交角 尽量顺直

防波堤口门外的航道应满足船舶制动的要求直线段 防止航道在波浪和潮流的作用下产生回淤。 失败的口门设置

我国某港,建于50年代,由于口门处水深小于沙的完全移动临界水深,口门方向又与该地区北和东北向的强风一致,因此波浪掀起的泥沙从口门搬运到港内,进港的波浪又直射进口门的东岸,将泥沙推向西部停泊区,形成了东部冲刷,西部淤积的情况

、码头平面布置类型 1)顺岸式布置

特点:码头前沿线大体上与自然岸线平行或成较小角度

优点:有较大的陆域面积,便于布置仓库、堆场;对原有的水流形态影响小 适用:广泛应用于河港或河口港 (2)突堤式布置

特点:码头前沿线与自然岸线成较大角度

优点:占用自然岸线少;港区布置紧凑,易于管理,用于掩护的防波堤短 适用条件:广泛应用于海港 (3)挖入式布置

特点:向岸侧开挖港池和航道,港池深入到陆域内 优点:可适应特殊地形和布置

适用条件:开挖与回填的工程量对比 防波堤内侧布置

特点:防波堤与码头布置在一起,一般码头布置在堤根处 优点:工程造价节省

适用条件:宜布置不致因溅浪而影响货物质量的堆场 5)岛式或开敞式布置

特点:码头布置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一般为开敞的,不设防波堤 优点:工程费用省

适用条件:大宗矿石码头、煤码头、油码头

如何进行港址选择?

答案要点:港址选择是一项难度大、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港口建设,吞吐能力、投资费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基本要求

(1)总体布局要求,先决条件

(2)发展要求,有利于起步,便于发展 (3)航运与停泊要求 (4)岸线、陆域要求 (5)集疏运要

港址选择除尽量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外,对不同地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海岸地区

① 尽量选在岩质或砂质岸线,减少淤积。

② 尽量选在有天然掩护的海湾,降低造价(防波堤)。 (2)河口地区

① 尽量避开制约河段,尤其是潮流界附近的河段。 ② 注意拦门沙对航道的影响。

(3)河流地区

① 不影响主航道——水域宽广河段为好。 ② 避开冲、淤严重河段。

③ 尽量不选在叉道上,应选在其上游或下游。 ④ 选在水流平顺、流速小的河段。

⑤ 注意河床演变过程,应选在基本稳定河段。 1.波浪对港口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港口平面布置:航道、防波堤轴线,口门方位 (2)影响建筑物强度

(3)影响港池水域稳定,减少码头工作天 (4)影响泥砂运动 二、 综合题(20分)

答案要点:防波堤口门布置可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 口门位置应尽可能位于防波堤突出海中最远、水深最大的地方,方便船舶出入。

(2)船舶进口门时通常航速为4~6kn,故从口门至码头泊位,一般宜有大于4倍船长的直线航行水域和调头圆,以便于船舶进入口门后控制航向、减低航速、与拖船配合或完成紧急转头等操作。布置直线航行水域有困难时,亦可布置在半径大于3~4倍船长的曲线上。

(3)船舶进出口门,航行安全是重要的。口门放心力求避免大于7级横风和大于0.8kn的横流。还有要避免大于7级的船尾直向风和大于2.5~3.0m尾向浪。船舶进口门航向或口门轴线与频率较大的、上面提到的强风朗夹角 在30o~60o为最好。

(4)口门轴线适应船舶航行安全是首要的,使从口门进入的波能尽可能少,以维护水域泊稳要求也是重要的。

(5)口门宽度,船舶通过口门时不宜错船或超越。不宜小于设计船长。

(6)口门数量,与航行密度、港口性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在满足泊稳要求的条件下,两个口门一般比一个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j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