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处“绿色低碳”试题220题0412

更新时间:2024-04-12 06: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绿色低碳”活动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 A 、《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宪法》

3、下列不属于环保单行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必须拆除或者闲置的应当征得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A、防治污染的设施 B、防治污染的工艺 C、防治污染的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属于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已建企业,必须建设配套的 装置或其他控制措施。 A、脱硫、脱氮 B、脱硫、除尘 C、脱氮、除尘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的总体。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

7、对于拒报或者谎报排污申报登记事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罚款额度在不同的法律中力度有所不同。《水污染防治法》中罚款额度在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

A、1 10 B、5 10 C、5 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从 开始实施的。 A、2002年6月29日 B、2003年1月1日 C、2004年10月1日

9、 《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1996-2011)要求,自2012年起燃油锅炉大气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mg/Nm3。 A、30 B、50 C、80

10、胜利油田《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中要求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浓度不大于 mg/L、氨氮浓度不大于 mg/L。 A、50 5 B 、60 10 C、100 10

11、根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胜利油田分公司外排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因设施运行不正常发生污染事故的,负责废水治理现场运行的单位应在 小时内向安全环保处和二级单位安全环保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消除环境污染。 A、2 B、12 C、24

12、根据《胜利石油管理局 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泥砂治理管理规定》,油泥砂产生单位实施清罐作业,应当提前 天向安全环保处以及所在地地市级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油泥砂产生单位转运油泥砂,应当提前 天向安全环保处提出申请。

A、15 10 B、15 15 C、5 10

13、无证从事收集、 贮存、 处置危险废物的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A、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

B、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 C、没收违法所得

14、某新建站周围分布着工厂等各类企业,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该站在噪声标准中应执行 级。 A、Ⅰ B、Ⅱ C、Ⅲ

15、建设项目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时,应优先执行 ?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指标偏低的标准

16、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与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应优先执行 ?

A、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B、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交叉执行

17、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应按照 中的要求执行。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B、《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1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不包括的工作环节是 ?

A、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B、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C、环境现状调查

19、关于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关系的正确描述是 ?

A、环境质量分等级,环境功能区分类别。环境质量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 B、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对应环境质量等级高 C、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对应环境质量等级低

20、环境空气质量一类标准适用于 。 A、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B、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等

C、特定工业区

2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分为 ?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22、环境空气质量区分为三类,一类区由 规定

A、国家 B、省、自治区 C、市

23、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24、“三同时”制度是指 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的制度。

A、新建、改建、扩建 B、新建、重建、扩建 C、新建、扩建

25、下列环保“三同时”制度实施过程中错误的是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验收

26、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包括 。

A、技术可行性分析 B、环境影响分析 C、社会影响分析

27、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28、建设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征求建设项目 ?

A、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B、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29、环境报告书(表)审批后,建设项目地点、工艺、产品、规模、治理方案发生重大变更时,或环评批复满 年要开工建设的,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向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经重新批准后方可实施。 A、3 B、4 C、5

30、对于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 ,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3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 主管部门审批。

A、行业行政 B、环境保护行政 C、渔业保护行政

32、建设项目试生产之日起 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A、1 B、2 C、3

33、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由 确定,建设单位委托环境监测单位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A、建设单位 B、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监测单位

3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法律法规 B、对策和措施 C、行政主管部门

35、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 编制。

A、上级主管部门 B、行业主管部门 C、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

3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 部门审批。

A规划部门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C政府

37、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 年才开工建设的,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A、一 B、二 C、五

38、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按规定重新报批、未按规定重新审核,擅自开工建设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 罚款,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1-5万元 B、5-20万元 C、10-30万元

39、对试生产期间,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 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A、1 B、3 C、6

40、清洁生产的内涵是:“节能、降耗、 、增效”。 A、环保 B、增值 C、减污

41、清洁生产审核思路的“三层次”是指 ? A、废弃物在哪里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何消除或减少? B、废弃物含有什么成分?有什么危害?怎样消除? C、废弃物在哪里产生?产生了什么?怎样防护?

42、清洁生产审核步骤分为 阶段。 A、五个 B、六个 C、七个

43、推行清洁生产的主体是 。

A、政府机关 B、企业 C、科研院所

44、 是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第一步。 A、审核 B、实施方案的确定 C、审核准备

45、下列 工作是在审核准备阶段开展的。

A、宣传和培训 B、确定清洁生产目标 C、物料衡算

46、确定清洁生产目标是在 阶段。

A、方案产生筛选 B、审核准备 C、预审核

47、对无/低费方案的核定和汇总是在 阶段。 A、方案产生与筛选 B、可行性分析 C、审核

48、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分 级。 A、2 B、3 C、4

49、清洁生产审核的可行性分析中,经济评估的判断准则: 。

A、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0 B、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0 C、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0

50、列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当在名单公布后 内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51、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两次审核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

A、一年 B、二年 C、五年

52、清洁生产方案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 。

A.环境评估 B. 污染预防 C.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53、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中将 战略确立为公司六大核心战略之一。 A、“节能环保” B、“绿色低碳” C、“节能减排”

54、某站燃油锅炉废气超标排放,而且废气排放标准近期还要提高,为满足 近期及远期废气排放标准要求,以下选项中最好的清洁生产方案是 ? A、选择燃气锅炉或余热利用技术替代燃油锅炉 B、新上先进的废气处理工艺 C、优选含硫低的燃油

55、根据胜利油田2013年度HSE责任书要求,外排采油废水达标率大于 。 A、95% B、98% C、100%

56、“十二五”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指 四项指标。 A、生化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B、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C、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7、现代污水处理方法,按其作用机理和去除对象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 4大类。

A、沉降法 B、射线法 C、生物法

58、下列不属于作业过程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 A、采用“十大无污染作业法” B、直接将污染物掩埋 C、对作业废液进行预处理

59、下列不属于采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是 。 A、化学需氧量 B、石油类 C、二氧化硫

60、对于落地原油和油泥砂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回收利用 B、生物降解法 C、填埋法

61、对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次每吨 。

A、100 元 B、500 元 C、1000 元

62、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63、世界环境日是 。

A、6 月 5 日 B、4 月 22 日 C、3 月 22 日

64、钻井、井下作业完工井场环境保护交接标准中,要求泥浆池、污水池覆土厚度大于 米,井场平整。

A、0.2 B、0.3 C、0.5

65、生产作业在交接验收及监督检查过程中,实行的“两交接”是指 ? A、作业前油气生产单位给作业单位交井,作业单位作业后给油气生产单位交井 B、作业前油气生产单位给作业单位交无污染井,作业单位作业后给油气生产单位交无污染井

C、油气生产单位给作业单位交井,作业单位作业后给油气生产单位交无污染井

66、环保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年。 A、半 B、一 C、两

67、固体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 。 A、危险固体废物和一般废物 B、城市垃圾和工业垃圾

C、工业垃圾和一般废物

68、产生单位应当在危险废物转移前 日内报告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同时将预期到达时间报告接受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30 B、10 C、3

69、钻井、作业产生的油泥砂要 。

A、就地外排 B、深埋处理 C、回收处理或安全处置

70、井场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 。

A、分类存放、回收处理 B、埋入地下 C、交当地老百姓处理

71、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 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A、可以 B、必须 C、不必

72、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A、可以 B、必须 C、不必

73、东营市环保局根据危险废物产生量,把产生危险废物 以上的企业纳入省级监控范围,把产生危险废物 以上、涉重金属(剧毒)产废量较大的企业纳入省级重点监控名单;把产生危险废物 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监控的范围,把产生危险废物 以上、涉重金属(剧毒)产废量较大的企业纳入市级重点监控名单。 A、10吨/年 100吨/年 1吨/年 1吨/年 B、10吨/年 100吨/年 1吨/年 10吨/年 C、10吨/年 10吨/年 1吨/年 5吨/年

74、钻井、作业工程合同中必须包含污染物防治条款,明确双方责任,以及 。 A、处理要求 B、处置要求 C、处理要求、处置要求和验收标准

75、钻井、作业的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应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废水应 ,固体废物应全部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 A、全部回收 B、达标排放 C、全部回收或达标排放

76、井场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 。

A、分类存放、回收处理 B、埋入地下 C、可以交当地老百姓处理

77、试油要按试油设计配备贮液池(罐),抽汲液应回收或按照当地政府环保部门要求处理,严禁抽汲液 。

A、排入泥浆池 B、就地外排 C、排入泥浆池或就地外排

78、酸液、压裂返排和剩余废液要回收处理,禁止 。 A、存于井场 B、排放 C、存于井场或超标排放

79、钻井、作业产生的油泥砂要 。

A、排入泥浆池 B、深埋处理 C、回收处理或安全处置

80、消除钻井施工现场柴油机噪声污染的最好措施是 。 A、增加隔声屏 B、增加消声器 C、改用网电钻机

81、下列不属于危险废物的是 。

A、含汞电池、开关 B、酸碱废物 C、有机固体废物

82、钻井固废处理的指导思想是 。

A、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B、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C、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83、污水处理通过好氧菌将有机物吸附、分解、沉淀,最终生成 ,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A、CO2和H2 B、CO2和水 C、CH4和水

84、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由 公布。

A、省级的环保局(厅) B、省级的经贸局 C、地市级的环保局

85、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 起 日内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10 B、15 C、30

86、环境应急预案每 年至少修订一次。 A、一 B、两 C、三

87、隐患治理项目“四定”原则是指 、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

A、定整改方案 B、定项目可研编制单位 C、定治理时间

88、某单位进行环保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本单位某一处存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上报有关部门

B、对于不能立刻整改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隐患扩大

C、对暂时难以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照常使用

89、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属于 辐射事故。 A、一般 B、较大 C、重大

90、辐射源是指 ? A、放射源 B、放射性同位素

C、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

91、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每年至少 次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环境监测。 A、1 B、2 C、3

9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的,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 日内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A、20 B、15 C、5

9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类,将射线装置分为 类。 A、5 5 B、5 3 C、3 3

94、《中国石化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放射源与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应自变更登记之日起 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

A、20 B、15 C、5

9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伪造、变造许可证的单位, 年内不得申请领取许可证。 A、30 B、15 C、5

96、在放射源闲置或者废弃后,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合同规定, 在 个月内将废旧放射源交回原供货单位。 A、1 B、2 C、3

97、辐射事故发生后,在 1 小时内向 报送“放射性事件报告表”;12 小时内 向 报送“集团公司放射事故报告表”。同时立即向所在地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报告。

A、油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油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油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C、油田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本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98、氡(α衰变)半衰期为4天,经过8天后,其剩余量为 ? A、1/2 B、1/4 C、1/8

99、放射性实验需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可以知道当天接受的剂量和累积剂量,并将其控制在安全水平下

B、实验时,力求迅速、熟练,尽量减少被辐射的时间,并应尽可能的利用夹具、机械手来操作,以便远离辐射源,同时应设置隔离屏蔽 C、以上都是

100、在辐射防护中,主要是针对 辐射? A、α粒子、β粒子、γ(X)射线和中子 B、α粒子、β粒子、γ(X)射线和电磁波 C、电磁波、β粒子、γ(X)射线和中子

101、对γ(χ、β)源、中子源的防护主要是 。 A、内照射防护 B、外照射防护 C、不用防护

102、对α源的防护主要是 。

A、内照射防护 B、外照射防护 C、不用防护

103、对β射线的屏蔽可选用 。

A、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塑料或有机玻璃等) B、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混凝土等)

C、含氢量较高或含硼的材料(水、石蜡、硼砂等)

104、对γ.χ射线的屏蔽可选用 。

A、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塑料或有机玻璃等) B、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混凝土等)

C、含氢量较高或含硼的材料(水、石蜡、硼砂等)

105、以下 不是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 A、用布覆盖辐射源 B、辐射源远离敏感物体或人 C、尽量缩短处于辐射区的时间

106、外照射防护通常可采用 。

A、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尽量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加屏蔽物 B、尽可能地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 C、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107、氡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当它和其衍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往往长期滞留在人体的整个呼吸道内,是导致人体罹患肺癌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取 。

A、使用经过环保认证的绿色材料(建筑、装饰) B、将窗户、门和通风口打开 C、使用空气净化器和粒状活性炭

108、天然放射性的来源是 。 A、核武器生产和试验 B、核能源生产 C、陆生放射性核素、宇生放射性核素

109、密封放射源是指 。

A、除研究堆和动力堆核燃料循环范畴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

B、非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C、未密封的放射性物质,当简单封装后就是密封放射源

110、内照射特点是 ?

A、即使不再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已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体内产生有害影响

B、当机体离开辐射场后,就不再受照射

C、只有当机体处于辐射场中时,才会引起辐射损伤

二、判断题

1、《中国石化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安[2012]747号)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并有效运行环保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在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防止发生环境事件。 ( √ )

2、环境保护八项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 )

3、“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的制度。( √ )

4、验收后3年内发现问题需要进行整改的新投产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及改建项目)不得列为隐患治理项目。( √ )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了三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

6、某联合站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级标准,职工在泵房

内进行噪声监测时发现厂界噪声平均为70dB,因此判断其不符合标准。( × )

7、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贯彻清洁生产原则。( √ )

8、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 )

9、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可保留。 ( × )

10、清洁生产和过去的末端治理有同样的治理效果。( × )

11、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是加强环境保护、预防污染、降耗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

12、清洁生产只与环境保护部门有关,与其他部门无关。( × )

13、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 )

14、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 √ )

15、《清洁生产促进法》适合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 )

16、清洁生产只适用于工业企业。( × )

17、企业必须回收列入实施强制性回收目录的产品和包装物。( √ )

18、清洁生产审核费用、培训费用可以计入成本。( √ )

19、列入强制性审核的企业应当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 )

20、设置清洁生产目标应在审核阶段进行。( × )

21、设置清洁生产目标不用考虑目前企业状况。( × )

22、企业做好清洁生产工作的条件是必须提高环保工作重视程度,只要环保工作做好了,清洁生产工作就完成了。( × )

23、无/低费方案应在确定实施方案后进行。( × )

24、审核仅仅关心预审核阶段确定的审核重点。( √ )

25、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 )

26、《中华人名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采取末端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 )

27、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是一个概念,清洁生产审核就是编写报告。( × )

28、清洁生产审核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审核的过程中要同时做好审核报告的编写工作。( × )

29、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

用。( √ )

30、拆除、闲置、停用海上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事先申请并征得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 )

31、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噪声。( × )

32、海上试油时,应当确保油气充分燃烧,油和油性混合物不得排放入海。( √ )

33、平台周围海域发现海面各类无主漂油、海面水体变色、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 )

34、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 )

35、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 )

36、缴纳排污费、超标准排污费或者被处以警告、罚款的单位、个人,可以免除治理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 )

37、石油勘探开发单位应当实行用水管理制度,保护地面水和地下水不受污染。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不得外排。( √ )

38、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 )

39、在用机动车不符合制造当时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 √ )

40、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

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 )

41、试油要按试油设计配备贮液池(罐),抽汲液应回收或按照当地政府环保部门要求处理,严禁抽汲液排入泥浆池或就地外排。( √ )

42、酸液、压裂返排和剩余废液要回收处理,禁止存于井场或超标排放。( √ )

43、井下作业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防治的效果应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废水应全部回收或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应全部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 √ )

44、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 )

45、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废物。但城市垃圾或生活垃圾可以排放,这样有利于垃圾的降解、无害化。( × )

46、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点是对污染物排放浓度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 )

47、通常用于识别和鉴别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典型判据是:①易燃性;②腐蚀性;③反应性;④传染性;⑤毒性;⑥放射性等。 ( √ )

48、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如果不用可以关闭、闲置或者拆除。 ( × )

49、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 √ )

50、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可以混合贮存。 ( × )

51、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污许可证。 ( √ )

52、污水治理是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将污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 )

53、目前在油气田企业中对油泥砂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固化焚烧法、流化焚烧法、调剖回灌法、洗砂处理法、生物修复法等。( √ )

54、人们将噪声声源、噪声大小和传播途径称为噪声污染“三要素”。( × )

55、井场废弃泥浆池应采取泥浆固化措施,泥浆固化后应进行回填,但不一定复耕。( × )

56、严禁将污油、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倒入污水池、泥浆池和井场外环境。( √ )

57、钻井过程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和放射性污染。( × )

58、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集中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 × )

59、油水气井作业施工产生的含油污水应进油水系统回收处理;酸液、压裂返排液和剩余液要回收处理,禁止存放于井场或超标排放,油泥砂应回收处理或安全处置。( √ )

60、油水气井生产作业施工后做到“三不交井”:井场污染物清理不彻底不准交井,达不到工完料净不准交井,没有专(兼)职环保员现场验收签字不准交井。( √ )

61、完井后,在井场设备不影响作业施工和泥浆固化施工时,10 天内进行环保交接。( × )

62、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 )

63、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 )

64、重金属污染不单是指由汞、镉、铅、铬、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造成的污染,同样指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钴、镍、锡等金属所造成的污染。( √ )

65、“低碳环保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 )

66、某采油队管线穿孔,维修队应对其进行补焊,并在施工时将管线内的油污回收。( √ )

67、某锅炉烟囱高度为10m,其SO2排放浓度为360 mg/m3,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判断,该锅炉SO2排放浓度达到了标准要求。( × )

68、泥浆池治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相应资质(乙级以上),严禁无资质队伍和未经油田审批的治理队伍从事油田固废治理。( √ )

69、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 )

70、作业废液是指在井下作业施工地层测试过程中井内替出(返排)的液体,包括不可再利用的修井液、酸化液、压裂液、地层出水、作业设备和场地清洗水等( √ )

71、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 )

72、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实施之日起 60 日内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 )

73、环境应急预案每一年至少修订一次。( × )

74、Ⅴ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 )

75、需将放射源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单位,应当于活动实施前 10 日内持许可证复印件向使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书面报告移出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接受使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 √ )

76、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确定的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 )

77、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 )

78、某单位在室外、野外使用射线装置,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了安全防护区域,但因施工是在野外进行,人烟稀少,所以没有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 )

79、放射性废物,经过屏蔽处理后可以当作一般垃圾处理。( × )

80、涉辐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体检,每两年进行一次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 )

81、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从高到低分为Ⅴ、Ⅳ、Ⅲ、Ⅱ、Ⅰ五类。( × )

82、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或含放射源设备)转让,必须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申请。( √ )

83、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 √ )

84、未经环保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进口、转让放射性同位素。( √ )

85、只要有辐射许可证,可以不管其规定的范围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 × )

86、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 )

87、各涉源单位须取得“许可登记”方能开展相关工作,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指定医疗单位的职业病体检、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定期接受个人剂量监测(3个月一次),持证上岗。( √ )

88、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须安装防盗、防火、防泄漏设施,保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安全。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应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 )

89、购买放射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应首先向学校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办理“准购证”,方能委托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 )

90、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 )

91、各涉源单位不必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 × )

92、涉源单位产生放射性废源废物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混装到普通垃圾中。( × )

93、实验过程暂时不使用的放射源不能随便放置,必须放在专门的防护区域内。( √ )

94、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有关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 √ )

95、密封型放射源使用完后,三个月内必须送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 )

96、半衰期长的同位素试剂及其实验废弃物必须送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 )

97、半衰期短的同位素试剂及其实验废弃物必须用容器密封保存8个半衰期以上,经检测其活度达到安全水平以下,可作为普通实验废弃物处理。( √ )

98、一定剂量电离辐射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 )

99、可以用手触摸放射源表面。( × )

100、可以用眼睛近距离直观放射源。( × )

101、当皮肤受到放射源微量污染时,可用肥皂(或EDTA-Na2肥皂)、软毛刷、温水洗刷,到降至污染控制水平以下为止;如果皮肤严重污染,应立即用肥皂、软毛刷清洗(切勿擦破皮肤),然后根据核素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去污剂。( √ )

102、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 )

103、核素自发地蜕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放出各种射线,这种现象称作放射性衰变。( √ )

104、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放射性衰变服从指数规律。( √ )

105、内照射指放射性物质呼吸道吸入、消化道进入、皮肤伤口渗入等途径进入体内,

造成放出的射线及化学毒性对人体器官的双重损伤。( √ )

106、V类放射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 )

107、同位素试剂是非密封型放射源。( √ )

108、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

109、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属于重大辐射事故。( × )

110、各种放射性核素有指数衰减规律。( √ )

造成放出的射线及化学毒性对人体器官的双重损伤。( √ )

106、V类放射源的下限活度值为该种核素的豁免活度。( √ )

107、同位素试剂是非密封型放射源。( √ )

108、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

109、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属于重大辐射事故。( × )

110、各种放射性核素有指数衰减规律。(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r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