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06: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金融期末论文

题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中国的

对策选择

号:14140288006

1414028班 2015年12月25日

1

学生姓名:张令学专业班级: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指导老师:张建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金融期末论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中国的对策选择

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自此人民币国际化持续

推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对外贸易步伐加快,SDR的发行国使得全球资源再分配以最优化我国本土资源,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得以提高等。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汇率的稳定性难移以保证,资本账户的开放度受国家经济体制限制,离岸货币的监管和调控制度尚未完善,对此中国正在或未来需要做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带给中国经济市场的机遇,并迎接其进程中的挑战。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挑战;中国的对策选择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金融期末论

目 录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 4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和内涵.......................................................................................4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4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6 2.1 对外贸易步伐加..............................................................................................................6 2.2 资源再分配以优化本国资源设置..............................................................................7 2.3 非居民持有人成为主要缴税人...................................................................................7 2.4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可提高.......................................................................................8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9 3.1 汇率的稳定性遭到挑战................................................................................................9 3.2 资本账户的开放..............................................................................................................9 3.3 离岸货币的监管和宏观调控.......................................................................................9 3.4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10

第四章 中国的对策选择..........................................................................................................11 4.1 从贸易途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1 4.2 从国际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11 4.3 资本项目可兑换............................................................................................................12 4.4 利率市场化改革............................................................................................................12 4.5 完善离岸监督和调控政策..........................................................................................13

参考文献.......................................................................................................................................14

3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和内涵

1.1.1 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1.1.2 内涵 首先,一种货币可国际化一般要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境外货币自由兑换等方式流出国境,并且在境外逐步担当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在国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其次在各项国际贸易里,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的比重要达到一定高的比重。最后,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后各项支政策的颁布,中国对外贸易力度加大,与周边邻国的合作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行势在必行。 1.2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2005年7月汇改后,中国开始实行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体系,蓄意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政策。

2008年,一场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遭受重挫,而人民币却以其自身的稳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行提供了契机。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逐步取消人民币用于跨境交易计价结算的限制,基本建立了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政策框架。7月,六部门联合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1年1月,境内机构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业务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境外地域范围没有限制。2011年10月,境外投资者可以使用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同月,境内银行可以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2011年12月,出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

2013年3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修订RQFII试点办法,扩大试点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2013年7月,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办理

4

第一章 人民币国际化

流程进一步简化,同月,境内银行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2014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个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14年11月,符合一定条件的跨国企业集团可以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同年,

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顺利推出,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更加便利。

2015年5月,已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境外参加行可以开展债券回购交易。11月底12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P)同意将人民币纳入SDR国际货币篮子。

2016年人民币开始进入SDR国际货币篮子。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中国人民日报网

5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2.1 对外贸易步伐加快

人民币国际化最直接的效益是交易成本的降低。 (一)从大的方面讲,中国与亚太国家双边,而且亚太地区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多边贸易往来,都可以以人民币为计价,无疑会很大程度上加快中国的对外贸易步伐。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5月末,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性动用明显增加;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货币。

(二)从小的方面讲,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降低个体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并且同时降低货币兑换成本。因为,中国居民对外贸易或海外人民币持有者意在中国进行投资时,不必将人民币兑换为其他货币,可利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而且,汇率受货币发行国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在全球流通度的占有比率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首先人民币全球流通度将逐渐增大,在货币市场的占有比率将逐渐增大,且作为人民币的发行国,将很大程度降低人体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这将大大方便中国居民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和国外来中国投资等经济活动。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2014年,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对外直接投资(ODI)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7.9%;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金额8620.2亿元,同比增长92.4%。人民币开始成为中国政府部门涉外经济统计、核算、管理中的计价货币。 表1 年度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 表2 年度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金额表 6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2资源再分配以优化本国资源配置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P)同意将人民币纳入SDR国际货币篮

子。 2016年人民币开始进入SDR国际货币篮子。SDR的持有国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动用配额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的贷款并支付利息,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后便具备国际储备货币职能。在牙买加体系下,可直接与其他国家进行实物资源的交换。与以往的金本质或者信用本质体系相比,资源的交易不只局限于黄金这种实物资源交换实物资源的方式。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可不与黄金挂钩,直接拿本币根据需要交换其他国家的实物资源, 且货币发行国自身并不产生实质性的资源消耗,而发行货币中产生的印刷成本等可以忽略不计,该货币的发行成本边际上接近零。这样便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再分配,发行国便能通过发行具有国际地位的国际货币的方式根据本国需要优化本国资源,逐步实现本国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2.3非居民持有人成主要缴税人

7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

下同)银行的非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2830亿元,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9867亿元,人民币国际债券未偿余额5351.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而且,非居民的国际货币的持有者数量远远多于居民,这无疑使非居民持有者成为税收的主要受众。

首先,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都是以国际货币为计价的资产,这就意味着非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国家要向国际货币发行国缴纳巨额的铸币税。就中国而言,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都是以美元为计价的资产,这相当于为美联储支付了巨额的铸币税,同时还不得不承担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大大减少铸币税的支付,减小了汇率波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又由于非居民持有者居多,中国将会因此从非居民持有者那里获取巨额的铸币税。

其次,当财政赤字时,国家通常通过通货膨胀税的形式弥补。如果一国货币未实现国际化,货币当局只能获得本国居民的通货膨胀税;一旦货币实现了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则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只要持有该种货币都相当于向货币发行国缴纳了通货膨胀税。而且,由于持有国际货币的非居民数量远多于居民数量,那么通货膨胀税在很大程度上由非居民承担,这相对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提高了其福利。而且作为国际货币的发行方,还有可能从中获取巨大收益。

2.4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可提高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将提高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2016年10月1号起,人民

币正式成为SDR的一员。SDR的持有国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动用配额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IMF的贷款并支付利息。这将极大降低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且很大程度降低了国际支付的成本。最终可极大地提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应对能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促进经济一体化。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的过程,将从外部推动并加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层次改革。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逐步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从而促进贸易体系的完善,中国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

8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3.1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遭到挑战

(一) 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国外货币需求将影响国内货币供需。外国居民如果

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如果单向升值过快,有可能出现80年代日元出现的问题。日元巨幅升值导致日本失去重要的10年。当时日元的国际化,在国际储备当中大概已经占到19%了,现在降到了不到4%。如果汇率问题处理不好,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会中断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 人民币在过去四年里还很大程度上受美元的影响,稳定性不佳。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3.2 资本账户的开放

如果要进行资本帐户开放的话,中国需要进行非常重大的金融市场深化以及自由化。资本账户开放会带来全方位的资本流入和流出,我国的经济将受到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动态的影响。别国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直接波及我国。目前中国还是有限制的开放,并未完全放开,虽然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像这种国有商业银行,它们不能再保持现状,应该允许更多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服务,然后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但我国的经济大背景决定其开放资本项目具有难度和代价。我国人民银行一贯规定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这在对支持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取得良好效果。官方利率政策成为中国国有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指导和控制经济增长的工具。开放资本项目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将削弱中国政府向其所偏爱的借款人转移资本的能力。如何在既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增加货币流通自由度的同时又能避免这种自由对我国的本体经济产生大的负面影响无疑是中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挑战。

3.3离岸货币的监管和宏观调控

9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资本账户的开放挑战着我国的监管制度。中国现在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前段时间的股市风波实际上已经表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联动的。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中间的联动关系进行综合监管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不能持续,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失去最根本的保障。

(二) 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外人民币现金被大量需求和流通,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和检测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也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这不仅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使人民币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从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完善来看,这就需要我国建立专门针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另外加强对主体行为的监管责任才能真正对涉外的风险进行事前的防控和建立预警机制。

(三)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信号对宏观调控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境外市场对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干扰因素影响会越来越突出。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将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以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强,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和受其他国家的影响扩大,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因此,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的运行,还要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损失。

3.4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推进实施必然面

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具体包括:一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政局动荡不稳;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放难度大;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复杂,非传统不安全因素突出;四是文化繁杂多样,存在因认知偏差误判中国战略意图的可能;五是战略规划设计有待完善和细化,中国主导实施国际宏大战略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

10

第四章 中国的对策选择

第四章 中国的对策选择

4.1 从贸易途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应从加强人民币交易结算系统网络入手,着重发展中国在亚洲区域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扩大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中计值定价的比例。当前应抓住欧美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机遇,加快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渠道建设步伐。要通过大力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为各国政府、企业和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提供一个存放和结算的渠道,一方面以人民币提供的流动性刺激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以国际贸易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行使国际货币职能,形成货币与贸易的良性互动。

4.2 从国际金融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一路径不仅需要依赖一个高效和开放的金融体系来支持人民币的国际流动,还需要利率、汇率和资本流动放松管制的制度配合,目前可从三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放宽熊猫债券的发行范围、数额和用途,让国际社会更多地接受和使用人民币。推出熊猫债券这一金融创新产品,可以将我国对外提供融资、规避外币贬值风险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可接受性三者结合起来。二是开展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这能直接提高人民币在相关区域的流通规模和认同程度,值得尝试和推广。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万亿元,同比增长22.3%;截至2014年末,债券托管余额35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场共成交结算396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现券交易43.2万亿元,交易活跃度稳步回升。截至2015年4月末,共有232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6346.1亿元。

图3 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品种分布情况

11

第四章 中国的对策选择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狭义口径,截至2014年末,以人民币标价的国际债券余额5351.18亿元,其中境外机构在离岸市场上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余额5304.8亿元,在中国境内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熊猫债)余额46.3亿元。

4.3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于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即开始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中国距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并不遥远。2014 年,顺利推出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简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一是打通个人跨境投资的渠道,考虑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二是完善“沪港通”和推出“深港通”,允许非居民在境内发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产品。三是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大部分事前审批,建立有效的事后监测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四是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资本市场便利性。五是继续便利人民币国际化,消除不必要的政策壁垒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六是做好风险防范。

4.4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4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在放松利率管制、加强机制建设和推进产品创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金融机构利率管制有序放开。2014年3月1日,放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2015年5月11日,在全国范围内放开金融机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境内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的相关性不断提高。

12

第四章 中国的对策选择

境内外人民币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4.5完善金融监督和调控机制

宏观金融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完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从近几年国际金融领域出现剧烈动荡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动荡均与监管的放松与不力有关。货币国际化在带来金融技术、工具创新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机制很不完善,在金融监管方面确实还存在薄弱环节,应尽快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从前文所述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知,无论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度问题,还是汇率自由度和稳定度问题,甚至是“一带一路”的风险挑战,都要求监管制度和调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这项系统的长期工程时重点关注的方面。

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金融期末论文

参考文献

[1]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国际经济评论,2010

[2]中国人民银行网--2015人民币国际化数据报告 [3]中国人民日报——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 [4]中国财经信息网 [5]新闻周刊《瞭望》

[6]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7]陈卫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论人民币国家化的三大挑战 [8]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直面五大挑战》 [9]“第六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发言稿:上日本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原亚

洲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 Masahiro Kawai: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巨大挑战 [10]和讯外汇 [11]中国金融信息网

[12]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专家发言稿 [13]陶冬.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国际金融研究,2010

[14]胡磊. 国际金融危机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经济师, 2009, [15]战玉锋,逄红梅 .次贷危机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讨,商场现代化, 2009

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金融期末论文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