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食品集团2013-2015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更新时间:2024-04-29 16: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编制时间:2013年5月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为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2006年-2016年全国食品行业科技发展纲要》、上海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沪国资委规划[2012]300号)以及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发展战略规划(2013-2015年),制定实施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实现集团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以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理念先进、体系完善、队伍较强、支撑有力、贡献明显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培育打造一批技术先进、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为实现集团“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1、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15年,建成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

1

批技术创新领军示范企业。其中,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家,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3家,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小巨人企业2-3家,新设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

2、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持续突破。到2015年,通过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含技术标准),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上市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新产品,建成一批技术与市场领先的龙头食品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种质新品种和专有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三年累计新增50项以上,品牌食品制造企业“四新”产品销售更新率总体达到25%以上,现代农业“四新”产品销售更新率总体达到15%以上。

3、科技投入产出评价机制持续完善。到2015年,核心业务、培育业务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科技投入管理与评价考核体系更加完善。其中,乳业、酒业、综合食品制造业等品牌食品(含包装容器)制造业、现代农业企业科技投入率不低于2%,糖业科技投入率不低于1%,商贸服务业科技投入率不低于0.5%,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科技投入率不低于3%,行业领军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国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深化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

2

力。

1、加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聚焦集团核心主业和培育业务,投资建设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级或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1)乳业:光明乳业在完成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上海乳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四合一”建设,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平台。牛奶集团要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争创牧业领域的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光明乳业要支持光明荷斯坦创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责任单位:光明乳业(含光明荷斯坦)、牛奶集团;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酒业:金枫酒业在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企业中心等资质荣誉。全兴酒业要积极创建所在地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责任单位:糖酒集团(含金枫酒业、全兴酒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3)糖业:东方先导要在广西上上糖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糖酒集

3

团要支持英茂糖业创建云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责任单位:糖酒集团(含东方先导、英茂糖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4)综合食品制造业:梅林股份要立足梅林正广和集团、冠生园集团两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开展优化调整,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肉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益民集团立足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导入特色项目,服务集团食品主业发展。(责任单位:梅林股份、益民集团;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5)现代农业:光明米业结合上海优质稻米工程研发中心、上海跃进稻麦良种繁育中心等资源,整合争创上海市级企业中心、上海稻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五四公司下属上海有机果树技术研发中心、上海都市蔬菜技术中心、光明森源食用菌中心,东海公司下属鲜花港上海花卉工程研发中心、云南石斛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长江、海丰、上海农场、川东农场等现代农业企业,也要整合内外部科技创新资源,争创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资质荣誉。(责任单位:光明米业、长江、五四、东海、海丰、上农、川东;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

(6)其他:方兴包装、思乐得等食品包装、食品容器、电子商务等培育业务重点企业,农房集团下属上海城乡设计院以及在国内外新近收购的重点企业,都要积极创建能力更强、资质更好的企业技术(设计)中心。新莱特、维多麦等海外并购企业要

4

加强研发机构与能力建设,力争建成集团系统共享合作的海外设计、研发与培训中心。(责任单位:五四、海博、农房、光明乳业、光明国际;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集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覆盖集团农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以及农场的技术推广体系。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作为集团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平台,要组织集团系统现代农业企业更加深入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责任单位:农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各涉农子公司;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二)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按照“聚焦主业,集中资源,聚集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引导企业聚焦功能性食品、农业种源、农业高产、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包装、新装备、食品安全、信息化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应用和战略新产品研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提升产业能级并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成果。

1、聚焦食品主业产品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1)乳业:聚焦功能性乳制品、发酵乳制品、营养性乳制品以及原制干酪等重点产品领域,开展乳品发酵剂、原制干酪、乳业安全等研究;研制和上市适合不同消费人群功能性乳制品、营养强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聚焦马桥中央加工厂项目,开展

5

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清洁化、循环化等集约化技术应用。新莱特在培儿贝瑞孕产妇用乳粉基础上,继续开发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婴儿配方奶粉系列,并独立开发上市低敏奶粉、舒睡奶粉以及具有速溶、高钙、多种营养成分等特质的高附加值工业奶粉,投资建设乳铁蛋白生产线和黄油工厂,新增婴儿奶粉用乳铁蛋白和黄油生产能力。(责任单位:光明乳业及所属有关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酒业:突破传统“黄酒”概念,加强原辅料及发酵菌种特性、黄酒陈化工艺和功能因子的研究;聚焦黄酒、白酒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节能节水、信息化,开展大坛大罐等新型贮酒工艺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展工艺革新和升级改造。(责任单位:糖酒集团(含金枫酒业、全兴酒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3)糖业:聚焦甘蔗育种植现代化、制糖自动化、工艺节能化、种销信息一体化,重点攻克糖能联产技术、传统工艺改造技术、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糖业的综合竞争力。(责任单位:糖酒集团(含东方先导、英茂糖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4)综合食品制造业:聚焦新鲜、营养、方便、休闲、保健等功能与消费特性,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中高端产品精深加工工艺攻关和新技术引进,开发各类方便化软包装调理食品、生鲜

6

肉食品、功能糖果、特色糖果、无糖糖果、蜂蜜及保健类蜂产品、保健酒产品、米面制品、无色素冷冻饮品、无添加剂速冻食品,丰富传统产品新内涵,提升品牌新形象;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加强工艺革新、节能节水和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降本降耗和综合利用,提高品牌食品毛利空间。维多麦聚焦健康、方便、美味和环保等消费需求,围绕口味、包装和产品类别进行改进性开发,特别是开发适应中国等新兴市场消费需求的产品系列。(责任单位:梅林股份、益民集团、光明国际;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聚焦现代农业开展高效生态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以“高产优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和精准化”为目标,开展高效生态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

(1)种质创新良种良法研究和集成应用。以种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育种装备制造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筛选、改良与示范、新技术集成与应用。

集成推广作物良种育繁技术,加快植物新品种培育。借助实施上海市优质水稻产业化体系建设项目的契机,发挥种源基地的展示功能,吸纳更多的品种资源,加快选育适应上海地区早中晚不同熟期水稻新品种。以提供不同食用加工用途的二麦品种为目标,加快引进和筛选改良研究工作。利用域外农场种子市场优势

7

条件,研究提高和改进种子生产和加工机械化能力,提升优质稻麦种子供应的辐射能力。以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适应市场化和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目标,研究推广花卉、蔬果、甘蔗、石斛等特种经济作物的种苗育繁新技术。(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集成推广畜禽水产育繁技术,加强畜禽新种源的拓展。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选育适宜养殖区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新品种,深入研究探索相应的育繁技术体系。奶牛方面:以全力打造奶牛全产业链的高新模式为目标,充分利用引进的国外优质小公牛、优质胚胎(冻精),结合奶牛选育选配和DHI(奶牛群改良计划)技术,优化自行选配繁育推广体系;探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高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上的应用;在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优质性控冻精和全面突破冻精生产技术的同时,要自主研究开发优质冻精。生猪方面:以繁殖能力强、瘦肉率高、口感好、品质稳定为目标,引进优质原种猪,围绕窝均活仔数、后裔生长速度、瘦肉率、抗病性等指标,开展优质种猪精液生产制作技术和人工授精等高效扩繁技术的研究,培育发展符合市场化、产业化模式的生猪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尽快制定种猪企业和种猪性能检测产业体系标准,建立完善育种检测档案数据库。家禽水产方面:选育适宜养殖区域地理气候条件,具有地方特色,优质、高附加值的水产或家禽新品种,研究探索河蟹、大口黑鲈

8

等特种水产的引种、养殖和繁育,形成高产稳产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并指导规模化养殖。(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2)新农艺与新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

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根据选育优质高产稻麦、适销花卉、蔬果或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的性状特征,集成相应的种苗移栽定置技术、设施温室繁育技术、稻麦机械化栽培技术、收获储存保鲜技术等,形成高产稳产养殖技术并示范推广。加快粮食、经作、饲料等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的相互融合,研究作业程序与变量控制技术、水稻制种机械化技术、土地激光平整精细化技术、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开展蔬菜生产机械引进消化再创新,提高设施农业、果实采摘、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能力。(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集成推广高产优质饲养与加工技术。研究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水产等饲养管理新技术、饲料营养新配方,形成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健康化饲养技术。在研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预混料、添加剂、膨化料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不同生长阶段、具备降低饲喂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竞争优势的配方组合及其评价体系。以江苏沿海

9

盐碱滩地为重点区域,研究不同养殖品种对盐碱养殖环境的适应性,优化主导养殖品种结构,探索养殖标准化技术,建立以综合养鱼技术为主体的盐碱滩地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3)动物疫病防控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研究“绿色植保”理念下的动植物生长发育、病虫草发生、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气候变化等信息快速获取与智能处理技术,大力推广非化学防治技术,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农作物重大病虫草绿色防控,完善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网络平台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4)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按照高效使用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基本原则,协调探索“资源利用高效—生产过程清洁—弃物再生复用—生态环境改善”的路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新模式,包括:研究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投入品低量高效利用技术,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新型农艺技术,各类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及退化环境改良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同时,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推进粪污治理,通过干湿分离、设施化处理

10

技术等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鼓励沼气工程和生态还田。(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3、聚焦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 聚焦食品主业和现代农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加强各种危害因子与管理风险的评估,加强各种管控、检验、评价等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

(1)积极开展风险评估,加强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强化非法添加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危害因子及其他未知污染物及其危害的研究和评估,及时查找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和机制研究,健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风险检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加大“绿色”投入品应用,加强产地环境污染控制。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病虫防治技术,替代或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普及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兽药、饲料、肥料的利用率,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重点,对轻度污染的土壤,及时进行修复。筛选、培育和推广对重金属及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低富集的作物品种。(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

11

(3)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追溯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快成本低、时间短、精度高的农兽药和致病菌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综合应用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技术、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与可靠传输技术,探索食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原辅材料使用、农业投入品管理、田间作业控制、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式,建立生产经营档案信息化和质量安全信息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即时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以及对质量安全状况的分类查询、直观表达、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等功能。(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4)参与技术标准研究,强化质量安全控制与认证。加强食品中新生的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食品检疫与检测方法标准、食品市场流通安全标准等研究。以农兽药类为重点,应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理念,结合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推广HACCP、食品防护计划等各种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和体系认证。(责任单位:各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三)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工程,提升成果产业化水平。

未来三年,基于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衔接国家和上海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聚焦集团食品主业、现代农业、农业种源、食品安全、两化融合、农业信息化、节能减排、种养循环、

12

生态观光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担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课题、948计划、农业成果转化、生物质能建设、崇明生态岛建设、崇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重大专项,积极承担本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专项、重点新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科技兴农、两化融合、人才发展计划等各类专项,推进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与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示范成果。

1、食品主业科技创新项目与示范工程。

(1)乳业科技创新项目与示范工程。通过建设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四合一”科技创新平台,研制开发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型奶酪、益生乳酸菌发酵剂,研究乳品中微生物、致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成原因,开展基于WCM管理、电子质量追溯、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马桥中央工厂技术改造,打造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乳品研发与先进制造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光明乳业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酒业科技创新项目与示范工程。通过建设上海黄酒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制保健养生型黄酒,研究黄酒陈化工艺、功能因子、大坛大罐等新型贮酒工艺、纯粮固态发酵技术、安全预警技术等。开展基于规模化、标准化、节能节水和赋码追溯管理的金枫黄酒基地、全兴白酒酿造罐装基地改造,打造国内领先的研发与先进制造示范基地。(责任单位:

13

糖酒集团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3)综合食品制造业科技创新项目与示范工程。通过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肉业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制火锅用肉制品、西式火腿等非罐头肉制品、非肉类罐头以及功能型糖果、花式糖果、巧克力等系列新产品,研究应用冷链保鲜、超高压杀菌、节能减排等技术。开展军工路技术中心改造、冠生园星火工业区制造基地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研发与先进制造示范基地,焕发传统名牌产品“健康、时尚、品质、身份”的新形象。(责任单位:益民集团、梅林股份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

2、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示范工程。

(1)高产稳产安全优质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持续开展稻麦、蔬果、花卉、食用菌、铁皮石斛等高产高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优质农产品,重点培育10个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产量潜力大、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明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品种,打造一批种子产业化新高地。扩大《水稻高产高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工程》课题成果的应用,建立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新模式。推进设施蔬菜标准园的创建、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实施,提高蔬菜现代种植技术创新能力。(责任单位:有关涉农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14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启动研究畜禽标准化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建立健全并推广畜禽生产、养殖场所生物安全标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启动建立畜禽健康养殖低碳循环、畜牧场污水处理、种养结合一体化的三维循环农业示范模式,提高畜禽养殖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有关涉农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农业发展部、产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

3、组织实施一批两化融合与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1)物流与电子商务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参加上海“智慧城市”、“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推进企业利用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加强供应链和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改造,积极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示范。通过建设光明乳业和爱森肉食品“从牧场到餐桌”全过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海博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构建集团内部食品及食品原料、生鲜农产品物流与配送网络;支持糖酒集团易购365食糖奶粉等食品大宗原料B2B电子商务项目、光明米业粮食B2B电子商务项目、96858 B2C项目、超市集团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子商务项目、都市生活生鲜产品电商项目、西郊国际农产品B2B电商项目建设和示范推广;筹建集团电子商务公司专业化平台,为深化发展物流和电商业务创造条件。(责任单位:各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

15

展部、农业发展部、信息中心)

(2)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探索有效利用物联网、3S、3G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现有农业设施与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开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设施农业化生产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提高种植生产全程信息化应用程度。探索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以光明米业、云南石斛、星辉公司已经开展的物联网在水稻、石斛和蔬菜种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基础,组织光明森源公司结合数字化建立年产3万吨的标准化食用菌加工基地;组织鲜花港开展信息技术在温室花卉精准化栽培方面的应用研究。(责任单位:有关涉农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信息中心)

(3)养殖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探索推广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饲料配方、动物健康管理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等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畜禽、水产养殖生产信息化集成创新示范。在奶牛和生猪通过实现实时全过程监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奶牛和生猪育种网络平台建设,并推广健康养殖网络系统和疾病辅助诊治系统。组织海丰农场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全过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示范,实现养殖生产全程可追溯。(责任单

16

位:有关涉农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信息中心)

(4)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开展集团食品质量追溯与监管平台、光明食品质量安全网、集团品牌保护与诚信管理平台等项目;组织大米、猪肉、蔬菜、生鲜奶、食用菌、水产品等生产企业开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建立“从田头(牧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组织爱森、超市集团、光明米业、西郊国际、都市生活等企业积极参加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广开展猪肉、蔬菜、粮食、水产等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光明乳业、金枫酒业等企业优先在婴幼儿奶粉、学生奶、高档黄酒和白酒等产品上推广GS1编码标准,系统地推进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责任单位: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推进单位:产业发展部、信息中心)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规划。集团层面,要针对总部机构调整和核心主业整合发展实际,及时完善基于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子公司以及核心主业龙头企业的三级科技创新决策与管理体系,强化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产业发展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牵头与归口管理,强化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各成员部门的协同推进功能,发挥集团农业发展部、上海农场管理局农业技术中心在推进集团系统现代农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上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用。子公司层面,要按照集团科技创新

17

总体规划要求,制订实施本单位的新三年科技创工作计划;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优化科技创新工作分管领导和管理部门人员配置,完善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责任单位: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2、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动力。对照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以修订实施集团《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试行)》为抓手,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类考核制度,逐步将科技投入率、新产品销售更新率等指标纳入集团对子公司和龙头企业经营绩效考核评价内容。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执行科技投入预决算和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考核制度,确保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转化、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用足用好集团每年安排的1000万元科技创新预算基金,重点引导和支持核心主业和培育业务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转化等。(责任单位:集团科技发展委员会各成员部门、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3、深化管理创新,加强科技管理。以建设和运行集团科技创新与管理评价系统为抓手,提高科技创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编制集团2013-2015年《农业科技项目课题征集指南》,执行农业科技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本市科技兴农财政专项的年度推

18

荐、申报和实施管理,提升项目申报和实施的计划性、成效性。加强知识产权成果管理与保护,及时总结和梳理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与创新、工艺与设备革新、节能环保改造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认真做好政府和集团的科技成果备案与奖项申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产业化运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增强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修订。(责任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4、加快队伍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健全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制定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实现对技术骨干的长期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科研和管理骨干的培训,持续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一批与集团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复合型科技人才。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化配置科技人才资源、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创建一批\劳模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优先聘任,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

19

(责任单位:人力资源部、产业发展部、集团工会、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5、整合内外资源,开展强强合作。探索自主创新与合作双赢的科技创新新模式,强化“引智引脑”,巩固和拓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在共建研发与检测机构、共担政府科技专项、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推成果转化示范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建以企业为主导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造海外合作条件,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信息收集分析,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甚至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或与跨国公司依法在我国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特别是,要立足和发挥玛纳森、新莱特、维多麦等海外企业的作用,通过协同开展研究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合作、人员培训等项目,促进集团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战略实施。(责任单位:产业发展部、农业发展部、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6、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好政策。研究和用好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财税金融政策,包括: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进口科技开发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和用好国家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种政策,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对中小企业

20

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的支持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研究和用好国家、上海等各级政府关于科技兴农、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各项专项政策。(责任单位:集团科技发展委员各成员部门、有关子公司及所属企业)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ps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