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弯曲梁实验

更新时间:2024-02-28 19: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二:纯弯曲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

2、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σ=My/Iz的正确性。 3、测定泊松比μ。 二、实验设备:

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纯弯曲梁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的方法加载,每次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定各点

??实相应的应变增量一次,即:初载荷为零,最大载荷为4kN,等量增加的载荷⊿P为500N。分别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修正后的值)均值

??实,求出各点应力增量的平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确认纯弯梁截面宽度 b=20mm,高度 h=40mm,载荷作用点到梁两侧支点距离c=100mm 。

2. 将传感器连接到BZ 2208-A测力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将梁上应变片的公共线接至应变仪任意通道的A端子上,其它接至相应序号通道的B端子上,公共补偿片接在公共补偿端子上。检查并纪录各测点的顺序。

3. 打开仪器,设置仪器的参数,测力仪的量程和灵敏度设为传感器量程、灵敏度。

4. 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500N),Pmax=2.5KN(2500N),ΔP=0.5KN(500N),以后每增加载荷500N,记录应变读数εi,共加载五级,然后卸载。再重复测量,共测三次。取数值较好的一组,记录到数据列表中。

5. 实验完毕,卸载。实验台和仪器恢复原状。 五、 实验报告

表1 测点位置

测点编号 测点至中性层的距离 y(mm)

表2 实验记录

载荷-500 — — 应变仪读数ε[单位:μ(10-6) ] — — — — — — — — — 泊松比 μ=ε6/ε5 1 2 3 4 5 P(N) ε1 △ε1 ε2 △ε2 ε3 △ε3 ε4 △ε4 ε5 △ε5 ε6 △ε6 -1000 -1500 -2000 -2500 — ??实表3 实验结果

测 点 编 号 应变修正值应力实验值??实1 2 3 4 5 ??实(?E???实) ??M?yIz应力理论值???理() ??理???实??理?100% ) 误差e( 六、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σ=My/Iz的正确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k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