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28 19: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作者:柳礼泉,丁 蕾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05期

[摘 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精品课程具有“一流性”和“特色性”的内涵与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基本建设内容;构建模式、教学模式、开发模式等多种建设模式;评审指标、评价模式、网络教学资源等评估要素;推广机制、利用机制、共享机制等建设模式;建设中还存在对象狭隘、手段简单化、实践性不强、评审指标与管理模糊等问题,因此应在扩大覆盖面、重视实践教学、改善评估方式、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关键词] 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启动于2003年,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1 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带动和促进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该项目被列入“质量工程”,提出再建设3 000门课程的新目标。自该项目启动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旨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为深化研究和推动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与定位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精品课程?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来认识与定位。

一是从构成要素方面来认识精品课程。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1]。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进一步对精品课程作了精辟的概括,即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

二是从课程定位方面来认识精品课程。有专家认为,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示范课程”,“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具体地说,“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其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s1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