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探究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11 14: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辛亥革命的探究与思考

研究方向:历史 指导教师:张悦杰 所在班级:2014届08班 组长姓名:王英锋 小组成员:王英锋,邢静文,朱禹蒙,全禹默,隋智超,王慧妍,魏思瑶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族资本主义翻清朝的专立、民主和之久的君主亥革命是近主革命。它

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

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关键词: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君主专制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夜的繁华渐渐褪色。这古国,如同一头病狮,卧在东亚。而那古城武昌城头震耳发聩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辛亥革命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华夏大地的变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历史经验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经过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以往救国的主张和实验的失败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认识到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才能使中国富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先进思想(民主共和)的广泛传播等为辛亥革命打下基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多次发动起义。其中,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武昌地区革命形势高

涨,起义一触即发。10月9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

1

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

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营相继起义,经一夜苦战,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的胜利,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10月,迫于形势,清政府下“罪已诏”,委任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清政府的军政大权落到袁世凯手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布结束。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二:辛亥革命的探究与思考

从政治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 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 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 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 务。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 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

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

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 政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

2

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并且辛亥革命也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

从思想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以后,异族间通婚的更多了,民族间的界限也就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周恩来 辛亥革命同时也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 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 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 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 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 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 华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

的贡献。民族平等观念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从经济的角度看,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例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应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 毛泽东

《辛亥、北伐与抗战》1938年10月10日 周恩来

3

教师评语:你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你特别有志气,有

着永不败的傲骨。你在平时也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而且也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中你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你是一个有团结心的人,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你都会积极举手,同学想你寻求帮助是你也能热心给予帮助。希望你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希望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r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