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试题库(考试)

更新时间:2024-03-19 10: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污染治理》试题库

一 名词解释

1 污水[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2 生活污水[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用过,并为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 3 工业废水[指在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和排放的水。] 4 城市污水[指排入城镇排水系统污水的总称。]

5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所消耗的氧量。] 6 化学需氧量(COD)[指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稳定化消耗的重铬酸钾量所折算成的氧量。]

7 总需氧量(TOD)[指有机污染物完全被氧化时所需要的氧量。] 8 总有机碳(TOD)[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

9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10环境容量[自然环境对污染物质的承受能力。]

11同化作用[天然水体或自然界对有害物质无害化的过程。]

12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DO降低造成水体水质恶化,从而使水体生态功能受到损害和破坏。] 13污水的物理处理法[指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14 污水的化学处理法[指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15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指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16 沉淀[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分离的一种过程。]

17 活性污泥法[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8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数量。]

19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指曝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重量。] 20 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气池混合液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之比。] 21 污泥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min静置后,一克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22 污泥龄[指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

23 BOD—污泥负荷率Ns[指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代谢的有机物的量。] 24 污泥膨胀现象[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颜色也有变异,即为污泥膨胀现象。]

25 容积负荷率Nv[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数量。] 26 表面负荷[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27 初期去除现象[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很短时间后就出现了很高的有机物去除率,此现象即为初期去除现象,它是由吸附作用引起的。] 28 动力效率Ep[指一度电所能转移到液体中去的氧量。]

29 氧的利用效率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供氧量的百分数。] 30 氧的转移效率EL[通过机械曝气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

31 剩余污泥[为了使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保持稳定,必须使系统中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平衡,而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多余污泥。]

32 污泥解体现象[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此现象即为污泥解体现象。]

33 污泥腐化现象[在二沉池中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H2S、 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就称为污泥腐化现象。] 34 污泥脱氮现象[由于在曝气池内曝气量过大,产生大量硝酸盐,在二沉池中产生反硝化生成气体N2携泥上浮的现象。]

35 面积负荷[指每m2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BOD5量。] 36 水力负荷 [指每m2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污水量。]

37 污泥含水率[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38 固体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

39 污泥投配率[指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40 毒阈浓度[指促进甲烷菌生长与抑制甲烷菌生长的界限浓度。]

41 氧垂曲线[指污水排入水体后,经微生物降解消耗水体中的DO,使水体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水体表面溶入水体,使DO逐步恢复,因此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氧垂曲线。]

42 硝化[在硝化菌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过程。] 43 土地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地—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 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44 氧总转移系数kLa[指在曝气过程中氧的总传递性,当传递过程中,阻力大,则kLa值低,反之kLa值高。]

45 生物膜法[利用附着在介质“滤料”上所形成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同污水接触,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46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47 污水的最终处置方式有____,____,____。 [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48 按物理形态,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____,____和____。 [非溶解性污染物,胶体

污染物,溶解性污染物]

49 按化学组成,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____及____两大类。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

50 有机性污染物,根据是否易于被微生物所分解可分为____和____两类。 [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51 在标准温度20℃,BOD测定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 [氧充足,不搅动] 52 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 [BOD,COD,TOD,TOC]

53 水体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 [物理过程,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

54 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类。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55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____,一般设置在____上或____之前。 [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污水管道,泵站集水池]

56 截留在格栅上污物的清除方法有____和____两种。 [人工清除,机械清除] 57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自由沉淀,絮凝沉淀,集团沉淀,压缩沉淀] 58 根据沉淀的性质,初沉池初期的沉淀属于____,二沉池后期的沉淀属于___,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沉淀属于____。 [自由沉淀,集团沉淀,压缩沉淀]

1?g??y[U??g?d2]59 球体颗粒的沉速公式为____。

18?60 表面负荷q的表达式为____。其物理定义是____。

Q[ A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 q?61 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____,一般位于____等构筑物之前,对构筑物起保护作用。 [从污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泵站和沉淀池]

62 沉砂池在设计时规定最大流速是为了____,最小流速是为了____。 [防止无机颗粒被冲走,防止有机颗粒沉降]

63 沉淀池按照水流方向可分为____,____,____。 [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64 在活性污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 [活性污泥] 65 在生物膜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 [生物膜]

66 活性污泥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组成,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 [活性微生物,微生物自身代谢残留物,吸附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吸附的无机物,活性微生物] 67 评价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MLSS,MLVSS,SV%,SVI,θC]

68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很高的有机物去

除率,这种现象称为____,它是由____引起的。 [初期去除现象,吸附作用] 69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活性污泥的增长,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氧的消耗]

70 活性污泥的增长可根据营养水平的高低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时期。 [对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71 污泥负荷率Ns的定义式为Ns=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

QSa[ Ns?(kgBOD5/kgMLSS?d)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72 在对数增长期,活性污泥的增长速率与其微生物量呈____反应,与有机物量呈____反应。 [一级,零级]

73 有机物(C,H,O,N)经好氧分解,其代谢产物主要有____。 [CO2,H2O,NH3] 74 影响活性污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BOD负荷率,DO,水温,营养物平衡,PH值,有毒物质]

75 生物脱氮过程是一个两阶段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为____,第二阶段为____。 [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

76 生物脱氮过程两阶段的基本反应方程为_ ___,__ __。

-+--C源 硝化菌 [NH+4+O2 NO3+H+H2O] [NO3 CO2+N2+H2O+OH]

XV77 莫诺关系式为____,它是描述____和____之间函数关系的基本方程式。

v?vmaxKS?S,微生物比增长速率,有机物浓度] [ S78 根据莫诺关系式的推论,在高有机物浓渡时,所有微生物处于____增长期,有机物的降解与____有关,与____无关。 [对数,污泥浓度,有机物浓度]

79 根据Monod推论,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处于____期,有机物降解速率遵循____反应。 [减速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一级]

80 影响氧转移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水质,水温,氧分压] 81 曝气过程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 [供氧,搅拌混合作用] 82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通常是以____作为理论基础。 [双膜理论]

83 由于污水中存在着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增加了氧转移过程的阻力,造成____值下降,因此实际计算中引入____1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 [kLa,小于] 84 由于污水中存在着无机盐类,造成____值下降,因此实际计算中引入____1的系数进行修正。 [饱和度Cs,小于]

85 水温是影响氧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水温升高,液体粘滞度____,扩散度____,氧转移系数____,其关系式为____。 [降低,增加,增加,kLa(T)=kLa(20)×1.02____转化。 [不稳定,微生物,无机物]

87 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污染特征是____。 [耗氧]

88 在有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____和____。

T-20

86 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易被水体中的____所利用,向稳定的

[碳化阶段,硝化阶段]

89 格栅设计时,栅后槽底需下降h1,是为避免____。 [栅前涌水] 90 自由沉淀去除率公式为____。

3

2

p0[??(100?p0)?100(%)]u0?0utdp91 表面负荷是指____,其单位为____。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m/m·s]

92 当污水自流入沉砂池时,其应按____流量来设计; 当污水用泵抽送入沉砂池时,其应按____流量来设计。 [最大,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

93 曝气沉砂池较一般沉砂池的的优点在于____。 [靠空气剪切力的作用除去砂表层的有机污染物以利于砂粒沉降]

94 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设挡流板和配水槽,其主要作用是____,出水装置设挡流板和出水槽,其主要作用是____。 [消能,均匀布水; 阻拦浮渣,控制水位]

95 若平流式沉淀池原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如果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三等层,每层深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为____仍可将沉速为u0的颗粒截流。 [3v]

96 在一般二级处理工艺中,初沉池的主要功能是____;二沉池的主要功能是____。 [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质; 去除由生物反应器出水所携带的生物污泥等,进一步稳定出水水质。]

97 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____和____。 [良好的活性污泥,充足的氧] 98 正常的活性污泥的外观上呈____,其具有较____的表面积和较____的含水率。 [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大,高]

99 如果曝气池的SV%为30%,混合液污泥浓度为2500mg/l,那么SVI=____。 [120ml/g] 100 如果曝气池的SVI为150ml/g,混合液污泥浓度为3000mg/l,那么SV%=____。 [45%] 101 污泥龄是指____,其定义式为____,单位为____。

XV?C?,天] [指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 ?X102 Monod关系式是通过实验以____反应为基础,描述微生物比增长速率与____之间的关系。 [酶促,有机底物浓度]

103 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为____。 [ΔX=aQSr-bXv V]

104 有机底物降解过程中的总需氧量方程为____。 [O2=a′QSr+b′XvV]

105 由曝气池耗氧量公式可推出如下结论: 当污泥负荷率Nrs增大时,去除每公斤BOD的耗氧量____,单位体积曝气池混合液的需氧量____,每公斤活性污泥的需氧量____。 [下降,上升,上升]

106 根据微生物净增长方程,当污泥负荷率Nrs增大时,系统中剩余污泥量将____。[增加]

107 活性污泥法的工作效率,除决定于活性污泥的质量和充足的空气供应外,与其____

213 当河水流量与污水流量稳定,水温稳定,则有机物降解耗氧量与有机物数量成正比,即呈一级反应 [√]

?k2D.214 当水体条件稳定时,其复氧速率与亏氧量成正比,即 [√] dtdD215 按照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 216 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颗粒较大的悬浮物,对BOD有30%左右的去除率,一般能够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

217 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对BOD的去除率可达90%,一般可直接排放。 [√]

218 三级处理主要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所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脱N、P等。 [√]

219 通过对理想沉淀池的分析,颗粒的去除率仅仅取决于q。 [×]

220 通过对理想沉淀池的分析,颗粒的去除率与q,u有关,而与t无关。 [√] 221 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池面积,可使去除率提高。 [√] 222 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沉淀池分隔成n层其过水能力可较原池降低n倍。 [×]

223 在一般二级处理工艺中,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质,来稳

定出水水质。 [×]

224 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良好的活性污泥和有充足的氧。 [√] 225 活性污泥从外观上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率。 [√]

226 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且易于固液分离。 [√] 227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混合液与沉淀污泥的体积比。 [×] 228 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2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 229 SVI与SV%是本质相同的两个污泥指标。 [√]

230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初期去除现象与污水的类型无关,其主要取决于活性污泥的特性

[×]

231 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其细胞的合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氧的消耗,三部分同时并行,且氧供应充足污泥增长旺盛,有机物去除率愈高。 [√] 232 为了使活性污泥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条件之一是必须使污泥排出量与 增长量保持平衡,维持污泥量上的稳定。 [√]

233 污泥负荷率NS提高,可加快污泥增长和有机物降解速率,曝气池体积也可变 小,因此设计时应采用较高的NS. [×]

234 活性污泥絮凝体越小,接触面越大,因此所需DO就大. [×] 235 Monod方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描述微生物增殖速率与有机底物浓度之 间的关系。 [√]

236 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为ΔX=aQSr+bXvV。 [×]

237 根据污泥龄的作用,在运行中一般θc越长,则排放的剩余污泥量越小。 [√]

VRQw?238 根据公式 ,在运行中,θc可指导θw的排放。 [√]

(1?R)?1C?aN?b239 根据公式 可知,θc随Nrs的增加而降低。 [×] rs239 有机底物降解的总需氧量方程为O2=a′QSr+b′XvV。 [√]

240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提高,则每公斤污泥需氧量降低,因此可降低供氧强度。 [×]

241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提高,则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上升。 [×] 242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降低,则剩余污泥量降低。 [√]

244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曝气的功能主要是供氧,同时起到混合搅拌的作用。 [√] 245 在双膜理论中,氧分子扩散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气膜中。 [×]

246 在双膜理论中,氧转移的推动力是气膜中的浓度梯度和液膜中的分压梯度。 [×] 246 根据氧转移原理,在深层曝气法中是通过提高kLa值来达到提高氧转移速率的目的。 [×]

247 因为水温度化会对kLa和Cs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且相互抵消,所以水温变化对氧

转移过程影响不大。 [×]

248 为了提高机械曝气装置的充氧能力,可提高其叶轮直径和旋转速度,加大其浸没深度。 [×]

QSa,在Q、Sa、Ns一定时,可任意提高X来达到减少曝气池体积的250 根据公式 V?NsX目的。 [×]

251 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畅所引起的。 [×]

252 污泥结合水性膨胀主要是由于碳水化合物较多,缺乏N、P营养物,DO不足所引起 的。 [×]

253 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DO不足,水温低,缺乏N、P营养物等所引起的。 [√] 254 污泥解体现象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或水温过低所引起的。 [×] 255 污泥腐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厌氧发酵所引起的。 [√]

256 污泥脱氮现象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或曝气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 257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有毒物质的存在,可能会出现污泥腐化现象。 [×] 258 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在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

259 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 [√] 260 AB法废水工艺中A段主要是进行生物降解作用,B段主要是进行生物吸附作用,进 一步稳定出水水质。 [×]

261 AB法废水工艺中,A段与B段承受相同的负荷,各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及微生物

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

262 生物滤池的主体部分是塔身,它对生物滤池的净化功能有直接影响。 [×]

?C263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的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264污水处理技术。 [√]

264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加大进水量,提高水力负荷而达到的。 [×] 265 生物接触氧化池靠空气自然复氧,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 [×] 266 稳定塘净化过程近似于水体自净过程,塘中的DO主要由藻类光合作用和塘 面复氧供应。 [√]

267 好氧塘中DO的变化主要是由光合作用,表面复氧以及生物降解作用引起的。 [√]

268 好氧塘中PH值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引起的。 [√] 269 在厌氧塘中,通常以酸性发酵阶段作为厌氧发酵的控制阶段。 [×] 270 曝气塘中DO主要来源于人工曝气,表面复氧和光合作用三个方面。 [×] 271 根据氨的吹脱处理原理其属于物理脱N技术。 [×]

272 根据氨的的吹脱处理原理,PH应保持在7左右时,脱N效果最佳。 [×] 273 生物除N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的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两阶段反应去除污水中 的N。 [√]

274 在生物脱N工艺中,一般硝化池需投加C源,反硝化池中需投加碱来保证良好的脱 N效果。 [×]

275 生物除P主要是利用聚磷菌过量地摄取P,形成高P污泥排出而达到除P的效果。

[√]

276 石灰除P的基本反应为: Ca+OH+PO4→Ca5(OH)(PO4)3+H2O [×]

277 输送污泥的方式主要决定于污泥含水率的大小,并应考虑污泥利用的不同途径,一

般有管道输送,汽车,驳船运送等。 [√]

278 污泥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和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基本相同,污泥的流动阻力随其

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

279 污泥含水率是表示污泥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污泥体积V,重量W之间

111??的关系为: [×] V2w2100?p22+--

Vw100?p280 可消化程度是表示污泥中所含有机物数量的污泥指标。 [×] 281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若进水中含有S2-段不利。 [×]

282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若加大污泥投配率,将会产生有机酸积累,PH↓,污泥消化不 完全,产气率降低。 [√]

283 在污泥消化中,为防浮渣和沉淀及分层现象,可采取加大污泥投配率的措施进行改

善。 [×]

284 C/N是污泥厌氧消化的一个影响因素,一般认为C/N升高,导致PH↑,进而抑制甲

烷细菌的代谢,影响消化效果。 [×]

它将对酸性消化阶段有利,对CH4发酵阶

285 两级消化工艺和两相消化工艺从本质上讲是完全相同的工艺过程。 [×] 286 消化池温度过低,可能由于投配污泥过多或加热设备出现故障引起,进而会引起产 气量下降。 [√] 四 选择

287 下列指标不适宜评价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是____。[A] A. BOD5 B. COD C. TOC D. 浓度 288 下列属于污水的物理处理法的是____。[B]

A. 混凝法 B. 气浮法 C. 电解法 D. 吸附法 289 下列属于污水的化学处理法的是____。[D]

A. 反渗透法 B. 生物膜法 C. 筛滤法 D. 中和法 290 下列属于污水的生物处理法的是____。[C]

A. 沉淀法 B. 混凝法 C. 氧化塘法 D. 中和法 291 初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A]

A. 自由淀淀 B. 絮凝沉淀 C. 集团沉淀 D. 压缩沉淀 292 二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B]

A. 自由沉淀 B. 絮凝沉淀 C. 集团沉淀 D. 压缩沉淀 293 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D]

A. 自由沉淀 B. 絮凝沉淀 C. 集团沉淀 D. 压缩沉淀 294 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从理论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____。 [B] A. 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增大粒径 B. 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增大粒径 C. 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减少粒径 D. 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减少粒径 295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A. 活性微生物 B. 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 C. 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 D. 吸附的无机物 296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为____。 [D]

dcA.??kLa(20)?1.02T?20(????Cs(T)?CL)dtdc??kLa(20)?1.0220?T(????Cs(T)?CL)dtdcC.??kLa(20)?1.0220?T(CL?????Cs(T))dtdcD.??kLa(20)?1.02T?20(????Cs(T)?CL)dtB.297 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均要耗氧,其主要发生在____。 [A]

A. 碳化阶段 B. 硝化阶段 C. 两阶段均耗氧 D. 两阶段均不耗氧

298 某一污水,其BODu(S0)与培养过程温度____,BOD5与培养温度____。[C] A. 无关,无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有关,有关

299 有机污染物(C、N、S、H)经好氧分解后的产物____。[A] A. CO2,H2O,SO2-4,NH3 B. CH4,H2O,SO2-4,NH3 C. CO2,H2O,H2S,NO-3 D. CH4,H2O,H2S,NH3

300 有机污染物(C,H,N,S)经厌氧分解后的产物____。 [B] A. CO2,H2O,SO2-4,NH3 B. CH4,H2O,H2S,NH3 C. CO2,H2O,H2S,NO-3 D. CH4,H2O,SO2-4,NH3

301 生物除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____。 [A] A. 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 B. 缺氧硝化—好氧反硝化 C. 缺氧硝化—缺氧反硝化 D. 好氧硝化—好氧反硝化

302 自由沉降颗粒的沉速与粒径和密度差有关,增大颗粒沉速的途径有____。 [D] A. 增大密度差,减小粒径 B. 减小密度差,减少粒径 C. 减小密度差,增大粒径 D. 增大密度差,增大粒径

303 平流式沉砂池设计中的流速控制目的,最大流速____; 最小流速____。[B] A. 防止有机颗粒被冲走; 防止砂粒沉下 B. 防止砂粒冲走; 防止有机颗粒沉下 C. 防止有机颗粒沉下; 防止砂粒冲走 D. 防止砂粒沉下; 防止有机颗粒冲走

304 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 沉淀区流态____,进水及颗粒沿池深____,颗粒沉降属____。[C]

A. 推流,非均布,自由沉淀 B. 推流,非均布,混凝沉淀 C. 推流,均布,自由沉淀

D. 推流,均布,混凝沉淀

305 有两个曝气池,现用SVI,SV%对其进行比较,下列说法哪条最合理______。[A] A. SV%大,SVI小的曝气池,污泥沉降性能好,MLSS大。 B. SV%大,SVI小的曝气池,污泥沉降性能差,MLSS小。 C. SV%小,SVI大的曝气池,污泥沉降性能好,MLSS小。 D. SV%小,SVI大的曝气池,污泥沉降性能差,MLSS大。

306 由Monod方程可推知,在S<<ks时,比反应速率是基底浓度的____; 在S>>ks时,比反应速率是基底浓度的____。 [C] A. 零级反应,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一级反应 C. 一级反应,零级反应 D. 二级反应,零级反应

307 由曝气池耗氧量计算公式,可推出如下结论,当污泥负荷Nrs增大时,去除每公斤BOD的耗氧量____,单位体积曝气池混合液的需氧量____,每公斤活性污泥的需氧量____。 [D]

A. 下降,下降,上升 B. 上升,上升,下降 C. 上升,下降,下降 D. 下降,上升,上升

308 根据对有机物降解数学模型的分析,水温升高,耗氧常数k1____,耗氧量____,有机物降解速率____。 [A] A. 升高,增大,增大 B. 减少,减少,减少 C. 升高,增大,减少 D. 减少,减少,增大

309 表面负荷q的单位是____。[B]

A. m/s B. m/m·s C. m/h D. 都对 310 通过对理想沉淀池的分析,颗粒去除率取决于____。[B] A. q与t B. q与u C

u与t D. 仅仅q

311 若平流式沉淀池原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 ,为了使水平流速5v,沉速为u0的颗粒被截流,其沉深应采取措施变为____。[A] A. H/5 B. 5H C. H/2 D. H/10

312 设平流式沉淀池原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假 定v,u0不变,H减为H/3,则L将为____可达到与原池相同的去除率。[C] A. 3L B. 6L C. L/3 D. L/6

3

2

313 表示活性污泥数量的指标有:____[A]

A. MLSS, MLVSS B. MLSS,SVI C. MLVSS,SV% D. SVI,SV% 314 表示活性污泥沉降与浓缩性能的指标有:____[D]

A. MLSS,MLVSS B. MLSS,SVI C. MLVSS,SV% D. SVI,SV% 315 由Monod方程推论可知,在高有机物浓度和低有机物浓度时,有机物降解速率表达式分别为____。[A]

ds A. ds??k2XS

?dsds??k1XS B. ??k2Xdtdt

dsds??k2X??k1XSC. dtdtdsdsD. ??k2XS??k1Xdtdt 316 在Monod方程推论的两种情况下,微生物增长分别处于____期。[C]

dt?k1Xdt A. 对数增长期,对数增长期 B. 内源呼吸期,减速增长期 C. 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 D. 减速增长期,对数增长期 317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D]

1 A.Q?VR?B.?aNrs?bwC?1?RCC.?X?aQSr?bXVVD.?c?XVQWXr318 在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若θc增长则正确的结论为____。[B] A. 排放Qω减小,Nrs B. 排放Qω减小,Nrs C. 排放Qω增加,Nrs D. 排放Qω增加,Nrs

319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增加,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 [A] A. 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B. 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减小,需降低供氧强度 C. 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上升 D. 剩余污泥量减小

320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增加,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____。[D] A. 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B. 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下降 C. 剩余污泥量增加 D. 污泥龄将增加

321 下列运行方式中产泥量最少的是____[D]

A. 生物吸附法 B.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C.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D. 延时曝气法 322 生物吸附法净化水质的机理是____ [B] A. 物理作用 B. 吸附作用 C. 生物作用 D. 化学作用

323 在____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结合水性污泥膨胀[A] A. 排泥不畅 B. DO不足 C. 水温高 D. PH值偏低 324 在____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E] A. 缺乏N、P营养 B. DO不足 C. PH低

D. 水温过高 E. A、B、C、D均对 F. A、B、C、D均不对 325 在____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解体。[B]

A. DO不足 B. DO过量 C. 排泥不畅 D. 水温高 326 在____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腐化现象。[A] A. 厌氧发酵 B. DO过量 C. 水温高 D. PH低 327 在____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脱N现象。[B] A. 曝气不足 B. 曝气过量 C. PH低 D. 水温高 328 在____情况下,会出污泥解体现象。[B] A. 曝气不足 B

C. 厌氧发酵 D. PH低

329 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中的流态属于____。[C]

A. 推流 B. 完全混合 C. 推流—完全混合 D. 都不是 330 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中____运行方式。[D] A.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B.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C.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D. 延时曝气法

331 在AB法废水工艺中,A段的主要作用是____B段的主要作用是____。[A] A.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B. 生物降解,生物吸附 C. 生物吸附,物理化学 D. 物理化学,生物降解

332 生物滤池的主体部分是____,它对生物滤池的净化功能有直接影响。[B] A. 池体 B. 滤料 C. 布水装置 D. 排水系统 333 生物接触氧化池靠____供氧,微生物以____形式存在。[C] A. 空气自然复氧,生物膜 B. 空气自然复氧,活性污泥

C. 曝气,生物膜 D. 曝气,活性污泥 334 好氧塘中DO的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作用引起的。[D] A. 光合作用 B. 生物降解作用 C. 表面复氧 D. A、B、C正确 E. A、C正确

335 好氧塘中PH值的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原因引起的。[B]

A. DO的变化 B. CO2的变化 C. 水温的变化 D. 无机盐的变化

336 氨的吹脱处理过程中水温一定,维持PH为____效果最佳。 [D] A. 6 B. 7 C. 10 D

11

337 氨的吹脱处理是属于____技术。 [C]

A. 物理脱N B. 化学脱N C. 物理化学脱N D. 生物脱N 338 在进行污泥消化之前,通常对污泥进行浓缩来去除污泥中的____水而[A] 达到缩小污泥体积的目的。

A. 颗粒间空隙水 B. 颗粒间毛细水 C. 吸附水 D. 内部水

Q0C0339 采用固体通量法设计浓缩池时,一般要求设计断面面积A____ [A]

A. ≥ B. ≤ C. = D

GL340 在污泥厌氧消化中,若出现产气量下降,它可能是由于____原因引起的。[B] A. 排泥量不够 B. 排泥量过大 C. 温度升高 D. 搅拌强度过大 341 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若消化液PH↓,则原因是____。 [C] A. 温度过低 B. 搅拌不够 C. 投配率过大 D. C/N过低 五 回答

342 什么是污水? 简述其分类及性质。

污水是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份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降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性污染物。

工业废水的成份复杂,因企业性质及车间的不同而易,且排污量大。 降水总体污染程度较轻,径流量大。 343 热污染将对水体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① 水温升高将加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 ② 水温升高将降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③ 水温升高将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44 悬浮物的污染会对水体造成什么危害?

① 降低光的穿透力,减少水的光合作用,防碍水体自净作用。 ② 有机悬浮物的分解耗氧,会降低水体DO的含量。 ③ 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

④ 可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污染下游水体。 345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它将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降雨含硫燃料?燃烧???SO2?氧化???SO3?水蒸汽???H2SO4????酸雨

主要危害: ①对金属物产生腐蚀作用。

② 酸污染将消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 ③ 会增加水体的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 ④ 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作用。 346 水体富营养化是如何产生的? 它将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氮、 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大量连续进入水体,将促进各种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的活性,刺激它们异常增殖,进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主要后果: ① 氧补充受阻 ② 藻类种类单一化 ③ 使水体经济,娱乐价值降低

④ 加快水体老化,最终变为沼泽地 ⑤ 恢复困难 347 水体对氰化物如何自净的? ① 氰化物的挥发逸散 ?? CN?CO2?H2O?HCN??HCO3 ② 氰化物的氧化分解 细菌2CN??O2???2CNO?2?CNO??2H2O?细菌??NH??CO43BOD及DO含量(mg/l)201612840210排污1234567时间(d)BODDO348 试绘出污水排放后水体中BOD与DO变化的模式图。 349 什么是沉淀? 试述沉淀的分类及其特点。 沉淀是指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发生分离的一种过程。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类: ① 自由沉淀: 悬浮物浓度不高,且不具凝聚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悬浮固体的尺寸,形状均不发生变化,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② 絮凝沉淀: 悬浮物浓度不高,但具凝聚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沉速加快。 ③ 集团沉淀: 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间相互干扰,沉速降低,悬浮颗粒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液体之间形成清晰界面。 ④ 压缩沉淀: 悬浮物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重力作用下,挤出颗粒间的水。 350 什么是理想沉淀池? 其假定条件是什么?

理想沉淀池是人们为了分析悬浮颗粒在沉淀池内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其分离效果,提出的一种概念化沉淀池。

假定条件: ① 池内水流为推流

② 悬浮颗粒沿整个水深均匀分布,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③ 悬浮颗粒一经沉淀,就不再上浮 351 试述平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 ① 沉淀效果好

②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③ 易于施工 缺: ① 占地面积大

② 配水不易均匀,易出现短路和偏流

③ 若采用链带式刮泥,易腐蚀,若采用多斗式排泥,工作量大。 适用条件: ①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② 大、 中、 小型污水厂均可采用 352 简述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 ① 对大型污水厂比较经济 ② 排泥设备定型化,运行效果好

缺: ① 排泥设备复杂,要求较高水平的运行管理 ② 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③ 水流不易均匀,沉淀效果较差 适用条件: ① 适用于大型污水厂

②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353 简述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优: ① 占地面积小

② 排泥方便,运行管理简单易行 缺: ①池深大,施工困难 ② 造价较高

③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性差 ④ 池径不宜过大,否则布水不均 适用条件: 适用于中、 小型污水厂

354 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人们常采取什么措施?

① 从原水水质方面着手,改变水中悬浮物的状态,使其易于与水发生分离。 ② 从沉淀池结构方面着手,创造宜于颗粒沉淀分离的边界条件。

355 (四,难) 为什么说BOD负荷率是影响污泥增长,有机物降解,需氧和沉淀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① 若提高BOD负荷率,将加快污泥增长和有机物降解速率,缩小曝气池体积,但由于F:M值增大,残存于处理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相应提高,从而降低处理效率,达不到排放标准。

② 若降低BOD负荷率,则减慢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加大曝气池容积和降低处理能力,由于沉淀性能不理想以及代谢产物的再污染,因此,出水水质也不会相应提高。 356 试解释曝气的基本原理。

曝气的基本原理即双膜理论,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界面两侧分别为气膜和液膜,氧转移就在气液双膜间进行分子扩散和在膜外进行对流扩散。分别以分压梯度和浓度梯度为推动力进行氧的转移。

357 为什么通常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衡量污染水的有机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反应速度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有关,一般在20℃,欲求完全生化需氧量需历时100天以上,这在实际上不可取。实际观察表明,好氧分解速度一般在开始几天最快,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通常采用BOD5作为有机污染指标。 358 BOD5作为有机污染指标存在哪些缺点?

① 测定时间长 ② 误差大 ③ 对某些工业废水不宜采用 359 重金属污染会对水体造成什么危害?

① 在水体中不能为微生物降解,只能产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分散和富集。 ② 既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也可以离子态存在,其溶解度很小,往往沉积于水底。 ③ 毒性作用快,进入人体与生理高分子物质发生强烈反应,使它们失去活性,使人体中毒。

④ 能够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危害。 ⑤ 长期污染源,很难治理,汛期浓度增高。 360 简述耗氧有机物指标BOD5和COD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通过微生物呼吸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表示污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不同点: ① BOD5是在20℃,氧充足,不搅动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5天所需的氧量COD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所耗的氧量。 ② BOD5较COD误差大。

361 简述污泥指数SVI的大小与污泥沉降性的关系

SVI>200, 过高,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沉淀性能不好。 SVI<100,过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沉淀性能良好。 SVI=100~200,污泥活性强,沉淀性能一般。

362 为了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其效率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① 提高单位体积内的生物量,特别是活性的生物量。

② 加强传质作用,强化有机底物从污水中向细菌细胞传递的过程。

363 试述河流中氧垂曲线方程有什么工程意义?

① 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② 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依此判定水体防护措施。 364 简述污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① 力求革新生产工艺,减少废水量。 ② 必须考虑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

③ 必须从全局出发,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 ④ 必须开展科学试验,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⑤ 选择处理与利用工艺,必须经济合理。 365 简述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例: 活性污泥法

污水?曝气池?曝气???活性污泥?吸附???有机物?水体净化降解 生物膜法

污水?流径???填料?生物膜?吸附???有机物?水体净化降解

366 试写出自由沉淀的沉速公式,并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s??l1u??g?d2 沉速公式: 18? 由公式可知:① u与ρs-ρl成正比,当ρs>ρl,颗粒下沉,当ρs<ρl,颗粒上浮,当ρs=ρl,颗粒悬浮

② u与d2成正比,所以增大颗粒粒径,可提高沉淀(或上浮)的效果 ③ u与μ成反比,μ又与水质、水温有关,当水质一定,水温高则μ值小,有利于颗粒下沉(上浮)

367 试写出自由沉淀的去除率公式,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去除率公式:

1??(1?p0)?u0p0?p00utdp当u?u0的颗粒,将部分去除,其去除率?utu00dp当u>u0的颗粒,将全部去除,去除率(1-P0); 368 按照功能沉淀池可分为几区,其功能分别如何?

可分为五区: 流入区

流出区使水流均匀通过沉淀区 沉淀区——工作区,使可沉颗粒与污水分离的区域 污泥区——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

缓冲区——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保证已沉下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369 沉淀池的排泥方法有哪些?试说明其特点?

① 静水压力法: 利用池内静水位,将污泥排出,一般池深较大,为减少池深,可采用多斗式。

② 机械排泥法: a: 链带式刮泥机,链带装有刮板,上除渣,下刮泥,一般由于机件长期处于污水中易腐蚀,且难养护。

b: 桥式行车刮泥机,小车沿导轨往返行走,利用刮板将污泥刮入泥斗,浮渣刮入浮渣槽,由于刮泥机在水面上,所以免于腐蚀,易维修。 370 为什么说予曝气可提高沉淀效果?

对污水进行预曝气,可以改善悬浮物的性能,使比重接近于1的微小颗粒,絮凝后被沉淀去除。

371 何谓预曝气?它有哪些作用?

所谓预曝气是在污水进入沉淀池前进行曝气,曝气时间为20~30min。 其作用:① 促使悬浮物互相碰撞,促进絮凝而沉降

② 促进泥水分离 ③ 向污水中提供氧,抑制臭气产生 372 什么是活性污泥法?其典型工艺流流程如何?

活性污泥法是指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混合的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 后经凝聚,吸附,氧化,沉淀等作用去除有机物的方法。

典型流程:

373 什么是活性污泥?简述其形态与组成。

活性污泥是指活性污泥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

形态: 外观上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率。 组成: 活性污泥=Ma+Me+Mi+Mii 374 简述活性污泥的特征。

① 具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② 良好的活性污泥,易于固液分离,即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375 什么是污泥沉降比? 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作用: ① 可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② 可及时反应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76 什么是污泥指数?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作用:① 反映活性污泥的活性

② 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利用其可判断污泥是否处于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的状态,以便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377 什么是初期去除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

初期去除现象是指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很短时间后,就出现了很高的有机物去除率。这种现象是由于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且表面具有多糖类粘质层,通过吸附作用使污水中呈悬浮或胶体状的有机物很快去除。 378 水温的变化如何影响活性污泥的反应过程? 水温升高 ① 微生物活动旺盛,反应速度加快 ② 有利于混合,搅拌,沉淀等物理过程 ③ 不利于氧的转移 水温降低,则反之。

379 以应维持有利于活性污泥反应的正常温度,15~25℃。简述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

过程

?CO2?H2O?NH3?SO24???Q内源呼吸产源?Q污水中有机污染物?O2?微生物???分解微合成细胞质?O2???残余物380 污泥生长模式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试述各阶段的特征及与有机物的关系。 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名称 与有机物关系 特 征

对数增长期 零级 污泥活性强,结构松散,絮凝性差, 不易沉降且需氧量很高

减数增长期 一级 污泥能量较低,活性较强,絮凝性好,较易沉降 内源呼吸期 无关 污泥能量极低,絮凝性好,易沉降

381 试绘出活性污泥生长模式图。 量BODXNS?F/M?QS0XVDO0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时间382 试写出Ns的定义式,其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Q——污水流量 m3/d S0——原污水中有机底物浓度 mg/L 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g/L V——曝气池容积 m3 Ns——污泥负荷率 kg BOD5/kg MLSS d 383 DO的变化如何影响活性污泥的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反应是一个好氧分解过程,如果供氧不足则会出现厌氧状态,妨碍微生物正常的代谢过程,并滋长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如果供氧过量,则耗能太大经济上不适宜,所以一般DO应维持在2mg/l左右。 384 对活性污泥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① Ns ② 水温 ③ DO ④ 营养物平衡 ⑤ PH ⑥ 有毒物质 390 试写出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并说明每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方程:ΔX=aQ(So-Se)-bXvV

ΔX——每日净增长的污泥量 kg/d

a——产率系数,降解每公斤BOD所产生的MLVSS的kg数 Q(So-Se)——每日有机底物的降解量 kg/d

b——自身氧化率,每公斤MLVSS每日自身氧化的公斤数

XvV——曝气池内MLVSS总量 kg 391 什么是污泥龄?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龄是指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 作用:① 运行中,可指导排放剩余污泥 ② 是很重要的设计参数

③ 有助于说明污泥中微生物的组成

392 试说明污泥龄在运行中如何指导剩余污泥的排放。 ∵ ΔX=QwXr+(Q-Qw)Xe XVQWXr?(Q?QW)Xe?C?

在运行中:

?c?一般Xe极低,可忽略计,??c?XVQwXrXV?VRQwXr???Q?WXR?(1?R)?C??Xr1?R?? ∵ 运行V、R为常数,∴ 可利用θc指导Qw的排放

393 试写出有机底物降解的总需氧量方程,并说明每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及单位。 O2=a′QSr+b′XvV

O2——混合液总需氧量 kgO2/d

a′——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需的氧量 kgO2/kgBOD QSr——每日有机底物的降解量 kg/d

b′——每千克活性污泥每天自身氧化所需的氧量 kgO2/kgMLVSS.d XvV——曝气池内MLVSS总量 kg

396 根据微生物净增长方程和有机物降解总需氧量方程来讨论Nrs的变化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微生物净增长方程 ΔX=aQSr-bXvV

?X?aNrs?bXVV有机物降解总需氧量方程: O2=a'Qsr+b'XvV

O2?a?Nrs?b?XVVO2?a??b?/NrsQSr

∴ 若Nrs↑ O2/XVV↑,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O2/Qsr↓,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下降 Δx/XVV↑,剩余污泥量增加。 若Nrs↓,则相反

397 试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① 曝气池呈狭长方形,污水和回流污泥从池前端流入呈推流式至池末端流出。 ② 处理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污水。 ③ 耗氧不平衡。 ④ 抗冲击能力差。

⑤ 体积负荷率低,曝气池庞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398 试述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① 池内耗氧与供氧较均匀,避免了传统法耗氧不平衡的缺点。

② 抗冲击能力好。 ③ 容积负荷率高。 399 试述生物吸附法的特点。

① 处理效率低。 ② 适用于含胶体和SS多的有机废水处理。 ③ 污泥的吸附和再生分别在两个池子或在一个池子的两部分进行。 ④ 回流污泥量大。 ⑤ 容积负荷率大。 ⑥ 需氧均匀。 ⑦ 抗冲击能力强。 400 试述延时曝气法的特点。

① 曝气时间长,控制微生物生长处于内源呼吸阶段。 ② 排泥量少,管理方便,处理效果较好。 ③ 由于曝气时间长,曝气池的能耗费高。

④ 适用于小型处理站或处理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 402 试述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① 曝气时间短,处理效率低。

② 适用于对处理水平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 402 试述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① 池内各类水质完全相同,抗冲击能力强。

② 由于池内各类水质比较均匀,因此,易将池内工作控制在良好的同一条件下进行。 ③ 池内需氧均匀,动力消耗低。

④ 污泥降解能力低,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⑤ 因连续进出水,易产生短流,出水水质差。 403 试述深层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① 占地面积大大降低,氧利用率提高。

② 微气泡粘附在污泥上影响其沉降,需加消泡措施。 404 试述纯氧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① 氧转移率比空气曝气提高很多。

② 供气条件改善,可使MLSS维持在较高水平。 ③ 很少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405 试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① 集各池功能于一体。

② SVI低,污泥易沉,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③有较高的出水水质,除N、P效果较好。 ④ 适用于小水量特别是间歇排放的工业污水。 ⑤ 运行管理方便。

406什么是Fick定律,写出其表达式,并进行解释。

Fick定律:通过曝气,物质自发从高浓度区扩散到低浓度区,推动力为“浓度差”。

表达式: vd=-DL(dc/dx)

vd——物质的扩散速率 DL——扩散系数 dc/dx——浓度梯度

此定律说明氧的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关系。 407 如何在水中无氧状态下测定kLa? ① 首先用脱氧剂—亚硫酸钠进行脱氧。

② 在DO为零的状态下进行曝气充氧,每隔一般时间测定DO值,直到饱和为止,水中DO的变化率(dc/dt)=kLa(Cs-C)。

在直角坐标上,以dc/dt为纵坐标,以C为横坐标,用图解法来确定kLa。 408 在曝气过程中,对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① 水质。 ② 水温。 ③ 氧分压。 ④ 气泡大小。 ⑤ 液体的紊动程度和气泡与液体的接触时间。 409 试述机械曝气装置的充氧过程。

① 曝气装置转动,使池内液体不断循环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和不断吸氧。 ② 曝气装置旋转时,在其周围形成水跃,使液体剧烈搅动而卷入空气。 ③ 曝气装置转动时,后侧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QSaV?411 根据公式 ,在Q、Sa、Ns一定时,是否可通过任意提高X来减少V? 为

NsV什么?

X的提高不是任意的,有一定的客观限制。

① 供氧 a:X↑,粘滞性↑, 扩散阻力↑,氧利用率↓。 b:X↑,需氧量↑,供氧困难。 ② ∵X↑,必须使Xr↑,又∵Xr=(106/SVI)·r ∴ SVI↓ ∴ 污泥缺乏活性。 ③ X↑→R↑→(R+1)Q↑

∴ 回流设备加大,投资大,运行费用大,且二沉池加大。所以不可任意提高X来减少V。

413 二次沉淀池具有哪些工作特点?

① 除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及贮存。

② 悬浮物浓度高,絮凝性强,产生成层沉降,有明显界面。 ③ 悬浮物比重小,易流失或被带走。 ④ 悬浮物是泥水气三相混合体。 414 什么是成熟的活性污泥? ① 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② 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 ③ 使污水的BOD去除率达90%左右。 415 为什么在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必须及时换水?

因为经连续曝气培养若干天后,曝气池中虽然还有一定量的营养,而微生物生活所排泄的分泌物常已累积到一定浓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因此,要及时换水补充营养。

416 如何培养出良好的活性污泥?

?经过滤的浓粪便水??????曝气池生活污水?稀释?BOD5?200~300mg/l?继续曝气或自来水15~20?C?活性污泥绒絮?停止曝气????静沉1~1.5小时,?排放澄清液?投加新一周左右每天换水的生活污水或自来水加粪便水?曝气?成熟的活性污泥约2周417 如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

在进水中逐渐增加所要处理废水的比例或提高废水的浓度,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开始时,废水的投加量可用设计负荷的 20~4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

投量,直到满负荷为止,在驯化过程中,能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微生物得到繁殖,不能适应的则被淘汰。

418 什么是污泥膨胀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 如何预防?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就称为污泥膨胀现象。 原因 丝状菌大量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结合水性污泥膨胀←排泥不畅

措施 ①按照进出水浓度,变更空气量,使营养和供氧维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② 严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

419 什么是污泥解体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此现象就称污泥解体现象。 原因: 曝气过量→F/M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减少失去活性→降低吸附能力

→絮凝体缩小→处理水浑浊

有毒物质→抑制或伤害微生物→使之失去活性 措施: 减少曝气量 去除有毒物质

420 什么是污泥腐化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在二沉池中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

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即为污泥腐化现象。 原因:缺氧厌氧发酵

措施:① 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 ② 清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

③ 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 421 什么是污泥脱氮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由于在曝气池内曝气量过大,产生大量硝酸盐,在二沉池中产生反硝化生成气体N2携泥上浮的现象即为污泥脱氮现象。 原因:曝气量过大或曝气时间过长

措施:① 增加污泥的回流量或及时排放污泥以减少沉淀池的污泥量。 ② 减少曝气量或曝气时间以减少DO量进而减弱硝化作用。 422 在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为什么会出现泡沫问题,应采取何措施? 原因:由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它起泡物质引起。

措施:① 喷水或投加除沫剂 ② 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 423 氧化沟工艺具有哪些特征?

①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②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③ BOD负荷低,同延时曝气系统

a.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b.θc可达15~30d 可生长硝化菌,运行得当,即可进行脱氮 c.污泥产率低,较稳定,勿需消化处理

④ 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够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 ⑤ 可考虑不设二沉池,合建,省回流设备 424 AB法废水工艺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① 可不设初沉池

② A、B段各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③ A段主要进行生物吸附作用,B段主要进行生物降解作用

④ A段较B段承受的负荷高,污泥产率高

425 为什么说加快生物膜的更新是生物膜法的一项重要的改进措施?

生物膜在代谢过程中,当厌氧层还不厚时,它与好氧层保持一种平衡稳定关系,好氧层能够保持良好的净化功能,但当厌氧层逐渐加厚,其代谢产物也逐渐增多。这些产物在

向外侧逸出时,必然要透过好氧层,从而破坏了好氧层生态系的稳定状态。使这两种膜层之间失去平衡,此时生物膜呈老化状,又因气态代谢产物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滤料上的固着力。 促使了生物膜的脱落,老化生物膜脱落后,又开始生成新的生物膜,老化生物膜的净化功能较差,因此??。 426 出生物膜的结构,并简述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工况。 生物膜厌氧出水滤料好氧附着 流动 水层水层BOD5污水与载体滤料流动接触,形成生物膜,由于微生物不断增殖,生物膜不断增厚,当氧CO2不能透入时即形成厌氧层膜,在降解过程中,好氧层不断从流动水层中摄取所需的BOD5 、O2等,将好氧分解的产物CO2 、H2O、NH3等排出,厌氧层则进行厌氧分解,产物不断排出。即通过生物膜上微上物的代谢活动,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净化。 BOD5H2O空气NH3O2BODCO2O2H2SO2NH3 427 生物膜法在微生物相方面有哪些特征? ① 参与净化反应的微生物多样化。 ② 在每层都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微生物。 ③ 生物的食物链长。 ④ 能够生长硝化细菌。 428 生物膜法在处理工艺 方面有哪些特征? ① 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 对低温水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③ 宜于固液分离。 ④ 能够处理低浓度水。 ⑤ 动力费用低。 ⑥ 产泥量少。 ⑦ 具有硝化脱N功能。 429 选择滤料时,应考虑哪些条件?

① 滤料应质坚、高强、耐腐蚀、抗冰冻。 ② 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② 有较大的空隙率。 ④ 就地取材、便于加工、运输。

430 生物滤池在布水装置方面有什么要求?常用的布水装置有哪些? ① 均匀布水。 ② 不受风、雪等环境影响。 ③ 适应水量变化。 ④ 不易堵塞和易于清通。

布水装置:固定喷嘴式布水装置,旋转布水器。 431 普通生物滤池有哪些方面的优缺点? 优:① BOD去除率高,可达95%。 ② 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缺:① 负荷低,占地大,不适于大污水量处理。 ② 易堵,对预处理要求高。

③ 产生滤池蝇,影响环境卫生。 ④ 喷嘴喷洒污水较高,散发臭味。

432 高负荷生物滤池运行中,处理水回流起什么作用? ① 稀释进水,并行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② 提高进水量,加大q

③ 抑制厌氧层发育,使臭味、滤池蝇减少。 433 塔式生物滤池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①处理污水量大,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转费用低。 ② 塔内微生物分层,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 ③ 由于塔身较高,自然通风良好,氧供给充足,产泥量少。

缺:①当进水BOD浓度较高时,生物生长迅速,易引起滤料堵塞,所以进水BOD应控制在 500mg/L以下,否则需采用处理水回流稀释措施。

② 基建投资大,BOD去除率低。

434 (五,中) 试绘出生物转盘的结构,并简述其净化机理。

生物转盘由驱动装置带动,盘片绕转轴在接触氧化槽内旋转,在转动过程中盘片上的生物膜从槽内污水中摄取BOD等营养,从空气中摄取氧进行生物降解,再将产物排出,在转动过程中不断使污水得到净化。 接触氧化槽进水转轴盘片出水

435 生物转盘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① 微生物浓度高。 ② 生物相分级。 ③ 污泥龄长。 ④ 对冲击负荷承受力强。 ⑤ 不需曝气,不需回流。 ⑥ 不产生滤池蝇,不散发臭味,不出现泡沫。 ⑦ 流态介于完全混合—推流之间。 436 试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① 供氧方面同活性污泥法,采用曝气冲刷生物膜,使膜更新快,并保持活性。 ② 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净化效果良好。③ 兼顾活性污泥法及生物膜法的优点。 优 :a. 抗冲击负荷强,无污泥膨胀,不需回流污泥,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较好,污泥量少。

b. 具有多种净化功能,可除N、P。 缺:可能出现滤料堵塞,布水、布气不易均匀。 437 空气驱动的生物转盘具有什么特点?

① DO高,BOD去除率高。 ② 生物膜较薄,活性好。 ③ 可通过调节空气量改变转数和槽内的DO。 ④ 建设费用低,动力消耗少,易于维修管理。

438 为了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其效率,人们常采取什么措施? ① 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量,特别是活性微生物量。

② 加强传质作用,强化有机物从污水中向细菌细胞传递的过程。 439 氧化塘工艺具有什么优缺点?

优:① 构造简单。 ② 维护管理方便 ③ 效果良好 ④ 节省能源,成本低。 ⑤ 能够实现 污水资源化。 缺:① 占地面积大。

② 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 ③ 可能引起周围污染。 440 试绘出稳定塘内典型的生态系统图。(见教材p263) 441 简述稳定塘内C物质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C 的转化: a. 溶解性有机碳

无光照光照???? b. CO2 ????藻类细胞

细菌?CO2??代谢?新细胞厌氧发酵 c. 衰死细菌、藻类、不溶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无机碳 塘底442 简述稳定塘内N物质的转化与循环过程。

????3-N ① 有机N化合物 NH????3-N ② NH3-N NO?????挥发 ③ NO3-N N?????2↑ ④ NH3 水力停留时间反硝化菌3厌氧菌?作营养吸收 ⑥ 有机N NH ⑤ 微生物及水生植物 ????3 NO?N3微生物硝化菌PH高 T高NH?N443 简述稳定塘内P的转化与循环过程

pH ① 无机P 有机P ② 溶解性P 不溶解性P ????藻类吸收pH

细菌?细菌???③ 有机P 氧化分解

444 试述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有哪些?

① 稀释作用 ② 沉淀和絮凝作用 ③ 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去除BOD

④ 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⑤ 浮游生物的作用 ⑥ 水生植物的作用 445 稳定塘在净化过程中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① 水温 ②光照 ③混合 ④营养物质 ⑤有毒物质 ⑥ 蒸发量与降雨量 ⑦ 污水预处理效果

446 污水进入稳定塘之前,为什么应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通过预处理 ① 去除悬浮物 ② 调整PH值 ③ 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稳定塘能进行正常工作,功能不受影响。

447 试绘出好氧塘的净化功能模式图.(见教材p263图上半部分)

好氧塘深度较浅,阳光能透入塘底,主要由藻类供氧,全部塘水都呈好氧状态,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好氧塘有机物降解速度快,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短。 448 好氧塘内DO是如何变化的? ① 大气复氧

② 藻类光合作用, 白天进行 释O2, ③ 生物耗O2

夜晚停止。

因此,白天糖水中DO很高,几乎可达饱和状态, 夜晚水中DO较低 449 好氧塘中PH值是如何变化的?

由于 ①有机物代谢产生CO2 ② 塘面从大气中吸收CO2 ③ 藻类光合作用消耗CO2 使塘水中CO2量产生变化,又CO2+H2O H2CO3

H+HCO3,因此白天消耗CO2,平衡左

+

-

主要移,PH↑,夜晚光合作用停止,CO2量增多,平衡右移,PH↓。

450 试说明兼性塘的分层特点,描述污染物在其上层和底层中的代谢过程。 兼性塘上层为好氧分解区,中层为兼性区,下层为厌氧区,具体代谢过程见教材p274图6-6。

451 为什么通常以甲烷发酵阶段来控制整个厌氧发酵阶段?

因为厌氧发酵的两个阶段起作用的微生物分别是产酸菌和产CH4菌,而产CH4菌世代时间长,增殖慢,产酸菌世代时间短,增殖快,因此很容易因脂肪酸大量积累使pH↓,进而抑制甲烷发酵阶段的正常进行,所以?。 252 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是什么?

① 去除残留的SS,脱色、除臭使水进一步澄清

污水在其中进行反硝化脱N。

工艺流程框图见p320

481 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曝气池: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好氧分解降解BOD。

二沉池: 使从曝气池出水中携带出的生物污泥在其中进行分离,稳定出水水质,同时有贮泥作用。

联 系: 曝气池中微生物的量要通过从二沉池回流污泥来维持,曝气池中多余的微生物需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来排除,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系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482 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般沉淀池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二次沉淀池中 设置斜板或斜管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不同点:① 二沉池进水应使布水均匀并造成有利于絮凝的条件,使泥花结大。 ② 二沉池中污泥絮体较轻,易被出水水流带走,因此要限制出流流速。 ③ 污泥干的容积要考虑污泥浓缩的要求,且要防止污泥因缺氧反硝化而使污泥

上浮,因此,浓缩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h。

原因: ① 斜板(管)沉淀池提高沉淀效能的原理主要适于自由沉淀,但在二沉池中属于成 层沉淀而非自由沉淀

② 加设斜板(管)对提高浓缩能力毫无效果

③ 加设斜板(管)较多地增加二沉池基建投资,并由于易在板上积存污泥,造成运

行管理麻烦。

483 进行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时,最主要的应考虑哪些问题?

① 厂址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地基较好,承载力较大,地下水位较低,便 于施工。

② 处理厂应尽量少占土地和不占良田,同时应考虑今后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③ 要考虑周围环境卫生条件

④ 应设置在交通方便,造近电源的地方,并考虑排水,排泥的方便。 ⑤ 处理厂应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484 污水处理厂在平面布置时,应达到什么要求?

① 布置紧凑,以减少处理厂占地面积和连接管的长度,并应考虑工人操作运行的方便。

② 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应避免立体交叉,并考虑施工检修方便。 ③ 使构筑物避开劣质地基 ④ 为扩建留有适应余地

485 什么是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为什么要进行高程布置? 进行高程布置时应考 虑哪些问题?

处理厂的高程布置就是确定各构筑物的高程,使水能顺利地通过各处理构筑物。 在处理厂各构筑物之间水流一般依靠重力流动前面构筑物中的水位应高于后面构筑物的水位,其水面高差即为流程中的水无损失,通过水力计算,来确定各构筑之间的水无损失以保证水流顺利过各构筑物。

在进行高程布置时,当地形有利,厂内有自然坡度时,应充分利用,合理布置,以减 少填、 挖土方量,甚至不用提升泵。 486 试述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步骤 ① 搜集、查核资料,确定设计流量

② 根据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 ③ 进行各构筑物设计,并给设计图

④ 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并给出布置图 ⑤ 完成计算,说明费各一份

487 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 有何区别?

目的和作用: 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对后续管道泵站、沉淀池等减少磨损及负荷,以达到保护的作用,平流式沉砂池主要依靠重力作用使无机颗粒与水分离,曝气沉砂池利用曝气形成水流剪切力使无机颗粒表面的有机物分离,避免有机物的粘附影响沉降效果,更有利于无机颗粒沉降。

489 是否可以说应当完全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为什么?

不可以说应当完全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因为: 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体的水质水量,水文条件,排污状况等有关,且无论任何水体其自净能力均有一定限度,因此应当充分利 用水体的自净能力.

490 如果某污水厂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活性污泥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 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首先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

① 丝状菌膨胀: a. 水质因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高,含硫化物高的废水易产生丝状菌膨胀,另外水温过高,PH偏低,营养物N、P不足时及含N太高均会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b. 运行条件,曝气池负荷和BO浓度都会影响污泥膨胀。c. 工艺方法,完全混合式比传统式较易产生污泥膨胀,SBR一般不易产生。

② 非丝状菌膨胀,主要由于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使污泥表面附着水大

大增加引起污泥膨胀。因此应对具体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加以预防。 491 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① 滤池高度 ② 负荷率 ③ 回流 ④ 供氧 六、工艺设计

492 试设计污水预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淀池→中和→出水 →污泥→脱水→干泥 493 试设计城市污水处理的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二沉池→消毒→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浓缩→消化→脱水→干泥

494 试设计一AB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吸附池→中沉池→曝气池 → 二沉池→出水

回流污泥 剩泥 回流污泥 剩泥 495 试设计一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滤池→二沉池→出水

处理水回流 剩泥 496 试设计一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转盘→二沉池→出水 497 设计一生物转盘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格栅→初沉池→一级生物转盘→中沉池→二级生物转盘→终沉池→出水 498 试设计一生物转盘脱N工艺流程。

硝化反应 好氧降BOD,增加DO量

污水→格栅→初沉池→转盘→转盘→转盘→转盘→二沉池→出水 好氧分解降BOD 反硝化脱N

499 试设计一活性污泥法脱N传统工艺流程。 C源污水曝器池污泥回流沉淀池剩泥碱消化池污泥回流沉淀池剩泥N2沉淀池剩泥出水反消化池污泥回流500 试设计一两级生物脱N工艺流程。 C源污水消化池污泥回流沉淀池剩泥N2沉淀池剩泥出水反消化池污泥回流 501 试设计一A/O法脱N工艺流程。 N2反消化池碱消化池污泥回流污水沉淀池剩泥出水 502 试设计一级石灰混凝沉淀除P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石灰沉淀池处理水快速搅拌池石灰缓速搅拌池再碳酸氯化池CO2石灰污泥 503 试设计一生物除P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曝器池含P污泥+脱P水直接污泥回流沉淀池含P污泥缓速搅拌池脱P污泥回流混合池沉淀池含P污泥除P池出水剩泥排放504 试设计一同步脱N除P工艺流程。 N2内循环污水第一厌氧反映器反硝化脱 N释放P第一好氧反映器除BOD,硝化吸收P第二厌氧反映器释放P反硝化脱 N第二好氧反映器沉淀池出水N2除BOD,硝化,吸收P污泥回流剩泥 505 试设计一A2/O同步脱N除P工艺。 内循环N2原水厌氧反映器缺氧反映器污泥回流好氧反映器沉淀池处理水排泥七 工艺结构 506 下图为一圆形曝气沉淀池,请写出①~⑩的名称。 ⑩驱动装置⑤导流区⑧出水管⑥排泥管④沉淀区③污泥回流区②曝气区⑨回泥管⑦放空管①进水管507 写出下列构筑物及①~⑤的名称,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⑤罩子①转盘④转轴由驱动装置带动转盘绕转轴在槽内旋转,并交替地和空气与污水接触,当转盘浸没于槽内污水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盘片上的生物膜所吸附,而当转盘离开污水时,②接触反应槽③驱动装置盘片从空气中吸氧供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所用,如此转盘不断地转动,使污染物不断地得以氧化分解,同时,生物膜逐渐变厚,衰老的生物膜在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脱落更新,以维持生物转盘良好的降解效果。 生物转盘508 图示为上向流厌氧污泥床(UASB)的构造,并说明污水在UASB中的代谢过程。 CH4出水区三相分离区悬浮区污泥区进水污水进入UASB后,只与颗粒状污泥接触,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被吸附,进行厌氧分解,

产生CH4,之后进入悬浮区,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分解、 氧化得到净化,在三相分离区,CH4由顶部排气口收集排出,污泥沉入悬浮区,悬浮区污泥凝聚成大的絮凝体而沉入污泥区,净化后的污水由出水口排出。 八 计算

509 某污水中悬浮颗粒的分布见下表,求在设计溢流率为1.6m3/m2·h的理想平流沉淀池中的去除率。

颗粒百分数 4 10 14 22 24 26 沉速(m/h) 0.0~0.4 0.4~0.8 0.8~1.2 1.2~1.6 1.6~2.0 >2.0

1P??(1?P)?utdp0解: u0?00 =50+ (0.2×4+0.6×10+1.0×14+1.4×22) =82% ∴ 去除率为82%。

510 取500ml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沉淀半小时后,其污泥体积为200ml,求污泥的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SVI(已知MLSS=2500mg/h)。

200解: SV%??40P0 SV?10SVI??200ml/g MLSS

511、要某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和液浓度MLSS=2500mg/L。取该混和液100mL于量筒中,静置30min时测得污泥容积为30mL 。求该活性污泥的SVI及含水率。(活性污泥的密度为1g/mL) 解:

(1) 100m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mL 则1L混和液对应的污泥容积为300mL 又 1L混合液中含泥2500mg=2.5g 故 SVI=300/2.5=120mL/g干泥

(2)1mL该活性污泥含干泥 1/SVI=1/120=0.008g 因活性污泥密度为1g/mL,故 1mL活性污泥质量为1g 则含水率为 [( 1-0.008)/1]×100%=99.2%

512、含盐酸废水量Q=1000m3/d, 盐酸浓度7g/L,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处理,石灰石有效成分40%,求石灰石用量(每天)。 解:[HCl]=7g/L=0.19mol/L

对应的[CaCO3]=1/2[HCl]=0.085mol/L=8.5 g/L 实际石灰石 8.5/40%=21.25 g/L =21.25Kg/m3 每日用量 1000×21.25 Kg=21.25 (t)

1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et8.html

Top